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宏廣:吃飽和吃好之間的糧食安全問題

2020-11-28 07:46張棟
團結 2020年4期
關鍵詞:單產大豆糧食

張棟

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中共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發展糧食生產、保障糧食安全,提出了“確保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新糧食安全觀,確立了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產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

經過持續不斷的努力,我國在口糧上絕對安全,已經成為基本共識。但我國的農產品供給還存在著嚴峻的結構性對外依賴。這一問題在當前的國際局勢下,顯得日漸突出。為此,我們采訪了王宏廣教授,請他分析闡述,以饗讀者。

記者:從口糧安全,到農產品供給安全,價格穩定,糧食安全在不同層次上擁有不同意涵,您如何理解闡釋?

王宏廣:這個問題可以分成小糧食安全和大糧食安全,通俗講就是吃飽和吃好的問題。國際糧食安全基準線是年人均占有糧食400公斤,我們依靠自產,2019年就能達到人均470公斤。不出現極端情況,吃飽不是太大問題。我們每年還得進口1億多噸糧食,人均七八十公斤。發達國家一般來說人均糧食消耗600公斤以上,我們的人均糧食消耗在540公斤左右,離發達國家吃好的拐點還有距離,那在此之前,我們的糧食消耗就還會繼續增長。所以就吃好而言,我們的糧食安全還有問題。

把糧食換算成耕地,這個問題就更好理解,我們國家養活14億人口,讓人民吃飽吃好,需要30億畝耕地,我們自己大概有20億畝出頭,剩下的10億畝缺口,要靠進口。

記者:糧食進口對我國來說,基本是不可避免的,就平時而言,國際糧價低,進口糧食也是經濟的,如何理解進口安全問題?

王宏廣:糧食進口大頭是大豆。2019年,我國進口糧食1.06億噸,其中大豆8851萬噸,自產只有1810萬噸,這還是在相比2018年播種面積增加11%,產量增加13%之后的情況。糧食的進口安全焦點就是大豆。大豆的問題歸結起來,差不多是兩個80%的問題,第一是我們的大豆對外依存度超過80%,第二是我們的進口大豆超過80%來自美洲,主要是美國、巴西。南美大豆的定價權和貿易也主要掌握在美國手中。

這個格局下,風險在兩邊是極不對等的。對美國來說,這是個純經濟問題,其對我國一年130、140億美元的大豆出口,在它將近20萬億美元的經濟總盤子中,算不上多大的問題。但對我們來說,這就遠不止是經濟問題,而是食用油、飼料和肉類供應問題,是民生問題,是糧食安全和社會安定的問題。如果大豆供給出問題,那肉禽蛋奶價格就大漲,老百姓的生活就會受到很大沖擊,就沒法吃好。中美關系好,這個問題就不突出,中美關系不好,這就是很大的風險。

大豆的缺口,來自不同作物的比較優勢,也來自我國的政策導向。首先,大豆是低產作物,一般地廣人稀的國家和地區種植才有比較優勢。其次,我們國家耕地總量相對于人民的生活需求,必然是不足的??倳浾f,中國人的飯碗必須端在自己手里,那我們就必須通過政策引導把有限的耕地先用在主糧生產上,先確保吃飽的問題。大豆的生產和進口主要還是吃好的問題,是第二步的問題。實際上,在吃飽的問題上,在我國現有產能和儲備水平下,安全是沒有問題的。大豆對外依存度高,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我國糧食安全輕重權衡之下必要的代價。

記者:大豆主要轉化為食用油脂和蛋白飼料。食用油脂的來源較廣泛,進口來源也相對分散,潛在替代品較多,但豆粕的缺口似乎更難有替代品?

王宏廣:大豆的問題,第一,是要把單產提上來,現在我們的大豆單產大概每畝270斤,美國的單產是430多斤,我們還有將近翻一番的潛力。單產差距主要是技術,進一步說主要是轉基因的問題。關于轉基因,專家都說沒問題,疑慮的是老百姓。實際上所有的育種技術,都是轉基因,優良性狀怎么來的,都是基因表達出來的,不同的只是性狀篩選、基因重組用什么手段,是靠雜交一代一代的嘗試和選擇,還是靠基因技術精準控制。

第二,在播種面積上,大豆和玉米經常是相互替代的關系,大豆種植面積為什么減少,主要是轉種玉米了,玉米是高產作物單產經常1200斤,我們講糧食產量十六連增的同時,也不要忘記我們的糧食進口也是十二連增,其中原因很大一部分是高產作物把低產作物擠掉了,能不能把大豆的單產水平提高一些,把經濟效益提高一些,讓大豆的種植面積少被擠掉一點,或者還回來一些?

