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旅游視角下的墻體景觀設計

2020-11-19 05:03張馨月
社會科學家 2020年7期
關鍵詞:墻體景觀設計景觀

張馨月

(廣西師范大學 漓江學院,廣西 桂林 541006)

一、引言

俗話說:“不到異鄉看,不知故鄉美”。自從2013年國家提出“美麗鄉村”建設提議后,習近平總書記就強調: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建設美麗中國,必須建設好“美麗鄉村”。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積極開發農業多種功能,挖掘鄉村生態休閑、旅游觀光、文化教育價值[1]。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強調,大力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在國家一道道的“圣旨”出臺,鄉村建設能不美、能不富嗎?家鄉美固然好,然而為了片面追求表面上的美、片面追求城鄉一體化、片面追求鄉村旅游經濟效益,有些鄉村建設中使得傳統文化淪落,景觀意識混淆不清,特別在鄉村墻體景觀方面,過度城市化,缺乏鄉村特色,忽視了鄉村美。墻體景觀在鄉村景觀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村莊的臉面,對于鄉村的“面子工程”,本文嘗試對之做一些研究,為墻體景觀在鄉村旅游中的作用和意義做一表述。

二、研究背景與意義

鄉村景觀是以鄉村環境為背景的包含農業田園景觀和人文景觀,鄉村旅游是人們以鄉村廣闊的土地為場所在鄉村環境中進行閑暇娛樂的一種方式。鄉村旅游以鄉村風光、風土民俗、鄉村景觀為吸引物,讓城市居民與大自然親密接觸,體驗鄉村慢生活,滿足長期生活在城市的居民對鄉村的向往[2]。

墻體作為常見的建筑形式,在建筑景觀中是必不可少的構成因素。通常,以“線”或“面”的形式來劃分空間的非自然構筑方式都可以稱為一種墻的建造[3]。以墻體為界面具有一定觀賞性的建筑墻體稱之為“墻體景觀”,簡稱“景墻”,是鄉村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

鄉村旅游最先出現德國,有上百年的發展歷史,以體驗鄉村風貌、風土人情為基礎的旅游體驗。起初,德國為了發展鄉村旅游推出“我的鄉村會更美”等的設計比賽,以賽促游,拉動鄉村經濟,取得了好成效。二戰后的法國為了推動鄉村景觀建設,采用土地整治的方式促進了鄉村旅游的發展。德、法兩國的鄉村景觀建設成了各國效仿對象。日本的“一村一品”和韓國的“美麗的鄉村景觀”賽事都提升了鄉村旅游業的發展。

在國外學術研究上,學者Andrew W.G提出:“鄉村的環境之所以有明顯的特征,就是因為有獨特的農業景觀、土地格局和田園文化”首次把鄉村環境與鄉村文化作為景觀相提并論;而Roberts B.K則認為:從鄉村的環境、文化背景、景觀感知等方面研究鄉村景觀是不夠全面的。Roberts(2016)對古往今來的鄉村聚落演變過程進行了一系列系統性的探討,并選取了三種典型村落景觀演變進行了闡述,為鄉村旅游和鄉村景觀的發展奠定理論基礎??傊?,國外對鄉村景觀、鄉村旅游、鄉村文化的保護與建設方面的實踐研究相對成熟,對鄉村建設的重要性的意識也比較早。

嚴格地說,自2013年我國推出美麗鄉村建設到后來的鄉村旅游發展,短短的7年光陰卻取得了可喜的成就:發展總體規模大,鄉村旅游勝地遍及大江南北,鄉村旅游從環境生態發展到產業結合,都取得了不俗成績;理論研究成果較為豐碩:從2013年起在知網記載相關文獻共23323篇,這些研究成效顯著,影響深遠:朱婉瑩提出“保護與規劃并行”“景觀共享”“景觀共存”的鄉村規劃措施;董雅在強調“景觀形態回歸地方,承載特定地域人們生活與發展的歷史”;鄭曉燕注重鄉村旅游與產業發展結合,發揮優勢互動,為鄉村景觀設計思路提供了借鑒。

我國鄉村景觀與鄉村旅游的理論研究雖然豐富,但受多種因素制約,還存在著諸多不足,理論研究深度不夠等情況。如景墻作為景觀設計的小品,在鄉村景觀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分量,但關于景墻與鄉村旅游關系的理論文獻為零。而在現實中,景墻在景觀中擔任著重要的角色并戰功赫赫:德國羅滕堡的古城老墻涂上各種鮮艷色彩而深具懷舊情調,使人感嘆時光在這里未曾流逝而被譽為“中古世紀之寶”;瑞士西庸城堡的石頭墻和爵士樂成為該鎮的名片;馬頭墻成為安徽旅游形象代表物……這些墻體景觀各具特色又富含文化精髓,是鄉村景觀的文化符號,卻在理論研究方面被忽略。

