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局部備皮在神經外科手術患者中的應用

2020-11-11 10:44黃平
健康必讀·下旬刊 2020年11期
關鍵詞:外科護理神經外科

黃平

【摘 要】:目的:探討局部備皮在神經外科開顱手術中的應用價值,方法:選取我科2017年1月~2018年12月擇期開顱手術全頭備皮218例患者及局部備皮223例(105例術前備皮,118例術中備皮)進行回顧性分析,比較兩種備皮方式患者術后患者滿意度,兩種備皮方式以及不同時間點局部備皮的術后顱內感染率。結果:局部備皮組滿意度顯著高于全頭備皮組(P<0.05),兩種備皮方式以及不同時間點局部備皮的術后感染率均無明顯統計學差異(p>0.05),結論:局部備皮可提高患者滿意度且不額外增加感染風險。

【關鍵詞】:神經外科;局部備皮;顱內感染;外科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6【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3783(2020)11-33--01

1 研究背景

局部備皮是指對開顱手術切口周圍1-2cm處剃除頭發,保留其余頭發的一種備皮方式;術前局部備皮是在手術當日,手術醫師設計好切口后,在病房剃除部分頭發;術中局部備皮是在全麻后手術醫師自行局部備皮[1]。局部備皮又分為術前局部備和術中局部備皮。術前局部備皮是指在我科根據切口設計剃除頭發后再送入手術室,術中局部備皮是指全麻后在切口旁剃除頭發。

然而,目前局部備皮的神經外科開顱手術還沒有被廣泛接受。因為傳統觀念認為毛發的存在阻礙了外科手術的進行,毛發嵌入切口可能會增加感染的風險。但全腦備皮可能會對患者的形象及心理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隨著微創神經外科技術及護理理念的不斷改進,局部備皮已逐漸被應用于臨床[2]。

因此,本研究將對我科擇期開顱手術患者備皮方式的臨床資料進行統計分析,探索局部備皮與全腦備皮的優劣。

2 資料與方法

2.1 一般資料

對我科2017年1月~2018年12月擇期開顱手術患者441例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納入標準:年齡10~70歲;擇期開顱手術患者;均接受靜脈全麻且均順利完成手術安全返回病房。排除標準:急診手術;已有頭部感染疾病;3月內再次開顱手術患者。

2.2 研究方法

全腦備皮患者在手術當日用電動剃須刀剃除全部頭發后清洗頭部皮膚,術后隔日換藥一次。局部備皮患者術前2天開始,每天用普通洗發水洗兩次頭,術前1天晚上用消毒液(洗必泰)洗頭一次,長頭發患者在于手術當天扎好頭發,剃除切口旁2cm頭發,術中消毒后用無菌貼膜固定術區周圍頭發后常規鋪巾,術后常規換藥,術后第三天開始隔日用消毒液洗頭,余操作及治療同全腦備皮。比較全腦備皮與局部備皮患者術后的滿意度、顱內感染率,以及不同時間點(術前與術中)局部備皮的顱內感染率。

2.3 效果評價指標

所有患者均術后隨訪1月。①術后顱內感染評價標準:病程不相適應的體溫持續升高,有腦膜刺激癥狀;檢查腦脊液混濁,白細胞>10×106個/L;腦脊液細菌培養呈陽性,且2次為同一菌株。凡具備第3條者可確診,腦脊液細菌培養陰性者需同時滿足其余各條。②切口愈合標準:愈合標準,甲級:愈合優良,即沒有不良反應的初級愈合。乙級:愈合欠佳,即愈合有缺點,但切口未化膿;切口縫線感染(針孔膿點)、紅腫、硬結(超過一般反應者)、血腫、積液、皮膚壞死、切口破裂、脂肪液化等。丙級:切口化膿,并因化膿需要敞開切口或切開引流者。③滿意度進行問卷調查,包括滿意、一般、不滿意三項。

2.4 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所有數據均采用軟件SPSS20.0進行χ2檢驗及t檢驗,檢驗水準α=0.05.

3 研究結果

本研究共納入患者441例,不同備皮方式患者性別、年齡、切口部位及手術時間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1.

