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農業改革發展的“第二個飛躍”研究

2020-11-23 01:51喻科
山西農經 2020年19期
關鍵詞:農業現代化改革開放鄉村振興

喻科

摘 要: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鄉村振興戰略,凸顯了“三農”工作在新時代的重要地位。必須深刻認識到補足農業農村發展短板的重要性,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完善農村土地制度和經營制度,不斷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促進農業農村改革發展的“第二個飛躍”,加快實現我國農業現代化。論述了中國農業改革發展“第二個飛躍”的內涵及重要價值,提出了實現路徑。

關鍵詞:改革開放;“第二個飛躍”;鄉村振興;農業現代化

文章編號:1004-7026(2020)19-0013-02 ?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F320.2 ? ? ? ?文獻標志碼:A

鄧小平同志在20世紀90年代針對中國農業發展的現實情況,提出了農業發展需要有“兩個飛躍”:“第一個飛躍”是從人民公社體制向聯產承包責任制之飛躍,大幅提升農民生產積極性;“第二個飛躍”是從農村個體經濟向農村集體經濟飛躍,使中國農業與農村真正走向現代化。

進入新時代,相關部門需要以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要抓手,推動農業經營體制向集體化、合作化、規?;l展,加快實現農業農村改革發展的“第二次飛躍”[1]。

1 ?準確把握“第二個飛躍”思想的深刻內涵

1.1 ?農業改革發展的根本方向是集體經濟

人民公社體制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轉變是在不改變社會主義土地公有制的基礎上對生產關系進行的局部調整。在生產資料所有制方面,土地所有權歸村集體所有,農民只有承包經營權;在產品分配方面,依舊遵循按勞分配原則,留足集體,剩下歸個人;在具體經營方式方面,采取宜統則統、宜分則分、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形式,最大限度調動農民積極性。因此,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行并沒有改變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方向,只是對集體經濟的經營方式和分配方式進行了一系列調整,解放了農村生產力,促進了農村經濟發展。

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是集體經濟的一種形式,雖然水平相對較低,但符合我國農業和廣大農村當時的發展實際,極大程度上促進了我國農村經濟的發展。

隨著生產力水平的提高,社會主義市場機制不斷完善,低水平的集體經濟難以適應社會化大生產的需要。因此,如何實現集體經濟由低水平向高水平發展,成為農業改革發展“第二個飛躍”所要解決的問題。農業改革發展的最終方向是發展集體經濟[2]。

1.2 ?農業改革發展的必由之路是適度規模經營和集約化經營

農業改革發展的“兩次飛躍”是我國農業農村發展的必然趨勢,飛躍的主要路徑是適度規模經營和集約化經營。

一方面,強調發展適度規模經營。農業生產的適度規模經營存在“度”的問題,實質是充分發揮當地要素資源優勢,適應社會化大生產的需要,在種植規模、經營方式等方面充分調動農業生產的積極性。適度規模經營不是越大越好?!耙淮蠖钡霓r業生產沒有規模收益,無法指導農業生產。因此,適度規模經營的最佳標準是因地制宜,以有利于發展農業生產、發展農村經濟和提高農民收入水平為原則。

另一方面,強調發展的集約化經營。農業改革發展需要“第二個飛躍”,不僅要有適度的規模,而且要像企業一樣經營,不斷降低生產成本,提高附加值?!暗谝粋€飛躍”解決了人們的吃飯問題,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但是不能從根本上解決“三農”問題,農業生產效率不高、市場化不足、國際競爭力不強等問題依舊存在。這就需要農業生產在發展方式上更加聚焦集約化,把農業當作企業一樣經營,必須實現農業產業化、現代化。因此,隨著農業生產的適度規模經營發展,需要實現集約化經營[3-4]。

1.3 ?“第二個飛躍”是一個長期過程

農業改革發展從“第一個飛躍”向“第二個飛躍”轉變是一個不斷探索的過程,也是一個長期過程,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完成,需要不斷探索與努力。從制度層面來看,任何制度的變遷和演化需要時間檢驗。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實行之初,不同行業、不同利益主體的利益訴求也存在不一致現象。政府更多側重于穩定糧食生產,發展農村經濟;農民更多側重于提高收入,改善生活質量;涉農企業希望更多可自由流動的勞動力和糧食進入市場。這種對制度目標預期的差異使制度變遷的約束力較大,難以在短時間順利實現。改革本身是一個利益重新調整的過程。農業農村改革發展是整個社會改革發展的重要基礎,是在開放的大系統中進行的,面臨的矛盾相當尖銳,需要謹慎推進。因此,實現“第二個飛躍”不可能一蹴而就,還要經歷相關利益關系的調整過程[5]。

2 ?充分把握“兩個飛躍”思想的重要價值

2.1 ?理論價值

馬克思和恩格斯認為資本主義農業制度就是廢棄原來的土地所有制,調整原有的管理方式,并沒有解決農業進一步發展的路徑問題。列寧農業合作社思想由最初的農業合作共耕制度向合作制度轉變,沒有帶來農業經濟發展的預期效果。毛澤東的農業發展思想堅持走人民公社化的道路,實行“一大二公”的管理制度,主張平均分配,最終實現共同富裕。鄧小平“兩個飛躍”思想一部分來自馬克思列寧主義,另一部分則是在此基礎上結合中國農業發展的實際情況進行創新,改變了毛澤東急于發展集體經濟的做法,堅持了毛澤東的集體化發展方向,遵循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統一性。因此,鄧小平的“兩個飛躍”思想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關于農業發展理論的繼承、豐富和發展,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6]。

