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單元視域下“生長式語文課堂”構建

2020-12-08 02:14賈桂強
中學語文(學生版) 2020年10期
關鍵詞:語文課堂生長情境

賈桂強

當前,教育已邁入質量提升和內涵發展的新時代。課堂是學校立德樹人的主渠道,也是課改的關鍵和核心所在。學科核心素養成為新一輪課改的核心要素后,基于核心素養的課程改革呼喚課堂教學的轉型,語文教學到底要走向哪里?新課標大單元視域下理想的語文課堂應是怎樣的?如何構建這樣的課堂?這些問題一直糾纏著我,迫使我不斷思考。

一、“生長”價值取向

全國統編本高中語文教材,從編寫理念到組元方式,再到教材體例等,都進行了較大程度的革新??陀^上要求語文教學打破傳統的以單篇教學和知識訓練為主的常態,進行開放、真實而有意義的語文實踐活動。傳統的語文教學設計,多從教師所擅長的教法、教材和活動出發,局限于一堂課或一篇課文的設計與教學。崔允漷教授認為:“指向學科核心素養的大單元設計是落實立德樹人、發展素質教育、深化課程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學科核心素養落地的關鍵路徑?!边M行大單元設計,建立教材文本、語文學習與生活經驗的關聯,使學生在真實情境任務驅動下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深度學習。重塑教與學的關系,從“教”的課堂轉型到“學”的課堂,讓學習真實發生,實現真生長,而非偽生長。

二十年來我潛心教與學,秉承“教育即生長”“語文即生活”理念,探索構建“生長式語文課堂”,歷經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學情診斷視域下“生長式語文課堂”,提出學情診斷是課堂教學邏輯起點。論著:《基于學情診斷的“生長式”語文課堂建構——以兩次執教〈流浪人,你若到斯巴……〉為例》(《教學月刊·中學版》2016年第3期)和《生長——語文教育最美的姿態》(中國市場出版社,2020年10月)。

第二階段——核心素養視域下“生長式語文課堂”,提出生長力為四力(語用力、思維力、審美力、文化力)觀點。著作:《生長式語文課堂》(人民教育家、改革先鋒于漪手書作序,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9年3月)。

第三階段——2015年出版《〈論語〉新解:卓越人生八項修煉》(浙江教育出版社)一書,設計“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循于禮、游于藝、博于學、守于中、知于命”八個單元,開始探索大單元教學。隨著新課標頒布,基于統編高中教材“人文主題和學習任務群兩條線索組織單元”,構建大單元視域下“生長式語文課堂”:立足大單元教學,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以真實的大情境大任務為載體,以學生積極開展語文實踐活動為主線,構建有生長力(語用力、思維力、審美力、文化力)的深度課堂。

二、“三個”理論來源

1.教育即生長

美國實用主義哲學家和教育家杜威在《民主主義與教育》一書中,指出“教育即生長”,生長本身就是目的,“因為生長是生活的特征,所以教育就是不斷生長;在它自身以外,沒有別的目的?!薄敖逃瓷L”,就是使每一個人的天性和與生俱來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長,而不是把外面的知識灌輸進一個容器?!吧L式語文課堂”中的“生長”一詞,即來自于杜威的概念。所謂的“生長”,是學生經驗結構的生長,是從不知到知,從知之少到知之多,從知之片面到知之全面,從誤讀之到正讀之。教學相長,在學生獲得生長的同時,教師也會獲得新生長。

2.《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

新課標在課程結構的“設計依據”中指出:語文學習任務群“以任務為導向,以學習項目為載體,整合學習情境、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和學習資源,引導學生在運用語言的過程中提升語文素養”。學習任務群“以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為主要學習方式,凸顯學生學習語文的根本途徑”,力求改變教師大量講解分析的教學模式,在有“生長點”的地方著力,講學生不懂的地方。

3.建構主義理論和深度學習理論

依據建構主義理論的能動性和個別性學習的特點,教師不能單向地、劃一地確定學習目標,而應結合學生的大多數困惑整合而定,引導學生主動進行知識建構。深度學習是在淺層學習的基礎上,通過適切的學習方式對學習內容進行系統梳理與批判性理解,同時注重基于不同情境的言語實踐,有效培養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學習過程。

