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環境監測機構改革的思考

2020-11-25 09:41劉海龍張鵬飛
西部論叢 2020年4期
關鍵詞:機構改革生態文明環境監測

劉海龍 張鵬飛

摘 要:生態文明建設是關系中華民族生存和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樓蘭古國的衰敗消失時刻警醒著我們,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當前,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正處于關鍵期、攻堅期、窗口期三期疊加,環境質量總體持續改善,但局部仍有惡化反彈趨勢,改善程度離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離美麗中國建設目標還有差距,生態環境保護仍然面臨著嚴峻的形勢,生態文明建設任重道遠。

關鍵詞:環境監測;生態文明;機構改革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開展了一系列根本性、開創性、長遠性的工作,推動我國生態環境保護從認識到實踐發生了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原則,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進行經濟結構性改革,推動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提出生態文明建設理念并寫入黨章,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強調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2018年生態環境部的重組,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的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使生態環保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也臨前所未有的機遇。

為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壓實工作責任,全國環保系統都在進行一場深刻的機構變革。理順工作職責,減少只能交叉,更好服務群眾,提升生態環境質量是改革的中心任務,打造一支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奉獻的環保鐵軍是重點。[1]環境監測是環境保護的眼睛,是環保系統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環境監測技術水平對于把握污染現狀和預測污染發展趨勢起著第一重要的作用。而環境監測數據是環境監測的重要產品,對于數據質量常以精密性、準確性、代表性、完整性和可比性來評價。因此要不斷提高環境監測能力,保證監測數據客觀、真實、準確,就要持續推動落實環境監測系統改革。

政府環境監測機構主要是各級生態環境部門直屬生態環境監測站,屬于公益性事業單位,承擔著政府行政、生態環境公益、社會服務性等職能,是環境監測的主力軍,代表著國家監測技術水平。生態環境監測機構改革要結合事業單位機構一體推進,按照政事分開、事企分開,管辦分離的要求,以促進環保事業發展為目的,以科學分類為基礎,以深化體制機制改革為核心,以搞活用人制度為重點,進一步增強環境監測機構活力和公益服務水平,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態環境的向往。

2016年9月14日,中辦、國辦印發《關于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部署啟動環保垂改工作,標志著環保系統改革開啟大幕。當前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環保系統已基本改革落實到位,但是市縣一級的環境監測機構改革還沒有落實到位,越到基層,關系利益越復雜,改革阻力也越大。因此各級機構要提高政治站位,捋順工作關系,想辦法,出實招,狠抓落實,加快推進環境監測垂直改革,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

環境監測機構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一、人員編制緊張,特別是基層環境監測機構,人少事多錢缺矛盾突出。二、職能交叉重疊,同時承擔環境監測、行政執法,綜合管理等多項職責。三、人事、財務不獨立,受之于主管部門,混編混崗嚴重,借調、抽調到上級部門現象突出,部分人員長期在編不在崗。四、基礎設施設備缺乏、實驗室用房、辦公用房緊張。五、環境監測數據溯源終生負責制度落實不到、干擾監測數據留痕制度尚未建立,監測數據造假時有發生。六、工作職責劃分不清,任務分配不公,部分員工“喝茶看報”,工作消極懈怠、推脫,導致部分新入職、年輕同志工作繁重不堪、渾身乏術,影響單位整體運行效率。七、環境監測機構垂直管理改革不徹底,部分地方搞變通,垂改只針對環保主管部門主要領導人,其他人員人事工資還歸地方管理。

改革方向:一是加大對基層環境監測機構人員、資金、實物等方面的投入支持,建立編制資源動態調整制,根據轄區污染防治攻堅戰目標任務、業務量,合理調整設置編制及年度預算。二是加強實驗室硬件設施設備建設,進行能力達標考核,及時配齊相關實驗儀器設備、藥品藥劑,嚴禁挪占實驗用房。三是建立完善的人事財務制度,各級生態環境監測機構屬于公益性事業單位,理應保持事業單位獨立法人,剝離行政管理職能,加強公益服務職能。四是嚴格落實機構改革“三定”方案,逐漸減少混編混崗、在編不在崗、借調等現象。五是嚴格落實環境監測數據溯源和終生負責制,嚴懲數據造假、數字整改、數字治污,建立健全干擾數據留痕制、追責制。六是厘清工作職責,科學設置崗位,按崗聘用,合同管理,形成能者上,慵者下,劣者汰的風氣。七是督查落實垂改任務情況,確保垂改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

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環境監測機構要因地制宜,抓住生態環保歷史機遇,結合今年事業單位改革節點,整體推進,將改革進行到底,革除新舊弊病,建立起功能明確、治理完善、運行高效、監管有力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形成基本服務優先、供給水平適度、布局結構合理、服務公平公正的中國特色生態文明監測體系,為建設美麗中國貢獻力量,不斷譜寫環保事業新篇章。

注 釋

[1] 常躍華.環境監測機構的計量認證[J]. 科技園地.2004 (03)

作者簡介:劉海龍(1988.05.13—),性別:男 ;籍貫:云南省保山市,民族:漢族 學歷:本科,畢業于內蒙古大學;現有職稱: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環境監測。

猜你喜歡
機構改革生態文明環境監測
土壤環境監測方法探討
分析3S技術在生態環境監測中的應用
嚴懲環境監測數據造假 誰簽字誰負責
反腐支出單列是一招好棋
生態文明建設融入高職校園文化發展的思考
生態文明城市建設中花卉旅游發展策略研究
生態文明視閾下河北省循環經濟產業體系發展研究
適應生態文明建設要求的增長方式和消費模式研究
大部制改革背景下的基層政府機構改革研究
政府職能轉變視角下的國務院機構改革趨勢探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