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優化校本作業設計 實現數學減負提質

2020-12-07 10:52謝華娟
新智慧·中旬刊 2020年9期
關鍵詞:校本作業減負提質小學數學

謝華娟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和推進,人們對教育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而目前在減負提質的背景下,小學數學的作業設計還存在著許多問題,這不僅降低了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也不符合我國教育發展的要求。本文探討了小學數學校本作業設計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優化校本作業設計的策略,希望能為實現小學數學的減負提質,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做出一份貢獻。

【關鍵詞】小學數學;校本作業;減負提質

減負提質是我國新課改背景下為減輕學生壓力、提高素質教育效果的重要要求,其主要體現在學生的校本作業設計上。而減負提質的主要方法為降低學生校本作業的數量,提升校本作業的質量,從而提高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但部分學校教師校本作業設計的方式存在一定問題,不利于學生的學習和成長。

一、校本作業及設計的重要性

在小學數學中,校本作業是鞏固學生課堂學習內容的重要方式,能起到檢測學生學習情況,促進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融會貫通,提高學生自我思考能力的作用。良好的校本作業設計,不僅能拓展教學的知識內容,還能豐富學生二度知識結構,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和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小學數學中校本作業方面存在的問題

(一)傳統作業觀念束縛的問題

傳統的教育模式通常是以題海戰術進行教育的,這就導致了小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作業的壓力過大,且做的題目類型重復、結構單一,使小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不高,學習效果不好[1]。發生這種現象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部分教師依舊秉承著傳統的作業觀念,認為只要學生大量做題,做大量相同類型的題,就能將知識掌握牢固。在這種思維引導下的校本作業設計,不僅會使學生的思維模式僵化,學習的積極性降低,數學思維和創新思維發展受到阻礙,還會使教師的校本作業設計能力減弱,教學水平降低,對教師的能力和教學的效果造成不利影響。

(二)忽略學生能力和興趣差異的問題

小學階段的學生在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上的差異是較大的,特別是在數學的學習上。部分優秀的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強,解題思維好,能輕易完成教師布置的校本作業;但部分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不高,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也較弱。部分教師在進行校本作業設計時沒有考慮到學生之間的差異性,而是一味地一視同仁,導致校本作業既不能滿足數學思維好的學生的需求,又進一步降低數學思維弱的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利于教學的開展和學生學習效果的提升[2]。

(三)校本作業內容單調枯燥的問題

小學生正處在愛玩、愛動的年齡階段,對趣味性的知識和活動興趣較高。但部分教師在進行校本作業的設計和布置時,沒有考慮到這點,經常以整體型作業為主,主要以課本課程后的練習題、輔助習題為引導,這就導致了小學數學過于枯燥和單調,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不高,對學生情感和能力的發展造成阻礙,最終導致學生學習效果降低,學習能力難以提高,對學生之后的學習和生活造成不良影響[3]。

(四)校本作業設計的主動思維性差的問題

部分教師在進行校本作業設計時,通常是以固定的教學方法進行的,這就使得學生在完成校本作業的過程中,也要以教師教的方法去進行,從而使學生的自我思維能力降低,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和數學思維的養成,對學生之后的學習產生阻礙[4]。

三、優化校本作業設計,實現數學減負提質的方法

(一)轉變作業觀念,實現減負提質

要想優化教師的校本作業設計方法,最重要的就是轉變他們的作業觀念。首先,可以通過開展教學知識講座的方式,讓優秀的教職員工傳授先進的、科學的教學理念和方式,使廣大教師掌握優化校本作業設計的方法,轉變他們的作業觀念。其次,可以通過對教職工進行教育、培訓和考核,引導他們學習新課標政策下的減負提質觀念,以政策為指導,促使他們轉變教學觀念。最后,可以通過校本作業設計方案的評比和效果比較,促使他們認識到優化校本作業設計的重要性,以促進減負提質的實現。

(二)結合生活實際,加強學生的學習能力

小學數學的校本作業設計,其主要的目的就是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促進學生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師在進行校本作業設計的過程中,要結合生活的實際,加強學生的學習能力,促進他們學習興趣的提升。例如,在學習《認識圖形》時,可以引導學生對生活中的物品進行觀察,如足球、籃球是圓形,桌子、黑板是長方形,紅領巾、金字塔是三角形等。這種方式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能讓他們認識到身邊也有數學,從而提高學生認識數學、應用數學的能力和意識,達到優化校本作業設計,實現數學減負提質的效果。

(三)設計探索性的作業,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小學數學是培養學生數學思維和創新能力的起點,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校本作業的設計時要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探索性的作業不僅能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感受,還能開發他們的創新思維和發散性思維,提高他們獨立思考和綜合學習的能力。例如,在進行《軸對稱圖形》的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自行發現生活中存在的軸對稱圖形,或者是引導學生觀察蝴蝶、眼睛、花盆等。又如,在進行《米和厘米》的教學時,可以要求學生回家測量家具、自己和父母的身高等,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發散性思維,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四)提高校本作業的趣味性

在小學數學的教學和校本作業設計中,要注重作業的趣味性。首先,可以通過多元化的設計方案來增強作業的趣味性。例如,可以讓學生調查分析自己家中一天的用水量,計算出一個月或一周的用水量,并讓學生將數據代入習題,計算家庭開銷。其次,由于小學生自制能力較弱,教師可以為他們設計操作性強的作業,如引導他們進行模型的制作,對重量的計算等,以此來提高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降低內容枯燥、形式單一的課本作業的負擔,從而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效果,促進數學減負提質目標的達成。

(五)結合學生情況,分層次布置作業

教師要優化校本作業設計,就必須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由于學生的個體之間存在差異性,學習能力和進度也不同,因此,教師要有目的、有計劃、有層次地分別進行作業設計。同時,小學數學的作業設計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教師可以通過設計一些具有探索性、思考性和挑戰性題目,促進學生能力的提升。這種方式可以讓處于不同的階段、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不同的學生都能體會到數學學習的樂趣,從而提高他們的自主思考和實踐創新能力,提高學習的積極性,達到減負提質、提升學習效果的目的。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課改背景下,要實現數學的減負提質還有一些問題需要解決。只有轉變了部分教師傳統的、題海型的教學觀念,促進小學數學的作業設計從枯燥、單調轉變為趣味性、探索性和開放性,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本文針對如何優化校本作業設計提出了一些方法,能強化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學習能力,使學生在完成作業的同時擴大知識范圍,豐富知識結構,獲取廣泛的數學知識。

參考文獻:

[1]杜娟利.小學數學作業優化設計模式研究[J].新課程研究(上旬刊),2018(12).

[2]林秀云.減負提質背景下小學低年級數學作業設計策略[J].名師在線,2018(31).

[3]許亞玉.優化校本作業設計,切實減負增效[J].小學教學參考,2018(35).

[4]馮桂群.優化數學課外作業設計 培育數學核心素養[J].遼寧教育,2019(7).

猜你喜歡
校本作業減負提質小學數學
關于初中數學校本作業的研究報告
提高物理校本作業有效性的教學探索
農村學校數學生活化教學探析
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體驗式學習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培養數學意識發展思維能力的研究
試分析新課標下的初中數學校本作業的設計
心靈之窗
轉變教學行為 落實“減負提質”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