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黃連搶購熱”現象的社會心理學分析

2020-12-09 05:42傅聰聰董振娟
山東青年 2020年11期
關鍵詞:雙黃連流言群體

傅聰聰 董振娟

摘 要:2020年1月底發生了全國范圍內的搶購雙黃連熱潮。本次“雙黃連搶購熱”是在多種因素交織下產生的,從社會心理學角度來看,其中既有因事件重大、社會環境緊張、信息模糊導致的流言傳播,也有以尋求行為參照和避免對偏離的恐懼為心理基礎的從眾心理,折射出疫情背景下人們的社會心態。針對這一群體性非理性事件,需要政府、媒體、專家、個人多方聯手,降低此類事件帶來的負面影響,共同預防和應對此類事件的再次發生,這對于維護社會穩定、打贏抗“疫”攻堅戰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雙黃連;搶購熱;流言;從眾;群體

2019年年末,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讓全國民眾措手不及,而隨著疫情形勢日益嚴峻,搶購熱也“如期而至”。伴隨一則“中成藥雙黃連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狀病毒”消息的發布,國內又一次上演了同“非典”時期搶購板藍根、日本福島核電站泄漏時搶購食鹽類似的搶購雙黃連事件。這種典型的“群體性非理性事件”反映出人們在重大社會危機發生時的心理狀態。探究這一群體性非理性行為背后的影響因素,有利于我們降低此類事件發生的幾率,減少類似事件帶來的消極影響,緩解社會環境相對緊張時期人們的精神壓力,便于政府開展疫情防控工作。

一、疫情下的雙黃連搶購現象

2020年1月31日,人民日報、新華社等權威媒體發布了一條消息:研究初步發現,中成藥雙黃連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狀病毒。一夜之間,全網雙黃連售罄,連獸用雙黃連也被搶購一空,更有甚者對雙黃蓮蓉月餅也一并“下手”。在線下,許多市民不顧感染的危險,冒著嚴寒連夜在藥店前排隊購買,這其中,一部分人是主動搶購,另一部分則是在身邊人的驅使下“被迫”加入了搶購大軍。排隊買藥過程中,有人被擠倒在地,有人為了買藥大打出手,有人甚至因此感染了病毒——河南鄭州一確診患者僅在2月2日前往一大藥房購買雙黃連時外出過,后被確診為新冠肺炎病例。[1]

然而,事情很快發生了反轉?!皣侵蓖ㄜ嚒边B夜采訪了中科院上海藥物所,對方對于早前媒體這一報道情況支吾不清:“雙黃連有抑制作用是初期發現,對病人如何有效,還要做大量實驗。抑制病毒的說法不能太拔高,科學的事情我們不想說得太過?!盵2]于是第二天,各媒體和網絡平臺幾乎又同時發文,提醒市民不要盲目搶購和服用雙黃連口服液。

從媒體的反應速度來看,想要求證這一消息的真實性并不難;對于搶購雙黃連的市民來說,只要肯靜觀一會事態變化,多一些追問和質疑,這種大規模搶購熱或許可以避免。然而,理性一再輸給盲從,狂熱的瘋搶不僅造成了社會的恐慌、市場秩序的混亂,也給疫情防控帶來負擔。疫情是一面鏡子,折射社會百態,國人必須鄭重審視自己,反思這一群體性非理性事件背后的促成因素,避免此類事件的再次發生。

二、“雙黃連搶購熱”現象的影響因素

這次雙黃連搶購熱潮是在多種因素交織下產生的,折射出疫情背景下人們的社會心態。從社會心理學角度來看,造成本次“搶購熱”的因素可以從流言的傳播以及從眾心理兩方面進行分析。

(一)“搶購熱”受流言傳播的影響

流言是指沒有確切的可信依據而在群體中相互傳播的信息。蘇聯學者謝克芬認為,流言是社會情緒和社會輿論的重要表現形式。[3]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現實環境具備流言產生與傳播的條件,人們受流言的影響,容易夸大事物的負面性,行為傾向趨于非理性化。