三、“四有”課堂特征

大單元視域下“生長式語文課堂”,對接新課標理念,聚焦“大單元、大情境、大任務”,提高學生的語用力、思維力、審美力和文化力,培養“有中國心的現代文明人”。

1.有整體的課堂

將課程與教學作為一個整體系統來分析與處理,從單元整體出發,研究教材,確立教學目標,設計教學流程,選擇教學方法,體現“教、學、評”一體化的設計理念。指向語文素養的綜合性、整體性,把教學從“小課堂”中解放出來,構建生活化的“大課堂”,讓“語文教學”走向“語文教育”。

2.有序列的課堂

新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設計18個學習任務群,每個任務群都有不同的定位和功能。通過有序列的教學,例如比較閱讀、主題閱讀、專題學習、項目學習(杜威的弟子克伯屈于1918年在《項目教學法:在教育過程中有目的的活動的引用》中提出的一種教學方法。圍繞一個具體的問題,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習得知識)等方式,使課堂散而有序,構建開放型課堂而非封閉型課堂。

3.有活動的課堂

新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界定“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祖國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要求能融合聽說讀寫,打通語文和學生的生活世界,是學為主的課堂而非教為主的課堂。這給未來的“語文課堂活動”劃出了邊界,也指明了方向。

4.有生長的課堂

新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啟示我們,課堂上學生提不出問題是最大的問題。課前讓學生初讀文本,提出不懂的問題,帶著問題進入課堂,在課中討論交流解決問題,課后提出新的問題,發展學生的好奇心和理性思考的能力,而不是灌輸知識?!坝猩L”主要是“語用力、思維力、審美力和文化力”的生長。關注學生的精神成長,構建深度學習的課堂而非碎片化學習的課堂。

四、“四條”實施路徑

統編本高中語文新教材以人文主題統領,打破文體界限;以任務群為學習落點,聚焦語文學科知識學習?!鞍创髥卧O計的學習方案要把六個問題說清楚:一是單元名稱與課時,即為何要花幾課時的時間學習此單元;二是單元目標,即此單元要解決什么問題,期望學生學會什么;三是評價任務,即何以知道學生已經學會了;四是學習過程,即要經歷怎樣的過程才能夠學會;五是作業與檢測,即知曉學生是否真的學會了;六是學后反思,即通過怎樣的反思讓學生管理自己的學習?!睆钠谕麑W生“學會什么”出發,逆向設計“學生何以學會”的過程,為學科核心素養的落地指明清晰路徑,讓課堂充滿最大張力。

1.確立“單元目標”,提煉教學主題,轉變備課重心

“單元目標的確定,有四個依據:課程標準/學科素養的相關表述(目標與內容)、單元地位與單元特征、學情、教師經驗?!眴卧O計時應依據單元目標,提煉出一個簡明醒目的名稱,最好有動詞性的詞語,明確該單元學習的重心或中心問題。例如:統編本高中語文教材(必修上)第一單元:畫意詩情歌青春(吳云芳);第二單元:評選最美勞動人物,弘揚當代勞動精神(蔣文華);第三單元:吟誦賞析有技巧,感悟人生品詩詞(葉軍彪);第四單元: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郎笑)。

2.創建“真實情境”,設計大任務,重塑教學關系

單元設計的重點,是讓學生完成情境任務、解決問題、參與活動,進行深度學習。新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提出,語文實踐活動情境主要包括個人體驗情境、社會生活情境、學科認知情境。要想獲得杜威所說的具有“連貫有序”效果的情境,教學設計一定要設計真實情境,激發學生學習動機,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并開展有利于深度閱讀和深度寫作的有效的言語實踐活動?!霸\斷學情是一切教學的邏輯起點,離開了學情分析,教學就成了無的放矢?!?/p>

