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混合媒體信息技術建構構成學實驗課程新體系

2020-12-06 10:32張紅輝
大觀·東京文學 2020年10期
關鍵詞:創新思維信息技術

摘 要:我國的構成學作為設計基礎課程,借鑒包豪斯基礎課的教學思路,對我國設計基礎教學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指導作用。但包豪斯到今天已有百年歷史,一個世紀的時間人們通過設計使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伴隨科技的進步,以數字媒體為主導的信息技術、混合媒體將被越來越多地應用到構成學教學中,混合媒體信息技術的運用為拓展構成學實驗課程的教學思路提供了可借鑒的創新模式。

關鍵詞:構成學;混合媒體;信息技術;創新思維

自包豪斯創立“三大構成”開始,構成學發展到今天面臨極大挑戰。由于時代局限,任何理念一旦成為傳統就有遭到革新的可能,現代構成學的教學,已由過去單一的借助紙筆媒介演變為現在的結合混合媒體信息技術的新型課程體系。所謂混合媒體,是指能傳播聲光、文字、圖像、動畫和電視等多種類型信息的手段、方式或載體,應用在教學中特指在計算機控制下融合兩種以上“傳播手段、方式或載體”的、人機交互式信息交流和傳播的數字媒體輔助教學,與學生形成雙向互動的交流手段、方式或載體。

一、數碼影像建構二維形式的圖形構成

通過數碼影像,帶給學生二維形式的圖形創造激情,而學生的激情天性,將給構成學的內容創造領域帶來革新驅動力。課堂上,數碼影像的操作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興趣又激發學生的創作激情,經過演練和交互,逐步提高學生對構成形式美的認識。

二維形式的教學目標是掌握平面形式美的基本原理和法則,學會從生活中觀察和發現形式美。培養這種從現實中發現形式美的能力至關重要,因為現實中形式美的表現總是比法則更為豐富多樣,對基本形式進行了個性化的呈現。這種發現,不僅有助于理解潛藏在自然表象之下的基本形式構架,也讓學生體會到多樣的美是建立在對形式法則的靈活變通和綜合運用上。通過發現與觀察,尋求更為個人化的符合形式原理的表現。這種發現與觀察可以借助數碼影像拍攝的模式來體現,通過數碼影像對自然形式加以創意表現,講述形式呈現的功能與意義,通過對藝術形式的分析,探究其對創造者思想和精神的呈現方式。形式的基本法則包括局部與整體、重點與焦點、尺度與比例、對稱與平衡、重復與相似、放射與聚集、漸變與特異、節奏與韻律、簡約與繁復、分解與重組、運動與靜止、空間與平面等。

學生在實驗中利用數碼相機或手機挖掘生活中無處不在的形式造型,最終以黑白稿形式表現出來,即發現一張,擺拍一張,最后用黑白畫的形式構成一張。發現指的是在自然生活中發現的形式呈現,擺拍則是利用一般的形式法則,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進行擺置拍攝,黑白構成則是將發現與擺拍的事物通過手繪的方式進行抽象構成。例如實驗案例“色彩肖像畫”。二維形式的色彩構成著重培養學生的色彩判斷能力和藝術修養,為設計色彩打好基礎。色彩的形式法則除包括了前述的二維形式外,要著重講述色彩的形式,如色彩的對比、色彩的和諧。我們可以通過色彩肖像畫的形式探索色彩的對比與和諧。

學生先用數碼相機就選定主題進行拍攝,然后從拍攝的所有數碼照片里,選出至少六張來拼貼完成自己的肖像。拼貼好的作品,要能很好地表達想表達的想法,要使觀者在看作品時感受到藝術陳述所傳達出來的含義。這個實驗課題旨在要求學生在色域的和諧與對比中去尋找自我和個性。想知道“我是誰”,“我想成為誰”的答案,從了解自己開始。這個實驗還可以從畫報中選擇色塊,用撕紙的方式表達,為自己完成一張肖像畫,要求的不是色彩與形象的相像,而是更加自由的色彩組合表達,形象則以色域的對比與協調為主要研究對象。

由此,傳統的“三大構成”課程體系一定程度影響了學生對于形式創造力的探索,使之較大程度專注于手工模仿,而數碼影像通過現代媒介,使之對于形式創意的探索得以實現。

二、計算機輔助技術驅動構成學教學模式創新

“三大構成”自包豪斯起,一直以手繪教學為主體,這種傳統手繪模式與信息時代格格不入,單一老化的教學手段是今天構成學教學遇到的最大的瓶頸,計算機輔助設計的介入為構成學教學創新注入了新鮮活力。

利用計算機輔助設計,既讓學生擺脫繁瑣單調的手繪制作過程,同時為學生鍛煉創造性思維提供了全新的視覺語言與更為便捷的形式表達方式。目前活躍在視覺藝術設計舞臺的軟件有Photoshop、Illustrator、CorelDRAW等,老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些計算機輔助軟件開展設計實驗練習。