1、事件重大,與人們關聯度高

流言的生成與傳播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事件對于人們的重要性。突發的重大疫情來勢洶洶,蔓延速度之快,短時間內感染的人數已經過萬,任何一個普通人都有被感染的風險,然而目前醫學界對新冠病毒的來源、疫情的發展趨勢及其治療方案認識都十分有限,尚未找到能治療這種病毒的特效藥,也沒有研制出有效的疫苗,誰也不能保證一旦染上這種病毒后果將會如何。武漢封城、“全民隔離”,更是讓人們切實感受到,疫情面前任何一個人都不可能獨善其身。面對這樣的情況,相當大范圍的人群出現了一定的心理壓力和情緒問題,一方面,由于對新型病毒知識的缺乏,人們感到心里沒底;另一方面,隨著新增病例、死亡病例的日益攀升,許多人心中對新冠肺炎風險的預估比實際情況要高得多,有的人甚至出現了癔癥,明明沒有感染病毒,也出現了和感染者相似的癥狀。此種消極暗示的作用下,大批人胡亂猜疑、偏聽偏信,以至于“病急亂投醫”也就不足為奇了。

2、社會環境緊張,民眾恐慌

著名恐怖小說家洛夫克拉夫特說過:“人類最古老最強烈的情感便是恐懼,而最古老最強烈的恐懼則來源于未知?!盵4]疫情期間,全國人民“禁足”在家中,學校停課,企業停工停產,社會環境相對緊張,處于人人自危的狀態。人在面對危機時心理比較脆弱,急于找尋依靠,我國歷來有中央集中力量、協調各方的治理傳統,在突發重大公共事件時尋求政府幫助幾乎是每個中國人的本能反應。所謂“大道不暢,小道必猖”,若此時政府沒有及時表態,不能對信息做出官方證實的話,流言便會甚囂塵上,甚至出現無中生有的謠言。雙黃連可抑制病毒這一新聞是媒體經由網絡發布的,而政府制定決策、發布消息需要經過一系列程序,政府證實消息的速度遠遠比不上網絡信息的傳播速度,群眾不善推理,卻急于采取行動。在面臨未知的恐懼時抓住已知的稻草,是人之本能,雙黃連可抑制病毒的消息一出,人們仿佛瞬間看到了“救命稻草”,由此,搶購雙黃連成了人們試圖消除恐慌的途徑和發泄情緒的出口。

3、信息模糊且不對稱

網民群體對網絡事件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發揮的作用越來越不可小覷,一件事若是最先在網絡上開始被討論,互聯網的信息放大效應與網民的社會情緒融合在一起,會推動事件的發酵、擴張,甚至影響整個事態的走向?;ヂ摼W碎片化的交流方式使人們的人際關系網絡范圍更廣,但也正是由于其這一特性,造成了人們之間信息的不對稱,掌握信息相對較少的一方往往容易聽從于掌握信息較多的一方。發布“雙黃連可抑制病毒”這一新聞的人民日報微博賬號主體擁有龐大的“粉絲”數量,在國內也有頗高的話語權,網絡平臺特有的即時性和高互動性使這一消息在發布瞬間就收獲了大量關注,加上信息轉發便捷、擴散迅速,人們一傳十、十傳百,很快這一消息便“無人不知”。在這一傳播過程中,依賴的幾乎都是人們以親友為主的信息傳播鏈,信息的信度也因此得到了強化。[5]面對一個幾乎人人都在奔走相告的新聞,并且是人民日報這樣的“大v”發布的消息,很難有人能做到“旁觀者清”,去質疑消息的可靠性,大多數人都會跟風轉發。渠道的非“正式”性和傳播者責任的匿名性極易造成信息的扭曲和失真,[6]使流言內容帶有主體意志性和夸張性,為“烏合之眾”的“狂歡”提供了溫床。

(二)“搶購熱”受從眾心理的影響

從眾心理是一種普遍的心理學現象,是指個人受到外界人群行為的影響,而在自己的知覺、判斷、認識上表現出符合于公眾輿論或多數人的行為方式。[7]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許多人在心理上沒有防備,出于尋求行為上的參照以及避免對偏離的恐懼,人們對“雙黃連可抑制病毒”這一傳言來不及作出理性的思考,便在周圍人群的驅使下加入到哄搶之中。

1、尋求行為上的參照

20世紀30年代,謝里夫曾做過研究從眾行為的實驗,得出“在缺乏必要信息的情況下,我們會不自覺地向他人的想法靠攏”這一結

論。[8]一個人的知識量和信息量始終是有限的,不可能完美地適應每一種社會情境,在許多情境中,個體由于自身局限性,必須從其他途徑,例如他人的行為,來獲得對自己行為的引導。按照美國社會心理學家費斯汀格社會比較理論的說法,個體在缺乏客觀的情況下,往往利用他人作為比較的尺度,認為其他人的行為最有參照價值,尤其是在個體信心不足、自我評價不高的情況下,會認為多數人的意見往往是對的,渴望在不確定的情境中,尋找一種行為上的參照,這樣就導致了從眾心理的產生?!半p黃連可抑制病毒”這一新聞一出,很快就有人開始搶購,當搶購的人形成一個具有規模的群體,其行為對個人而言就具備了一定的參照性。實際上,這是由于缺少必要的信息導致的。當上海藥物所對此事作出回應,證實雙黃連對病人的療效還要做大量試驗時,人們便停止了這一搶購行為。