準備教學一個單元時,關注大單元學習任務,以任務為線索來重構學習內容,設計合宜的“大任務”,完成特定任務,使學生享有學習的獲得感,是新課標的重要理念。聚焦“大任務”,減少碎問、淺問和封閉性提問,打破線性結構,使課堂更加開放、靈動,給學生更多思考的時間和空間,重塑教學關系,從“教”的課堂轉向“學”的課堂?!埃ù笕蝿眨┲鲉栴}是在閱讀教學中能夠對教學內容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重要問題、中心問題或關鍵問題,是能從整體角度引發思考、討論等的重要提問或問題”。設計的“大任務”要有層次,不可平面滑行羅列,要有內在的邏輯性。

例如:第一單元設計了四項任務,簡單來說,分為四點:①與同學就“青春的價值”這一話題展開討論;②圍繞“意象”“語言”探討欣賞詩歌的方法,揣摩作品的意蘊和情感,感受不同的風格;③聯系特定背景理解小說的內涵,欣賞小說的描寫藝術;④寫一首詩,抒寫你的青春歲月,匯總詩作,全班合作編輯一本詩集。(吳云芳)

第二單元:為了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感受勞動的偉大與美麗,培養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和良好的勞動品質,本單元設計了“‘中華最美勞動者評選”這一核心學習任務。通過擬寫評選標準、推薦候選人物、點評精神內涵、模擬頒獎典禮四個分任務,指導學生完成自主閱讀梳理、小組研討交流、寫作表達分享等具體學習內容,將文本學習與當下社會生活勾連起來,讓學生在具體學習情境中,提升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蔣文華)

第三單元:設立了五個相應的學習任務:①通過朗誦,體味情感,領悟思想,感受詩人筆下的萬種風情,提高朗誦水平;②從語言角度比較不同版本的差異,賞析詩詞的精妙語言,嘗試改寫詩詞;③通過對題目、內容以及對詩人不同時期作品的分析,概括詩人的創作風格;④從單篇入手,制作表格,歸納詩詞鑒賞基本方法;⑤深入思考“詩詞中的人生”,結合自己對社會人生的思考感悟,完成一篇文學短評。(蔣逸禮)

第四單元:結合單元導語、活動提示與學習資源,設計以下四個學習任務:①記錄家鄉風物,了解文化特色;②讀說家鄉方言,感受鄉音魅力;③記錄家鄉名人,傳承人文精神;④展示家鄉風采,參與文化建設。(朗笑)

3.組織“實踐活動”,思辨解讀,有精神增量

設計語文學習活動,幫助學生完成情境中的任務以達成預期的目標。王寧先生這樣說:“新課標所說的‘活動,指的是語文學習活動,也就是‘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這三件事?!贝龠M有意義的思維活動為教學活動的目的,需要提升“思辨性思維”能力?!八急嫘运季S”是“批判性思維”,“思辨解讀”就是運用批判性思維去解讀文本。如何做好“思辨解讀”呢?可從以下三個方面努力:

一是思辨解讀的前提:找到學生單篇閱讀和群文閱讀的原初感受和困惑,這是思辨解讀的邏輯起點。教師須裸讀文本,得出個性化的結論,然后對接大單元任務,依據“最近發展區理論”,確定文本解讀的切入點和深度,構建合宜的教學內容。

二是思辨解讀的方法:①群文的比較閱讀。依據“學習任務群”的不同要求,設計大任務,做好比較閱讀,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品質。②依“文體”解讀。閱讀是一種文體思維,讀好“這一篇”,對文本進行教學化解讀時,不但要考慮某一篇課文作為某一類文本代表的共性特征,更要把握其個性特征。③抓關鍵語。依據某些詞語出現的頻率進行研究。將其羅列出來,加以理性的分析,揭示其隱蔽的內涵。這些關鍵詞往往與文本的主題、人物的形象品格和文本的寓意有關。④聚焦“矛盾處”。關注矛盾,主要運用孫紹振先生的“比較還原法”。⑤填補“空白點”。按照接受美學的觀點,文本中存在許多空白,有待讀者想象填補。⑥版本對校法?,F行高中語文教科書中的文言文,在漫長的流傳過程中,同一作品必定有許多不同的版本,對入選教材的文字和詞義注解作版本對校來解讀。