第三,是發展替代品。大豆的需求實際是兩個方面,豆油和豆粕。食用油脂的來源比較廣泛,進口渠道也相對多元,問題相對小一些。有風險的主要是豆粕,也就是蛋白飼料,替代品也有一些,首先是豆科牧草,比如苜蓿,蛋白含量18%左右,比大豆低,但單產高,畝均干草產量能到千斤左右,單算蛋白產量還高于大豆,更重要的是苜蓿耐瘠薄、鹽堿、干旱,種植不擠占耕地。與之相似的還有藜麥,也是蛋白含量較高,耐鹽堿高寒,不擠占耕地存量。其次,還有飼用昆蟲,也可以使用農產品廢棄物生產蛋白飼料。再次,還有雜粕,但它們也都是其他油料作物的副產品,但很難稱為增量供給。

現在我國大豆對外依存度超過80%,就我們的測算,降低到40%左右是有可能的。

記者:耕地相對需求的不足是短期內無法改變的,那么我們能否依靠投資海外農業緩解這個問題?

王宏廣:通過各種方式,或租或購,在外國建立農業生產基地,彌補我們自己的耕地缺口,提升我們在國際糧食貿易、生產中的參與深度和掌控力度肯定是有必要的。雖然在極端情況下,比如戰爭條件下,海外農業也不可靠。但在戰爭條件下,我們對糧食安全問題的需求也會退到吃飽的層面上。我們對于糧食安全的基本需求是,平時吃好,戰時吃飽。而我們所面對的主要糧食安全問題,還是在平時,確保供給安全,價格穩定。所以,農業出海,增加我國在國際糧食生產貿易中的話語權很有必要。

投資海外農業,實際上我們國家也一直在開展,已經完成投資的已經超過了3億畝,離我們的10億畝缺口還有距離,但也是可觀的規模。站在他國的立場上看,耕地的出租出讓給外國,還是有一定政治敏感性的。很多外國對我國,尤其國有資本存在相當的戒心。在農業出海問題上,我國還是應該大力支持,幫助民營企業去開展。

記者:糧食儲備是糧食安全體系的重要一環,但糧食儲備也是一項龐大的經濟負擔,您怎樣看待糧食儲備的合理規模?

王宏廣:如果算經濟賬,糧食儲備永遠都是虧錢的。首先是龐大的資金沉淀造成的利息損失;其次是糧食本身的耗損和陳化,糧食也是活的生物,每年呼吸作用就會消耗掉2% ̄3%,再加上陳化、霉變風險;第三,糧儲系統本身設備折舊、運營開支、人員開支也是一個很大的數字。雖然儲備糧有時高拋低吸,平抑市場波動也可能帶來收益,但遠不足以平衡虧損。

既然存糧經濟上不劃算,那能不能少存糧,多存錢?糧食儲備肯定不是越多越好,但一旦出現危機,很可能也就是有錢也買不到糧的時候,糧食儲備即使虧損,也必須達到保證糧食供給的安全線。聯合國糧農組織提出糧食儲備安全線是年消費量的17%~18%,我國的儲備水平肯定遠遠高于這條線。我國糧食安全水平和其他國家橫向比較,一直處于比較高的水平上,這得益于黨中央一以貫之的高度重視。

如果把國家比作一個公司,那么肯定不是每一個部門都是用來創造效益的,糧食儲備也是這樣,它虧損是為了國家整體安全,是其他部門創造效益的保障,這個錢必須要花,花得也是有價值的。

記者:儲備的作用在于應急,是國家在面對短時沖擊能夠平滑市場,挺到情況好轉或者產能釋放。在您的觀察中,我國的糧食生產還有多少產能潛力?