三、墻體景觀對鄉村旅游發展的作用

(一)吸引作用

在墻體造景的空間中,墻體景觀作為景觀營造的視覺焦點,體驗者的視線被限定在特定的范圍之內而被吸引于范圍內某個物體。墻體景觀擁有的圍合性特點以及墻體本身的構造特點都對處于景觀之內的受眾起到了控制作用,客觀地組織、引導了受眾所看到的景觀,在特定的范圍之內顯示出區域內的景觀設計特色[3]。一間房子六大面,其中墻體有4個立面,占有整間房子2/3的比重,視線一般落在與視線的垂直的墻面上。墻面是視覺焦點,是建筑的“面子”。一面有藝術分量、文化色彩的墻體會使建筑特有“面子”,因為它更容易贏得游客的關注。

(二)宣傳作用

視覺是為了獲取信息,景墻是視覺焦點,利用景墻展示信息,會起到很好的宣傳作用。景墻屬性信息通過包含造型、材質、藝術符號、文化體現等信息,而這造型、材質、藝術符號、文化體現都可以傳達鄉村的文化信息,從而達到了宣傳的作用。把當地的歷史文化、風土人情、發展理念以及注意事項等具有精神內涵的視覺文化元素體現于景區墻體以展示和告知游客,此稱之為“文化墻”。例如,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按板鎮杏城村具有200人口,在2013年投入資金290.2萬元用于改造鄉村建設,特別是“文化上墻”的工作上取得良好效果,體現了本村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贏得了所到游客的廣泛關注。游客駐足于古色古香的文化墻下,了解該村落的旅游信息、掌握當地特色民居、民俗民族活動、休閑垂釣、特色小吃等等提供了豐富的信息。文化墻成為該村的一道靚麗風景線。

(三)教化作用

環境的教化作用如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一樣的,景墻的教化作用體現在視覺控制的同時,規范和引導人的活動方向,營造氛圍,影響情緒,從而達到教化目的。景觀墻體在造成視覺控制的同時,通過吸引視線和限定視覺范圍的方法,限定了區域內人群的活動方向,影響人的“運動”,行為的控制包括兩個方面:a墻體景觀的體量本身所造成的方向性引導,使體驗者的行進方向發生變化;b.景觀自身形成的誘導作用,使得體驗者發生與其所處環境相適應的行為改變[3]。墻體空間會形成一定的空間氛圍,通過空間氛圍對人的情緒產生影響,或提神張揚或抑制郁悶,場景可以讓人放飛思緒也可以讓人桎梏窒息。如天安門的那排莊嚴的紅墻使多少人肅穆敬仰而神圣;南京大屠殺紀念館的灰色圍墻讓人感覺悲痛……景墻的教化功能就是讓空間去說話,讓人在空間中思考。

四、鄉村旅游下墻體景觀設計存在的問題

(一)文脈傳承中斷

社會的發展,設計市場的開放,專業領域交流不斷增加,設計多元化成為一種新趨勢,然而這種趨勢容易導致景觀的共性而缺乏個性,缺乏文脈。城市化中“田成方,路成網,渠相通,樹成行”的標準化建設,把一個個風景如畫的鄉村小鎮變的如同一條流水線上生產出來的產品一樣千篇一律;曾經讓我們引以為豪的鄉土文化,也隨著環境的無機化、單一化而走向消亡[4]。景觀的毫無意義地復制導致了文脈中斷這一問題在鄉村景觀設計中尤為突出。鄉村旅游規劃設計應遵循當地地形地貌,尊重自然、尊重當地鄉土文化,使當地文化有保護,有傳承,這樣的設計才是有文化傳承的景觀設計。例如,占地約6666.66m2的武隆縣大燕窩度假村集果園、養殖、休閑、餐飲娛樂為一體。在墻體設計方面,根據當地的文化和奇特的山水,打造養殖區為山羊文化,休閑區為鄉村山水文化,餐飲區為吊腳樓和田園文化,經過團隊精心繪制,一座具有文化底蘊的度假勝地矗立在地貌奇異的喀斯特地貌的山中[5]。

