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課程教改驅動的工科碩士雙創能力提高研究
——以“工程經濟學”課程為例

2020-12-07 02:03呂海萍劉洪民化祥雨
浙江科技學院學報 2020年5期
關鍵詞:碩士生工科碩士

呂海萍,劉洪民,董 穎,化祥雨

(1.浙江科技學院 經濟與管理學院,杭州 310023;2.浙江省經濟信息中心 經濟監測預測處,杭州 310006)

隨著新時代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深入推進,對高端人才的需求結構已悄然變化,迫切需要大量擁有前沿科技知識且善于科技成果轉化的既懂技術又懂經濟的綜合性高級工程師,這就對中國工科碩士的雙創能力即創新創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中國高校在培養工科碩士過程中的一個共性問題就是重學習能力和研究能力的培養,輕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1-2]?,F今不少研究者從如何加強創新創業教育的角度去探討研究生雙創能力的培養和提高問題,在研究生創新創業教育中諸如課程體系構建[3-4]、師資力量建設[5-6]、培養模式選擇[1,7]、實施效果評價[8-9]、實踐經驗總結[10-11]等方面均取得了較豐碩的研究成果。然而專門的創新創業教育只是提高工科碩士雙創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課程教學對提高工科碩士雙創能力的基礎性、綜合性作用不能忽視或輕視。雖有動物學課程[12]、果樹學課程[13]等圍繞研究生雙創能力提高開展了教學改革,但總體上相關的研究仍然很少,這說明專業課程教學改革在中國工科碩士雙創能力的培養和提高中還未得到應有的重視。

國務院《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指出:各高校應挖掘和充實各類專業課程的創新創業教育資源,在傳授專業知識的過程中加強創新創業教育??梢?工科碩士的專業課程教學須一改以往只注重專業課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教學范式,而應在有機融入提高工科碩士雙創能力的課程教學目標基礎上,實施全方位的課程教學改革,強化專業課程教學功能對工科碩士雙創能力提高的基礎性滲透作用?;谶@樣的認識,筆者以浙江科技學院工科碩士專業開設的“工程經濟學”課程教學為例,探索并總結利于工科碩士雙創能力提高的課程教學改革。

1 “工程經濟學”教學中存在的不利于雙創能力提高的問題分析

雙創能力是相輔相成的,創新能力是創業能力的基礎,創業能力是創新能力的延伸,兩者突出的是“五力”,即責任能力、學習能力、研究能力、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工程經濟學是工程學和經濟學相結合的邊緣交叉學科,是運用理論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研究工程技術領域的經濟問題和經濟規律進而尋求工程技術與經濟最佳結合的科學,交叉性、綜合性和應用性特點鮮明,是不少高等院校工科碩士專業的主要專業選修課程,也是工程類碩士專業的主干技術課程。工程經濟學知識,有利于促進工科碩士形成融合工程技術領域、創新領域和經濟管理領域的綜合知識技能結構,激發工科碩士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以及提高其獨立地發現、思考和解決工程技術領域的經濟問題與經濟領域的技術問題的能力,使得工科碩士真正成為擁有“五力”的綜合性高端人才。因此,“工程經濟學”對工科碩士雙創能力提升的指導作用很大。但筆者在對工科碩士專業“工程經濟學”教學實踐的調查了解中發現還存在如下一些問題,不利于工科碩士雙創能力的提高。

1.1 課程教學內容以教材為主,缺乏創新性和應用性

課程教學內容的構架直接影響著學生的知識構架和能力構架?!肮こ探洕鷮W”教學核心內容一般包括:工程經濟性評價基本原理和基本要素、工程經濟性評價基本指標和基本方法、不確定性和風險分析、設備工程經濟性分析、價值工程、工程項目可行性研究。由于工科碩士的經濟管理類基礎知識薄弱,授課教師在選用教材時基本上采用的是工科專業本、碩均適用的教材用書,授課內容也就基本上沿用本科生教學時的內容,強調對“工程經濟學”基礎知識的掌握。其實工科碩士已經歷了本科教育,自主學習能力要強很多,更多追求的是學術研究能力、實踐應用能力和技術創新能力?,F有的“工程經濟學”教學以有一定時滯性的教材內容為主的常規安排,缺少引導性的課程前沿知識和發展趨勢內容,缺少與經濟社會發展中最新熱點、難點相融合的內容,缺少基于國家、行業和企業層面的工程建設項目的應用內容,與日新月異的科技環境和經濟發展環境嚴重脫節,使得教學內容整體設計上欠缺應用性和創新性,不能很好地體現工科碩士生與本科生在培養目標、知識結構、能力梯度上的差異性,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工科碩士的眼界、知識結構和綜合能力。