三是思辨解讀的目標:學生通過思辨解讀,在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等語文實踐活動中,提升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和文化傳承與理解等素養,堅定文化自信,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理想,養成語文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4.注重“以學評教”,展示成果,注重學后反思

新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倡導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一堂好課,應當指向學生的生長,要以學評教?!耙詫W評教”關注學生在課堂中如何學、學了什么、學得怎么樣。指導學生反思學習過程與學習結果,梳理單元學習的收獲與問題,并進行多樣化展示。從“學”的視角來評課,有以下四個維度:

一是學習起點的意義感。學生對學習產生的積極的價值評判和體認。學習起點與學習目標、內容、條件、學情相匹配。

二是學習過程的自我感。學習過程充分發揮學生主動性和能動性,積極參與體驗,理性反思批判,生命的生長性得以逐步實現。

三是學習行動的多樣感。能根據課堂教學過程的動態生成,靈活地采用與學習目標、內容、條件等相適應的多樣行動。

四是學習結果的獲得感。學生主體地位得到尊重,學生個性需求得到滿足,學生生命發展得到生長。

五、“六種”教學范式

1.整本書閱讀型

“整本書閱讀與研討”學習任務群。整本書閱讀文字量大,并且內容宏大,要求學生具有宏闊的整體把握能力,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閱讀之前,制定閱讀計劃,做簡單批注,以小組為單位,在全班分享交流,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

2.項目學習型

“當代文化參與”與“跨媒介閱讀與交流”等學習任務群。引導學生走進生活,思考現實中的一些問題,通過團隊合作,解決遇到的實際問題。

3.梳理探究型

“語言積累、梳理與探究”與“漢字漢語專題研討”等學習任務群。指導學生有系統、有計劃、有步驟地、持續地進行積累與梳理。積累有關漢字、漢語的現象和理性認識,梳理文言詞語語境義,把握漢語詞義的古今不同,自主修改病句,提高語用能力。

4.比較閱讀型

適用于大單元內某些作品有明顯可比性的“群文閱讀教學”。文章之間可比之處很多,例如《荷花淀》和《邊城》,思想主題上,兩者都以農村生活為背景,描寫的都是美麗的鄉村,都表現了人性的美好與純潔。寫作風格上,兩者的筆觸都很清新,很有詩情畫意;比較而言,《荷花淀》的語言更通俗,意境更明亮;《邊城》語言略感生拗,意境更朦朧。

5.主題閱讀型

針對同一主題,在一定時間內閱讀多篇文章的方法。避免碎片化閱讀所造成的淺層化閱讀,讓學生能夠進行一種深度學習。

6.專題學習型

“中華傳統文化專題研討”“中國革命傳統作品專題研討”“中國現當代作家作品專題研討”“跨文化專題研討”“學術論著專題研討”“外國作家作品研習”等學習任務群。教師推薦相關專題,供學生選擇學習。也可以由學生自己設計,確定學習專題。

“教學”和“教育”是有區別的:教學是教師把知識、技能傳授給學生的過程,而教育則是按一定的要求培養人?,F在的教育想做什么,如果把這個問題想通了,再來思考語文教學要做什么,也許才能想清楚語文教育的方向在哪里。語文教學和語文教育是不能分開的,談語文教學,不說語文教育是沒有出路的。語文教學到底要走向哪里?語文課堂要把學生帶到哪里?我想,作為語文人,有擔當和責任,讓學生在課堂上有真生長,擁有存在感、獲得感和幸福感!

〔本文為全國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9教育部重點課題“基于學生深度學習的教育生態重構(批準編號:DHA190381)”子課題“基于學生深度學習的‘生長式語文課堂教學范式及實踐研究”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通聯:浙江湖州市第二中學]

猜你喜歡
語文課堂生長情境
碗蓮生長記
創設情境 以說促寫
生長在哪里的啟示
護患情境會話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讓語文課堂之樹根深葉茂花嫣然
讓快樂走進語文課堂
構建開放的語文課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