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討血細胞形態學檢驗在臨床檢驗中的意義

2020-11-30 08:30姜曉洪
中外醫療 2020年26期
關鍵詞:臨床檢驗臨床意義

[摘要] 目的 探討血細胞形態學檢驗在臨床檢驗中的臨床意義。方法 2017年9月—2019年9月,方便選取在該院接受血液檢測且結果顯示異常的220例患者,將其視為觀察組,并選取此期間220名健康者為對照組,檢測兩組血細胞的形態和陽性率,對比檢測結果。結果 觀察組形態檢測顯示其中200例患者結果為陽性,陽性率為90.9%,而對照組中有101例為陽性,陽性率45.9%,且MCH(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數量)、MCHC(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濃度)、PDW-SD(紅細胞分布寬度標準差值)、MCV(平均細胞體積)、HCT(紅細胞壓積)指標分別為對照組(29.96±2.44)pg、(351.97±5.7)g/L、(13.42±5.2)%、(83.11±2.9)%、(39.12±1.8)%;觀察組(36.00±0.30)pg、(351.01±6.8)g/L、(12.97±5.9)%、(82.18±3.2)%、(38.97±1.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0.358,t=5.271、4.368、4.371、4.274、5.147,P<0.05)。 結論 檢測血細胞的形態,可有效反映患者當前病情的改變,檢測的結果可指導診斷有關工作,其意義十分關鍵。

[關鍵詞] 血細胞形態;形態學檢驗;臨床檢驗;臨床意義

[中圖分類號] R446.113?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4-0742(2020)09(b)-0181-03

Explore the Significance of Blood Cell Morphology Test in Clinical Test

JIANG Xiao-hong

Department of Laboratory Medicine, Xilingol League Central Hospital,Xilin hot,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026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blood cell morphology examination in clinical examination. Methods From September 2017 to September 2019, 220 patients who underwent blood tests in the hospital with abnormal results were convenienty selected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220 healthy people during this period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two groups of blood cells shape were tested and positive rate of the test results are compared. Results The morphological examination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showed that 200 patients were positive, with a positive rate of 90.9%, while 101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positive with a positive rate of 45.9%, and MCH (mean red blood cell hemoglobin), MCHC (mean red blood cell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 PDW-SD(standard deviation of 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 MCV (mean cell volume), and HCT (hematocrit) indicators were (29.96±2.44)pg,(351.97±5.7)g/L, (13.42±5.2)%, (83.11±2.9)%, (39.12±1.8)%; observation group (36.00±0.30)pg, (351.01±6.8)g/L, (12.97±5.9)%, (82.18±3.2)%, (38.97±1.0)%,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10.358, t=5.271, 4.368, 4.371, 4.274, 5.147, P<0.05). Conclusion The detection of the morphology of blood cells can effectively reflect the changes in the patients current condition and the results of the detection.The results can guide the work of diagnosis, and its significance is very crucial.

[Key words] Blood cell morphology; Morphological examination; Clinical examination; Clinical significance

在臨床既往檢測中,醫生確診疾病時需經血液和尿液的常規檢測,收獲了良好的效果。但其存在復雜的操作過程,需人工實施,使醫生工作量加大,且外界因素極易干擾樣本檢測的準確性,讓醫生無法給予進一步的治療操作。隨著我國醫療衛生技術持續不斷的發展,醫療設備中血細胞分析儀得到廣泛使用,可分析患者血液的樣本并與有關分析結果結合,使診斷準確性和效率得以有效提升[1]?,F階段,該分析儀功能在本國醫療機構應用中仍需完善,而細胞本身形態特點即多樣化,經儀器檢測也許無法深入分析具體細胞的形態和結構[2]??梢?,分析血細胞的樣本時單獨選擇儀器檢測無法使診斷高質量的工作目標得以滿足,將之與人工顯微鏡的檢驗結果配合,深入分析和研究患者臨床表現和實驗數據,與工人顯微鏡的檢驗結果相配合,可使診斷準確的幾率得以進一步提高[3]。該文在2017年9月—2019年9月間方便選擇220例檢查血常規異常的患者,對其各項指標加以分析和研究,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方便選取在該院接受血液檢測且顯示異常的220例患者,將其視為觀察組,并在此期間選取220名健康者視為對照組,其中對照組男110名,女110名;年齡35~59歲,平均年齡(45.1±5.9)歲。觀察組男100例,女120例;年齡36~60歲,平均年齡(46.2±6.1)歲。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220名健康者生命各項體征均維持在正常水平。