(二)村落景觀意境喪失

回歸自然、體驗質樸和感受野趣是大多人鄉村旅游的目的。然而由于我國的鄉村旅游規劃起步晚,設計思路受到城市化思潮影響,忽略了鄉村自然資源,出現鄉村城市化局面,使得鄉村景觀設計漸行漸遠,鄉村城市化問題日益突出。一方面是農戶的自主意識導致。建筑是體現用戶需求的心理物化表現,農戶想向往城市生活,所以從自己的角度去理解游客的需求,把鄉土特色去掉,取締為城市化的設計,認為別家是鄉土的,自家的是都市化的,既在村里與眾不同,又能讓城市游客找到歸屬感。殊不知,城市人需要的就是體驗原汁原味的農村生活,這與經營者的想法截然相反,費錢費力的同時還造成鄉土文化的缺失[6]。另一方面是設計師主觀導致。一些設計人員缺乏鄉村規劃經驗,為了迎合一些崇尚城市生活的村民意識,主觀地將城市景觀理念運用到鄉村景觀建設中。如“路要成網、樹要成行”的城市景觀和歐式風格的住宅或別墅在鄉村中越來越多。如果村莊被城市化了,那么村莊就被隱沒在人類發展的歷史洪流,村莊就失去了它獨特的魅力和存在的意義。那么根據黑格爾的“存在即合理”的客觀唯心主義的理論,試問,這樣的城市化的村莊有存在的意義嗎?

五、鄉村旅游下墻體景觀設計的原則

(一)與傳統文化相結合的原則

鄉村的自然環境的不同,其建筑樣式也就不同,建造的材料和建筑結構也因環境因素的不同而有所區別。傳統文化在民居生活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它包含有地域、氣候、人文環境等不同要素共同構筑的具有地域特色的鄉土文化,而建筑文化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而墻體景觀又是建筑的重要部分,可以說,墻體景觀可以反映鄉村傳統文化。在景觀規劃中,因地域、因氣候、因民族不同,體現在景墻設計時要與傳統文化多方結合,這是鄉村景觀設計的首要原則。山西居住窯洞,是因為氣候干燥,土層厚實,冬暖夏涼而被鄉民喜愛,其墻體景觀為土墻;而廣西山間吊腳樓,因氣候濕熱,蛇蟲多而當地民族喜愛,其墻體景觀為木墻。這些景觀要素體現了樸素的鄉土文化,因此在規劃中我們要保持鄉村景觀的原真性,對整體景觀風貌進行保護,使其風格與鄉村大環境相統一,對個別景觀要保護、恢復原有風貌,在建設過程中要使用鄉土材料[7]。

景墻材料豐富多樣,特別應用鄉土材料傳承傳統文化方面有著直接表露的作用。常見景墻材料有石頭、木材、金屬材料、磚塊、陶瓷、玻璃、貝殼、植物等。為了研究材料與表現傳統文化的關系,在全國范圍內抽取了優秀的鄉村景墻150例展開材料調查。通過調查發現,石頭景墻材料占53.30%。植物、磚瓦、木材、金屬、玻璃墻分別占參與調查總額的6.67%、10%、8.67%、2%,使用其他特殊材料(例如灰泥,貝殼等)占總數的20%(如表1)。

由于景觀擋土墻的功能要求,石材擋土墻占石材景墻62.5%的高比例。植物、磚瓦、木材、金屬、玻璃、抹灰的擋土墻分別占同類材料的百分的20%、66.67%、23.0%、0.0%,16.67,可見磚瓦、石材分別占比較大的比重。

表1 鄉土景墻用料調查統計表(例)

由上表統計得知,石材、磚瓦、植物、木材、和地域材料都是常用的鄉土材料,占鄉土景墻材料的98%的比重。石材、磚瓦、木材等材料在視覺屬性代表著質樸、自然、鄉野、粗獷等,與鄉村傳統文化的淳樸特點相同,所以材料直接傳達了鄉村的質樸、清新、自然、粗獷等的視覺品性。有的時候,這些鄉土材料連同它們的營造技藝可以成為當地傳統文化的代表而具有傳承性。例如廣西三江侗族木構建筑的材料98%都是木材,木作營造技藝就是侗族人們建造房子的傳統技術和文化瑰寶。

