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區域財政政策對區域經濟的影響

2020-11-09 02:58楊思雅
財訊 2020年3期
關鍵詞:區域經濟影響

楊思雅

摘 ?要:綜合國力的增強和國民經濟發展有著深度聯系,而國民經濟實力的提高離不開各個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在這其中,區域財政政策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是區域經濟高效發展助推器。本文從不同角度探討了三大區域財政政策分別對區域經濟發展產生的積極影響和不足之處,為下一步區域財政政策的研究奠定一定基礎。

關鍵詞:區域財政政策;區域經濟;影響

在市場經濟發展背景下,財政政策屬于宏觀調控層面的關鍵性手段,在振興、優化、推動各區域經濟發展方面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诶碚撎剿骱蛯嵺`手段雙重需求,需要精準把握各類區域財政政策對區域經濟產生的影響,深化剖析具體問題的同時進行有效反思和總結,以便在調整產業結構、利用優勢資源等過程中有力解決各層次問題,切實提高區域經濟發展成效。

一、區域財政政策對區域經濟的積極影響

(1)區域稅收政策

首先,凈化投資環境,加大投資力度,帶動區域經濟發展。通過稅收優惠政策,比如,政府采取減免稅收舉措,緩解了企業在日常經營時的稅收壓力,降低了運營成本。隨著經濟利潤空間日漸增加,企業在同行業中的市場競爭力進一步增強。對于區域內的高污染企業,政府通過制定、發布針對性稅收政策,采用適當提高稅率、增加稅負的方法,控制企業發展速度,促使其向綠色發展道路轉型。此外,政府通過加大其他領域的投資力度,在發揮稅收杠桿作用的基礎上提升有效投資收益率、凈化區域內部投資環境,進而帶動區域整體經濟的發展。就區域制造業來說,社會固定資產方面的投資增長和國家出臺的相關稅收政策有著較大的聯系,比如,減稅降費、降低宏觀稅負政策等,在一定程度上凈化了制造行業企業的投資環境,利于其在運營發展的過程中獲取更多經濟利潤。反過來,通過加大對固定資產的投資力度,也帶動了區域經濟的深層次發展。

其次,促進區域內部各大產業發展,調節區域內部居民收入結構。區域稅收政策能夠為區域內部各大產業發展中的各類企業帶來更加廣闊的發展平臺。通過合理調整稅制結構體系,對區域內部優劣勢產業的企業進行不同程度的扶持,確保各類企業公平競爭,有效促進區域內部各大產業協調發展,帶動經濟發展水平日漸提升。在此基礎上,區域稅收政策可以進一步發揮杠桿作用,及時規范化調節區域內部各大產業比重,在不同產業發展壯大的同時為區域內部居民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增加收入來源和數量。加之施以相應的個人所得稅規定,合理調整個人所得,優化收入結構體系,平衡不同收入水平的縱向差距,提升居民生活質量,增加幸福感。

(2)財政轉移支付政策

首先,縮短區域經濟發展差距,緩解各區域在“公平”、“效率”方面的矛盾。通過縱向和橫向不同層面的轉移支付政策,針對區域經濟發展中呈現的新情況、新問題,適當加大對欠發達地區的財政投入,鼓勵、引導發達地區有效援助欠發達地區,在援助、幫扶的基礎上共同發展,確保不同區域居民都能公平享有多種權利,以盡可能縮短不同區域在經濟發展方面呈現的差距,日漸緩解各區域在“公平”、“效率”方面呈現的矛盾,最終實現共同富裕的美好圖景。

其次,提升中央宏觀調控能力,調動地方各級政府部門的增收與減支積極性,推動區域內部經濟協調發展。中央政府可以通過多樣化渠道在增加財政收入的同時將其有效集中,再針對各區域發展情況,對區域各級政府部門進行不同程度的補助。在財政轉移支付政策作用下,中央政府宏觀調控能力明顯提升,能夠更好地協調各區域經濟發展,而中央財政資金也能得到高效利用。在財政轉移支付政策落實過程中,地方各級政府部門在增收、減支兩大層面的積極性可以得到提升。地方政府將高度重視區域內部各大產業經濟發展,投入更多時間、精力進行引導和治理,并提出合理化的措施、建議,激發區域內各行業的發展熱情,推動區域內部經濟協調高質發展。

(3)區域投資政策

首先,推動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實現宏觀調控戰略目標。政府部門可以在發布針對性區域投資政策的基礎上加大對欠發達地區某些重大工程項目的投資力度,通過項目帶動相關產業發展,日漸增加欠發達地區的社會總產出,達到刺激經濟發展、不斷提升經濟綜合實力的目的。區域投資政策利于調整欠發達地區內部各大產業比重,促使產業整體結構體系更加合理,高效集中各類固定要素的同時吸引更多的流動性要素,加快欠發達區域內部經濟發展速度,防止和發達區域的差距不斷擴大,在改變區域內經濟發展現狀的基礎上促使各區域間經濟的協調發展,以順利實現宏觀調控戰略目標,達到共同富裕的目的。

