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庚子清秋,成都訪 “書” 記

2020-12-07 06:21
愛尚書香 2020年6期
關鍵詞:毛邊書局書友

子 張

庚子清秋,又到成都。

第十八屆全國民間讀書年會10月16至18日在成都舉行,為了使這次旅行更充實些,我安排了會前的峨眉山之行。12日下午,我在學校講了兩節課后直接去杭州蕭山機場,乘坐晚上的飛機于翌日凌晨抵達成都。在成都東站附近一家民俗休息幾個小時后,就轉乘火車到峨眉山了。如此峨眉山、樂山、眉山一路走去,15日下午才又回到成都東站,由年會服務人員小張接到成華-希爾頓酒店,自此進入了年會的 “程序”。本屆年會的具體承辦者乃成都毛邊書局、桃蹊書院,這樣,我就把原先寫過的一篇關于毛邊書局的短文一并置于此處,以見出我前后兩次成都之行的一點關聯。

毛邊書局

我一向孤陋寡聞,對許許多多已發生的大事小事常常無知無覺,想來真是不該。譬如成都有名的毛邊書局,直到它要舉辦一系列活動紀念自己成立二十周年了,我才因為被拉入微信群而初聞其名,可是仍舊懵懵然,茫茫然,反復詢問來由。三月份,收到天斌先生寄來書局主辦的《毛邊書訊》2004 年底試刊號、2005 年3 月份試刊二號、2006 年4 月試刊三四號合刊,及所附書局二十周年紀念集編印通知,才又恍然如夢初醒般大為驚詫。原來二十年中,竟有這么一個由湖北而四川、以 “經營毛邊書、簽名書為特色” 的 “綜合性網絡(郵購)書店” 在運行,又有 “成都毛邊書局通訊”、毛邊書友會、《毛邊書友會通訊》先后存世,僅在2005 年即創下 “向海內外書友寄發圖書四千多包、一萬多冊” 的輝煌業績!

我不知道《毛邊書訊》后來是否一直在辦,僅從這十余年前試刊的幾期來看,分量便著實不輕。書界名家陣容龐大,而篇篇短文尤為充實有味,至少就毛邊書而言,于我實在是眼界大開,不單是推崇,也還有異見,而不論推崇或是異見,似乎又各有道理。以如此開放的態度七嘴八舌討論,令人感覺很放松。

故而前不久成都之行,于沙河先生新書發布之余,我懷著一份歉疚、一份好奇應書局主人之約,尋尋覓覓,終于找到了隱藏在樓群深處、幾乎不為人注意的以營銷舊書為主的個體書店。主人因臨時有事不在店里,而在書友圈里十分熱情、活躍的朱曉劍先生卻早已趕到了。

舊書店,素來為我所喜,八十年代,濟南、北京的舊書店我常去,近十幾年則主要在杭州買了不少半新不舊的特價書,都是為了用,而并非著眼于收藏。成都,大約十年前也曾去過一次,在一家很小的書店里買過特價的孫靜軒詩集,除此之外就不知道成都還有哪些舊書店了?,F在,步入置身于小區單元房一層的毛邊書局,我總算對它有了切切實實的感覺,三個房間全部被高高的書架排滿,高高的書架又被層層的舊書擠滿,書架與書架之間的寬度僅可容身,惟有兼做辦公室的那間房略微舒朗一點,卻也是四壁皆書,門楣上是那熟悉的沙老所題 “毛邊書局” 四字,鑲在鏡框中的復制件,另一端封死的門楣上另有王稼句新寫的同樣四個字。

就在我各個房間翻書的當兒,時有購書者光臨購書,可見盡管藏身甚深而并不寂寞。其實,舊書,毛邊書,都是小眾消費品,自不必開到鬧市,躲進小樓成一統,如此便十分可喜了。主人也未必指望它發大財,而趣味盡在其中即是圓滿。

待到主人天斌先生處理完急事回來,天色向晚,便去約好的川味老菜館點了可口的菜,邊吃邊聊,直到酒酣興盡,才各自離座起身,在一如白晝般熱鬧的夜色中作別……

毛邊書局二十年,風景這邊 “讀好”。2017 年12 月21 日,杭州大晴。

年會絮語

這回年會規模頗為宏大,雖說不少 “老會員” 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缺席,而會議整體氣氛還是足夠熱烈,節目不算少,由 “書” 而延伸出的話題比如 “天府學人” 也頗有意思。

抵達酒店的當晚,武漢成勇兄就拉著我去赴龔明德夫婦的茶會和酒宴,新老朋友濟濟一堂,總有十幾個人吧。三年前來成都,明德先生曾約我們幾位去成都郊外的清流艾蕪故居參觀,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這回再見面,更覺親切。明德先生長我八歲,是老兄長了,治新文學而能辟新路,善為考證,寫出的文章總是角度新穎,滋味綿長。這回他又送我一本素雅的小書《新文學舊事》,我回杭州后拜讀自序和校后記,感覺這位老兄長話說得忠懇,對我則不失為一份提醒:“關上手機,躲在一間安靜的小書房里,打工之余,讀一篇文章是一篇文章,讀一本書是一本書,慢慢地,不著急?!?我想,從這些話里,或許可以找到他這些年沉浸于新文學文本勘訂和版本研究、以及所出著作每每于書名中帶一個 “舊” 字的緣由吧。

16 日上午集體乘車去毛邊書局· 桃蹊書院,親眼看到三年前局促于小區一樓的毛邊書局已在與成華區圖書館合作的過程中壯大到一座三層樓的規模,既驚訝又振奮。上午會議的論題 “政府與民間文化服務機構的融合與創新、發展”,很可能就是從毛邊書局與成華區圖書館的合作中提煉出來的,作為讀書年會的討論話題,也明顯不過地為讀書年會的職能拓展出值得期待的可能性。

