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審美能力

2020-12-08 10:51賀曉君
數碼設計 2020年16期
關鍵詞:審美能力小學數學課堂教學

賀曉君

摘要:數學是一門集藝術與美妙于一身的學科,具有理性美。在小學數學課程中開展美的教育、滲透美的教育,一方面能切合新課標提升學生綜合素質與各學科核心素養的要求,另一方面能無限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能讓孩子們在追逐美,追逐天性釋放中發現數學,學習數學,感受數學,日漸提起學習興趣,提高孩子們的數學學習水平。

關鍵詞:審美能力;小學數學;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9129(2020)16-0238-01

在新時代的教育背景之下,小學的數學教育亦日趨現代化、信息化、數字化。但恒久不變的是,數學中的理性美。不論是多變的教學形式、智能的教學教具,最吸引學生的是數學所呈現的理性美。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針對現代化教學創新數學的教學模式,教師將數學知識中富有趣味性的、美好的一面挖掘出來,讓學生自主發現、自主探索,提升小學生對數學的求知訴求,啟迪學生的數學審美能力,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提升數學核心素養。

1 審美能力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意義

審美是最具個性色彩的心理過程,對美的度量能體現個體的自我狀態,對外界的求知階段的變化。數學的理性美充滿了數學世界,甚至是整個世界,日益進步的現代社會,小學生的眼界也隨之擴寬,各種信息化、數字化的周邊事物,僅僅是手機就大大拉開了現代小學生與幾十年前的小學生的距離,在求學過程中,學生的求知欲也有所加強,求知形式也有所進步。教師要在數學教學中,用數學之美來改變學生談“數”色變的心理,用線條、圖形、公式等筑起極具魅力的數學城堡,師生一起探索其中,不僅能提高教師的教學熱情、發揮教師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還能增強數學課堂的趣味性,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兩者相輔相成,達到教學相長。

2 審美教育的概念

在狹義上,審美教育是指通過藝術手段對人們開展教育;在廣義上,審美教育是運用自然界、社會生活,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中的一切美的表現形式給予人們耳染目濡的教育,以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審美教育分三大形式:家庭美育、學校美育和社會美育。

美感教育是培養學生、建立健全學生的審美心理結構,提高審美賞析能力,健全健康人格的教育方法,通過對美的感知感悟,最終提升學生的欣賞力和創造力。學校美育以計劃性、循序漸進性、科學性、集中性四大特征嵌入到小學教學中,并逐步作為主要的教學模式,向學生傳授美學知識、培養審美觀念、提升學生在學習中感知美、鑒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并將這些能力應用在生活中,在生活中發現各學科的美妙。

3 培育學生審美能力的具體措施

審美能力不是誰得天獨厚的,在數學中的美也不是顯而易見的,需要逐步細致地去挖掘,教師要率先擔當領路人,開發數學美的信息,吸引學生一同探索、思考。

3.1強調情感。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審美教育,首當其沖的是要改變教師自身的審美觀念投入,教師將教學看做是一次次美的傳遞,而不僅僅是書面冰冷的知識教授,適當融入情感到教學中,讓學生感受到老師傳遞出來的美,進而融入其中。其次強調情感,還要注重對教學情境的構建,情境在語文教學中很重要,在數學課堂中的作用也不容忽視。在數學教學中構建恰當的情感,讓學生除了有形象化的感受,還要有情感化的參與和體驗在數學學習中得以抒發。

例如在教授加減法相關內容,給學生創設相應的情景:“學校組織郊游,大家想去嗎?去游玩需要準備什么?現在小明有十元錢到超市買零食,收銀員找回小明3.7元,小明花了多少錢?”簡單的郊游情景構圖在學生腦中涌現,讓學生被問題吸引,身臨其境,利用學到的知識思考答案。

3.2形象的講解。聲情并茂地教授是師生在課堂上情感的交流,而形象的講解是教師以各種形式展現數學的美,可以啟發學生的思維。教師可以通過學生熟悉的生活事例、直觀形象的教具或是組織學生自主動手操作等講解書本知識。小學生動手能力比較強,教師要抓住這一特點,利用學生愛玩的天性在課堂上做一些生動的講解。

比如在講對稱圖形的時候,教師可以在黑板上畫出蝴蝶,讓學生根據對應的知識為蝴蝶上色,做一些簡單的圖形,讓同學們動手折一折,畫一畫。教師能在學生為蝴蝶上色的過程中了解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整體協調能力,為后面的教學指引方向,調整教學計劃。

3.3自由討論美。審美能反映個體的心理狀態,小學生雖然年齡還偏小,但是也有一定的審美能力,在學生所接觸的世界是怎么樣的,能在他的審美能力上有直觀的呈現。比如開朗活潑的學生對美的認識是彩色的、光亮的;而比較內向的學生則會偏向冷性的美,沉悶、孤獨。教師在認識到學生的審美差異時,應該及時作出正確的引導,在課堂中,教師組織學生自由討論美,欣賞美。利用多媒體等教具,利用信息網絡為學生講解不同的數學之美,包括有嚴謹的、統一的、分散的等,遵循學生的審美規律,恰當時認可學生的審美,由表及里、由淺入深,由認識到評判,培育學生審美能力,塑造學生正確的審美觀念。再將討論美、欣賞美引入到數學知識中,完成素質教育中審美教育的要求。

4 結語

在以往傳統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沒有掌握正確的教學方式,沒能更好地從學生出發,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數學提不起興趣,每次課堂小結都是水過鴨背不留珠,抓不住重點。近年來我國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強調審美教學,摒棄以往的數學教學僅停留在知識表面,要全方位契合新時代的教學要求,符合社會的要求。這種教學方式能夠使得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最大限度地發揮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活學活用數學。上文主要就教師應該在數學教學中強調情感、要形象的講解、為學生展現數學的美,培育學生的審美能力,提升學生學習能力,領略數學的理性美。

參考文獻:

[1]馬彥紅. 談課堂教學如何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J]. 考試周刊,2018,(11):45.

[2]付玲玲. 小學數學課堂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研究[J]. 才智,2015,(5).

[3]葉村旺. 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審美教育初探[J]. 亞太教育,2019,(09):05.

[4]薛廣瑜. 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審美教育[J]. 地理教育,2015,(S1).

猜你喜歡
審美能力小學數學課堂教學
簡約化初中化學課堂教學實踐探索
自然拼讀法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有效融入
數學開放題在初中課堂教學的探索
農村學校數學生活化教學探析
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體驗式學習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術教學研究
培養數學意識發展思維能力的研究
藝術體操教學中提高審美能力的途徑探索
新時期中學美術課教學方法的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