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究藝術設計基礎教學適應性教學方式的概念及意義

2020-12-06 10:32李超許春雷劉慧
大觀·東京文學 2020年10期
關鍵詞:高等教育藝術設計

李超 許春雷 劉慧

摘 要:藝術設計基礎教學適應性教學方式,就是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學生特點、專業發展主觀能動地設計教學規劃、制定教學方案、總結檢驗教學效果、建立數據分析教學案例等教學過程的規劃。這種教學方式一改全盤被動接受由學校制定的教學規劃,轉變教學理念和教學思維,革新新時代藝術設計專業的教育方式。

關鍵詞:藝術設計;適應性教學;高等教育

自20世紀末伊始,我國藝術類高等教育院校及各類藝術設計專業門類逐年增加,新型專業不斷涌現,跨學科、跨領域的交叉專業不斷出現。在藝術設計教育教學中,以往舊的教學方式不斷被突破,教師原有教學經驗已不能很好地適應現有藝術教育發展狀態。受教育群體的成長變化和社會環境的變化使得在新時代下藝術類高等教育事實上已經面臨一些“時代適應性”問題,學生的身心發展、自我訴求已不同于之前,社會發展的現狀和預期對這類人才的要求已有了新的變化。

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理念有了更為豐富的內容,對生活所需的美的設計提出了新要求。生活觀念的諸多變化,無形中必然對與生活直接且廣泛聯系著的藝術設計高等教育產生影響。新型的教育模式和教學方法如今已在社會教學中得到應用,但尚處于探索式的發展階段,對改革藝術設計教育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的研究,沒有提出明確構想和方案,更沒有形成全面探討這一問題的社會趨勢。

基于藝術設計教育當前所面對的這些發展現狀,筆者在局部范圍內嘗試討論,針對藝術設計基礎教學階段中關于教學方式改革的一些問題,試圖通過藝術高等教育中這一適應性教學方式的提出和討論來解決。

一、藝術設計基礎教學適應性教學方式提出的背景與原因

隨著改革開放的腳步,藝術及藝術教育領域興起過藝術變革和藝術革新大討論的熱潮。近些年,隨著藝術設計學科各專業在各高校的“遍地開花”,專業建設的雷同、教育形式的雷同、教育教學方法的相互摻雜,都造成了學生知識結構和教育效果的趨同。

第一,趨同本身不存在過多可質疑性,但在附帶的條件下,就變成了一個具有盲目性的問題。不合時宜的教學法依舊存在,教學思路老套,循規蹈矩、閉門造車現象有之,缺乏活力型教學探索。

第二,由于部分高校藝術設計教育的雷同和人才培養流于表面,許多高校畢業生在幾年的時間內,甚至畢業初期就放棄了專業發展,為了生存改行做了其他工作。教育原本是為社會不斷輸入高素質的勞力資源,國家寶貴的教育資金投入卻因此白白浪費掉了。

第三,最嚴重的問題是教學中很容易忽視對藝術的精神本質的觀照,而只是一味強調技術性成分的輸入。如果人的培養不是建立在一個群體、一個民族的精神的基礎上,那人的價值觀就會出問題,這是教育工作不可忽視的。在弘揚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復興的積極進取大潮中,應結合藝術的本質、藝術教育的本質,真正做到與新時代同歌共舞。

第四,時代的思維、信仰、技術、習俗、文化基因等影響社會進步的諸多因素不斷變化著,必定為藝術教育帶來全新的思考。

二、藝術設計基礎教學適應性教學方式的含義及教學方法

適應性教學就是在當前教育環境和社會環境下,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主客體之間的教育活動,以一種靈活的教學方式來進行。適應性教學,核心是在對受教育者的智能的充分判定下,采取更加適合的教育教學方式,促使受教育者個體沿著好的方向發展,并逐漸推動其提升主觀能動性,激發受教育者對專業的興趣,適應專業學習,養成良好的專業學習“習性”。

那么,藝術設計教育的適應性教學方式,就是在現代藝術教育中,努力培育以適應當代受教育群體的集體社會觀和集體發展觀的教育教學方式?!斑m應性”是在時代演變中自然形成的一種教育觀念,是從具體實踐的教學經驗中積累生成的一種教學方式和教學理念。通過不斷調整教育方法、教育手段,以符合真實教育場景和滿足社會所需間的平衡狀態,完成教學。