2、避免對偏離的恐懼

法國學者勒龐是這樣描述群體的:“聚集成群的人,他們的感情和思想全都轉到同一個方向,他們自覺的個性消失了,形成了一種集體心理。姑且把它稱為一個組織化的群體,或換個也許更為可取的說法,一個心理群體?!盵9]這樣的集體的一個顯著特征就是自覺的、有意識的個性的消失。個人一旦融入群體,通常是一種“身不由己”的狀態,因為群體不僅有自己的規范,而且會借助這種規范的力量,對身處其中的個人造成一種壓力,使個人與群體保持一致。群體首先在數量上產生個人無法抵抗的力量,迫使個人屈服于群體,在這種情形下,個體的自主性便會被占統治地位的集體思想湮沒。個人往往很難察覺到這種變化,并且會希望與群體保持一致,即使隨之而來的是整個群體的情緒化和低智商化行為。因為如果不從眾,往往在群體中是不受歡迎的,這是一種對偏離群體的恐懼。這種情形下,要堅持己見,甚至跳出來指出搶購雙黃連這一行為是不合理的,對于一個和周圍人群具有千絲萬縷聯系的個體來說無疑是具有挑戰性的。

三、針對此類事件的應對策略

本次雙黃連搶購事件具有鮮明的非理性特征,不僅對民眾的正常生活造成了諸多不便,也給政府的疫情防控工作帶來了不必要的麻煩,事件的起因及發生過程涉及到多個主體,個人、有關專家、媒體,甚至相關的政府部門都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對事件進行全面解讀,根據不同的主體采取合理的方式進行應對,對于凝聚社會力量、助力打贏抗“疫”攻堅戰是十分必要的。

(一)相關的政府部門:關注民眾情緒變化,穩定民心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這樣重大的公共衛生事件,政府部門在處理過程中必須實時關注大眾的心理變化和情緒,把握民眾的心理特征,以便后續開展針對性工作,日后對同樣的危機進行預防。當前我國的社會治理體系是政府主導、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政府部門在采取一系列疫情防控措施時,首先要做到信息公開、政務透明,滿足群眾的知情權,消除群眾的質疑和猜測。其次,政府要建立健全應急管理機制和網絡輿情監測機制,及時接收信息反饋,敏銳關注民眾在特殊時期的心理變化,嚴懲散布謠言行為,對民眾的焦慮、恐慌心理進行安撫,穩定民心。最后,要掌握市場靈敏的變化動態,嚴厲打擊趁疫情之機哄抬物價、惡意囤貨的不法商販,維護好市場秩序,消除非常時期威脅社會安定的不穩定因素,恢復公眾的安全感。

(二)媒體:準確用詞,謹防誤導大眾

參與本次搶購的人里面,很大一部分是看了人民日報發布的新聞后而采取行動的。民眾普遍對官方媒體發布的消息深信不疑,尤其是在人心惶惶的疫情時期,官方媒體勢必會收獲比平日更多的關注。這次雙黃連搶購事件也提醒官方媒體,必須時刻注意保持自身的權威性和公信力,在發布新聞時,對其中涉及到的內容一定要經過求證。其次,媒體發布新聞所用的表述方式應能使大多數人接受。大眾對信息的解讀總會有偏差,就這一次發布的“雙黃連可抑制病毒”新聞來說,普通人在看新聞標題時可能很少會注意到“抑制”和“預防”的區別。媒體在日常報道中除了要做到盡量公正客觀以外,還要充分考慮到民眾接收消息后可能會出現的反應,在披露較為專業信息的時候應該考慮得更加周全,在發布可能因公眾誤解而引起盲目搶購的信息時,要配以相應的科普,否則可能會加劇民眾在信息大潮中的選擇困難感和焦慮感。當然,在由于表述不到位和引起誤解后也要第一時間澄清誤解,請權威專家科普常識,掃除不良信息,疏導民眾遠離過度敏感情緒和不良信息的困擾。

