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繡的文化傳承與產業發展

2020-11-28 07:20雷婉婷梁祖晴杜雅婷
新絲路(下旬) 2020年12期
關鍵詞:活態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

雷婉婷 梁祖晴 杜雅婷

摘 要:廣繡作為一門優秀的傳統手工藝,承載著由唐代到現今一千四百多年的歷史,具有豐富的藝術價值。隨著社會的發展,廣繡的傳承形勢很嚴峻,甚至面臨消失的危機。要挽救廣繡,要以活態傳承為廣繡傳承的新思路,以宣傳推廣為產業發展的突破口,以記錄性保護為傳承保障,形成廣繡的保護、傳承與發展體系。

關鍵詞:廣繡;非物質文化遺產;刺繡工藝;活態傳承

柳宗悅在《工藝文化》中預言,一個工藝貧弱的時代,生活也隨之空虛。[1]從古至今,民間工藝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是中華民族文化的根源。隨著時代的發展,機器逐漸取代了手工工藝,許多民間工藝逐漸消失。廣繡是以廣州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民間刺繡工藝的總稱,與蘇繡、湘繡、蜀繡并稱為中國“四大名繡”。其工藝自成一家,具有豐富的藝術價值,凝結了嶺南工藝人的智慧,承載了一千多年的嶺南歷史文化內涵。由于城市化的發展、外來思想文化的沖擊、價值觀的變化、機器生產的使用等原因,廣繡的傳承與發展面臨著許多問題。近幾年,在國家大力宣揚保護“非遺”的背景下,廣繡的傳承與發展雖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還有很多地方亟待改進。筆者經過為時三個月的實地調研,調查了廣佛地區廣繡傳承人和從業者,發現廣繡的傳承與發展存在多方面的問題。如:“造血”能力不足、宣傳方式單一、對廣繡工藝的記錄與研究不夠重視等問題?;谏鲜鰡栴},筆者從活態傳承、宣傳推廣以及記錄性保護三方面提出以下建議。

一、活態傳承:廣繡傳承的新思路

活態傳承是指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生成發展的環境當中進行保護和傳承,在人民群眾生產生活過程當中進行傳承與發展的傳承方式,目前多應用于傳統手工藝、戲曲、民間藝術等多個非遺項目。廣繡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產生于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中,其保護、傳承與發展也應該在群眾的生產生活中進行。與廣繡并稱“四大刺繡”的蘇繡在運用活態傳承發展模式已經趨向成熟,蘇繡小鎮將生產、生活、生態三者融合,集合分散在農村的刺繡業,并植根于蘇繡產業,打造出多位一體的生態旅游產業。但廣佛地區的廣繡傳承與發展大多依托于個體或家庭式發展,未能形成規模的產業鏈,繼而面臨“造血”能力低下的狀況,而活態傳承的發展模式為面臨困境的廣繡提供可行的思路。

要保證廣繡的活態傳承,首先要重視與扶持廣繡的非遺傳承人。[2]廣繡在2006年經國務院批準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后,共有1位國家級非遺傳承人,2位市級非遺傳承人,及多位區級傳承人。其中,絕大部分廣繡傳承人都在從事與廣繡相關的工作,如:國家級廣繡傳承人陳少芳在退休后與友人合辦番禺廣繡藝術研究所,專門研發廣繡創新工藝;廣州市廣繡傳承人徐熾光現在仍在廣州繡品廠帶徒授藝;佛山市順德區廣繡傳承人曾劍琴、曾劍侖姐妹在順德大良升平社區開設廣繡公益培訓班,教授40-45歲的婦女廣繡的針法與刺繡的技術。雖然廣繡傳承人們都在用不同的方式傳承與發展廣繡,但這都依托于廣繡傳承人自身對于廣繡傳承的使命感與責任感。社會上對廣繡傳承人的扶持還比較少,如:非物質文化遺產廣繡項目傳承人的補貼較低,廣繡創業扶持政策較少等,這也導致了難以培育新的接班人的困境。佛山市順德區傳承人曾氏姐妹就在采訪中談到,廣繡現在最迫切的事就是沒有接班人,我們的工藝沒有辦法傳承下去。顯然,廣繡正在向“孤獨廣繡”的方向發展。

陳少芳大師曾經說過,要想廣繡得到發展,必須保證其核心傳承人腦海中的重要思維模式能轉化物質文明成果。[3]換句話說,要讓廣繡的活態傳承的進行下去,首先要給予廣繡傳承人一定的社會報酬,先保證其生活,再形成一個以傳承人為核心的成熟的廣繡團隊,從制作、銷售、宣傳多方面把廣繡工藝轉化成物質文明成果,讓廣繡作品可在市場中售賣,以市場的需求促進廣繡的創新,從而使廣繡得以傳承與發展。在扶持廣繡非遺傳承人的同時,還要重視培育新的接班人?,F今廣繡的接班人多為傳承人的后代,這不利于廣繡的傳承與發展,只有跳出這種“家族接班”的模式,從社會上廣納人才,才能打破廣繡無人傳承的困境。

其次,要注重外部培育環境。廣繡屬于工藝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生產性,所以在符合保護規律的前提下,對廣繡實行生產性保護,能夠更好地傳承與發展廣繡。[4]生產性保護則需要打造適合廣繡發展的外部環境,前文提到的蘇繡小鎮就是很好的例子。聚集分散的廣繡從業者,為其提供創業服務與扶持,形成廣繡產業園區,打造“原材料——刺繡——銷售”產業鏈,使廣繡能在商品市場中生存,獲得經濟效益,從而調動從業人員的積極性。同時,以“產業+”模式,發展旅游業等,增強廣繡傳承與發展的活力與持久力。