納入標準:檢測觀察組患者符合血常規異常的條件;不存在其他的合并癥,患者或患者家屬均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4]。

排除標準:存在惡性腫瘤或嚴重合并癥者;精神意識存在異常者;對該次研究的目的和方法不同意者[5]。

1.2? 方法

檢查兩組細胞的形態學,同時制作血液的推片,在操作具體的過程中,需在無菌環境下執行所有操作,經靜脈采血法對血液的樣本進行收集,采集量為2 mL,并將其制成推片。劃線于載玻片兩端,在染色架上放置血液涂片,將瑞氏染液加入,靜置樣本2 min后,將等量緩沖液滴入,靜置于室溫環境下10 min。染色處理結束后,除去多余染料,至推片干燥后,經顯微鏡檢查樣本,操作方式選擇人工。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陽性率、MCH、MCHC、PDW-SD、MCV、HCT指標進行觀察。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用頻數和百分比(%)表示,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陽性率

對照組101名為陽性,陽性率45.9%,觀察組200例為陽性,陽性率為90.9%。兩組陽性幾率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0.358,P<0.05)。

2.2? 檢測結果

兩組MCH、MCHC、PDW-SD、MCV、HCT指標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針對醫護人員來講各種高科技的設備的確給診斷工作帶來較為方便的條件,與人員工作相比,提升了檢測結果準確的幾率和有效率[6]。針對醫療工作來講,患者不同則其致病機理和癥狀體現截然不同,選擇高科技設備在部分情況下并不能全方位地對患者病痛機理給予差別,此時需結合手動檢測、儀器檢測兩種方式,以此提供相應診斷結果[7]。例如在臨床自動檢測血細胞方面,以技術角度來講,醫療機構中在我國使用率較高的分析儀在其功能上仍需進一步優化,特別是血細胞的形態學方面,仍需經人員檢驗的方法深層次地對血細胞形態給予分析,使誤診和漏診率得到最大程度的降低,使獲得的數據更加有效,對有關診斷工作的順利展開十分有利[8]。

檢驗血細胞的形態中觀察的內容和指標即為含各成分的量和血細胞的形態,臨床常將其用于判定疾病的程度和各項疾病差別,寄生蟲、細菌、病毒、MCH、MCHC、PDW-SD、MCV、HCT的單位數量,是研究人員應特別對待的指標[9]。經對血細胞各形態特征的結合判斷患者疾病的來源,如發熱、貧血等,也可在出血原因尚未明確和凝血功能存在障礙的情況下判斷疾病的有關因素。檢驗中極易忽視紅細胞的形態,對紅細胞形態的觀察,外周血涂片通??煽啃暂^高[10]。然其形態和涂片薄厚、部位、涂片技術、排列等關系密切。鏡檢時應特別注意該點。涂片即使合格,其形態仍然與各種因素有關,如涂片薄厚、部位等,一如紅細胞的中心淡染,涂片中心的區域??梢?,將分析血細胞的形態學提供給患者屬檢測步驟中十分關鍵的一項[11]。