1.2 課程教學方法以教師為中心,欠缺對學生的關注

教學方法顧名思義是教師“教法”和學生“學法”的統一體,無論探索什么樣的課程教學方法,均是為了教師傳授知識技能和學生掌握知識技能的完美實現?!肮こ探洕鷮W”教學方法仍是以沿用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講授法為主,將工程經濟學的基本理論、分析方法和評價指標等基礎知識,通過概念闡述、公式論證、例題講解這一教師“滿堂灌”的單一方式來傳遞,碩士生大都處于被動聽的“靜止”狀態,師生之間互動性不足。這種教師為主的講授法雖然方便教師控制課程的教學進程,并利于實現在短時間內向工科碩士生傳輸大量系統的課程知識,但缺乏對工科碩士生主動學習需求的關注,缺乏對工科碩士生興趣和情感體驗的關注,使得工科碩士生比較容易產生“課堂情景”疲勞,難以激發他們的創新思維、創新能力和學習積極性。

1.3 課程教學資源單一性較突出,欠缺多樣化組合

課程教學資源的豐富與否,影響著學生的知識面、接觸面,以及學生的創造力和實踐機會。工程經濟學授課教師基本安于“一課一師一教材一教室”的教學資源單一化現狀:專家資源匱乏,案例資源陳舊,教學合作單位欠缺。因為多數一線的工程經濟學授課教師均是從“象牙塔”畢業后直接從事教學工作,自身缺乏工程經濟項目實踐的歷練,將課程抽象的理論與實際結合并具體化的靈活性較缺乏,也缺乏來自企業等一線的工程建設項目資料,更缺乏對“將學科領域的專家引進課堂”和“將碩士生帶出課堂、帶進企業”的重視,從而使得師資力量、教學素材、教學空間、實踐企業等教學資源不能發揮多樣化的組合拳效應,導致理論與實際呈現割裂狀態,不利于工科碩士雙創能力的提高。

1.4 課程考核側重末端考核,欠缺全過程考核管理

考核方式會對學生學習行為產生很大的影響[14-15]?!肮こ探洕鷮W”課程大都沿用期末考查這一傳統的考核方式,一錘定音碩士生的課程學習成效。多數碩士生在期末考試或期末交一篇論文的考核風向標下,將精力集中在課程快結束這個末端的考核時間節點上,平時對課程的思考、鉆研懈怠,而考核前臨時死記硬背知識點或“囫圇吞棗”各類文獻資料,對課程知識一知半解,不能學以致用,不會解決實際問題,這不利于實現將課程知識有效地轉化為碩士生的自身技能,有悖于研究生人才培養的目標。且工程經濟學課程的交叉性、綜合性、實踐性相當強,也不適合這種基于末端的單一性考核方式。因此,基于課程全過程的多階段考核管理的欠缺,就不能持續激發學生開展多途徑的理論聯系實際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表現,不能促使學生擯棄現有這種“平時學習松懈、考前突擊準備”的非優學習模式。