2.2 ?現實價值

一方面,產業結構取得明顯轉變。1978年第一產業在國民經濟中所占的比例為28.1%,2018年下降到7.2%。第一產業占比降低,第二產業占比提高,我國加快了從農業大國向工業大國的轉變。農產品生產極大豐富,更好地滿足了人們對農產品的多樣化需求,農民的生活得到改善,促進了農業商品經濟在我國的恢復和發展。

另一方面,農業剩余勞動力轉移成效顯著。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有效解放了農村生產力,促進了農業剩余人口轉移。1979年我國農村從事非農活動的人口為3 150萬人,1994年達到11 964萬人,年平均增加587.6萬人,是同時期農村勞動力流向城鎮人數的4.2倍。

2.3 ?歷史價值

農業改革發展的“第二個飛躍”既堅持了社會主義道路,又堅持從農業實際出發,有利于解放和發展農業生產力,這與中國農業現代化發展一致?!暗诙€飛躍”思想的提出加快了農業現代化的步伐,指明了中國現代農業的發展方向,有利于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和集體經濟?!暗谝粋€飛躍”思想有效指導了我國農業改革發展,并取得巨大成功。從“第一個飛躍”向“第二個飛躍”過渡,沒有現成的路徑,需要摸著石頭過河。因此“第二個飛躍”將會成為我國農業改革發展的重要綱領,應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前行,對實現鄉村振興戰略和促進農業現代化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7]。

3 ?全面推進“第二個飛躍”的具體路徑

3.1 ?全面理解和把握“兩個飛躍”思想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曾經極大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促進了農業生產發展。但是,隨著我國農業改革發展的推進,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弊端逐漸凸顯,出現了小農戶與大市場難以對接、規模經營和規模效益難以實現、現代技術難以大規模推廣等問題。因此,需要處理好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長期不變與經營格局不斷完善的關系。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推進適度規模經營,必須要立足我國的基本國情,尊重農業生產的客觀規律,堅持因地制宜,宜大則大,宜小則小。從實際出發,推進和實施農地制度改革,在實踐中處理好長期穩定的土地使用權與規模經營和集約化經營的關系。

3.2 ?推進農業經營體制改革,發展農村集體經濟

改革開放40年來,相關部門十分重視農村經營體制的“分”,對“統”的重視不足。進入21世紀,“分”的能量逐漸釋放殆盡,農村、農業進入了發展的瓶頸期。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對閑置房產、機械設備及“四荒”等資產資源采取承包租賃、有償轉讓、公開拍賣、入股聯營等方式進行開發利用。建立農村集體資產監督管理平臺,破解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難題,促進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建立農村集體土地流轉激勵機制和流轉規范制度,有效盤活農村集體土地資源。積極推進農村土地“三權分置”改革,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和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水平。

3.3 ?推進農業供給側改革,促進農業現代化

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時期,鄉村振興戰略賦予了農業發展新的使命,對農業供給側改革提出了新要求。應鼓勵人才回鄉創業,降低農村生產成本,促進農業生產技術進步,為農業現代化提供人力資源要素。引入現代化農業生產組織形式和管理方法,提高農村經營主體的抗風險能力,提高農村經營主體適應市場需求的能力,為農業現代化提供組織主體。創新金融服務模式,以多種方式滿足農村生產經營以及擴大再生產的資金需求,為農業現代化提供金融支持。

3.4 ?因地制宜加快實現農業產業化發展

農業產業化經營以農村和農業資源為依托,以適應市場經濟為導向,以科技創新與發展為動力,以提高農業綜合效益為目的,是廣大農村發展市場經濟的必然選擇。農業產業化經營可以將分散的小規模農戶聯結起來,既有利于降低農產品的交易成本,提高農民的收入水平,也有利于擴大農業產業的聚合效應,產生新的經濟增長點,提高農業的市場競爭力。應在堅持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長期不變的前提下,協調各地農業產業化、規?;某潭群退俣?,因地制宜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有步驟地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

參考文獻:

[1]魯碧華.鄧小平農業“兩個飛躍”思想的發展歷程與深刻內涵[J].鄧小平研究,2018(2):99-106.

[2]郭瑩,李凱.從鄧小平的“兩個飛躍”看農業現代化的發展方向[J].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17(7):58-64,108-109.

[3]劉歡芹.重溫鄧小平農業發展“兩個飛躍”思想[J].鄧小平研究,2017(2):82-88.

[4]石霞.農業基本經營制度的“第二個飛躍”[J].理論視野,2016(3):35-37.

[5]王志,郭奕彤.鄧小平農業“第二個飛躍”理論對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的幾點思考[J].黑龍江史志,2015(3):308,314.

[6]簡新華.解決“三農”問題亟須“二次飛躍”[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5-02-06(A07).

[7]李顯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實現農業發展“第二個飛躍”[N].農民日報,2013-10-19(003).

猜你喜歡
農業現代化改革開放鄉村振興
改革開放40年民族影像志
改革開放初期的上海百姓生活
因改革開放而生 因改革開放而興
改革開放:干點什么最時髦
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破題尋路
民建貴州省委攜手中天金融集團推進“鄉村振興”貴州赫章縣結構鄉“扶志扶心扶智”項目開工
貫徹新的發展理念 促進農業現代化
農業現代化及其金融支持的國際經驗
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的內涵與實施策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