其次,引導區域投資的方向、規模,協調區域內產業的比例關系。在各區域發展過程中,產業固定資產的擁有量和區域投資的政策實施有著直接關系,社會再生產結構體系也會受到區域投資影響。政府區域投資政策的落實可以有效引導各區域優化調整投資方向和投資規模,吸引社會資本的注資,確保區域整體投資分布更加科學、精準。最終通過對區域內各大產業比例進行合理調整,達到在比例關系協調的基礎上區域各階段經濟發展目標得以順利實現的目的。

二、現有區域財政政策的不足之處

(1)財政收支結構與財權的劃分有待完善

在多方面因素不斷作用下,各個區域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呈現出不同的問題,加上自然地理環境、優惠政策、發展速度、優勢條件等有所差別,財政收入方面的差距日漸拉大,急需要通過區域財政政策進行有效引導。由于中央財權的集中程度比較高,多數稅種收入集中在中央,對地方政府部門自主征稅的權限具有一定的限制。在實行分稅制以后,地方整體稅收規模不大,剔除上繳中央收入后,分攤在各個省市的數量就更顯得有些捉襟見肘,但由于地方直接分管區域事務,其所需支出的事項很多,致使財權與事權不相匹配,制約了地方經濟的發展。財政收支結構體系、財權劃分都有待完善,需要在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基礎上深化把握各區域財政收入狀況,規范化調整財政收支結構,合理劃分各級財權。

(2)中央財政投資水平以及資金利用效率在各區域經濟發展中存在差距

各區域經濟發展離不開合理的投資,中央財政投資水平以及資金利用情況都會對區域內部經濟發展產生較大的影響。但在各區域實際經濟發展過程中,這兩大方面的情況都存在或大或小的差距,急需要對不同區域進行針對性地深入分析,并通過多樣化路徑加強對中央財政投資以及資金利用的控制,調整投入的資金比重,提升資金利用程度,解決出現的資金閑置、浪費、效率低等問題。

(3)分稅制度與稅收優惠政策需要進一步深化

分稅制度、稅收優惠政策也需要進一步深化,要從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實際情況出發,對分稅制度內容、稅收優惠政策分別進行合理化調整,在發揮稅收杠桿作用的過程中更好地幫助欠發達區域吸引更多的投資商。調整發達區域、欠發達區域內各大產業,在優化升級的基礎上協調分布比例,促進區域內部經濟深化發展。

(4)財政轉移支付制度不完善,落后地區財政支出結構有待改良

財政轉移支付制度具體內容不完善,要在優化調整的基礎上最大化提升財政轉移支付透明程度,確保政府部門和社會大眾能夠隨時監管財政資金的轉移、支付等,在責任明確以及層層落實的基礎上加強各級政府部門對財政資金的重視程度,在源頭上解決財政資金浪費、使用不集中、利用程度不高等問題。在此過程中,落后地區財政支出結構體系也有待進一步改良,要優化調整科教文衛、城市維護、基本建設等層面的財政資金支出比例,解決某些方面經費不足而某些方面資金等項目問題,促使欠發達地區教育、醫療衛生等基礎服務領域都能得到良好發展。

三、結語

總而言之,區域財政政策在區域經濟發展方面有著重要的理論以及實踐意義,我國要在理論探究、實踐探索過程中深入把握區域財政政策和區域經濟發展二者間的關系,針對不同區域經濟發展情況以及協調發展的重要意義,結合各大區域財政政策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多層面影響,在調整、優化、創新的基礎上讓區域經濟發展更加高質、規范、有效。

參考文獻

[1]楊志安,邱國慶.財政政策對區域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影響效應、作用機理及調控路徑[J].當代經濟管理,2018.40(02):72-78

[2]周莉婷.我國區域經濟發展差異及其協調的財政政策研究[J].現代營銷(下旬刊),2017(05):194-194

[3]尚運生.稅收因素對我國引進外資影響的實證分析—基于各經濟區域統計數據[J].稅務研究,2019(04):92-97

[4]高珂,馬海濤.經濟動能轉換背景下的財政政策研究[J].地方財政研究,2019(09):13-27

猜你喜歡
區域經濟影響
這是一份不受影響的骨子里直白的表達書
我國FDI和OFDI對CO2排放影響的比較研究
我國FDI和OFDI對CO2排放影響的比較研究
區域經濟視角下高職商務英語專業崗位勝任力培養研究
適應區域經濟發展的產學研用合作模式實踐研究
基于物流經濟的區域經濟增長研究
實踐探索商務英語專業有效服務區域經濟能力的提升
中國社會信任基礎對區域經濟發展的研究
大湘西地區人口流動對經濟發展的影響研究
如何搞好期末復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