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數學教學如何借力課外閱讀發展學生思維

2020-11-18 10:44
名師在線 2020年32期
關鍵詞:借力數學知識課外閱讀

楊 燕

(江蘇省儀征市實驗小學西區校,江蘇儀征 211400)

引 言

數學是一門客觀研究生活中數量關系與空間形式的學科,常以嚴謹、抽象的形象呈現在人們面前,這讓很多人忽視了數學被發現、被創造的艱辛歷程和研究者在鉆研數學時所使用的非常規手段,致使許多學生在談及“數學思維”時常把它等同于抽象思維。這樣的錯誤認知會使學生懼怕數學思維的訓練,甚至喪失學習數學的興趣,這對于小學數學教學極為不利。而數學課外閱讀,以其趣味性、知識性,能夠讓學生了解更多數學知識發展歷程,從而激發學生興趣,拓寬學生視野,進而讓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得到發展[1]。

一、基于小學數學的學科特性,借力課外閱讀發展學生思維

小學數學不僅具有數學學科的抽象性、邏輯性、嚴謹性與運用的廣泛性,還具有較為明顯的趣味性、生活性和體驗性。因此,教師在借力課外閱讀發展學生思維時,要將小學數學這幾個特殊的學科特性作為切入點。

(一)趣味性

數學在很多小學生眼中是枯燥、重復的計算練習,但很多人窮其一生都在研究它,可見數學的獨特魅力,只是小學生沒有發現其中的趣味而已。因此,教師要從數學的趣味性出發,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對數學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2]。

例如,《好玩的數學》《趣味數學》《魔法數學》等書籍都是以數學的趣味性為出發點,從奇妙的數字、好玩的算術、迷人的圖形、數學家的奇聞趣事等入手,引領學生從全新的視角去探索與發現數學知識。這在拓展他們數學思維的同時,也促進了他們科學探索精神的形成。課外數學書籍能夠把難懂的數學知識變成一系列好玩的游戲與故事,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輕松掌握數學知識,讓學生知道數學不僅是數字、例題與公式,還有趣味雜談、歷史與生活,讓他們不再懼怕數學,不再感覺數學枯燥,而是發現數學是好玩的、簡單的[3]。

(二)生活性

任何知識都來源于生活。教師在借力課外閱讀發展學生思維時,要將數學知識回歸于學生的現實生活之中。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經歷了什么、學會了什么、發現了什么、對什么感興趣,讓學生從生活的視角認識數學。只有這樣,學生才會運用數學思維在生活中尋找、探究、發現,進而真正認知與掌握數學知識,發展數學思維。

例如,學生在閱讀《馬小跳玩數學》時會跟隨著故事主人公馬小跳利用數學知識來解決生活瑣事。馬小跳的一些奇思妙想會給學生的數學思維帶來啟迪,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遇到問題時,以數學思維來看待問題、解決問題,在潛移默化中,學生的數學思維也可以得到發展。

(三)體驗性

數學教學不僅是在數學課堂教授知識,提升學生的計算能力與問題解答的正確率,還要注重學生學習數學的體驗。特別是在借助課外閱讀發展學生思維時,教師更不能把課外讀物中一些解決問題的方法或者某些結論直接告訴學生。雖然小學生的數學知識掌握程度與數學能力相對有限,教師也要盡可能地讓學生自己去精細閱讀、細致觀察、簡單證明、粗略總結[4]。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真切地體驗閱讀數學課外讀物的過程,真正經歷問題解決的過程。

例如,教師可以傳授給學生一些切實可行的閱讀方法,提升他們的閱讀能力,如讓學生注重一些關鍵詞、關鍵數字、關鍵符號等;隨讀隨寫,準備好演算、記錄的筆與紙;多與同學交流探討,交換課外讀物、閱讀筆記心得等。學生體驗課外閱讀的過程,也是學生從“閱讀”到“會讀”的過程。

