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四化”背景下應用研究型高校會計高端復合型人才能力體系與培養模式的變革

2020-11-27 08:11張濤馮甜甜
大陸橋視野·上 2020年10期
關鍵詞:培養模式

張濤 馮甜甜

摘 要:面對環境形勢的快速變化,當前應用型本科會計教育中由于存在人文教育不夠豐富、國際化培養力度不強、網絡化與數據化跨界教育薄弱等問題,迫切需要在會計人才培養上做出改變。本文基于對高端復合型會計人才的界定,構建高端復合型人才能力框架。通過設計問卷調查,構建高端復合型會計人才培養的目標、方式、課程體系設置和師資隊伍。

關鍵詞:后四化;高端復合型會計人才;能力結構;培養模式

一、引言

為加強國際化高端會計人才建設,財政部制定了《國際化高端會計人才培養工程實施方案》,對國際化高端會計人才培養進行了全面部署。而當前應用型本科會計教育中存在人文教育不夠豐富、國際化培養力度不強、網絡化與數據化跨界教育薄弱等問題。因此,應對“國際化、市場化、網絡化、數據化”對應用研究型高校會計高端人才培養的影響,構建基于會計高端復合型人才的能力結構以及培養模式,是新時代應用研究型高校開展會計教育模式改革的路徑。

二、文獻研究

1.國際化環境下會計人才培養方面,曹惠玲針對“一帶一路”的會計人才體系提出創新教育模式,包括“國家冠名班”訂單培養、高校協同培養、校企外包培養、短期專題培訓等。楊寶等認為高校應該開設“一帶一路”專題學科、設立葡萄牙語等語言教程、與“一帶一路”沿途國家建立交換生機制、與企業合作培養學生等。

2.“互聯網+”環境下會計人才培養的研究。鄭瓊華等從教導方式、教學內容、培養方向和師資隊伍建設四個方面闡述,認為老師和學生可以借助網絡平臺進行交流。李新花等指出高校要增設互聯網技術和戰略管理能力等相關的課程,借助互聯網平臺使用網絡化的教學手段。

3.大數據環境下會計人才培養方面,貢曉軍指出大數據背景下會計人才應注重道德教育,學科設計要依托大數據、突出實踐教學。田光大認為應對老師進行培訓、學習大數據知識,增加計算機教師人才等。

4.人工智能環境下會計人才培養方面,彭翠珍指出人工智能發展給會計行業帶來的巨大沖擊,徐勤等認為高校依托人工智能構建會計教學,課程設置上要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高校之間相互進行交流合作等。

綜上所述,雖然當前在后四化方面對會計人才培養進行了研究,但是對于如何適應后四化環境的總體變化來全面改革會計人才培養模式與體系的研究卻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三、高端復合型會計專業人才的能力體系

本文從三個方面構架高端復合型會計人才的能力模塊。

(一)基礎技能模塊

信息技術能力:會計信息技術不僅提供資金流信息,而且提供了物質流、信息流數據。高端復合型人才一定要具備充分地運用各種信息技術軟件來實時、高效、低成本進行智能化會計業務管理的能力。

數據分析能力:會計信息數據對會計轉型具有重要意義。高端復合型人才的工作重點不再是賬務的核算,而是運用數據庫方法以及現代信息技術對數據的收集、整理與分析。

企業管控能力:數據智能化推動從會計向會計管理的轉變,會計人才走向企業管理控制是必然趨勢。高端復合會計人才應能夠根據財務信息數據進行判斷和決策。

(二)知識儲備模塊

國際化知識:“一帶一路”國際化開放下,對高端復合型會計人才的要求不僅增加了語言性要求,而且還要求會計人才應掌握不同國家的經濟政策、財政稅收政策以及國際貿易政策等知識,才能勝任會計工作。

(三)綜合能力模塊

終身學習能力:高端復合型人才要養成終生學習的習慣,只有不斷地學習才能擴充自身的知識面。

創新能力:復合型人才在學習過程中要有創新精神,只有不斷地創新才能推動會計工作的進步。

四、會計高端復合型專業人才的培養模式變革

根據高端復合型會計人才的能力模塊要求,針對當前應用型本科會計教育中的人文教育不夠豐富、國際化培養力度不強、網絡化與數據化跨界教育薄弱等問題,提出會計人才培養模式應在培養方式的多樣化、培養過程的靈活性知識范疇的跨界性等方面做出變革。

