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互聯網金融與風險管理

2020-11-09 02:58劉小涵
財訊 2020年3期
關鍵詞:防范互聯網金融風險

劉小涵

摘 ?要:互聯網金融是金融行業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后的突破之道,也是一種互聯網科技與金融行業交合之下的產物。如今的互聯網金融在發展初期就展示出了鮮活的生命力,而在這生命力之下存在的諸多風險是應當引起人們注意的。和傳統的金融行業相比,互聯網金融領域存在同樣的風險,但是在表現形式與特點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同時,互聯網金融具有傳染性的特點,可能促進各類風險之間的轉化速率。因此,互聯網金融企業及相關部門應深入分析互聯網金融的特點,明確互聯網金融風險的類型,從而實現對互聯網金融的風險管理。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風險;防范

一、互聯網金融風險概述

(1)互聯網金融的定義

互聯網金融主要指的是金融機構以及互聯網企業通過互聯網技術、信息網絡技術等進行投資、支付等一些新的服務?;ヂ摼W金融不單單只是融合金融機構和互聯網,處于某種條件下一定會組合在一種的交易方式之一。之所以會誕生互聯網金融這種新的金融模式,這是社會不斷發展的需求,在可移動、安全的基礎上基于互聯網平臺的交易方式之一?;ヂ摼W金融具備傳統金融行業的基本特征,其業務雖然基于信息技術基礎上,然而其核心主要是為用戶們提供相應的金融服務。其次,互聯網金融更加看重的是用戶體驗,主要是借助互聯網平臺來滿足廣大用戶的多樣化需求。

(2)互聯網金融風險的定義

第一,互聯網金融風險的概念。

互聯網金融本身是互聯網和金融兩種形態衍生而來,所以它包含了互聯網和金融的雙重特性,也可以說它面臨著兩種形態的所有風險。簡單來說,在一定時間和條件下也將導致行為主體遭受損失,損失的大小和可能性就被稱之為互聯網金融風險。

第二,互聯網金融風險的主要類型。

一是信息網絡技術風險。由于互聯網金融的所有運行操作都需要建立在互聯網技術應用基礎上,因此所有的互聯網金融活動基本上都是借助網絡傳輸途徑處理相關各種交易信息,這樣很容易存在較大的風險?,F階段是一個網絡信息技術時代,有的人利用網絡信息技術實施各種業務的話,也會有一些黑客可能會利用計算機技術的一些漏洞或者缺陷,采用先進的技術攻擊網站惡意竊取消費者的個人資料或者個人財產,獲得自己的利益。雖然國家已經嚴厲打擊黑客惡意犯罪的行為,然而因為黑客的收益比較高,因此互聯網金融發展中仍然會碰到這種問題。計算機軟件硬件設備癱瘓、網絡信息不慎泄露、篡改網絡信息等都有可能會對互聯網金融安全造成嚴重影響。二是操作性風險?;ヂ摼W金融對技術具有很高的要求,這樣在技術操作的過程中也會有一定風險??赡茉诓僮鞯倪^程中,因為操作失敗或者操作失誤或一些系統缺陷或者其他的外部因素而出現一些損失。一般操作性風險的波及范圍比較廣,可控制性比較小,而且關聯性會比較強。三是虛擬風險。因為互聯網的特性決定了互聯網金融具有一定的虛擬性,也正是因為虛擬性的特征會使得無法有效辨別互聯網金融交易用戶的個人身份以及相關的資料信息,這樣會導致互聯網金融活動出現信息不對稱的現象。四是法律風險。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時間并不是很長,算是一個新興領域,現階段我國并沒有非常明確監管主體、監管模式以及分業經營等各方面,這樣會導致互聯網金融無人管理。由于互聯網運行的獨特特點,往往會涉及到多個范圍,這樣監管部門可能無法具體、清楚的劃分監管客體。

