?

小學古詩教學方法的追尋

2020-11-07 04:41梁修琴
教育信息化論壇 2020年10期
關鍵詞:古詩教學方法小學語文

摘要:古詩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它已經融入到了中國人的血脈中,塑造著我們的靈魂。為了確保這一世代相傳的傳統文化能夠得到進一步的傳承與發揚,教師要重視對小學語文古詩教學方法的研究與實踐,從小培養學生的古詩學習興趣,引領學生去感受古詩的魅力,這對于提高小學生的文化認同感將產生積極影響。因此,從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多元誦讀,體驗古詩情感;合理聯想,發展語文思維;拓展延伸,深化古詩認知四方面對小學語文古詩教學展開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古詩;教學方法

古詩作為文學創造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對于小學生的影響是全方面的。但是,要想真正發揮這一影響,教師首先要將重點放在對教學方法的探究上,在潛移默化中引導小學生真正走入古詩,進而愛上古詩。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對于小學生而言,古詩不如故事有趣,這意味著他們在初步接觸古詩時很難產生學習和探索的興趣。為了改變學生的這一認知,教師可以從古詩內容出發為學生創設情境,將學生引入其中,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當然,在創設情境的過程中,教師既要確保情境與古詩有著一定的聯系,還要確保情境的創設能夠滿足學生的興趣需求。唯有如此,才能使學生在感興趣的情境氛圍中對即將要學習的古詩產生探索興趣,進而主動投入其中。

二、多元誦讀,體驗古詩情感

古詩是誦讀的藝術,在誦讀古詩的過程中,學生們能夠實現與詩人的心靈相融、情感相通。同時,借助誦讀,學生的能力、人格、審美、文化等綜合素養也能夠得到有效提升,這對于小學生更為深入地了解古詩內容、感受古詩情感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所以,在小學階段的古詩教學中,教師要指導學生進行多元誦讀,并為他們提供充分的時間和機會去體驗古詩中的情感和意蘊。但是,誦讀并不是單純地讓學生去讀,而是要讓學生讀出層次,漸入佳境。為此,教師要有意識地指導學生在誦讀時注意古詩的節奏、韻腳和音調,從而使學生在誦讀中產生獨特的推演和感悟。

以《清明》的教學過程為例,為了讓學生能夠體驗到古詩中的情感,我非常重視學生的誦讀。在引導學生展開誦讀之前,我先帶學生了解了清明節的一些習俗,如掃墓、踏青、插柳等,從而使大家對其背景有了一個初步的了解。之后,為了確保學生們能夠進行正確的誦讀,我先進行了簡單的示范,并要求學生在仔細聽我誦讀的過程中總結誦讀的特點以及誦讀中需要注意的地方。誦讀結束后,我以自我推薦的形式邀請了幾位學生結合古詩來談一談自己對誦讀的看法。這一期間,有的學生指出誦讀要注意節奏,要斷好句子,如:“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有的學生則指出誦讀時要讀出情緒,所以誦讀該詩的時候要深沉,而不是激昂;還有的學生認為有的字詞可以輕讀,有的字詞則要重讀,如最后一句中“借問”要輕讀,“遙指”要重讀,“杏花村”則要讀得清晰。在與大家一起進行誦讀技巧的討論后,我隨之安排大家展開了多元誦讀,鼓勵學生們跟著古詩中的情感走,去體驗詩人當時的心境,從而使學生在循序漸進中體會到詩人復雜的感情。

三、合理聯想,發展語文思維

古詩的美妙之處在于它能夠借助精練的語言來營造出作者所希望的氛圍,從而產生“言盡而意無窮”的效果??梢哉f,意境是古詩非常重要的一個點,一旦學生進入到古詩的意境中,便能夠拉近與古詩的距離,進而感受到古詩的意蘊,這對于發展學生的語文思維也具有積極影響。所以,為了讓大家能夠達到這一境界,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合理地聯想,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讓他們能夠通過古詩的寥寥數語構建出一個龐大的現實場景,并漫步其中,進而再透過現象看到其本質,如此必然能夠促進小學生古詩學習能力的提升。

以《己亥雜詩(其五)》的教學過程為例,由于該詩是詩人辭官歸故里,后又北取眷屬的途中所作,所以詩中不僅有詩人的見聞、往事,還包含了詩人的感慨。所以,在該古詩的教學中,我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引導他們在閱讀中對古詩進行合理的聯想,從而以自主意識進入到詩人所構建的情境之中。在該課教學中,我將大家進行了分組,并向各個小組分發了一張問題卡:(1)詩中的“浩蕩離愁白日斜”,詩人為何會有這浩如水波的愁絲?(2)“落紅”是無情物還是有情物?詩人為何認為它不是無情物?