在臨床檢驗具體的環節中,給予患者檢測血細胞的形態,其檢測結果可對診斷疾病和治療效果等方面進行判定,在上述研究的方法中可發現,此項檢測技術涉及的學科較多,且技術含量相對較高。細胞在人體內存在多種多樣的種類和形態,且其復雜性特點較為鮮明,因此在對其形態進行檢驗時,研究人員應綜合性地對當前患者臨床各項體征和自覺癥狀加以分析,最后經對結果的分析,對其疾病種類和治療效果加以判定[12]。因疾病類型存在差異,因此其疾病來源和癥狀表現差異較大,患者不同其身體的機能水平也大不相同,且差異較為明顯,患者血細胞的形態會因這些差異而進一步的發生變化,經儀器無法明確識別和辯識部分差異的表現[13]。因此,在檢驗血液的形態中研究人員應對既往分析經驗不斷總結,持續加強日常工作中的學習,將自身操作技術水平和理論知識水平提高。在各項活動的評比中反省自身當前技術上的不足之處,使自身分析力和操作能力實現針對性的提高。此外,在采集血液樣本中,醫護人員應給予患者專門消毒處理,防止發生感染較為嚴重的問題,且其各項采集手法也應與相對標準符合,防止污染該樣本,對檢驗的最終結果產生影響[14]。在儲存該樣本方面,控制儲存樣本的環境應嚴格,關鍵在于儲存環境濕度和溫度的控制,防止刺激樣本的細胞,改變其形態。在著色細胞的樣本中,控制滴入染色劑的量時應嚴格。

瑞氏染液是該文中研究選擇的染色液,在染色液的加入中,操作人員應保證血膜得到染色液的完全覆蓋,因此應控制染色液的量,經靜默處理應使染色液充分和緩沖液得以充分融合,清除多余染料時可選擇蒸餾水,顯微鏡檢查開始前應保證推片狀態為完全干燥。值得注意的是,在推片制作中,操作人員應以《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為依據,制定操作有關規章。醫護人員在患者接受檢測前,應告知其檢測前1 d禁食太油膩、高蛋白的食物,切勿飲酒,從而影響檢查的相應結果[15]。檢測血液前應保持空腹至少10 h,因攝取食物后人體血液含物質的量會出現改變,抽血時若狀態為飽腹則其化驗值難以穩定,人體血液只有經10 h空腹后其化學各種物質狀態方能相對穩定,有利于降低檢驗結果的差錯率。抽取操作結束后,應以醫用棉簽展開3~5 min的按壓,切勿用手揉,避免出現皮下血腫。按壓后若出血癥狀仍存在,應將按壓時間延長。抽血部位若出現淤血現象,1 d后給予熱毛巾輕敷,癥狀便可改善。抽血后若有以下癥狀出現,如無力、眼花、頭暈,應馬上平躺,給予糖水少量,待上述癥狀緩解后方可執行其他操作。

對于醫學的現代檢測來說,檢測各項指標的結果對主治醫師診斷工作的開展十分關鍵,可為其診斷提供參考依據,特別是血細胞的形態,是對患者疾病治療當前效果分析的重要依據??梢?,檢驗血細胞的各種形態屬參數指標中較為重要的一種,可對診斷、治療工作起到指導作用。伴隨著醫療衛生事業在該國持續的發展,人們逐漸提高了對身體健康和生活水平方面的有關要求,這就需要醫療各大機構將自身各項技術提升,如樣本的收集、采集、分析技術等。且對研究人員應存在一定要求,要求其深入全面地了解有關檢測血細胞形態的規律,與患者疾病當前癥狀改變相結合,全面對檢驗其他結果和臨床情況加以分析和研究,因此,在日常的工作中醫護人員應養成習慣,如研究、對比、總結等,將檢驗技術優化。

