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助力林草有害生物防控技術快步發展

2020-12-08 03:16劉林
科學導報·學術 2020年89期
關鍵詞:林草防控技術有害生物

劉林

【摘 要】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為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林草資源統籌發展,本文系統闡述了推動森林和草原生態系統良性循環的同時,要以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為動力,加快建立林草有害生物智能化監測預警體系,創新林草有害生物自動識別技術,加強林草有害生物監測、檢疫與種類鑒定。

【關鍵詞】科技;林草;有害生物;防控技術;發展

長期以來,受持續增長的人口壓力、經濟的迅速發展、高強度的國土開發建設活動、自然資源大范圍開發利用等因素影響,我國森林資源總量嚴重不足,草原退化嚴重,給生態環境帶來極大的壓力與破壞,災害頻發,生態系統嚴重退化等環境問題的日益突出,嚴重制約了森林和草原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給人類的生產生活造成了嚴重影響。因此,仍需全面加強森林和草原生態系統保護,不斷優化格局,提升服務功能,推動森林和草原生態系統良性循環。

1 推動森林和草原生態系統良性循環

1.1 加強生態保護意識

隨著人們對木材和林副產品等需求越來越大,對草地資源的長期自然粗放式經營管理,對森林資源的亂砍濫伐,加之森林病蟲害和火災的擴散,致使林草生態系統遭到嚴重破壞。相關部門人員、廣大群眾應大力加強林草資源保護、高效利用林草資源、合理開發林草資源等生態保護大局意識和自覺意識,大力開展植樹種草等活動,退耕還林,退牧還草,加快森林工程建設,利用科學手段提高森林資源覆蓋率,加大森林和草原執法監督力度,認真實施森林和草原生態獎補政策,提高捕殺和食用野生動物嚴懲力度,積極投入到對現在林草資源的生態保護工作中。

1.2 科學實現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

目前對于自然資源或林草資源的統一確權登記論述多處于宏觀層面,可借鑒的成熟經驗較少,各地對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的認知和具體操作方法不盡相同。因此,還需繼續運用科學手段實現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形成歸屬清晰、權責明確、監管有效的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才能有的放矢的實現自然資源的合理高效配置,更好的規劃和利用區域林草資源[1]。

1.3 高質量發展林草產業

多年來我國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以促進森林保護、林業和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但隨著時間推移和綠地建設規模的不斷擴大,逐漸暴露出林草生長緩慢,造林成活率不高,林草業整體生態防護功能弱化,有害生物災害不規則爆發等現象。因此,還應充分利用已有生產基地改建或擴建,提供培育優質苗木和牧草種子,增強退耕還林、退耕還草,加強林草業基礎設施建設;推動林業經濟向林區經濟轉型,迫使林草資源優勢成為經濟競爭;根據林草資源稟賦,培育主導產業、特色產業和新興產業,培植林草產品和服務品牌;依靠科技進步逐步實現抗逆性種苗和草種培育,大量苗木組培快繁;推廣集流造林、草原輪牧、草原休牧等實用技術示范;形成林草產品加工、貯藏、轉化等產業化技術模式;優化植被配置模式,增加林草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與系統抵御生物性災害的能力與作用機制,提升林草生態系統自我防治病蟲害能力。

1.4 加大林草資源監測力度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遙感 + 無人機遙感”實現了大面積監測、小范圍定點監測和實時監控,物聯網和云服務技術的發展更為林草環境的動態監測提供了新方案,不僅實現了無人不間斷監測,精確測量林草生態系統各氣候條件信息和密度、種群密度等特征信息,更為全面掌握林草資源分布、特征、規劃及提供了科學依據與數據支撐,為推動森林和草原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奠定了堅實基礎。

2 強化科技支撐,助力林草有害生物防控

監測作為開展林業有害生物科學防控工作最基礎的技術手段,是全面查清林業有害生物種類、數量、確切分布區域、危害程度、趨勢變化預測、限制預警等狀況最有效的途徑。因此,必須以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為動力,推進林草有害生物智能化監測預警體系的建立,創新林草有害生物自動識別技術,加強林草有害生物監測、檢疫與種類鑒定,科學防控,促進林草資源統籌發展,營造良好生態環境。