第一,課程設置會直接影響到教學方式的形成。有效的課程設置,會使受教育者較短時間內獲得好的學習效果,好比在陌生的道路上設置了清晰簡潔的路標,受教育者會通過優良的課程設置,花費較少的時間,系統、完整地收到成效,不走彎路、不浪費精力地快速完成學業。有效地安排知識結構與實踐結構兩大課程體系,適量增加實踐性課程的學時,實踐性課程對于藝術設計教育來說是更為直接的學習過程,充實有效的實踐性課程要求教學方式不能墨守成規。在實踐教學過程中,要有完備的教學設計,設計需要有時代性、前瞻性,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思索,靈活運用包括教育方法、手段在內的一切教育方式。

教學中,教育者需引導受教育者掌握歷史,了解現實問題,結合課程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實踐課程量的增大,勢必對教學方式的改變帶來新挑戰,促使教育者不斷調整、改變舊有教學方式。同時,應該全面認知專業課程,在滿足既定教學目標和社會需求的前提下,編制出適應性教學課程規劃。

這種教學方式的變化與探索,其優勢表現為:增加了教學的互動性,活化了教學內容,以提出現實問題、解決現實問題為實質,為在教學資源新環境下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提高教師教學能力,起到彼此增強、相互促進的作用。藝術設計專業課程設置思路的轉變,是適應性教學方式倡導的前提和具體途徑之一。

第二,教學評價方式改變,完成由教師打分向學生自我打分的轉變。適應性教學方式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在評定學生成績的打分制上,探尋真實反映學生學習所獲得的結果的途徑。自我打分,就是學生在完成課程學習后的對知識和能力收獲的自我認定。自我打分過程促使學生更加主動學習。藝術設計專業在實踐教學過程中,顯示著教師的適應性教學方式必須有靈動的特性,隨實踐教學分類分階段對學生學習效果進行動態的教學反饋。

第三,適應性教學應是在對受教育者藝術認知水平正確判斷的前提下進行的藝術教學活動。在一般的綜合院校中常??梢钥吹浇y一規劃的教學形式,有時如果不能夠對其靈活地運用或是被動接受行政掌控的教學管理機制的話,將嚴重阻礙藝術教育的特性發揮。進入高校前的藝術培訓,學生在短期內通過一種固定的應試教育模式來達到預期效果和目的,而對于其他重要藝術問題的宏觀理解總是有些不足,在進入高校更專業更高層次的學習后,這種錯綜復雜的問題常常阻礙著他們進一步學習。

大學教育不同于高中階段教育,專業性學習處于教學主導地位,而在藝術設計專業中理性認知培養總是在感性認知培養之前,學生在大學階段應完成發現問題到解決問題的獨立個體素質的培養。這就要求教育者必須針對受教育者個體做出判斷。

藝術設計高等教育應注重和藝術本質相聯系的個性化藝術發展培養。這就要求在目前形勢下,高等藝術院校教育者必須弄清受教育者當下藝術水平和藝術認知發展到了什么程度,做出正確判定。

以往,大家普遍認為要按照統一的教學大綱和統一的教學計劃來執行教學活動。藝術教育應該關注共性發展問題,但同時更要體現個性差異,注重藝術個性表達和藝術認知的培養。在強調“統一”的教學模式和教學體制下,很容易使受教育者喪失獨立思維,尤其在藝術教育中更是如此。

當下,藝術界千人一面的作品、相互抄襲的現象屢見不鮮,這些表現是否就來源于我們高等藝術教育“統一化教學”的模式呢?適應性教學方式會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它所承載的是我們民族的古代教育觀,差別化教育方式——因材施教的精髓。

第四,教學思路和觀念的轉變,謀求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互通互融、相互增長的教學形式。藝術設計專業適應性教學方式提出,還需要教育者改變自身留存著的不符合時代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思路。在具體措施中“工程項目化”教學模式,要求“工頭”(教育者)和“工人”(受教育者)共同完成項目教學任務。學生完成課程制定的所有訓練項目及項目考核的“作品”(具體成果),而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培養和塑造,學生就是教師的“作品”。落實在實踐性教學中,就是要求教師參與學生的訓練,指導學生項目操作程序,指導學生塑造藝術作品的同時也在塑造著“學生作品”。教學過程、教學成果、教育者、受教育者通過“項目化”融合、統一到教學情境中,而不是教、學兩條線,考、判兩個面的不合理的教學形式。