2 提高雙創能力的“工程經濟學”教學改革

繼續沿用常規的“工程經濟學”教學方法,已不能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對工科碩士的雙創能力的基本要求,因此筆者對浙江科技學院土木工程建造與管理碩士專業的“工程經濟學”課程進行了教學試點改革。土木工程建造與管理碩士專業是個系統性很強的專業,在采取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的同時,實現土木與建筑管理工程的智能化、效益化、環?;凸澞芑?因此作為該專業的碩士生不僅要具備技術創新能力,還須具備工程技術經濟分析與管理能力。土木工程建造與管理碩士專業每年招收5~6名研究生,小班授課,為了在專業培養計劃限定的32學時里,讓碩士生在土木與建筑工程項目設計、建設和管理中,積極發揮創新創業能力,有效融入“工程經濟學”課程知識的精髓,我們設計的課程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將原有的“一課一師一教法一教材一教室一考核”的“單一性”課程教學模式變革為“重構教學內容、聚合教學資源、施行參與式教學、踐行課外實踐課堂和開展全過程考核”的“五位一體”的協同課程教學模式,突出校內教師與校外專家的融合、前沿理論教學與應用性教學的融合、課堂講授法與參與式教學的融合、課內教學與課外實踐的融合、學習研究能力與雙創能力培養的融合,開啟多元化的以學生為中心的課程教學模式(圖1),以培養綜合競爭力強的創新創業型土木工程建造與管理類高端人才。

圖1 提高雙創能力的“工程經濟學”課程改革具體內容Fig.1 Specific curriculum teaching reform of “Engineering Economics” to improv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bility

2.1 雙創能力提高之基礎:重組以創新性、應用性為特色的課程教學內容

要提高工科碩士生的雙創能力,“工程經濟學”教學內容的設計和選擇是基礎?!肮こ探洕鷮W”內容應與技術創新、可持續發展等經濟社會發展最新趨勢結合。為此,筆者將“技術經濟學”部分特色內容融入“工程經濟學”課程里,重構了“工程經濟學”的課程內容,不再以教材的章節安排為主,也不再以某本教材為主,而是采用“工程經濟學參考書+技術經濟學參考書+教師自編參考材料”為主,并以專題形式的模塊化教學內容有機結合,共分為五個專題:一是學科前沿專題,側重使碩士生在總覽工程經濟學過去、現在和將來的同時,引發對課程的學習興趣。二是技術創新專題,重在使碩士生增強創新意識、理解技術創新同時掌握技術創新過程。三是工程經濟評價知識專題,旨在使碩士生掌握工程經濟評價核心基礎知識的同時,提高其知識應用能力。四是“工程經濟學”之應用專題,重在使碩士生提高課程知識理論聯系實際的綜合性應用同時,增強其“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五是“工程經濟學”之實踐專題,側重學生走出課堂、走進企業,提高學生創新創業綜合實踐能力。各專題的具體內容詳見圖1。由此,重組后的“工程經濟學”內容體系構架上較好地體現了前沿性、模塊化、復合性、應用性和創新性,突出了專業基礎能力、工程技術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的綜合培養和提高。

2.2 雙創能力提高之支撐:聚合多元化的課程教學資源

要提高工科碩士的雙創能力,豐富的“工程經濟學”教學資源起支撐作用。匯聚“工程經濟學”教學所需的多種教學資源,對授課教師極具挑戰性,但對他們而言更多的應是積極承擔責任去挖掘資源。筆者充分利用自身在學習、教學、科研、社會服務等工作中積累的人脈和資源,有效整合到“工程經濟學”教學中。在師資資源上,初步形成了以授課教師為主,校內外專家為輔的師資力量,聘請工程經濟學學科領域的專家學者負責學科前沿和發展趨勢專題的引領,聘請工程經濟實踐領域的專家負責工程經濟實踐專題的交流和指導。在案例資源上,初步組建了“課堂互動案例+經濟性評價實訓自編案例+可行性研究項目”的資源庫;課堂互動案例側重融合最新的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熱點和難點事件,由授課教師收集整理;經濟性評價實訓案例主要由授課教師自編,把經濟性評價基礎知識貫穿到一個個大型實例中;可行性研究項目庫主要來自授課教師的橫向科研項目和教學合作單位提供的可行性研究項目,便于碩士生“零距離”接觸到實踐一線的可行性項目。在課程教學合作基地資源上,與建筑規劃設計公司、工程咨詢公司等企業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為學生提供實踐、實習平臺。從師資、案例、項目到教學實踐基地等多元化的教學資源的聚合,不僅開闊了碩士生的視野,啟發了碩士生的創新性思維,也增加了碩士生接觸實踐的機會,大大增強其應用能力。

