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會認同視角下養老護理人員職業化路徑研究
——以長春市為例

2020-11-19 05:45王菲劉映潔孫冬梅吉林農業大學人文學院
長江叢刊 2020年1期
關鍵詞:職業化護理人員隊伍

■王菲劉映潔孫冬梅/吉林農業大學人文學院

據我國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2020年60歲及以上老人將增到2.21億。養老問題已成為不可回避的社會問題,如此龐大的養老需求使護理人員需求量劇增。護理人員作為最主要的服務提供者,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及精神關懷,是直接影響養老服務質量的重要隊伍。但現階段,傳統文化觀念認為護理人員工作就是服務老人,社會地位低下,導致其職業認同偏低。護理人員隊伍建設也存在困境,工作任務負荷量高、薪酬低、臨時工制度致使人才流失率高、專業老人護理技能缺失等,影響護理質量。

一、長春市養老護理人員職業化現狀

課題組于2019 年11月采取分層抽樣方法在長春市三個城區中選擇三家養老機構進行實地調查,共發放240份調查問卷,回收218份,回收率90.8%。調查得到的職業化現狀概括為以下三個方面:

(一)養老護理人員性別失衡、年齡以中年居多

女性護理人員為192人,占總人數的88.07%,男性僅3人,占11.93%。護理人員平均年齡為45.3歲,40歲以上占60.55%,30 歲以下僅占1.37%。從以上數據看護理人員群體普遍年齡偏大,年輕的新生力量極度短缺,長期如此會導致養老護理人員隊伍后繼無人,不利于養老服務行業發展。

(二)養老護理人員學歷偏低、素養不足。

218名護理人員中高中以上學歷僅占22.46%,學歷偏低且素養偏低。高學歷人才匱乏使其職業化發展長期處于低迷期,隊伍發展不穩定,流失率高。

(三)養老機構培訓不成系統,資格認證混亂

調查顯示護理人員僅有39人獲得養老行業國家級證書,占17.89%;179人未獲國家證書,占82.11%。51 人獲得地方機構、培訓學校頒發的結業證書,但有179人未獲得任何養老業資格證書便從事養老護理工作,占82.11%。通過深度訪談和調查問卷了解到培訓周期為一周的占23.8%,一周至一個月占49.5%,一個月以上占18.4%,未培訓的占8.3%。護理人員雖有一定持證率,但都只限于初級水平,且從未培訓卻從事養老護理行業的大有人在。由此可見,規范資格證書認證以及系統化的理論培訓和專業人員的指導非常必要。

二、長春市養老護理人員職業化困境影響因素

(一)優秀傳統文化觀念的因素

養老護理這一行業受傳統觀念影響,許多人認為護理人員只是伺候人的保姆,門檻低沒有技術性。但養老護理既要滿足生存需求,又需精神需求和舒適性,其職業化要求越來越高。社會上對其普遍認可度不高,缺少尊重。由于難以獲得自我和親人朋友的認可支持,甚至懷疑自我職業的價值性,產生很大的社會和心理壓力,導致人員隊伍發展緩慢。

(二)政策制度的不夠完善

(1)部分政策對于養老護理人員職業標準籠統,一些規定不切實際難以執行?!娥B老護理人員國家職業標準》中只表明了各級別護理人員的工作內容不同,并未規定各自評價標準。護理人員的市場定位、薪酬津貼均未提及,同時未制定完善的KPI評估制度,護理人員缺乏相應激勵措施。沒有規范的獎懲體系和缺少監管,直接導致了人才流失和護理人員職業的困境。

(2)未建立完善培訓標準。長春市針對養老護理人員的培訓工作尚未形成完備的培訓體系,如沒有明確規定人員準入標準、培訓機構資質參差不齊、培訓內容和方式缺少統一規劃管理等。筆者發現目前的職業培訓存在著培訓時間不足,內容單一等問題,且培訓多以基本生活照料護理為主,忽視職業道德培養和對老人的心理慰藉。因此尚未完善監督管理機制,缺少政策的管理規范,致使培訓質量難以得到保證。