三、藝術設計基礎教學適應性教學方式產生的教學效果

對于教學效果而言,藝術設計專業要求拿出現實作品或產品,接受教學任務和目標的檢驗,也就預示著要經過社會的檢驗和認可,轉化為商品價值或是學術價值。適應性教學恰恰能夠從質和量的雙重標準上如實達到這些效果和要求。作為藝術個體風格語言表現的特殊專業,與其他學科專業相比,其意義更在于現實性上。

一套完整、有序、高效、可行的訓練計劃,勢必帶來鮮明個性特點、強烈語言風格的教學效果。其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學習目標更加明確,完成任務的主體定位更加清晰,約束性更為強烈。二是課程管理處于教學實際過程之中。每一項目之間是相互連接的,都對教學效果有影響。三是教學實操性,有利于教育者個人教學能力和專業技能的穩步提高。在課程規劃和運行中,教育者不斷探索、反復調整技術性教學方法、教學手段,使教學從以往封閉的教學狀態,逐步走向開放的教學情境和靈活的教學過程中來。受教育者學習、訓練并不斷注入新的思考,教育者不斷反思教學方式、吸收先進教學理念、動態提高教學質量,最優化完成教學任務。四是倡導校際校企間以及各行業、協會、生產部門、學術團體形成互動機制。適應性教學方式有利于促進校外優等資源的融入,使教學成果與社會生產相聯系,教學研究與教學成果外拓化發展。

四、藝術設計基礎教學適應性教學方式實施與反饋的途徑

藝術設計專業適應性教學方式及其理念,是藝術設計專業適應性教學實施需首先確立的前提和基礎。作為教育者要充分理解適應性教學的特性和意義,動態研判、制定課程訓練內容,深入掌握現階段受教育者認知水平,提出現實狀態下的教學訓練任務和規劃,而不是死板地研究大綱要求。

一般情況下分為五步:第一步,課程總體教學過程和總體教學思考;第二步,各階段任務規劃及彼此間相互關系的梳理、規劃,其中具體細節應包括訓練項目的分類和層級設置,要對訓練任務要求掌握的知識與能力給予分析、設定,注意教學過程中重點問題和解決途徑,各階段訓練后及時總結,提出下一階段訓練要求,層級訓練相繼進行,反復補充、修正;第三步,不斷理順課程的運行過程,明晰運行效果,從頭至尾反復揣摩、思索,在整體思路下不斷調整訓練方案的不當之處,調整時做到不偏離整體、統一有力,使過程訓練準確無誤;第四步,確立課程訓練最終目標,形成訓練最終成果;第五步,反思、總結適應性教學實施方案及過程,不斷吸收新的學術思想觀念、學術成果,以探索研究為教學主動力。

五、結語

藝術設計專業適應性教學方式,具有強烈的實驗特性,其自身不斷處在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的動態發展中,應不斷調整運行方式和具體措施,不斷積累教學理論經驗,設置最優化教學形態與教學情境。此外,適應性教學方式很好地適用于藝術設計專業造型思維訓練和技能提高訓練的雙重任務,其特點就是教學充滿活躍的思維求索理念。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應不斷調整、不斷優化教學形態,不斷適應社會新型生產力所要求的變化,不斷處在觀念變革、信息化發展研究的最前沿,不斷研究受教育者在新時代背景下的群體特性,所謂“青春一代”他們的身心發展與思維意識中表現出的最強烈、最敏感的對新事物的熱忱。教育者在教學過程和教育理念中,必須適應受教育者的這種群體身心特點,制定完善、合理的教育機制和教學方式。

參考文獻:

[1]謝維和.教育評價的雙重約束:兼以高考改革為案例[J].教育研究,2019(9):4-13.

[2]班石.藝術設計基礎教學談[J].裝飾,2006(11):19.

[3]楊元高.高等教育中藝術設計專業人文素質培養芻議[J].美術教育研究,2015(19):98-99.

[4]曹瑞林.藝術設計教育中的設計素質培養[J].裝飾,2006(9):99.

作者簡介:

李超,內蒙古農業大學材料科學與藝術設計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藝術設計。

許春雷,內蒙古農業大學材料科學與藝術設計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色彩藝術。

劉慧,內蒙古呼和浩特市職業學院助教。研究方向:藝術設計。

猜你喜歡
高等教育藝術設計
《自然生活》
新形勢下加強高校師德建設的對策研究
大數據對高等教育發展的推動研究
關于應用型計算機專業培養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術的護理技能虛擬教學平臺設計與實現
中國高等教育供給側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內涵、路徑
高等教育教學中的重與輕分析
書封與現代藝術
河北師范大學藝術設計學院
環境藝術設計辯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