(二)一村一特色的原則

根據達爾文“經過長時間的自然選擇過程后演化而成”的演化論,村落是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為滿足人的需求和體現人的意志而建成的村落建筑,在經過長時間的選擇和建設中不斷演變。為了增加存在感和居住自豪感,村民會選擇性地將代表本村的特色符號附加在墻體上,形成一種文化共識,也就形成了村落特色。一個村莊之所有旅游價值,就是因為它具有與眾不同的地方,其獨特魅力乃是吸引游客的動力。所以一村一特色是鄉村旅游規劃中重要的原則。

為了保證一村一特色的原則普及,有多種渠道,但更多地體現在政府層面。政府應加強與高校、科研院所等的合作;邀請專家、學者對城鄉旅游現狀進行調研并按“一村一品”等提出可行性報告、進行規劃,在實施時全程跟蹤設計、指導[8]。在“一村一特色”建設中,墻體景觀設計要充分利用村莊環境資源優勢,善于挖掘與合理整合資源、優化資源,利用資源優勢體現不同的區域特色,才能形成“大我”中的“自我”特色,增強旅游的吸引力。因此,鄉村墻體景觀設計在大范圍內要從結構和表現形式上要保持相對一致性和相對的多樣化,在規劃中要充分考慮不同層次的需求,根據人文特點、環境特點,要因地制宜,表現出不同的墻體,卻有共同的鄉土氣息。比如廣西三江程陽八寨不僅完好保存著侗族的服裝飾品、歌舞文化、生活習俗等古老傳統,而且建造房子也不用一鋼一釘,南越干欄建筑的木墻青瓦使得各個山寨都顯示出自然質樸,與山野融為一體。這些木構建筑以其構建獨特,技藝高深的特點向世界展示了侗族人們的文化和智慧,2006年被成功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編號為VIII-30)。在近幾年的美麗鄉村建設中,改造后的干欄式建筑的樣式從外觀上依然保全,但是主題結構已經換為鋼筋混凝土,外墻貼著仿木紋的瓷磚,使得新建筑與舊房子完全融為一體,保存“一村一特色”的建筑風貌,并且每年迎來了15萬人次[9]。

六、鄉村旅游環境下的墻體景觀設計方法

(一)墻體景觀的構成

構成就是把不同形狀、造型或材質進行分解作為素材,然后通過重構手法賦予新的秩序和組織,它的核心就是“要素重新組合”。景觀設計最基本的構成要素就是造型要素,也就是點、線、面、體、色彩、結構、材料、技法等。如果說構成是砌磚建墻,那么基本要素就是建筑的六大面,而構成的基本形式就是建筑結構,要想房子建成,基本形式非常重要:建筑結構設計好,房子才會美觀,也就是說造型的形式美了房子才會美。墻體是建筑的構成要素之一,以面的形式體現,但墻體自身就是點、線、面、體的復合體,所以研究墻體景觀就要從點、線、面的研究開始。

1.點元素?!包c”是設計最簡單的形態,可以是材料單體、色塊單元、飾品單體等既可以獨立存在,也可以呼應共造空間的造型物。石墻都是利用石材原生態的點來營造雜亂但有章法的墻面景觀,比如石材擋土墻;圓球燈體、團裝植物、洞口裝飾等作為墻體的“點”參與景墻點的表現形式。點在墻面的就是要吸引注意力,比如:焦點、興趣點、景點、視點等這些都是注意力集中的地方,表現在墻體景觀時對“點”的設計運用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是確定主要表現對象,是重點突出墻體還是“點”,如是墻體,布局則“點”小而多,如是“點”,則“點”大而美,如兩者均需表現,則采用平均或均衡表現形式;第二是利用“點”的不穩定性設計活躍的墻面,點的不穩定表現在動態上,點的四周都是圓的,都可以運動,點的線化和面化是指點沿著一個方向或四周運動的軌跡成為直線或面;墻面中大的點在上小的點在下,則大點會產生向下運動的感覺。利用點的不穩定性可以避免視覺平庸的墻體景觀設計。比如一排木板建的墻體上安裝一群前前后后排列金屬魚飾品,那么魚就是“點”,與就是主要的表現對象。

2.線元素。從幾何學角度來講,點的運動產生了線?!熬€”在形態上有直線、曲線、折線之分,不同的形態有其不同的視覺體驗和景觀效果。直線具有極強的方向性,簡潔明快,體現硬朗、剛直、堅定的空間特征。曲線優美、輕快,運用于墻體景觀會讓人向往愉悅,能怡情解壓;折線活潑有趣,能增加墻體的韻律感。線沿著一個方向排列可以形成面,所以線有面化特性。