例如實驗案例“計算機繪制肖像”,這是一個限定時間的歸納實驗,是一個帶有突然襲擊性質的課堂實驗。首先要求學生以最快速度在身邊找到一張照片,什么樣的照片都可以,比如可以通過手機網絡搜索,找到合適的照片,甚至直接是自己學生證上的登記照。然后要求學生在10分鐘的時間內,利用計算機軟件做該圖片的歸納訓練,注意用簡練的點、線、面歸納出圖片的內在精神及個性。

在教學方式的選擇上,多媒體形式的計算機輔助教學方式能更充分、更直觀地展示授課內容,已經成為當今教學模式的主要趨勢。積極開發網絡課程,開展網上教學,可以突破一定的時空界限,以彌補課堂交流不足的缺陷,同時,計算機輔助表現出來的特殊形式也為構成學帶來全新的數字設計語言。

三、光裝置系統演繹構成學光信息構成藝術

“三大構成”基礎上,光構成以光的裝置系統演繹聲光信息,是20世紀末發展起來的新興構成藝術。早在19世紀80年代,在日本東京美術館就屢次出現了光藝術的團體展和個人展,光藝術開始進入全盛時期,它將電視藝術、計算機、電子學的高科技應用到藝術作品中,此時的光造型主要依賴于機械器材,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藝術家對于藝術與科學的融合,無疑將光造型帶入新的發展空間。

光造型藝術以其前衛性與實驗性,無疑為光構成提供了極好的可供參考的借鑒模式。研究光構成的目的是發現光對造型的作用,并且專門研究光在造型中的運用。以裝置的形式展示光構成藝術,直接體現光源和光的載體之間的關系,是一種更加真實、更直接的手段。

光照亮了我們周圍的一切,讓生活有了色彩,可是沒有人能留住光,也沒有什么容器能盛起一縷光。當無形的光附著于有形的材質上時,便有了豐富而多變的效果。光構成主要利用各種材料來捕捉光,如透明的玻璃、水,半透明的硫酸紙、膠片,帶孔的編織物等。當光以其固有的韻律穿透這些材料時,可以看到它的絢爛、嫵媚和斑駁。用不同的材料來探尋不同的光影環境便是光構成設計的初衷。

光構成設計的特點是利用計算機媒介做構成練習,或利用各種工藝材料媒介進行構成練習,或利用數碼攝影手段做光構成練習。有別于傳統的手工繪畫教學方式,當前更注重培養學生掌握現代科技手段、新媒介設計手段進行創作設計的能力。

研究光構成的實驗案例:

實驗目的:使用適當的材料,利用實驗室現有的設備,制作光裝置,讓學生能夠親自動手,發現光的藝術形式,體驗光的藝術魅力。

使用材料:紙質、織物、玻璃、水、冰等。

光源選擇:熒光、燭光、白熾燈光。

實驗方法:選擇一定的主題、題材,利用視覺與照明實驗室的設備,進行創作??梢圆捎猛队暗姆绞?,構成動態或靜態的光照圖式。注重作品的構成表達,特別是光的意境和場景。

綜上所述,作為一門重要的探索設計形式語言的基礎課程,構成學教學理念理應走在時代前沿,如果構成學課程不能及時改進授課模式,它的存在將會形同虛設。學生的構思能力、表現能力、創造能力等得不到鍛煉,也就不可能從中獲取走進設計大門的鑰匙。這也可能是中國設計水平較低的一個重要因素。以數字媒體為主導的信息技術、混合媒體將越來越多地被應用到構成學教學體系中,混合媒體信息技術的運用活躍了日漸僵化的傳統教學方式,為開拓構成學的教學思路提供了可借鑒的創新模式。

參考文獻:

[1]王受之.世界現代設計史[M].廣州:新世紀出版社,1995.

[2]尹定邦.現代構成藝術100年[M].沈陽:遼寧美術出版社,2000.

[3]陳巖.從包豪斯的基礎課程看當代三大構成教育[J].藝術與設計(理論),2010(9):146-148.

[4]儀秋紅.理解與嘗試:形式基礎課程的教學方法探微[J].藝術科技,2018(7):236,238.

作者簡介:

張紅輝,黃岡師范學院美術學院副教授,視覺傳達設計系主任,校級精品課程構成學的負責人。研究方向:視覺傳達設計。

猜你喜歡
創新思維信息技術
浙江天正思維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以信息技術促進學生的美術理解與表現
幼兒園教學活動中信息技術的應用思考
巧學信息技術課程
淺談初中信息技術項目式學習教改實踐
巧用“信息技術”,提高課堂效率
物理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研究
構建優質高中數學課堂,實現活力教學
在經濟新常態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研究
巧用“錯誤”激活數學課堂的實踐與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