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區塊鏈技術對傳統跨境貿易結算方式的影響研究

2020-11-18 14:37林斌暉
福建質量管理 2020年20期
關鍵詞:信用證報文國際貿易

林斌暉

(云南財經大學信息學院 云南 昆明 650221)

一、引言

跨境貿易金融服務的重點以及難點在于跨境支付方式??缇持Ц兑话闶侵竷蓚€或兩個以上國家或地區之間因國際貿易、國際投資及其他方面發生的國際間債權債務,借助一定的結算工具和支付系統實現的資金跨國和跨地區轉移的行動[1]。盡管在近些年采用信用證業務的模式,以及基于SWIFT系統服務進行跨地區資金轉移成為主流。但是基于傳統的方式進行跨境支付依然存在一些痛點。例如跨境支付依賴第三方中心機構執行。各相關方缺失彼此的信任,無法快速通過審核,導致效率低、成本高等問題。

因此采用基于區塊鏈的跨境支付模式,可以剔除中心化機構的消極弊端,實現各貿易參與方互聯共享,實現鏈上信息真實可靠且透明,維持各方信任,解決“信任孤島”[2]難題。同時,采用搭建基于區塊鏈的協同報文系統,可以提高業務處理效率。最后在區塊鏈網絡中嵌入智能合約,能保證跨境貿易支付的每一筆交易具有權威性和客觀性。

二、傳統跨境貿易金融服務及存在的問題

(一)SWIFT系統壟斷

在國際貿易當中,幾乎所有的匯款都要使用SWIFT支付系統。SWIFT系統是環球同業銀行間的結算系統,它制定了全球金融機構間業務的報文標準,提供全球各金融機構交互報文的專用金融安全網絡[3]。事實上世界各地許多銀行并沒有建立起相應的跨境支付的既定協議。因此,付款人所在地的銀行就需要使用SWIFT系統去檢索收款人所在地區有代理協議的代理銀行。因此,一筆賬款流動的全過程(圖1)如下:付款人→付款人開戶行→中間行→另一地區中間行→收款人開戶行→收款人。在該模式中,起到中介作用,但收取一定額度的手續費。雖然大多數跨境支付理論上可以在1~2天完成,但是實際運作的跨境支付流程需要3~5天才能完成[4]。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在于不同銀行之間存在不同程度的信息壁壘,以及其交易標準不統一,進而導致“信任孤島”問題。

圖1 SWIFT模式下的跨境支付場景

(二)信用證應用及問題

信用證是現如今國際貿易的重要支付手段之一。該模式在普及之初便具備安全性,可靠性的特點。信用證主要指銀行根據企業實體開具信用證的需求,其結算方式是以開證行的信用為基礎,一旦信用證開立,開證行承擔第一性的付款責任[5]。信用證開具主要流程如下:(1)貿易雙方規定采用信用證的方式進行金融結算,出口方備貨。(2)進口方提交材料,申請開證。(3)開證行審核申請書,并將開證結果通知出口方所在行。(4)出口方獲取進口方開證結果。

國際貿易現行最重要的結算方式就是采用信用證,但是信任證是基于合同開具的。要保證各單據和信用證相符亦是一項復雜的工作。其本身必然會出現單據匯票、商業發票、海運提單、保險單與信用證不符的風險。

三、區塊鏈概述和應用場景

(一)區塊鏈概述

區塊鏈是一種排除單個實體控制網絡,并允許所有參與者記錄和存儲交易數字記錄的分布式賬本,其中交易過程所使用的各種加密技術以高度安全,可追溯驗證以及永久保留且不可篡改的方式存儲數據?;趨^塊鏈的交易是在點對點的基礎上驗證、識別和共享的,因此信息無需中央機構對其進行管理,信息一旦上鏈就會加以時間戳以保證區塊中數據的真實性。簡而言之,區塊鏈是一臺“信任的機器”[6]。

(二)區塊鏈落地跨境支付的優勢

傳統金融場景中,跨境支付多采用信任證業務進行國際間貿易資金的清算,其中存在協同效率低下,安全風險高的缺陷。此外,跨境支付過度依賴SWIFT系統,其中也存在信息交互不便,時間、費用成本高的不足?;趨^塊鏈技術采用跨境支付區塊鏈(圖2),基本可以實現不同銀行間的資金清算,本質上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經對比,傳統跨境支付交易需耗時3至5天,成本主要包括銀行手續費、電訊費、匯率差額,而目前基于區塊鏈的跨境支付耗時為3至6秒,且無第三方費用,大約節約80%交易成本。

圖2 跨境支付區塊鏈

(1)去中心化。傳統的貿易金融業務多依托于中間行進行轉賬具有依賴中心化機構程度高、轉賬效率低、高成本等問題,而在基于區塊鏈的去中心化結構當中,每個節點都可讀取,驗證,編輯數據,通過節點之間的相互連接,向整個網絡公開和同步。因此,弱化了基于中心機構的強控制力。