我匆匆瀏覽了一樓的公共閱覽室,空間很大,書架很多,布置也很雅致,坐在此處讀讀書是很舒服的。離開此地前,又在樓前舉行了一個 “十二月市· 桃蹊書薈” 的開市典禮,主人邀請四川省圖書館館長王嘉陵先生、《漢語大詞典》編委戴建華先生及區區為開市鳴鑼,隨后大家就在樓前的臨時“書市” 上選購舊書。攤位也有十余家,好書也真有,我就看到一家擺出的不少民國版舊書,如詩人白采的一部線裝詩集,曹禺的劇本《雷雨》,可惜時間太緊,來不及細看,只匆匆用會議發的代金券買了一本當代學者周翼南的簽名本散文集就乘車回酒店用餐了。

嚴格按照時間表行動,乃是因為下午還要去完美文創公園參加年會正式的開幕式和“我與天府學人” 論壇。但這兩項內容,我都插不上嘴,上半場勉強坐在座位上幫人場,下半場因為于“天府學人”實在外行,怕點名,只好躲出去與崔文川、王延新等幾位書友討論別的話題去了?;顒咏Y束,照舊集體乘車,到了一個叫 “大妙” 的火鍋店用餐,里頭可真場面、真熱鬧,大家自由組合,每桌兩個火鍋,六個人,我跟南京蔡總、揚州沈文沖、哈爾濱章海寧、嘉善禾塘、安順姚女士一桌,熱火朝天地體驗了一回貨真價實的成都風味?;氐骄频?,微信群里曉劍兄又在招呼喜歡夜飲者出去聚會,余閉門不出,同住一屋的長安呂浩兄則興沖沖下樓了。

翌日上午在酒店會議廳開會,董寧文、黃成勇二位主持。兩個議題:一是民間讀書年會的例行研討,即民間讀書報刊的辦刊;二是明年第十九屆年會主辦者的申報。前一個話題在董寧文主持下,重點請幾位平常不太講話的與會者如禾塘、許進、董國和發言,后一個話題則似乎小有波瀾,但最后也還是定下了接棒者:杭州徐志摩紀念館!

杭州徐志摩紀念館,身份是無可置疑的“民辦”,由其接辦明年的讀書會,道理上是順的,但主要是館長羅烈洪熱情高、勁頭足,從三年前他第一次參加諸暨年會,就有了接棒的強烈愿望。我想這大概也是大家樂于贊成由他主辦下屆年會的主要原因吧。自然,一錘定音之前,其他申辦者的訴求,章海寧先生關于遴選主辦者辦法要 “改革” 的誠懇建議,理應認真聽取,以使形成民間讀書年會健康運行的良好機制,庶幾走得更穩健、更久遠。

兩個半場間隙,民辦讀書報刊和相關圖書交流,大家紛紛取閱。沒想到因為疫情而推遲印出的《太陽花》第七期和第八期竟然在成都 “首發” 了,烈洪館長提前托運來數百冊,幾位書友拿到后甚至跑過來要求題簽,不敢拂逆朋友們的雅意,只好寫幾個字聊作留念。但除了《太陽花》《易讀》和嘉善禾塘新出的《分湖》,好像就沒見其他品種,不知何因。

這天下午,參會者分成兩撥,一撥去市內參觀武侯祠,另一撥乘車去了詩人流沙河故鄉金堂。本來我也很愿意應吳茂華女士建議去金堂看看,無奈天斌兄給我安排的木心講座也定在這天,我只好在酒店等到大約三點,便由司機送到市中心太谷里方所書店成都店,從四點半至六點半跟另兩位嘉賓一起與現場二十位讀者分享了 “木心與魯迅” 的話題。主持人鶴無糧(姓高)是個三十歲上下的年輕人,東北口音,對木心非常熟悉,此前組織了成都的木心讀書會,已舉辦了若干期講座和分享活動了,還自己編了兩冊關于木心的小冊子。他請來的兩位嘉賓一位是研究《紅樓夢》的外語教師,一位是九零后的程序員,談起木心來也同樣是如數家珍。

還有一位成都理工大學的趙川教授,雖說是研究智能科學的學者,但對木心也極其熱衷,寫的詩也不同凡響,似乎有著蜀人特有的那種汪洋恣肆的想象力和氣度。

兩個小時的分享不知不覺就過去了,頗有意猶未盡之感,但天斌兄有不要 “拖堂” 的交代,鶴無糧先生也非常配合,適可而止地結束了分享,進入了拍照合影的環節……

天斌兄和韓三洲先生在不遠處的 “鐘水餃” 等我,我們在那兒會齊,一樣一樣品過了端上來的諸多美食,出來向酒店方向走,立刻就感受到夜成都特有的那種活力了。

本來,18 日還有會議安排的都江堰之行和龔明德教授安排的清流艾蕪故里考察,但我已訂好了回程的機票,遂于凌晨四點半就由司機送機場候機去了。

再度與 “書” 有關的成都之行,能與不少書友再次見面,又認識不少新朋友,感受到成都濃濃的 “書” 氣息,心里有一種不虛此行之感。謝謝天斌!謝謝曉劍!

猜你喜歡
毛邊書局書友
《未來科技的13個密碼》
裁讀之樂
裁讀之樂
藏書“怪癖"——毛邊書
基于Android的圖書漂流共享軟件開發*
《習近平講故事》
金陵書局刻印書籍考論
風雅“毛邊書”
思路創新是成功之母
李小峰與北新書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