這些問題的提出為學生的合理聯想提供了方向,同時引發了各小組的積極討論。在討論中,學生們的思維會不可避免地進行碰撞與融合,這對于發展學生的語文思維、增強小學生的古詩理解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在合理聯想中,大家逐漸還原了詩人所處的時代背景,并開始站在詩人角度思考他的情緒和情感。在對“落紅”進行聯想的過程中,大多數人也從中認識到詩人在以落花自喻,用以表明自己的政治抱負和個人志向。

四、拓展延伸,深化古詩認知

古詩所產生的年代已久,若想要學生對古詩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并借此激發小學生對古詩的學習興趣,教師要重視對古詩的拓展和延伸,并將其滲透到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只有讓學生接觸更多的關于古詩的知識,才能在潛移默化中深化學生對古詩的認知,提升小學生的古詩鑒賞能力。在小學語文古詩教學中,拓展延伸的形式有很多種,如古詩資料的課前收集、古詩信息的課堂交流、古詩的課后延伸等,若能將這些內容滲透到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對于小學生更為全面地了解和感知古詩必將產生積極影響。所以,在每一節古詩教學課之前,教師都需要做好充分的前提準備,以確保能夠根據教學進度進行適當的拓展和延伸,進而不斷提高學生對古詩的認知深度和廣度。

以《山居秋暝》的教學過程為例,考慮到學生們的閱歷尚淺,要想讓大家準確把握古詩中的情感,僅僅依靠課文中所提供的內容是遠遠不夠的,只有以古詩為中心進行適當的拓展,才能使學生對古詩有一個全方位的了解,才能強化學生對古詩的認知深度?;诖?,在教學前我先對該古詩的外在信息進行了收集和整理,以供學生進行自主構建和理解,我所收集的信息包括作者生平、寫作背景等內容,其目的是讓學生理解起來更具針對性。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除了公布一些外在信息外,我還借助問題激發了學生的疑惑,并為大家提供課堂交流的機會,這些問題中有“詩中出現了哪些意象?”“能否描繪出詩中的圖畫美?”“詩歌的主旨是什么?”。這些問題的提出不僅能夠將學生的注意力進一步集中到古詩上,還能夠引發學生的自主思考與探究,從而一步步對古詩中所蘊含的知識進行挖掘與延伸。在充分調動起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后,大家逐漸感受到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時分山村的旖旎風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樸風尚,并感受到了詩人對隱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滿足之情。在教學的最后階段,我要求大家在課下找一找詩人還有哪些山水名篇以及還有哪些詩人的山水名篇值得稱道,這對于培養小學生的古詩閱讀興趣、拓寬小學生的知識視野都將產生積極影響。

綜上所述,古詩是我們燦爛文化的結晶,更是我們的寶貴財富。在小學階段展開古詩教學,就是為了新一代人能夠將這一優秀文化傳承下去。同時,古詩本身就有著高遠的意境和深刻的內涵,對古詩進行鑒賞的過程便是發現美的過程。所以,教師要從小引領學生去走近古詩,讓學生學會去發現、欣賞、享受古詩之美,這對于豐富小學生的人文素養也具有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李麗娜.淺談小學語文古詩教學[J].當代教研論叢,2018(08).

[2]李瑞昌.談小學語文古詩教學的幾點策略[N].發展導報,2017-11-07(43).

[3]劉秉羽.整合小學語文古詩教學策略探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7(30).

(責任編輯:韓曉潔)

作者簡介:梁修琴,安徽省六安市霍邱縣城關鎮第一小學。

猜你喜歡
古詩教學方法小學語文
古詩教我珍惜時間
基于gitee的皮膚科教學方法研究
勞勞亭
《計算方法》關于插值法的教學方法研討
《計算方法》關于插值法的教學方法研討
小學語文字理教學方法探析
優化朗讀技巧,提升語文實效
淺談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讓多媒體課件為閱讀教學助力
撥動情感之弦,讓語文課堂綻放精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