二、遵循小學生數學學習特點,借力課外閱讀發展學生思維

由于小學生年齡較小,無論是生活經驗還是數學能力都相對有限,他們的數學學習是以思維的具象性、知識的問題化、過程的再創造等更為直接的方式進行的。因此,教師在借力課外閱讀發展學生思維時要基于小學生數學學習的特點進行。

(一)思維的具象性

數學雖是對生活嚴謹、抽象的總結,但小學生的數學學習仍是以具體、形象的思維為主要學習方式。因此,教師在借力課外閱讀發展學生思維時要基于此特性,把抽象的數學問題具象化,讓學生對具象化的數學知識進行自主概括總結,變成抽象的數學概念。這樣不僅能夠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還能夠讓學生的數學思維得到發展。

與此同時,教師也要意識到無論是何種小學數學課外讀物,編寫者在編寫的過程中也是基于學生思維具象性的特點,把一些數學問題具象化,以便讓學生理解[5]。因此,教師在借力課外閱讀拓展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時,要注重學生各種思維之間的互相銜接與轉化。數學思維的形成遵循著一定的規律,是按照由數學表象認知到數學知識聯想再到數學想象的順序發展的。教師在注重思維具象化的同時,不能忽視其他形式的思維,也不能把各種思維之間的聯系割裂開來,要注重一種思維形式向另一種思維形式的過渡與銜接轉換。這樣才能讓課外閱讀更好地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

(二)知識的問題化

小學數學教材中的知識往往是以問題的形式出現的,這是基于小學生數學學習的認知規律設計的。問題是數學學習的核心,既是學生思維的動因,又決定著學生思維的方向。一般來說,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時,往往會先根據問題情境,在腦海中構建出清晰的數學圖像,再結合已有的數學知識、數學經驗進行分析、比較、類比、整合,想象可能發生的情景,以此來不斷完善自身的數學知識結構,讓自己的思維更靈活、更發散[6]。而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過程,也是他們對自身數學知識結構不斷重組的過程。與此同時,面對具有挑戰性的問題,小學生會更急于表現、躍躍欲試。在成功解決課外閱讀中的問題后,學生不僅能夠享受到成功的喜悅,還能夠鍛煉數學思維能力。

(三)過程的再創造

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過程,也是一個積累知識、經驗的過程。在知識再創造的過程中,學生的數學思維也得到發展。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借力課外閱讀指導小學生進行思維拓展時,要充分了解學情,能夠合理估算學生的潛能,并通過引導他們多觀察、實驗、思考、交流的方式,讓他們用自己的理解方式去探索數學知識[7]。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課外閱讀中提升自身的數學思維能力。

例如,學生通過課外閱讀,發現在梯形中S3 與S4 的面積總是相等,如圖1所示。學生會把這一發現運用在日常的數學練習中,從而提高自己的做題速度。雖然這一“蝴蝶定理”早已被發現論證,但學生的數學認知有限,并不知道。這時,教師不能把“蝴蝶定理”直接告訴學生,而要讓學生進一步論證,為什么在這樣的梯形當中S3 與S4 的面積總是相等。這樣,學生運用思維探索數學知識,既有利于他們對數學知識的內化吸收,又能夠更好地促進他們數學思維的發展。

圖1 梯形蝴蝶圖形

結 語

總而言之,教師借力課外閱讀發展小學生數學思維時,要基于小學數學學科特點和小學生數學學習的特性,這樣才有助于小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廣大教育工作者應不斷探索,深入研究,為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不斷努力。

猜你喜歡
借力數學知識課外閱讀
借力使力 巧解難題——以簡諧運動為例
中學英語課外閱讀的課內支撐
竭力與借力
故事媽媽提升課外閱讀
基于提升“文化傳承與理解”素養的低年級課外閱讀教學指導
“三位一體”課外閱讀課程體系的實施策略
借力上合,山東繪出更大“朋友圈”
數學知識在于應用
從生活中體會數學知識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