2.3 雙創能力提高之保障:施行學生能動性強的參與式教學法

施行參與式教學法是提高工科碩士生雙創能力的保障。教育部《關于改進和加強研究生課程建設的意見》“改進研究生課程教學”中明確提出:“發揮研究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教師之間的良性互動,促進課程學習中的教學互動?!眳⑴c式教學方法不僅加強了教師與碩士生間的角色互換與互動,也促使碩士生愿學、肯學和善學。在課程教學過程中,授課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專題內容靈活運用多種參與式教學方法,除了貫穿全課程教學中的如問題切入的啟發式討論、案例設置式的研討等互動式教學法外,還設置了主題文獻評述交流、經濟性評價實訓項目演練、可行性項目“挑刺”等以學生為主體、輔以教師引導討論的角色互換性教學,并建立“工程經濟學”課程微信群以便于課外交流和探討。參與式教學方法激發了碩士生對“工程經濟學”課程的學習興趣,發掘并提升了碩士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思考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提升了碩士生的寫作能力、表達能力。

2.4 雙創能力提高之鞏固:踐行增強學生能力的課外實踐教學

課堂內、外教學是一個有機統一體,基于課程教改驅動的碩士生雙創能力提升,既需要課堂內系統性教學活動的開展為基核,也需要課堂外的實踐教學的有力實施來鞏固。鑒于工程經濟學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緊密聯系的交叉性、綜合性和應用性特點,“工程經濟學”課外的實踐教學若只采用作業布置、批改和反饋模式則不利于碩士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因此,本課程教學改革根據不同專題內容采用不同的課外實踐教學來鞏固。專題一的課外實踐教學要求碩士生參閱《技術經濟學前沿問題》《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等專著和期刊上的最新文獻資料。專題二的課外實踐教學要求碩士生須自主學習國內外與技術創新專題相關的5~10年左右的最近文獻,形成文獻綜述。專題三的課外實踐主要為案例實訓操作,要求碩士生運用Excel軟件獨立完成由主講教師提供的經濟性評價實訓案例。專題四的課外教學實踐主要為可行性研究項目的學習和討論,碩士生從項目庫中自選4~5個可行性研究報告精讀和“挑刺”。專題五的課外教學主要為實踐體驗,碩士生到教學實踐單位報到,參與企業指導教師的項目研究或參加諸如創新創業大賽等其他實踐活動。這種多形式的“工程經濟學”課外實踐教學有利于提高碩士生的知識獲取能力、研究創新能力、知識綜合應用能力和實踐能力。

2.5 雙創能力提高之檢驗:開展以學生能力評價為主的全過程考核

常規的期末考查加考勤并不能全面反映碩士生的實際學習效果,也不能體現碩士生的綜合能力?!肮こ探洕鷮W”教學探索出一套以學生能力評價為主的“全方位、多階段、綜合性”的過程考核,依據課程教學進度,全過程跟蹤、檢驗碩士生的學習情況和能力鍛煉,采取課堂討論表現、文獻綜述論文、案例實訓操作、項目學習交流、實踐體驗表現相結合的多元化的評價考核機制。比如文獻綜述交流與表現占平時考評總分的30%,經濟性評價實訓案例和表現占30%,可行性研究項目交流與討論占20%,課堂表現和實踐表現各占10%。當然,全過程考核機制也不是一成不變,可以依據教學過程中的變化和發展進行微調。這種全過程考核評價機制,一方面突出了“工程經濟學”課程自身應用性強的特點,另一方面客觀、準確、全面地評價了碩士生的課程學習效果,也更好地促進了碩士生保持學習的動力。