(三)專家:遵循職業操守,慎重發聲

近些年,“專家”一詞在人們心中越來越貶義化。不少專家違背科學常識,發表觀點,推出產品,結果卻屢次被現實“打臉”。過去的幾年里有些人被一些所謂的“神醫”蒙騙,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人們對專家的要求越來越嚴苛,在關鍵時期,專家要發聲也必須更加謹慎、負責?,F代醫學體系里,化學藥物研發不僅投資大、風險高,且周期長,要證實一個藥物或療法的有效性是需要經歷一個相當復雜和繁瑣的過程的。在此次事件中,上海藥物所尚未經過嚴格的臨床藥物學流程實驗,沒有經過大量患者的臨床試驗,就貿然對外宣稱雙黃連口服液對于新型冠狀病毒有抑制作用。之后面對媒體的再次求證,態度也是支吾不清,又引來一片爭議。在疫情嚴重的非常時期,權威機構對外發布藥物信息必須慎之又慎,以免因言論不恰當誤導民眾,也將自己置身于輿論漩渦。

(四)個人:提升科學素養,培養理性思維

面對重大疫情,多數人會喪失用科學、理性的方法來看待問題的能力,容易用直覺式、非理性的思維來考慮問題,本次搶購事件也映射出我國民眾科學常識和理性意識匱乏的現狀?;踞t學常識缺乏,辨別信息真偽能力不足,加上流言的傳播速度又遠快于真相的披露,人們抱著“反正雙黃連也不貴,不買白不買”、“萬一能用得上”的心態,直接或間接地促成了這次搶購熱潮。如果人們肯冷靜下來仔細閱讀幾遍新聞內容,稍加分辨,就會注意到新聞中說的只是“初步發現”雙黃連對病毒有抑制作用,并且是對病毒有“抑制”而不是“預防”作用,可能就不會盲目哄搶了。我們要建立具有良好風氣的社會,避免這樣的非理性事件再次發生,就要從提升自身科學素養做起,平日通過讀書學習增加自己的常識儲備,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警惕消極心理暗示的負面影響,獲取信息要通過官方渠道,看到具有煽動性的信息多追問幾個為什么,而不是人云亦云,在輿情復雜的時期做到理智判斷,理性消費。

四、結語

面對公共疫情,除了要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全社會必須注重涵養理性。疫情期間,整個社會處于高度緊張狀態,民眾難免會有不安全感、不信任感等情緒積累,要緩解這些負面情緒需要多方聯手。政府、媒體和專家在這種大眾神經緊繃的時期,對于看似利好的消息的發布必須慎重,防止刺激和誤導群眾;普通民眾在對疫情保有適度恐慌和警惕的同時也要保持頭腦清醒,避免在不穩定情緒的影響下做出不理智行為。病毒蔓延之際,既要治疫病也要治“心病”,最大限度地降低群體性非理性事件的發生帶來的負面影響,這對于維護社會穩定,攜同各方齊心協力、戰勝疫情具有不可忽視的積極意義。

[參考文獻]

[1]央視新聞.鄭州一新增確診病例:僅為搶購雙黃連外出過[EB/OL].環球時報,[2020-2-15][2020-04-07]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58609562552773143&wfr=spider&for=pc.

[2]夏賓,鄭瑩瑩,范思憶.雙黃連到底能不能抑制新冠病毒?[EB/OL].中新網,[2020-02-01][2020-04-07]http://www.chinanews.com/gn/2020/02-01/9074877.shtml.

[3]蔡志強.危機情境建構與社會管理創新———基于流言謠言的傳播機理分析[J].科學社會主義,2012,(03):99.

[4][美]H.P.洛夫克拉夫特.文學中的超自然恐怖[M].西安:西北大學出版社,2014.

[5]葉明昌.網絡背景下的社會謠言及其社會控制[J].湘潮(下半月)(理論),2008,(6):20.

[6]陶榕.流言評價與社會控制[J].中文自學指導,1996,(06):36.

[7]樂國安,管健.社會心理學(第2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

[8]Michael Hogg, Graham Vaughan. Essentials of Social Psychology[M]New Jersey:Prentice Hall,2009.

[9][法]古斯塔夫·勒龐.烏合之眾[M].北京: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6.

(作者單位:中國海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山東 青島 266100)

猜你喜歡
雙黃連流言群體
還原真實的雙黃連
通過自然感染獲得群體免疫有多可怕
不一樣的“雙黃連”
“群體失語”需要警惕——“為官不言”也是腐敗
在網絡流言的驚濤駭浪中,權威媒體如何做好“定海神針”
真相在真相里活著
雙黃連系列制劑制備工藝再評價
流言分析:本性與控制
關愛特殊群體不畏難
特殊群體要給予特殊的關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