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知聯會建設與作用發揮研究

2020-11-26 23:11劉晏李本建
大陸橋視野 2020年8期
關鍵詞:聯會知識分子會員

文/劉晏 李本建

一、做好知聯會建設、使其充分發揮作用的重要意義

統一戰線是奪取革命、建設、改革事業勝利的重要法寶,是增強黨的階級基礎、擴大黨的群眾基礎、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的重要法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法寶。高校中聚集了大量知識分子,其中很多是黨外人士,高校是統戰工作的重要陣地和窗口。高校統戰工作具有求同存異、教育引導、資源整合、利益協調的獨特功能優勢,在化解矛盾、促進學校有序發展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根據2011年頒布的《關于加強黨外知識分子聯誼會建設的意見》,作為統戰社團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的黨外知識分子聯誼會(以下簡稱知聯會),其組織建設得到很大推進,在作用發揮方面也取得積極進展。做好知聯會建設,使其充分發揮作用,充分調動黨外知識分子的積極性,讓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之中,不僅有利于深化高校教育改革,對于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也有重大意義。

二、當前高校知聯會建設發展及作用發揮情況

高校知聯會是黨委和黨外知識分子聯系的橋梁紐帶,由黨外知識分子自愿組成,具有統戰性、知識性和民間性。知聯會的任務包含強理論學習、擴大聯誼交友、提供發揮作用平臺、培養舉薦人才四個方面的內容。知聯會具有五個方面的作用:教育引導、橋梁紐帶、參謀智囊、培養舉薦和維護穩定。

高校知聯會以《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建設的意見》為思想指導,將知聯會作為黨外知識分子工作的重要載體和抓手,通過搭建學習交流、參政議政、服務社會、宣傳展示等平臺,提高黨外知識分子思想政治素質、暢通建言獻策渠道、激發履職奉獻熱情、擴大其社會影響,充分發揮黨外知識分子在高校改革發展中的作用。

三、當前知聯會發展建設中的不足之處

知聯會在多年的建設發展過程中取得了一定進步和成績,但從具體工作實踐來看,仍存在以下三方面的問題。

(一)缺乏明確系統的頂層設計

黨外知識分子自身特性決定了知聯會組織化程度比較低,同時,高校對知聯會的工作沒有明確的定位,因此其頂層設計不夠明確和系統,需明確知聯會工作定位,做好頂層設計,提升組織力和凝聚力。

(二)工作制度有待規范、工作思路單一、工作機制不夠健全

一是在制度化和規范化方面還有所欠缺,如定期全員大會制度、工作例會制度、集體決策制度、會員準入及退出制度等不夠完善,規劃化水平有待提高。

二是工作方式單一,在新形勢下,知聯會發展應適應新時代要求,但在具體工作實踐中,一些基層知聯會工作人員缺乏創新意識,工作缺乏活力,使得知聯會對會員吸引力不大。

三是工作機制不夠健全,系統的教育引導機制、黨外人才培養選拔機制等較為缺乏,人才儲備出現斷層,人才梯隊出現后續乏力的現象。

四是缺乏科學評價體系。一方面,未能建立健全會員科學評價體系,評價及激勵等標準比較模糊。另一方面,高校缺乏針對知聯會工作優劣的評價體系,知聯會工作存在做與不做一個樣的情況,不利于知聯會的建設發展和作用發揮。

(三)整體優勢有待進一步發揮

高校知聯會普遍成立時間不長,其群眾性屬性導致組織結構比較松散,會員比較分散,活動頻率也不高,因此未能充分發揮會員合力。高校間知聯會各自為陣、很少互動,不利于整合資源優勢,影響了知聯會整體優勢的發揮。

四、加強高校知聯會建設及作用發揮的對策

知聯會良性有序的建設發展方向能最大程度地確保知聯會作用的發揮,讓廣大黨外知識分子緊密團結在高校黨委周圍,充分施展他們的聰明才智、發揮特長,助力高校改革發展。針對調研中發現的問題,建議知聯會從三個方面著手,做好建設發展。