各組間術后顱內感染比較無明顯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2

各組間術后切口愈合等級無明顯明顯統計學差異(P>0.05),局部備皮組患者形象滿意度顯著高于全頭備皮組(P<0.05),術前與術中局部備皮患者滿意度無明顯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2。

4 討論

在優質護理服務思想的指導下[3],我科積極探索開展局部備皮的神經外科手術,并加強術后護理工作,我們認為雖然剃掉整個頭皮可以消除顱腦手術患者組織中毛發嵌入切口內的風險,但毛孔中的毛發碎片同樣可能會進入切口內。Kaakedjian等人根據大鼠實驗得出結論,即皮下或胸肌下放置的毛發顆粒在植入后12個月內不會導致植入排斥或肉芽腫形成[4]。另外一項涉及21個研究——11071名患者的薈萃分析證實術前常規全腦備皮并不能減少術后傷口感染的發生率[5]。所以,本研究認為只要在手術結束時小心去除傷口中的任何毛發,同時完善的術前皮膚準備與術后頭發、切口的綜合護理相結合,局部備皮的神經外科手術不會增加毛發嵌入引起感染的風險。

護理工作中在不增加額外風險的前提下,應考慮患者心理因素[6]。全腦備皮對患者的形象及心理可能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容易導致患者出現對手術的恐懼和術后面對社會的焦慮心理,增加手術應激反應,不利于患者術后恢復,特別是中青年女性、部分少數民族及服務行業從業者。局部備皮僅剃除手術切口旁1-2cm的頭發,備皮時間短,約3-6分鐘即可完成,術后去處敷料后基本恢復外貌。根據本研究,我們得出局部備皮組術后患者滿意度明顯高于全腦備皮組。

術中局部備皮適用于所有擇期開顱手術,但是可能會增加手術室清潔難度,是否會增加其他手術的感染風險,目前尚無相關研究。我們采取“盡量術前局部備皮”的措施,對手術入路較明確,頭皮切口較為固定的患者,如翼點入路、巖前入路、Poppen入路、乙狀竇后入路等,均在術晨先由手術醫師設計好手術切口,局部備皮后送往手術室。部分患者皮膚切口不能完全確定,待全麻后神經導航定位后由醫生設計切口,再由我科護理人員在手術室備皮。本研究得出:術前與術中局部備皮的術后感染率、切口愈合級別及患者滿意度均無統計學差異。因此,各單位可根據自身情況自主選擇局部備皮時間點。

總之,對于神經外科擇期手術,為了給患者更好的就醫體驗,應改變護理理念,術前皮膚準備及術后綜合護理嚴格要求,可常規采取局部備皮,該方式并不會增加術后感染率及降低傷口愈合程度,并能提高患者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具體是術前或者術中局部備皮,各醫院可根據地區差異自行選擇。

參考文獻

Kose, Gulsah,Tastan, Sevinc,Kutlay, Murat, et al.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types of hair shaving on the body image and surgical site infection in elective cranial surgery[J].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2016,25(13/14):1876-1885.

李潔莉 孫蔚宇 王蓓 .區域條狀備皮對神經外科手術患者焦慮抑郁情緒的影響[J].護士進修雜志, ?2018,33(2), 83-84.

向家艮, 鄧少娟. 美國Carolina照護模式及對我國優質護理服務的啟示[J].護理學雜志. 2018,33,(18): 100-102.

Kaakedjian G, Taylor P.Hair as a filler material for reconstructive or cosmetic surgery[J].PlastReconstr Surg. 1997,99(2):443-447.

Broekman ML, van Beijnum J, Peul WC, et.al. ?Neurosurgery and shaving: whats the evidence? [J]. J Neurosurg. 2011,115(4):670-678.

黃行芝, 劉義蘭. 優質護理服務工作中傳承中國傳統人文關懷的思考[J]. 護理學雜志.2015,30(3):47-49.

猜你喜歡
外科護理神經外科
側俯臥位擺放在神經外科手術中的護理
神經外科圍手術期中采用細節護理的效果分析
細節化護理在神經外科護理中的應用及對策分析
中職學生外科護理學自學能力的培養探析
OSCE在外科護理實訓考核中的應用和分析
外科臨床護理過程中手衛生教育與預防醫院感染
層級護理管理模式在外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分析
“五個對接”導向下的中職《外科護理》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
王忠誠神經外科學(彩圖版)
丁志斌,為神經外科患都帶來福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