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IZ 理論解決沙棗粉制備中的破核問題

2020-11-13 07:07蔣雨紅徐永強趙司南孟亞琴
農產品加工 2020年19期
關鍵詞:棗核沙棗果核

王 雅,楊 波,蔣雨紅,席 鴿,徐永強,趙司南,孟亞琴

(蘭州理工大學 生命科學與工程學院,甘肅蘭州 730050)

0 引言

沙棗(Elaeagnus angustifolia L.) 是胡頹子科胡頹子屬落葉喬木或灌木,適合生長在半干旱、干旱地區,在我國主要集中生長于西北地區,有較好的防風固沙作用,是一種集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于一體的重要樹種[1-2]。沙棗果實含有較高的營養成分和保健因子,具有抗氧化、抗腫瘤、提高機體免疫力、抑菌及抗炎等多種功能[3-4]。沙棗粉制備是沙棗研究的重要環節,若粉碎不徹底或者混入破碎的沙棗核等都會影響試驗結果。

TRIZ(Teoriya Resheniya Izobreatatelskikh Zadatch),即“發明問題解決理論”[5],是基于問題的分析理論和方法體系,這一理論由前蘇聯的發明家和教育家G.S.Altshuller(根里奇·阿奇舒勒) 及其研究團隊通過大量專利和創新案例的分析后總結而來的[6],是公認的指導創新的最佳工具[7]。TRIZ 理論的問題解決主要包括矛盾分析與發明原理、物-場模型及標準解、科學效應與知識庫、S 曲線及技術系統進化法則、最終理想解、創新思維方法等內容[8-9]。

在研究沙棗果肉功能特性等時發現,現有粉碎設備在粉碎制備果肉粉時,將沙棗核也粉碎,使其混入到沙棗粉中,影響試驗結果。通過TRIZ 理論有效解決了沙棗粉制備中的破核問題,證明了功能結構分析與TRIZ 理論集成的產品創新設計方法的有效性。

1 發現問題

在沙棗可食部位(果皮和果肉) 營養、保健成分測定、功能活性評價及沙棗粉的制備過程中,現有粉碎設備如果產生的力過大,將沙棗皮及果肉粉碎的同時,也將沙棗核破碎,導致沙棗粉中混入沙棗核雜質;如果產生的力過小,沙棗果肉從果核上脫離不徹底,引起試驗結果不準確及資源浪費。

2 應用TRIZ 理論解決沙棗粉碎破核問題

2.1 技術矛盾分析

(1) 問題。如何降低刀刃鋒利度。

(2) 目前解決辦法。刀刃太薄、鋒利度過度導致刀刃剪切力過大引起沙棗核破碎,適當增大刀刃厚度,降低刀刃鋒利度。

(3) 缺點。質量增加、速度降低、成本增加、生產率降低。

改善參數:力。

惡化參數:生產率。

創新原理:局部質量、機械系統替代、物理或化學參數改變、熱膨脹。

根據機械系統替代原理的啟發,得到方案:沙棗在粉碎室被粉碎時,刀刃太薄,導致刀片剪切力度多大引起沙棗核被破碎,適當增加刀刃厚度,降低剪切力度, 但刀刃厚度增加,質量增加,導致速度降低,時間增加,效率降低,生產率降低。根據機械系統替代原理得出方案:將切割刀從機械刀變換為激光刀。激光刀通過自由彎曲的玻璃纖維或塑料纖維傳輸激光,利用激光能量高度集中產生的電磁效應等切割物料。激光刀的銳利度由其功率決定,用一定功率的“激光刀”可能會滿足沙棗果肉與果核分離,果核不破,還需要樣機驗證,其優點是縮短時間、提高工作效率、保護沙棗營養成分。

2.2 物場分析(機械場)

根據因果分析結果發現,由于刀刃鋒利,在運轉過程中產生的機械力(剪切力) 將沙棗核破碎,導致沙棗粉中混入沙棗碎核,無法食用。建立沙棗粉制備過程中不破核的物場模型:

根據標準解得到方案如下:將直型平面的刀片轉換為平面的刀銼,使原刀片刀刃的鋒利度大大降低,用刀銼與沙棗之間產生的摩擦力使果肉從果核上分離并被粉碎,刀矬的剪切力大大降低,果核不易破碎。刀銼是否會對果核造成破碎或是否影響粉碎效率有待進一步驗證。

引入系統中現有物質的變異物見圖1。

圖1 引入系統中現有物質的變異物

2.3 進化路線分析

進化路線:沙棗粉碎刀片進化路線——刀片組件面的進化路線。

進化路線見圖2。

圖2 進化路線

把平面形的刀片轉換為復雜面的尖頭刀銼,將復雜面的刀銼直接連接在轉動軸上,用轉動軸直接帶動復雜面的刀矬轉動,降低了原刀片的鋒利度,用刀銼產生的摩擦力促使沙棗果肉與果核分離且果核不破。優點:尖頭帶齒、保護竹節、耐用、受力面積增大,提高效率。目前,刀銼技術日益成熟,加工制造成本亦可接受,故本方案可行性較好。

3 結論

應用TRIZ 理論,對沙棗粉制備過程中核易破碎問題進行了創新方法應用,獲得了多種解決方案,證明了TRIZ 理論為一種具有極高創新理念的創新方法和應用工具,為該理論的應用提供了較好的支撐。

猜你喜歡
棗核沙棗果核
哨所旁的沙棗花
果核
陽光下的果核
命運
協和醫生誤吞棗核之后
協和醫生誤吞棗核之后……
沙棗
協和醫生誤吞棗核之后……
果核
老鼠們的棗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