3 完善林草有害生物智能化防控,促進林草資源統籌發展

3.1 加大宣傳和培訓力度,增強林草有害生物防控觀念

可以利用宣傳講座、電視網絡、橫幅、林農參與等方式,促進農民生活方式的改變,加強公眾對林業生態保護和林業有害生物的認識,提升公眾積極參與監測及主動上報意識;通過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訓等方式普及林業有害生物綜合防治最新科技成果、智能化實用型防控手段,增強農民林業有害生物防控觀念;建立宣傳林草有害生物智能監測防治示范區試點,積極引導帶動公眾投身于林草資源保護行動中。

3.2 堅持頂層設計理念

繼續堅持以政府為主導,建立或不斷加大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專項資金及配套資金的多方爭取;堅持頂層設計理念,加快林草有害生物智能化防控體系建設,確??茖W謀劃;堅持“預防為主、治理為輔”的原則,不斷強化固定監測站、移動監測站等基礎設施建設,因地制宜的制定提前防控策略;強化宣傳引領,建立聯防機制,切實抓好政府、林草相關部門、社會群體對于有害生物防控的具體工作;確保各級各部門繼續保持防治高壓態勢,分工協作,形成合力,嚴控森林、草原等生態系統病害疫情的擴散。

3.3 制定具有地方特色的林草有害生物風險評價體系

從林草有害生物種類、分布情況、潛在危險、經濟損失、生態服務價值量損失、傳播擴散程度等方面制定具有地方特色的林草有害生物風險評估體系,判斷和評估林草有害生物本身及其產物可能造成的損失和后果,對人類、生態環境、動植物、微生物、生物多樣性以及社會經濟可能造成的現實損害或重大威脅,建立風險評價標準,確定風險等級,有針對性的確定預防、防控和保護措施,達到正確指導各區域林草有害生物科學防控管理的目的[2]。

3.4 構建統一化的林草有害生物智能化監測預警系統

借助智能氣象監測系統、360度全方位紅外高清攝像機、視頻監控,直觀獲取林業生產環境信息圖表,清晰掌握林區有害生物發生情況,林地孢子病害發生情況和演變趨勢,配合全球定位GPS、移動無線網絡等技術,實現現場圖像的實時采集和高效傳輸,不斷完善補充系統數據庫的同時,實現數據價值的深度挖掘。當監測數據超過預先設定的期限值時,自動啟動警報裝置并立即以短信和圖形等形式發布預警信息,為相關部門及時采取措施做好防控爭取了時間。還應充分融合前沿科技手段,積極促進林草有害生物病害、林草有害生物蟲害等大數據平臺建設,全面了解林草有害生物發展狀況。

3.5 創新林草有害生物自動識別技術,強化科技支撐

近年來,隨著無人機、GPS、遙感、5G、數字圖像傳輸、視頻實時傳輸、海量異構數據處理、計算機等技術的高速發展,目前已基本實現了通過圖像、聲音和雷達等探測有害生物數量;根據光譜反射率的差異和結構異常在遙感數字圖像上的記錄,借助圖像增強處理和模式識別等技術,實現對森林病蟲害的動態監測;借助無人機的智能影像拼接技術,進行三維場景虛擬建模,實現有害生物趨勢預測分析;基于深度學習的害蟲信息特征提取,昆蟲種類識別、計數與實時監測;基于葉片病斑圖像處理的計算機診斷系統,實現作物葉部病害的自動識別;利用深度卷積神經網絡模型對雜草圖像特征的自動提取和正確識別等,涵蓋病、蟲、雜草識別的各個領域,技術水平高,成果轉換力度大。因此,進一步加大科技支撐,完善創新林草有害生物監測與自動識別,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和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趙佚. 基于卷積神經網絡的田間雜草識別方法研究[J]. 農業與技術,2019,36(4):440-444

[2]陳天嬌. 基于深度學習的病蟲害智能化識別系統[J]. 中國植保導刊,2019,39(4):26-34.

猜你喜歡
林草防控技術有害生物
“把脈”林草資源 山西繪制林草生態“地圖”
青海省成立林草有害生物防控專家委員會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提出2025年林草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0%
彭陽縣“四個一”林草產業試驗示范及推廣工程發展情況調研報告
林業園林有害生物防治措施探討
茶樹炭疽病的研究進展
營林措施對森林有害生物防治的作用
淺談林業有害生物的成因與對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