(一)明確知聯會定位 做好頂層設計

知聯會的定位問題關系到其建設的發展方向,目前對知聯會的定位大致有三種觀點:聯誼性、黨派性和工作性。著眼于聯誼性,知聯會主要解決的則是黨外人士的聯誼問題。著眼于黨派性,則認為應賦予知聯會政黨的性質和地位,這樣能迅速并顯著提高黨外人士的政治地位和社會影響。著眼于工作性,則是把知聯會作為統戰部門開展黨外知識分子工作的重要載體。這三種定位在基層不同程度地同時存在,因此,應該從頂層設計角度進一步加以明確,使得知聯會工作不越位、不移位、做到位,助力高校中心工作任務。

(二)優化日常工作

一是日常管理制度化規范化。高校黨委應將知聯會建設納入重要議事日程,黨委常委會每年定期聽取知聯會工作專題匯報。根據高校黨外知識分子人數,按照規模適度、涵蓋廣泛、逐步發展的原則,制定知聯會會員準入和退出制度。進一步完善全員大會和財務管理等制度,提高管理水平。

二是創新工作思路、拓展工作方法。在新形勢下,知聯會原有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已不能完全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和黨外知識分子的需求。知聯會工作人員應充分認識到黨外知識分子價值觀呈現多元化趨勢,積極探索黨外知識分子的工作規律,運用新媒體等手段推動實際工作,始終堅持以會員為中心謀劃和開展工作,增強知聯會對會員的吸引力和凝聚力,鼓勵會員為高校改革發展和經濟社會發展做貢獻。

三是建立健全工作機制。健全機制是推動知聯會健康發展的重要支撐和保障,調研中發現知聯會最為缺乏的是學習培訓機制和長效人才培養隊伍培養機制。

建立健全學習培訓機制需拓展學習內容和方式,目前知聯會學習方式和內容對會員的吸引力不大,應積極探索開展參與度高、影響力大的學習活動,并為會員提供社會考察和外出掛職鍛煉的機會。同時,應將對知聯會會員的教育培訓納入高校干部教育培訓總體規劃,為進一步發揮知聯會作為黨外人才蓄水池功能提供保障。

建立健全長效人才隊伍培養機制,對于黨外代表人士和數量眾多的青年黨外知識分子,要統籌規劃、協調發展、分層次培養、推薦和使用。在學校干部換屆和干部儲備等工作環節中充分考慮黨外人才,除在校內推薦任用外,還應向各級人大和政協舉薦優秀黨外知識分子,鼓勵他們服務社會。加強青年會員人才隊伍建設,為其制定個性化的培養方案和中長期發展規劃,培養他們參政議政的習慣,引導他們為高校改革和社會發展作貢獻。

四是建立科學評價體系。加強標準建設有利于推動知聯會健康成長。目前知聯會會員考核及激勵制度缺乏,應為會員制定個人考核評價標準及激勵制度,并將會員的個人表現納入高校評價體系,提高其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建議高校以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規范性與可行性相結合的方式,圍繞學校中心目標任務,為知聯會整體工作制定目標并定期考核。

(三)加強協作,發揮整體優勢

高校知聯會為黨外知識分子提供了聯誼的渠道,促進了跨部門的交流與協作。院系是黨外知識分子自身素質和能力的主要展現平臺,因此,知聯會可以安排聯絡人或定期溝通制度的方式,加強與院系統戰工作之間的對接與協作。同時,應加強高校間知聯會的溝通、交流和協作,為會員科研合作提供路徑和平臺。

猜你喜歡
聯會知識分子會員
“老”手藝綻放“新”風采——記宜興市新聯會理事、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顧婷
大地上“漂泊”的文化傳播使者——記南京財經大學知聯會副會長、新聞學院教授戴文紅
你知道什么是知識分子嗎
青年之問:你愿不愿意被稱為知識分子?
會員專區
會員天地
近代出版人:傳統知識分子與有機知識分子
知識分子
會員天地
會員名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