在鄉村墻體景觀中,“線”應用較多的利用線的面化特性來表現墻體景觀。用一排排有規則的磚塊或木板排成的墻體,線面化構成了法;鄉村中的柵欄、綠籬、擋板墻等都以條形板材或竹棍做成的。例如桂林全州天目湖鄉村旅游景區有一堵魚群木墻,以一條條S形按波浪狀虛實間隔排列成2米高18米長的木塊條墻體,在波浪起伏的墻面上同一方向游著一群不銹鋼制作的魚群,這是很有創意景墻,意在水資源的珍貴,要保護水資源和保護地球的寓意??傊?,線的特殊構成美學給人們留下了不同的視覺印象。

3.面元素?!懊妗钡男纬捎袃煞N方式,一是點“點”向四周延續形成“面”,另外一種是以“線”的連續形成了“面”?!懊妗庇衅矫媾c曲面之分,平面有充實、整體、平穩的視覺效果,曲面有自由奔放的效果。作為墻體設計,墻面本身就是以“面”的另一種存在形式,供設計者在面上“作畫、構思”:“面”可以形成圍合空間如園林利用景墻來圍合空間或遮擋視線;“面”可以指引方向性,沿著墻邊開路是景觀設計常用手法;開放性廣場設以面墻,它會成為視覺中心面或比如園林中的障景、漏景;統一材質的“面”有整體視覺,不同材質、不同圖案的墻面有弱化“面”的空間感。掌握“面”的形態屬性,有利于景墻設計中“面”的運用。

在墻面上作業古人發揮得更多。古人根據水波紋形象設計出墻頂有欺負波紋狀的墻體,稱之為波形墻,也有設計成祥云狀的云墻、梯狀的梯墻和在墻體中挖洞的漏明墻,以及因材質不同的白粉墻、鋼筋混凝土花格墻、虎皮石墻、竹籬笆墻等等。其建造形狀不同與材料豐富,實現不同的功能所需?!秷@冶》中說,“宜石宜磚,宜漏宜磨,各有所制”建體現墻體營造的不同手法。在云南沙溪的一處民宿景觀墻中,古樸的墻體是面的體現,圓孔的出水口是點的體現,流出來的水成線狀,是點、線、面結合的優秀景墻設計案例,具有一面景觀墻一場公共藝術的觀賞價值。

(二)墻體景觀的主題再現

主題是指設計作品中所要表現的中心思想,泛指主要內容。在設計鄉村墻體景觀中,主題來源于民間,涉及村莊的人事,是藝術創作靈感和設計表現的內容來源。同一主題不同體現材料有不同的藝術效果,如何獲取主題,如何表現主題,要分析地域文化特點,挖掘人文精神、采用適合的材料來表現,使材料的形式于主題精神形神合一。主題的表現形式有具象和抽象之分,其中具象表達的手法比較普遍。比如在表現鄉土特色時,墻體展示農具和墻體浮雕,把民間典故、題材表現在墻體上。在金田村太平天國起義紀念館廣場的里有一墻體掛滿了農具鐮刀、鋤頭、耙子、斗笠、蓑衣等,展示農民起義是使用物,而另外一個景墻則起義過程的重大事件刻在墻上,以具象形式展示給供游客觀賞。在華盛頓廣場有一處深“V”字性的越戰紀念碑,以黑色花崗巖墻體來表現,把死者名字刻在黑色墻體,形成一種悲壯的抽象效果。

(三)墻體景觀的設計系統

墻體雖是鄉村景觀設計的小節點,但它的作用和意義非常大。有遮風擋雨、展示鄉村文化、宣傳與教化等的功能,具有地方名片或形象代表的意義。所以景墻設計要綜合考慮,結合景墻內外的系統地研究與設計。任何景墻都不是孤立存在,它要融入景觀系統與其他景觀元素相協調相呼應,共同營造一個有文化、審美的景觀環境。在以墻體景觀為中心,對外擴展出景觀建筑、建筑小品、水景、植物景觀、廣場景觀等的設計元素,這些元素在擴展出子元素,各元素之間相互滲透、互相影響,達到景觀功能的目的(如圖1墻體景觀設計系統圖)。