(三)養老機構護理人員隊伍建設因素

(1)養老機構管理水平及培訓制度不健全,缺乏行業團聚力,護理人員流動率較高。實地調查數據顯示護理人員中正式員工占39.45%,臨時工占50.92%,臨時工占據半壁江山,且薪資待遇普遍偏低,沒有五險一金等社會保障。與其他行業類似崗位的橫向對比起到負激勵作用,使護理人員心態失衡,降低從業意愿,形成了較低的職業定位,缺乏職業凝聚力,隊伍流動性較強。(2)護理人員專業化程度低。實地調查有65%人因養家糊口、35%人因無技能只能從事該行業,僅有23%人真心熱愛養老護理事業。從事養老護理行業需掌握有關老人生活照料、技術護理、康護護理和心理護理等能力,但目前看長春市養老機構護理人員隊伍整體文化素質偏低、護理人員學習意識較差,即使偶爾接受培訓,但由于自身學習能力欠缺導致效果不明顯,主要靠累積工作經驗,導致行業專業性不強,社會認同度低。

(四)養老護理人員自身因素

自我職業認同度偏低。由于護理人員的工作高危且負荷量大、經常加班熬夜、其工作麻煩繁瑣,老人的涵養秉性不同,有些經常發脾氣甚至毆打護理人員,護理人員需要自身調節保持職業道德禮儀。尤其當老人正?;蛞馔馑劳?,護理人員承擔巨大的責任和壓力,導致越來越高的職業風險,心理壓力也越來越大。實地調查顯示僅有10.6%的養老護理人員認為其社會地位尚可,認為社會地位一般的占26.1%,認為不被認可的占36%。

由于養老護理人員通常會在專業水平、社會保障、福利待遇和社會認可度等將其所在職業群體的社會共識指標同其他相比較,導致產生自己所在群體不夠優越的想法甚至自我懷疑否定。因而會產生倦怠情緒,懷疑自身能力甚至直接轉行。[1]

三、改善措施

(一)制度層面

《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指出要加強以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的績效考核,完善激勵機制,扶持養老機構蓬勃發展,加強養老機構的崗位津貼,提高護理人員的福利保障,讓其得到社會充分的尊重和認可。建立明確的護理人員準入制度,確立該行業隊伍的職業晉升路線,在制度層面上用國家法律法規切實保障其合法權益。

(二)文化認同層面

行業想提高社會認同度就必須要制造好的輿論,加強宣傳政府方面應建立養老護理人員社會支持認同網,有利于提高社會對該群體的認可度,提升職業自信。高校層面應積極響應教育部和民政部的政策,深化產教融合,開設老年專業服務與管理、智能化養老服務等新興熱門專業;擴大校企合作,吸引相關專業畢業生對口就業,提升護理人員隊伍的職業化水平。

(三)養老機構職業培訓

創新養老服務人員培訓體系,完善養老服務機構護理人員持證上崗制度,提高養老護理人員從業資格。[2]在培訓內容上按老年人的需求出發,開展基礎護理、用藥護理、心理護理、人文關懷、精神保健等專業內容,滿足老年人各方面的需要,不僅是提高老人的生活舒適度更是心靈上予以陪伴與慰藉。[3]

(四)護理人員自我調節

護理人員自身需轉變觀念,提高自我職業認可度。在調查中發現個別護理人員由于大眾評論而隱瞞職業情況。護理人員應不斷改善職業看法,多關注養老行業發展前景與肩負社會責任感。只有真正的肯定養老職業,認可該職業的價值感才能提升自我職業認同。[4]此外也應多及時關注心理健康狀況,他們的工作需要耐心細心,而長期高壓力超強度工作會對產生不良心理影響。應該為他們積極尋找不同的宣泄方式,比如開設講座進行心理咨詢等。

猜你喜歡
職業化護理人員隊伍
三維管理在促進護理人員醫療設備規范使用及提高護理質量中的作用
婦產科護理糾紛原因及對策
護理人員獎500被批“寒酸”
探析感染科護理人員焦慮狀況調查與對策
大雁的飛行隊伍
加速職業化
還剩多少人?
職業化鑄就卓越企業
經理人要走向職業化
青藏高原筑“天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