二、互聯網金融風險防范存在的問題

(1)監管措施有待健全

在金融行業發展的過程中,混業經營是必不可少的過程,而互聯網金融正是走在混業經營道路上的一種形式,而當前的行業監管措施對于這種金融模式的監管效力還不夠強。首先,部門職能的交叉會影響到各部門之間的協作發展,由于缺乏相關經驗,監管部門通常難以對互聯網金融業務進行明確定性,這就導致了信息不對稱問題的出現,隨后出現了監管的真空地帶以及重復監管地帶?;诖?,政府監管部門在對互聯網金融業務進行監管的過程中,就有可能出現部分監管“多此一舉”和部分監管“空位”的情況,久而久之其監管就會產生一定的“惰性”。其次,互聯網金融行業的監管始終是無法跟上金融行業的創新與發展的,而金融創新又是互聯網金融發展中的必要途徑,當前相關部門對創新的金融產品中潛在的風險還不能夠做好很好的把控,這是一個問題。

(2)安全技術還需加強

互聯網金融為金融機構與金融消費者們都帶來了便捷的使用體驗,但也衍生出了新型的技術性風險,當前互聯網金融企業的安全技術就還需要進一步完善和加強。據相關數據統計,當前國內各個類型的應用市場上上架的3289款主流金融APP中,每個APP中平均存在的安全風險項超過了4個,其中風險程度較高的項目超過了1.8個,甚至還有部分金融APP會在不經用戶同意的情況下就會偷偷下載各種程序,有的則是點擊廣告就會自動下載。如此一來,用戶在使用互聯網金融APP時,還有可能被一些不正規的金融機構盜取個人信息用于不法行為之中,出現信用卡被盜刷,被貸款等情況,嚴重侵害到了互聯網金融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此外,從互聯網金融機構方面來看,金融機構中存儲著大量的用戶信息,如果金融機構沒有良好的互聯網安全措施,就可能會被不法分子進入信息儲存庫中盜取用戶信息,對金融機構和用戶造成不利的影響。

(3)相關法律制度不夠完善

法律法規的完善程度決定了互聯網金融發展環境的優劣,完善而健全的法律可以提供一個穩定的發展環境,保障互聯網金融投資的安全與合法權益不受到侵害,當前法律制度還存在著一些問題。我國近年來雖然陸續出臺了關于保障網絡環境安全的相關法律法規,但互聯網金融的創新手段讓法律制度始終存在著滯后性,難免會讓一些不法分子找到漏洞。此外,在互聯網金融實際發展的過程中仍然會有執法不嚴的現象,這樣就不能很好的處理網絡侵權行為,會侵犯很多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對于互聯網金融而言,法律法規是否健全以及法律執行力度顯得尤為重要,如果沒有完善的法律監管體系,又缺乏強勁的執行力,最終損害到的不僅是互聯網金融的發展,還有法律的權威性。

(4)投資者投資意識較盲目

在眾多互聯網金融案件中可以發現,眾多投資者面臨年化收益高達20%以上的誘惑紛紛投入巨額資金,最終血本無歸,這就是投資者投資意識較盲目的表現之一。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9年末,中國P2P平臺出現無法兌付情況的總金額超過了萬億元,而這些平臺的年化收益大部分都超過了15%?;ヂ摼W金融相比于傳統金融而言風險性更大,無論是P2P、網絡傳銷或者各種期貨平臺,投資者們普遍缺乏足夠的風險認知和止損意識,如果不能了解和規避交易前后的潛在風險,就會被利益所蒙蔽,有時做出非理性的判斷,而投資者又缺乏足夠的風險控制措施,一旦這些投資出現問題,就會對投資者們造成重大的損失,甚至會使投資者家破人亡,造成嚴重的社會影響。

三、互聯網金融風險防范的優化措施

(1)加快建立政府的互聯網金融監管體系

互聯網金融是兩種行業互相交融而成的產物,因此對其的監管應當是互聯網監管部門與金融監管部門的共同職責,這就需要兩者能夠互相協作和配合。首先,在事前控制方面,要在金融機構進入市場方面做好把控,建立一套完整而嚴格的資格審查標準,根據標準來限制一些不符合條件的金融機構的進入。其次,在事中控制方面,要規范對金融機構各項交易的信息審核工作,并對涉及金融活動的機構與個人的個人信息系統進行完善,讓互聯網金融這種虛擬性轉變為真實性。最后,在事后控制方面,針對觸犯互聯網金融相關規定的事件要嚴格按照規章制度執法,對金融機構或者個人做出處罰,并設置追償制度,幫助受害人追討賠償,挽回損失。