王宏廣:我們的糧食產能潛力還有很大。

比如復種指數問題。耕地一年不只可以種一季,在不同地方,隨著農作物不同而不同,有的地方可以一年兩季、三季,有的只能一年一季。整體上我們國家復種指數至少可以達到150%,但現實中只有123%,中間至少還有27個百分點的潛力。這個數據在不同口徑下有不同數值,但還有很大潛力這個判斷是沒有問題的。問題在于種地不掙錢,老百姓種糧積極性不高。但在必要條件下,國家加以一定的經濟刺激,復種指數還能提上去。

再就是糧食單產。以前,小麥單產到700斤、800斤,我們都覺得差不多到頂了,后來,小麥單產到1400斤,一開始大家都還不敢信,2019年,我國小麥單產記錄已經到了1680斤。像水稻,1997年,當時“誰來養活中國”的問題,全世界都關注,當時袁隆平院士的超級稻畝產才1400斤,現在已經達到2200斤,增加了50%不止。同等土地和氣候條件下,科學家能種出來,老百姓也能慢慢跟上來,但技術的擴散是有梯度的,袁院士今天做到的,老百姓可能要七八年后才能做到。橫向比較,按產量除以播種面積,玉米單產,中國800斤出頭,美國1500斤;水稻,中國900斤出頭,美國1100多斤,差距也很大,美國土地資源條件比我們好,但主要還是技術差距??偟膩碚f,我們的單產潛力還有很大。

記者:提升種糧積極性,就需要提高種糧效益;提高單產,就需要強化技術推廣,這兩者都存在一定困難,您怎樣看?

王宏廣:提高種糧效益,要么是提高糧食價格,要么是降低種糧成本,要么是提高單產。糧食是最基礎的民生物資,提高價格需要慎之又慎,不是能夠輕易為之的;降低種糧成本,主要還是靠補貼,我們現在的補貼水平已經不低,繼續提高也有難度。主要的還是應該提高生產水平。

提高生產水平,規?;洜I是必由之路。小地塊經營,收益很少,但勞力投入并不少,相對于進城打工,農民機會成本太高,種糧積極性低是必然的。同樣技術推廣,面對規?;洜I者和小農戶,難度和成本也相差極大,不在一個數量級上。但是我國的土地格局,就是小地塊、小農戶經營的底子,對此,我們也有很多嘗試,鼓勵土地流轉、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的發展等等。成效很大,問題也很多。土地流轉,經營者和分散的小農戶交易,交易成本太高,土地經營權預期也不穩定,經營風險缺少有效合理的分攤機制。我比較看好的模式是在農民自愿基礎上的土地股份化,兼顧規?;洜I、為農民創造財產性收入、經營風險合理分攤的需求。但農民的土地股份化能不能搞好,很大程度上也是一個基層治理問題。如果農民和農村基層組織和經營者之間,不能相互信任,乃至矛盾糾紛頻發,那也是巨大的問題。實際上,我國農業生產的進一步發展,不論采取怎樣的路徑,都離不開基層治理的探索和進步。

記者:很多關于糧食安全問題的論述,也會涉及種質資源問題和農資化肥供給問題,您怎樣看?

王宏廣:關于種子問題,我覺得大家的擔心可能有點過。我們的主糧種植用的基本都是自己的種子,外國種子沒有明顯優勢。新中國建立以來,我們的糧食單產水平已經翻了好幾番,靠的都是我們自己的種子,這是我們農業科學家的功勞,相對于其他領域,我們在農業技術上自給率是比較高的。不如人的主要是大豆,但也不必過于擔心。

在肥料上,氮肥和鉀肥我們自給無虞,可能有問題的主要是磷肥,我們主要是從澳大利亞進口,但分散供給也不難,所以也不用太擔心。

(責編 劉玉霞)

猜你喜歡
單產大豆糧食
請珍惜每一粒糧食
逆向倒推,非比尋常
珍惜糧食
中國大豆供需平衡表
中國花生新品種應用技術進步率的影響研究
中國大豆供需平衡表
論提高廣西農墾國有龍北總場紅江橙單產途徑
大豆農場
越南水稻生產發展實證分析
給小嘴安個開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