圖1 墻體景觀設計系統圖

1.文化廣場與墻體景觀

鄉民長期集中在一個固定而開闊的大場所舉行民俗活動和休閑活動的空間可以稱之為鄉村文化廣場。鄉村廣場具有實用功能和精神文化傳播功能,鄉村文化廣場在農忙期可以曬稻谷、豆子等農作豐收物,農閑期就是鄉民健身、娛樂聚集區,它體現村民的忙與閑、哀與樂,體現鄉村民俗生活。鄉村廣場是鄉村旅游的核心景點,而廣場的景墻是宣揚鄉村文化的視覺中心。此處景墻設計尤為重要,在注重與鄉村建筑風格協調的同時,景墻要有相對獨立主題空間來彰顯廣場的文化精神和村莊民宿特色,把鄉村重大事故刻在景墻上,起到警示的作用;把村莊的傳統美德刻在景墻上,起到教育與傳承的作用,達到宣揚和傳播鄉村美德的目的。鄉村廣場與景墻就這樣相互作用彰顯鄉村文化精神。

2.景觀小品與墻體景觀

景觀小品包含各種生活設施,比如座椅、垃圾桶、路燈、園燈、指示牌等,這些小品具有實用功能、裝飾環境功能和精神文化傳達功能,墻體景觀設計少不了景觀小品的裝飾和點綴,在景墻與小品的設計應用中,要以墻體為主小品為輔的設計原則,把握大小比例關系,合理利用小品所承載的文化內涵和藝術特征點綴和裝飾墻體的“靈魂”,使景墻具有感染力。在小品與景墻的設計表達中,小品是“眼睛”,墻體是“軀干”,“軀干”支撐好了,“眼睛”才能亮起來。一個能抓人眼球的“眼睛”主要是把它設置在顯眼的合理的位置才能充分發揮“抓眼”的作用;按照人的黃金視高,把小品設在1.2-1.6米之間都位置是最易于游客發現于觀賞;設置休息椅與景墻顏色相近,目的在于突出景墻這一背景,滿足人靠墻而息的私密性和安全性的心理需求;根據園林植物景觀的設計方法[10],植物以體量大小來決定參與墻體景觀設計的表現,從豐富視覺上提升景觀的層次性和可觀賞性。比如低矮鮮花,側多排列與墻根下以景墻為背景烘托花帶花叢,如是高大如芭蕉樹之類的植物,則多是被設置與景墻的背后,襯托景墻的造型和空間氛圍??傊?,處理好景墻與小品的主從關系才能設計好鄉村旅游景觀。

3.水、植物景觀與墻體景觀

在景觀設計中,水體景觀設計是表達一種柔性的美感。通常表現的形式是湖泊、江河、溪流、水池、跌落水景、噴泉等。而與景墻結合應用的水景觀一般有:利用水的流動形態以及水聲豐富感覺層次,增強環境的活性與生機感,使得墻體景觀妙趣橫生,比如沿著墻體連綿跌落形成瀑布,或連綿滴落形成水簾,或沿著階梯層層跌落形成梯田水景觀。水景觀與墻體景觀同景設計時往往有一種剛柔并濟的效果。常言道“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所以有“游山玩水”之說;在中華五行中,“金”生“水”,所以民間認為“水”為“財”,“水”在中華文化中有豐富的文化內涵,“水”在景墻中被廣泛使用。同時,墻屬“土”,植物屬“木”,一面水景、植物景觀具有的景墻,用五行來解釋就是:“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看不見的“火”和“金”卻在五行相生中延生而平衡著,故此類景墻是符合中華傳統美學特點的風水墻,備受國人喜歡。也因此,只有深刻理解中華文化的內涵才能設計更好的鄉村墻體景觀。

七、結論

在鄉村旅游環境中,鄉村墻體景觀的設計與其他景觀之間是密不可分的,通過對墻體景觀與鄉村文化廣場、景觀建筑、景觀小品、水體景觀、植物景觀之間的相互作用與影響的系統分析以設計,探尋鄉村墻體景觀與鄉村環境之間的協調發展途徑。在保護與繼承村落文化的基礎上,以鄉村景墻設計為推手,重塑村莊整體文化價值和提升鄉村旅游環境,通過美麗鄉村建設來促進鄉村旅游經濟的發展,最終實現鄉村振興的目標。

猜你喜歡
墻體景觀設計景觀
作 品:景觀設計
——《勢能》
模塊化蓄熱墻體日光溫室研究進展
景觀別墅
淺談UHPC在異形曲面墻體中的應用
淺析建筑垃圾在節能復合墻體中的應用
火山塑造景觀
巧用景觀設計和諧中的一致化
沙子的景觀
包羅萬象的室內景觀
承重型3D板墻體抗震性能數值模擬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