(一)培養方式的多樣化

當前高校在進行教學時,往往使用的還是傳統的灌輸教學,培養方式落后,學生學習能動性不能有效發揮。在培養高端復合型會計人才時要改變原有的培養方式,采用創新方式培養不同的人才。

1.訂單式培養。Paul K. Wells提出高校會計專業應根據企業需求實施訂單式人才培養。應用型高??梢愿母飩鹘y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實行“校企聯合”培養、國際聯合培養等。如與企業、會計師事務所聯合定制培養所需會計專業人才,選擇優秀學生進行精英培養。

2.開放式培養。如在教學內容上,開放選課范圍,讓選課內容更加靈活;在教學方法上,課堂理論知識講授與實踐應用能力的培養相結合。

3.合作式培養。如采用國際合作辦學以引進國外先進的教學理念,教學路徑和教學方法,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為目標,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創新意識和國際競爭力的人才。

(二)培養過程的靈活性

1.依托基地加強實踐教學。實踐教學體系將理論學習與實踐有機集合起來。大力開展模擬教學,對基礎會計模擬實習、財務會計模擬實習、稅務會計模擬實習、成本會計模擬實習、會計信息系統實習、會計綜合實習、畢業實習與設計(論文)等實踐教學模塊進行不斷創新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或者運用鮮活的案例來進行教學,以此增強實踐教學的趣味性,改善教學效果。

2.利用網絡平臺進行互動教學。目前,高校普遍的教學方式是老師上課講授知識,學生課后無法與老師互動學習,老師也無法及時掌握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如今互聯網和大數據迅猛發展,學校要結合自媒體,廣泛應用微課、翻轉課堂等網絡教學平臺與學生進行課上、課下的多向互動交流。老師可以在網絡平臺上布置作業、批改作業、點名簽到、在線解疑等。同時學生可以在線提問、解答作業等。

3.利用企業資源進行情景教學。相較于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情景式教學使得學生能夠直接接觸到企業會計工作、財務工作的具體情況,對企業的運行機理、各項流程、管理架構等有著更為直觀形象的了解。目前,眾多高校紛紛在校企合作領域發力,聘請企業人員充實學校的教學隊伍,邀請企業人員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他們可以以自己的實際經驗為支撐,為學生更加生動地講解,特別是對會計職業道德、財經法規等課程的內容,企業會計人員對其理解顯然更加直接深刻。

(三)知識范疇的跨界性

根據高校制定的復合型人才培養需要,高校設置的課程體系要更加多元化。以往的課程更加注重會計專業學科建設,忽略了拓展課程的設置。高校要結合自身的特色,重新調整課程體系,體現所學知識的跨界性。在合理設置課程體系方面,安排會計類課程時應該注重課程難易程度以及重要程度相結合。學校在課程開設上面應該合理化,注重會計類專業學生專業素質的跨界培養、聯合培養與復合培養,增強會計專業人才的高端能力與綜合能力。

【基金項目:本項目受到“‘后四化背景下應用研究型高校會計高端復合型人才能力體系與培養模式的變革”課題的資助?!?/p>

(作者簡介:張濤,江蘇海洋大學商學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為會計學。)

參考文獻:

[1]曹惠玲.“一帶一路”建設中會計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探析[J].財務與會計,2018(03):18-19.

[2]楊寶,王藝錦,王飛.“一帶一路”倡議下會計本科課程體系改革研究[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9,38(04):49-51.

[3]鄭瓊華,向云,鄒燕麗,林香山.“互聯網+”教育背景下的會計教學改革[J].中國市場,2017(24):220+222.

[4]李新花,鄭翠菊.“互聯網+”時代會計人才培養面臨的問題和對策[J].現代企業,2019(09):105+113.

猜你喜歡
培養模式
高職院校公共藝術教育的現狀、探索與實踐
實踐創新驅動的計算機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分析
融合APTECH體系的軟件產業人才培養探究
陜西科技大學鎬京學院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探索
高職會計專業創業型人才培養模式下課程體系的重構
服務地鐵工學結合
電子信息類高技能人才培養模式分析
小學高年級數學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模式探析
青年農民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工科碩士研究生校企聯合培養模式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