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習慣法與國家制定法關系探究

2020-11-28 07:51周夢南
商情 2020年8期
關鍵詞:統一性習慣法

【摘要】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是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原則。中國法文化淵遠流長,習慣法在國家治理和維護社會穩定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在當代,習慣法依然具有生命力與創造力,習慣法與國家制定法之間既有統一,又有沖突,理清習慣法與國家制定法的關系,發揮習慣法的獨特作用,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習慣法 國家制定法 統一性 沖突性

一、習慣法的概念辨析

關于什么是習慣法,學界并沒有形成統一的認識,具體有以下幾種觀點。1.《中國大百科全書·法學》對習慣法的界定是:習慣法是指國家認可和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習慣。該觀點縮小了習慣法的外延,這種背景下的習慣法與國家制定法無異,無法體現習慣法的基本內涵。2.第二種觀點認為,習慣法就是傳統的習慣或者習俗,有學者主張習慣法就是習慣做法:原始法實際上是部落習慣的總體。這種觀點混淆了習慣法與傳統的日常行為習慣,不當地擴大了習慣法的外延。并不是所有的習慣都能成為習慣法,例如人們都有一日吃三餐的習慣,晚上要睡覺的習慣,但這些習慣并不能成為習慣法。3.高其才教授認為,習慣法是獨立于國家制定法之外,依據某種社會權威和社會組織,具有一定的強制性的行為規范的總和。這種觀點認為習慣法是獨立于國家制定法之外,也是一種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社會和諧的方式和手段。習慣法源遠流長,經過長期的社會實踐的檢驗,體現了一個民族的思維模式和處事原則,有時可能比國家制定法更好的解決社會矛盾,化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和諧和穩定。習慣法應該具有獨立性、確定性、公開性、強制性等特征,不同的習慣法相互影響,相互沖突,相互配合,共同構成了中國習慣法體系,在中國傳統社會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中國固有法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二、習慣法與國家制定法之間的統一性

(一)目的與功能的統一性

習慣法與國家制定法都以維護社會穩定,維護公平與正義。都是為了促進社會發展,調整人與人之間的人身和財產關系,規范社會成員的權利義務以及相應的責任,解決社會紛爭,化解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和諧進步。同時,兩者都注重保障人的生存和發展,國家制定法作為一種社會規則,在全國范圍內普遍適用,但正如一萬個人心中有一萬個哈姆雷特一樣,如果假設正義沒有唯一的標準,則每個國家、每個民族、甚至是不同的地域之間,關于公平與正義都會有不同的理解。

(二)內容上的統一性

《憲法》注重保障公民的選舉權與被選舉權等政治權利,這些權利同時也是一些鄉規民約的內容,村規民約作為村集體討論通過,更能夠得到村集體成員的普遍認同和遵守,同時也能起到普法的作用。在民事領域,習慣法也注重保護公民的個人私有財產,講求誠實信用,維護交易的公平與秩序,發揚傳統美德,尊老愛幼,孝敬父母,一些違背習慣法的行為,將會受到村落或者部落其他成員的非議,甚至是給予一定程度的懲戒。在刑事領域,習慣法一般都禁止盜竊搶劫、強奸婦女,嚴禁部落成員尋釁滋事,打架斗毆等違法犯罪行為,這些規定與我國的《刑法》、《治安管理處罰法》在內容上具有一致性。

(三)在糾紛解決上,都注重發揮調解的作用

近年來,調解作為一種解決糾紛的習慣法,受到了國家的充分重視。民事訴訟案件允許法院在自愿合法的基礎上進行調解。我國的刑訴法也規定了部分案件可以適用和解程序。調解這種“不傷和氣”的糾紛解決機制受到了立法者越來越多的重視,存在著一定的社會原因,表明調解這種中國人歷來推崇的解決問題的方式得到老百姓的認可。中國人普遍都有厭訟情結,民諺有云:心中忿怒不如休,何須經縣又經州,縱然費盡千般計,贏得貓來輸去牛。習慣法通常通過調解化解紛爭,避免事態擴大。

三、習慣法與國家制定法之間的沖突性

(一)民事方面

我國法律規定死者的子女享有平等的繼承權,但是在習慣法中,只有兒子享有繼承權,女兒不享有繼承權,這種習慣法在當今的農村,依然普遍而盛行。在債權債務方面,對欠債不還者,法院通過強制執行解決,但會保留必要的生存支出,比如,唯一房產很難被法院執行,而習慣法則會保留較少,甚至強迫欠債者參加勞務以抵債。在婚姻家庭方面,習慣法通常承認訂婚的效力,承認事實婚姻,只領結婚證的法律婚姻通常不能得到親朋好友的認可,只有舉辦完婚禮,男女雙方才算真正的結婚。

(二)刑事方面

故意殺人應當受到刑事追究與懲罰,如前文所述,藏族地區民間通過賠命價方式解決,即使在經濟比較發達的東部沿海地區,“私了”現象也是時有發生。刑法規定了濫伐林木,獵殺珍稀野生動物為犯罪,但是在少數民族地區,人們以砍伐樹木、獵殺動物為生,習慣法認為這些行為并不認為是犯罪,但同時也禁止濫伐與濫獵。我國法律規定,禁止個人私自買賣黃金、白銀等貴重金屬,但是在有些少數民族地區,人們普遍有穿戴銀飾的習慣,集市上也有鑲嵌有銀飾的服裝販賣,習慣法也不認為這種行為為犯罪。

四、習慣法在法治建設中的運用

我國早已經提出,在借鑒西方法治經驗的同時,吸收中華法律文化精華,但長期以來,過于注重學習西方,而忽略了中國優秀的法律文化,對中國的法律文化和傳統思想缺少收集與整理,在立法過程中也缺少對中國文化獨特性的考量。習慣法是一種非正式的民間社會規范,和國家法分別代表著兩種不同的規范系統,因此,在立法、行政以及司法領域都應當注重習慣法的運用。

參考文獻:

[1]《中國大百科全書》總編輯委員會.中國大百科全書·法學[M].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4:87.

[2]霍貝爾.原始人的法[M].嚴存生譯,貴陽:貴陽人民出版社.1992.

作者簡介:周夢南(1993-),男,漢族,江蘇連云港人,南京工業大學法學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刑法學。

猜你喜歡
統一性習慣法
習慣法在中華法文化中的地位和價值
少數民族法制建設中習慣法因素的整合
建筑的統一性與獨特性的展現
建筑設計與室內設計的統一性分析
新世紀以來澳大利亞“質量標準驅動”的高等教育改革:演變、特征及啟示
通過“同案不同判”淺議司法統一性問題
試論中國夢視野下中國共產黨的黨性與人民性統一性理論研究
習慣法的局限性和存在價值
智慧校園建設整體系統架構
現代商人習慣法在我國仲裁適用中的缺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