二、宣傳推廣:廣繡產業發展的突破口

如果說,活態傳承是挽救廣繡的根本手段,那宣傳是延緩廣繡死亡的直接手段。但廣繡在宣傳方面略顯不足,多以辦刺繡展覽、到學校講課,或者刊登、拍攝宣傳文章或短片等傳統宣傳方式為主。這種方式雖然有一定的宣傳效果,但是在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的同時,宣傳面也過于狹窄,已經不適合互聯網飛速發展的當代社會。在這樣的情況下,廣繡的宣傳除了要保留原有的宣傳方式外,還應主動適應時代發展的需求,改革宣傳手段,創新宣傳策略。一方面,可以在各大網絡平臺上拍攝多樣的關于的廣繡視頻、短視頻或進行“直播帶貨”,以吸引更多的人關注廣繡,如:“李子柒”就曾把蜀繡拍成視頻,引發了海內外網友的關注;廣東省番禺區新造鎮廣繡家族第六代傳人梁曉曼在直播平臺進行“直播帶貨”獲得很多觀眾的點贊。另一方面,品牌聯名在當今已經成為大熱趨勢,廣繡亦可在網絡打響品牌名號后,可以與一些品牌推出聯名款式的衣服、包包等。同時,可以用“微博”和“微信公眾號”等平臺舉辦抽獎活動,增加廣繡的宣傳力度。這樣不僅可以打響廣繡的名號,讓更多的人關注到廣繡這個行業,還可以在培育隱藏市場的同時,減緩廣繡的“死亡”速度。

三、記錄性保護:廣繡文化傳承的保障

廣繡的記錄與研究是廣繡不至于滅亡的重要保障。在調研的過程中,許多廣繡傳承人或從業者們都面臨著同樣的困境,即:隨著傳承人年齡的增長,廣繡可能會面臨無承繼之人的局面。對于廣繡各種技藝的記錄與研究就很有必要,如:可以建立一些記錄和研究廣繡的隊伍,實地走訪各個廣繡傳承人,將他們的一些技藝記錄和研究,將廣繡的技藝封存起來。這樣即便傳承人都一一逝去,也不會讓廣繡這項工藝就此滅亡,后人也可以憑借這些記錄和研究,重新拾起廣繡這項工藝,讓它在百年之后以讓散發光彩。除此之外,還可以與博物館等場所合作,把記錄和研究廣繡的成果做成展覽,將傳統工具,繡品等實物類保留并展出,非實物類的可做成數字化展覽,如:把廣繡的技法、傳統的圖案做成視頻展示,并把這些融入到廣繡的發展歷史過程中,讓參觀展覽的人從感性、理性兩個方面全面了解廣繡,達到良好的宣傳效果。博物館是學生開展“第二課堂”的重要場所,舉辦關于廣繡的展覽不僅可以對廣繡進行記錄和研究,還可以讓學生們直觀地接觸和了解廣繡,對培育廣繡接班人也有一定的作用。

廣繡作為民間工藝,從明清的繁榮到近代的衰落再到21世紀初的振興,其發展與嶺南地區的發展息息相關,廣繡中的花鳥蟲魚都承載了嶺南地區濃厚的文化內涵,是嶺南無數優秀廣繡工藝人智慧的結晶。但現今,城市化的發展、外來思想文化的沖擊、價值觀的變化、機器生產的使用等原因使得廣繡工藝面臨著失傳的狀況。在這樣的情況下,要從根本上挽救廣繡,首先,以活態傳承為廣繡傳承的新思路,從內部扶持傳承人,外部培育良好的傳承環境兩方面促使廣繡在生產中保護、傳承與發展。其次,以宣傳推廣為突破口,把傳統宣傳方式與互聯網技術下的新宣傳手段結合起來。最后,以記錄性保護為保障,建立記錄和研究廣繡的隊伍實地走訪調研,并把調研成果做成展覽在博物館等場所展出,形成廣繡的保護、傳承與發展體系。保護、傳承與發展廣繡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希望未來會有更多的人從事刺繡工作、有更多的人喜愛和欣賞刺繡作品,讓廣繡這個中華文化的瑰寶重新煥發出它的生機,使其成為我們中華文化的一張亮麗的“名片”。

參考文獻:

[1]柳宗悅.工藝文化[M].徐藝乙譯.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1

[2]余繼平.基于傳承人本體視角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活態傳承初探——以武陵民族地區為例[J].藝術研究,2012(2)

[3]龔伯洪.萬縷金絲[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10.135-147

[4]祁慶富.存續“活態傳承”是衡量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方式合理性的基本準則[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2009(3)

作者簡介:

雷婉婷(1999--)女,本科,漢語言文學專業;

梁祖晴(1997--)女,本科,漢語言文學專業;

杜雅婷(1999--)女,本科,動物醫學專業。

猜你喜歡
活態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
面向文化創意產業的閩南民間故事活態傳承路徑研究
非物質文化遺產“活態”傳承的價值與途徑研究
云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文創產品研究
湘西苗族刺繡的數字化保護與傳承探析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背景下川劇活態傳承的價值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