3 “工程經濟學”教學改革實施的初步成效與改進方向

上述“工程經濟學”課程的“五位一體”的教學改革在浙江科技學院土木工程建造與管理專業2016級、2017級、2018級碩士生中進行了教學實踐和不斷改進。整個課程教學改革實施過程中,師生在課堂內外交流互動良好,課程各階段學習任務完成質量高,總體教學效果和學習效果優良。對碩士生回訪了解中發現:在對課程的感興趣度上,80%的碩士生表示感興趣,比較一致的感興趣理由是課程與生活、經濟緊密相關,應用性強,對未來工作有很大的幫助。在對課程教師的認可度上,100%的碩士生表示很認可或較認可,部分碩士生談到聘請的專家知識淵博,能高屋建瓴,很受啟發。在對課程考核的接受度上,90%的碩士生認同了全過程考核的科學性,均提到各項學習任務都是踏實去做,課程知識掌握比較扎實,收獲頗多,很鍛煉人。在對課程學習任務的挑戰性上,80%的碩士生選擇了基于Excel的經濟性評價實訓操作,而文獻評述與交流、可行性研究項目學習與交流也分別有超過半數的學生選擇。在課程結束后的學以致用上,20%的碩士生撰寫了關于技術創新、技術轉移主題相關的學術論文;60%的碩士生表示已在或擬在碩士畢業論文中融入項目風險管理、可持續發展評價等內容,40%的碩士生表示在其畢業作品設計中已經或擬更關注“創新性和經濟性”;有40%的碩士生各自組隊參加了“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

實踐證明,“工程經濟學”教學改革是初有成效的,從教學內容、教學資源、教學方法到考核方式的全方位改革和優化,有效地提高了浙江科技學院土木工程建造與管理專業碩士生的雙創能力。當然課程教學改革不是一勞永逸,需要根據學生的差異和經濟社會的發展不斷調整。結合碩士生的回訪了解和課程與日俱進發展的需要,今后可從下面幾個方面進行改進:1)推出微課教學。學生的知識結構差異較大,有部分工科碩士生很少接觸經濟管理類基礎知識,很少關注國家科技、創新創業、經濟發展政策,且近兩年專業中出現了外國留學生,知識差距更大,跟上課程教學節奏有些費勁。針對這一現象,除了授課教師動態微調授課內容外,將課程中的重點與難點主題推出微課教學是一個有效的解決途徑。2)擴大課程項目庫的規模。加強收集不同行業和同行業不同種類的工程技術經濟性評價項目,便于碩士生選擇并比較分析不同項目間評價的異同和重點。3)擴展更多的教學合作單位??蛇M一步充分利用系、學院、學校的諸如校友資源等平臺資源,與更多的企業組織建立良好的教學合作關系,為碩士生提供更多的學以致用的實踐機會。

4 結 語

葉圣陶先生強調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能一輩子自學自勵、主動有為。而雙創能力是學生們能持續自學自力、主動有為、即知即行的根本能力。新時代所需高端人才的立身、立業和立國之基就是具有較強的創新創業能力。課程教學在培養工科碩士雙創能力上具有全面性和基礎性的作用,理應得到廣泛的重視和加強。在土木工程建造與管理碩士專業的“工程經濟學”教學過程中,筆者將固有的課程教學目標提升到融合提高碩士生雙創能力的目標高度上,初探出一套“重組教學內容、聚合教學資源、施行參與式教學、踐行課堂外實踐和開展過程考核”五位一體的課程教學模式,有利于實現“傳授基本知識、塑造科研素養、訓練基本技能和提高雙創能力”四維一體的碩士專業課程教學目的,也有利于其他兄弟院校碩士專業中“工程經濟學”教學的參考應用。當然,鑒于碩士專業各課程的差異,無法簡單全盤移植某一成功的課程教學改革模式,但基于雙創能力提高的課程教學改革和優化中的思路是具有普適性的。因此,各主講教師如何根據自身專業課程和教學班級的特點改革課程教學,助推碩士生雙創能力的培養和提升,仍是一個需要不斷探索的課題。

猜你喜歡
碩士生工科碩士
我國2021年在學研究生規模達333萬人
中糧工科機械技術(無錫)有限公司
黑河學院與俄羅斯阿穆爾國立大學聯合培養本科生和碩士生簽約
山東藝術學院作品精選
昆明理工大學工商管理碩士(MBA)簡介
“新工科”和OBE模式下的車輛工程實踐課改革
新工科下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項目推動式教學模式的探索
廈大碩士創業新一站 賣鹵味
建筑學碩士攬了“瓷器活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