(2)強化互聯網金融企業的相關安全技術

互聯網金融企業必須要做好互聯網安全技術防范工作,避免因為黑客等不法分子的網絡攻擊而造成重大損失。首先,互聯網金融企業要運用電子簽名技術來加強交易的規范性與合法性,目前的線下金融平臺可以采用紙質面簽來完成合同,而互聯網金融則可以通過電子簽名技術來實現無紙化的交易。需要注意的是,在電子簽名技術運用時應當注意信息技術的安全性,避免電子合同遭到篡改而引起不必要的損失。其次,互聯網金融企業應當建立一個屬于企業的官方網絡域名,確保自己的網站具有一定的唯一性,要像保護傳統品牌形象一樣為域名提供保護,避免其他網貸機構盜用企業域名從事非法行為。最后,互聯網金融企業應當聘請相關的技術人員,做好企業相關交易與客戶數據的保密工作,避免出現信息泄露風險。

(3)完善互聯網金融商品和服務相關法律

現行的法律法規在發展迅速的市場經濟面前難免會存在滯后性,如關于互聯網金融方面的法律法規,這方面的法律不僅要保證金融創新所產生的法律漏洞要及時得到彌補,還要避免因此而降低了金融機構的創新積極性,比如,可以規定金融機構的創新業務試行時間、試行成效,并對該業務進行專業的風險評估,避免因為新型業務模式而導致金融發展的不穩定。此外,面對經濟全球化趨勢,我國還應該注重相關法律的國際化,積極吸納國外先進的立法經驗,促使立法更為嚴密。此外,還應該加強司法體系制度的建設。自2015年5月1日的新《行政訴訟法》出臺以來,行政訴訟制度正處于不斷完善與優化的過程中,而其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則阻礙了行政訴訟制度的進一步發展,要想這種“自己人審理自己人”的制度得到真正的貫徹與落實,就必須要思考行政審判專門法律建立這一措施事實的可能性,在保證行政訴訟效率的同時保證公平和公正。

(4)樹立投資者互聯網金融風險識別意識

投資者在步入互聯網金融中時,應該具備風險識別意識,從而實現對風險的有效規避。首先,投資者應當做好投資對象相關信息的收集工作,根據過往的真實案例和投資相關法規條例對投資的信息風險進行評價和分析,避免受到投資平臺中虛假信息的欺騙。其次,在選擇金融平臺時要謹慎行事,不同于一些虛假的投資平臺,規范的投資平臺除了做好相關信息的詳細披露之外,還會設置線下觀察團來供投資者們觀察,投資者也應該遵循“地利”的原則,優先選擇方便考察的本地平臺進行了解,最終敲定投資平臺。最后,投資者應當分散投資,同時對多個平臺進行考察,將投資分散在各個平臺之中,雖然這樣會使收益減少,但相應的風險也會大幅縮減。

四、結論

在互聯網金融浪潮之中發展而來的眾多金融模式和金融業務,是技術革新之后的必然產物,人們的日常生活與工作因此而變得更加的便捷?;ヂ摼W金融的作用在于推動了傳統金融業創新發展,以及對相關行業產生了輻射效應,但利弊是同時存在的,該行業中也出現了眾多前所未有的風險?;诨ヂ摼W金融風險防范的考量,使民眾在互聯網金融活動中的合法權益得到保障,我國應當盡快地完善相關立法,并加強監管力度。

參考文獻

[1]李東榮.促進金融與科技融合發展要把控四方面關系[J].金融電子化,2019(01):8-9

[2]姚余棟.互聯網金融發展的十大趨勢[J].大眾理財顧問,2016(01):44-45

[3]王璐.論大數據背景下互聯網金融風險預警系統的建設[J].經貿實踐,2016(04):68

猜你喜歡
防范互聯網金融風險
SQL注入防護
中國經濟轉型的結構性特征、風險與效率提升路徑
互聯網金融的風險分析與管理
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分析
從工商管理角度談如何加強金融風險防范的有效性
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金融的影響
企業納稅籌劃風險及防范措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