(2)數據透明且不可篡改。資金流動的過程中,信任起到了關鍵的作用。區塊鏈采用時間戳的方式確保區塊上數據的唯一性,并且通過密碼學保證賬本數據無法被篡改,且數據一旦上鏈便可追溯。此外,各金融參與方將各自負責的數據進行上鏈,實現一個透明、共享、可信的鏈上數據,可有效解決“信任孤島”問題。

(3)智能合約。智能合約是一種嵌套在區塊鏈上的可編程協議?;趨^塊鏈的跨境支付金融服務可設定為一旦觸發智能合約的執行條件,交易即可自動執行,這就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交易過程的自動化水平。解放人力資源,降低交易風險,提升交易效率。

四、區塊鏈賦能跨境支付實例

區塊鏈賦能跨境支付主要有兩種方式。(1)通過數字貨幣作為交易媒介進行國際貿易間的資金清算。(2)搭建基于區塊鏈的協同報文系統。其目的在于利用區塊鏈的優勢,提高國際貿易資金清算、結算的效率,節省時間、費用的成本。

Ripple是一個開放的支付網絡,可以使得用戶無需通過中間行進行資金轉移,僅僅只需要通過該支付網絡便可以轉賬包括美元、歐元、人民幣等貨幣。交易簡單快捷,無跨行、異地、跨國費用,且耗時極短。

2017年10月,由IBM、KlickEx Group和Stellar.org推出的基于區塊鏈的跨境支付業務。這項業務旨在通過在澳大利亞、新西蘭、太平洋群島和英國實現12種不同貨幣的電子兌換,提高太平洋地區跨境支付的效率和降低成本。這項服務已經在太平洋地區處理實時交易,預計將擴展到世界其他地區[7]。

在國內,區塊鏈技術與跨境支付的結合基本都是基于區塊鏈的協同報文系統。主要方式是通過協同報文系統使得文件、單據在區塊鏈上共享。目前已經有許多實踐成果,例如招商銀行可以直聯境外分行或子行、中國銀行實現了雄安-首爾的美元國際匯款業務、支付寶香港運用區塊鏈技術支持用戶直接向菲律賓賬戶秒轉賬。

五、區塊鏈技術在跨境支付領域所面臨的挑戰

(一)數據存儲能力

首先,國際貿易是多方參與,共用一個區塊鏈網絡,多個實體都將數據上鏈且由于區塊鏈中的數據無法刪除,只能不斷增加。從長期的過程上看,區塊鏈系統對數據存儲容量的要求無疑是巨大的。

(二)行業標準缺失

基于區塊鏈的跨境支付模式雖然顯著提高了效率,降低成本。但是就目前而言,行業內尚無統一的執行標準。國際貿易涉及多個參與方,在無行業標準的情況下,必然使得區塊鏈技術在跨境支付的應用上蒙上一層陰影。加之,國際貿易中各國地位不同,對于區塊鏈的態度也難以匯總統一,短時間內暫無法形成業內標準。

(三)沖擊金融市場體系

將區塊鏈技術引入國際貿易中的跨境支付,會使得部分傳統的金融機構受到沖擊。中心機構的“中介化”作用很大程度被弱化。但是在區塊鏈系統中,各金融機構維護各自的賬本,實現銀行-用戶的直接結算,當涉及到必要的多個銀行參與結算時,依然需要配套相應的多方結算機制。有可能還是需要某種專業化的中心金融機構去實現。因此,對金融中介機構存廢的判斷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8]。但顯而易見的是,新的模式正在沖擊金融界的中介機構,導致金融機構進行調整。

六、總結

目前,雖然區塊鏈賦能跨境支付的優勢顯而易見,且區塊鏈技術不斷進步。但其還存在著諸如數據存儲容量要求大、安全防護措施不完善和行業標準不健全等缺陷。使其在實踐操作中具有不小的阻力。但是,區塊鏈作為新興的互聯網技術,具有去中心化、共識機制、免對賬、不可篡改和可追溯的特性,與解決國際貿易的復雜環境的思路十分契合。此外,針對監管領域,機構間存在的信息壁壘,區塊鏈基于本身特性也提供了良好可行的解決方案。

猜你喜歡
信用證報文國際貿易
基于J1939 協議多包報文的時序研究及應用
你應該知道的國際貿易
CTCS-2級報文數據管理需求分析和實現
遠期遠付信用證及其索匯操作
國內信用證轉讓風險控制
淺析反駁類報文要點
警惕國際貿易欺詐
點揚國際貿易(上海)有限公司
再現信用證溢短裝之爭
ATS與列車通信報文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