經該次研究顯示,經檢驗血細胞的形態,可對含MCH、MCHC、PDW-SD、MCV、HCT的量給予精準檢測,檢測觀察組患者的陽性率90.9%較對照組45.9%高,且差異較為顯著,說明對血細胞形態實施檢測,數據可對病情當前的狀況予以有效反映。為疾病的治療提供有關依據,讓醫生獲得檢測準確的信息,一定程度上縮短了救治患者的時間。此結果與楊波等[16]的臨床檢驗中血細胞形態學檢驗的必要性存在相似的結果,其研究中90例患者的陽性檢測率為94.44%,分析其相似原因主要為該種檢測方式可防止血液樣本受不良影響,且檢測時使用機器,將人工檢測漏診、誤診的弊端有效彌補,使檢測結果準確幾率提升。

綜上所述,該文認為在臨床檢驗中檢驗血細胞的形態學十分關鍵,可防止出現漏診、誤診的情況,使檢測結果準確性提升,提供給臨床可靠的依據,對患者病情的診斷十分有利。

[參考文獻]

[1]? 蘇興翔.探討血細胞形態學檢驗在發熱疾病診斷中的價值[J].臨床研究,2016,24(2):185-186.

[2]? 李瑞珍.形態學檢查在血常規檢驗中的臨床應用價值[J].基層醫學論壇,2016,20(25):3546-3547.

[3]? 蘇海燕.外周血細胞形態學檢查在血常規檢驗中的臨床價值分析[J].養生保健指南,2019(41):34.

[4]? 武秋燕.全自動血細胞形態學分類識別系統—BCM-2在外周血細胞分類中的應用評價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15.

[5]? 邢瑩,王建中,普程偉,等.外周血細胞檢驗診斷報告的臨床應用價值[J].中華醫學雜志,2017,97(38):2987-2995.

[6]? 喬陸明.血細胞形態學檢查法對臨床疾病診斷的價值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12):71,75.

[7]? 侯建文.形態學血細胞流水線樣該傳輸單元結構優化設計與研究[D].長春:長春工業大學,2017.

[8]? 劉旻,劉雯,趙淑珍,等.1999年至2016年衛生部臨床檢驗中心血液細胞形態學室間質量評價考核內容分析[J].白血病·淋巴瘤,2017,26(9):528-532.

[9]? 廖猛昌.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與血涂片細胞形態學的聯合應用在血常規檢驗中的應用[J].飲食保健,2019,6(13):254-255.

[10]? 羅麗華.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與血細胞涂片細胞形態學 在血常規檢驗中的應用[J].中國保健營養,2019,29(8):299.

[11]? 葛麗衛,王笑顏.流式細胞術用于白血病外周血細胞檢測對急性白血病復發判斷的意義[J].檢驗醫學,2018,33(3):239-241.

[12]? 龍彩云,劉基鐸,龍麒衛,等.外周血細胞形態學檢查在兒科疾病臨床診斷中的意義[J].醫學檢驗與臨床,2019,30(8):19-21,29.

[13]? 王永志.血細胞復檢聯合血細胞分析儀對于提高檢驗質量的探討[J].健康必讀,2019(28):31-32.

[14]? 韓丹.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聯合血涂片細胞形態學在血常規檢驗中的療效評價[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9, 6(4):142.

[15]? 王黎,張麗霞,王宏,等.外周血細胞形態學報告方式應規范化—《ICSH外周血細胞形態特征的命名和分級標準化建議》的解讀與應用[J].臨床檢驗雜志,2017,35(6):459-460.

[16]? 楊波,張軍,唐玉娟,等.臨床檢驗中血細胞形態學檢驗的必要性[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8,28(15):97-99.

(收稿日期:2020-06-15)

[作者簡介] 姜曉洪(1964-),男,本科,主任技師,研究方向:臨床基礎檢驗。

猜你喜歡
臨床檢驗臨床意義
婦科門診陰道分泌物的臨床檢驗及感染情況
免疫性抗體對女性不孕不育檢測的臨床意義
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在熱性驚厥患兒的變化及其臨床意義
探討側俯臥位在產程進展中的臨床意義
膝關節后交叉韌帶解剖研究及臨床意義
糖尿病及其并發癥臨床檢驗探討
生化標本臨床檢驗異常的原因及檢驗前質量控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