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足勞技課堂,成就工匠精神

2020-12-09 05:39徐曉梅
小學時代·上旬刊 2020年8期
關鍵詞:工匠精神

徐曉梅

【摘? 要】? 小學勞動技術課程的操作學習是針對手腦并用的,在勞動技術課堂教學中,焦點在手和腦的對接點上,正確使用可感知的作品引導學生學習勞動技術活動,優化小學的教與學的技術教學,是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在當前素質教育改革深入開展的背景下,小學勞動與技術這門學科的教學受到了更多人的關注,通過此門課程的學習,對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具有很大幫助。本文主要探究了小學勞動與技術教學中學生“手腦并用”能力的培養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 手腦并用;勞技課堂;工匠精神

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發展,在全面提升學生核心素養、培養和鍛煉學生綜合能力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勞動技術教學的實踐在強化“手腦并用”的思想指導下立足于勞技課堂,在激發學生創新意識和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過程中逐步成就學生的工匠精神。尤其是在當前新課標的思想指導下,教師對于學生勞動技術能力的鍛煉要注意根植于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的基礎,在課程內容的設計上要注意強化探索性和開放性問題的設置以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有效培養,通過引導學生在勞技課堂的實踐操作中動手去做,實現學生在學中做、做中學,推進學生合作探究能力的培養,引導學生在創新思維指導下制作出有新意、有特色的作品。

一、立足勞技課堂,實踐手腦并用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教育要解放孩子的頭腦和雙手,教育改革的目標是實現手腦聯盟,創造教育的目的是手腦雙全。為此,在小學勞動技術教學中,我們在強化“手腦并用”的基礎上指導學生在觀察中思考、在思考中創新、在創新中實踐,在激發學生創造力的過程中,讓學生在勞技課堂上去學、去做、去創新和去發展。

例如,在開展“木蜻蜓”的木工制作過程中,首先讓學生進行仔細觀察,從成品構造的觀察中思考應該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以及在制作的過程中需要注意什么等問題。然后,在教師的示范操作下或者是制作過程的視頻播放中,讓學生系統地了解木蜻蜓的制作過程,以此來指導學生根據手中的材料制訂接下來動手操作的計劃。接著,教師根據剛才的示范或者視頻播放的具體情況,集中強調在操作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如安全問題,在木蜻蜓制作中需要提前考慮所要注意的細節問題,還有學生小組合作中需要注意的分工問題等。然后,在學生進行手工實踐操作時,教師需要巡回指導,對于其中存在的操作上錯誤和忽略的細節及時進行指正。因此,我們在勞技課堂上應該著眼于學生創新意識、技術思維的培養,引導學生動手、動腦、手腦并用,引導學生獲得積極的勞動體驗,形成良好的技術素養。

二、培養探索意識,推進實踐創新

新教材觀指出,要強化學生自我探索、自我追求、自我思考和自我創造能力的培養和鍛煉。為此,在小學勞動技術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鼓勵學生在觀察中思考,在實踐中探索和創新,讓學生積極樹立敢于質疑的精神,引導學生思考如何更加有效地改進作品,在探究更新更好的方法中推進學生勞動技能的提升。

例如,在開展《筆筒》的木工制作過程中,對于其中的契合面,一般都是采用膠進行粘合,但是在具體的制作過程中,有的學生提出,考慮到膠在使用過程中存在的壽命和整個作品的美觀問題,因此需要改用別的方式進行契合,但我們該如何去做呢?為此,我向學生展示出當前我國保存最完整的木建筑——保國寺,它的整個建筑沒有用到一根鐵釘,但是歷經千年仍保存完好,這在建筑工藝方面展現了古人的超強智慧。此外,整個建筑在木制材料的選擇上也是別具匠心,千年之后仍保持得特別整潔,沒有被蟲蛀,沒有蜘蛛網。在學生的驚嘆中,我引出了木工的制作過程中采用的榫卯技藝,提示學生在筆筒的制作過程中,對于筆筒底面的制作可以嘗試采用“攢邊打槽裝板”的方法,將幾個扇形的平面拼接在一起。接下來,學生通過對這種方法的研究,精益求精地研究其中每個環節的尺寸,思考如何去做才能在最后拼接時達到嚴絲合縫的效果,整個過程在實踐探索中進行了藝術的發展與創新。

三、強化基地建設,提升實踐能力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在兒童的精神世界里,他們渴望成為發現者、研究者和探索者。為此,需要教師在小學勞動技術教學中注意為學生創建活動基地,通過強化基地建設,為學生營造出可以自由創造和創新的環境,在必要的工具、儀器設備的幫助下和優秀的作品的鼓勵下,讓教師指導學生自己去嘗試、去鍛煉,進而有效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

例如,在小學關于木工制作活動開展過程中,學生就迫切渴望能夠有一個專門的木工小作坊,里面能夠準備好木工制作需要的各種工具,學生可以在其中按照自己的創新思路去實踐,努力創造出別具特色的作品。在教育教學中,要實現強化基地建設,需要整合多方面的力量:首先是學校的師資力量,木工的勞動技術教學不能只是停留在課本內容和層面上的教學,為了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就需要有著專業技能的木工師傅進行指導,這就需要學校進行協調,聘請專業的木工師傅與教師一起合作進行實踐課堂教學活動。然后,在資金和設備方面,需要整合家庭、學校和社會等多方面的資源,在創建具有基本設施的學生木工活動實踐基地的基礎上又能獲得充分的資金作為保障儀器的損壞修復或者先進設備的引進等事宜。最后,在實踐能力提升中,要充分發揮基地的作用,讓學生大膽地去做、去改進、去創新,制作出更加精美的木制手工藝品。

四、構建價值理念,成就工匠精神

在當前小學勞動技術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正確的勞動價值觀,樹立積極向上的勞動價值理念,鼓勵學生從生活中去學習、在社會發展中去學習,將課堂教學的空間延伸到家庭和社會的大環境中,并將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培養依托當前國家在各個勞動領域中出現的先進人物事跡的學習,在勞動模范的影響下,建構學生“勞動最光榮”的思想意識,指導學生努力發掘自己的能力和實力,在創新和實踐中成就工匠精神。

例如,在筆筒的木工學習和制作過程中,首先讓學生明確其中蘊含的工匠精神,通過播放關于戰國彩繪樂舞圖鴛鴦形漆盒的制作工藝,讓學生看到工藝大師每一刀的精雕細琢,每一筆的細致入微,進而結合筆筒的木工學習,思考如何在基本形狀的基礎上進行藝術的加工和創新,培養學生專注、創新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然后,在建構學生工匠精神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結合當前的學習和勞動實踐去踐行工匠精神,建構積極向上的價值理念,去做最好的自己。最后,在學生完成木工作品之后,教師要及時鼓勵學生的認真和努力,同時也要幫助學生分析作品中存在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如何讓作品更加精致、完美一些。這樣一個師生互動、合作探究的過程會進一步升華學生的勞動體驗和感受,有效激發學生熱愛勞動、熱愛創造的精神,為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奠定基礎。

總之,“手腦并用”在小學勞動技術教學中的實踐,需要立足于勞技課堂,在培養探索意識、強化基地建設、構建價值理念的過程中推進實踐創新、提升實踐能力、成就工匠精神。教師要樹立與時俱進的發展理念,跳出課本教知識、引進人才教本領、創建基地練能力,讓學生在崇尚勞動、辛勤勞動、創新勞動的過程中綻放光彩!

【參考文獻】

[1]董玉紅.談小學勞動技術教學中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J].基礎教育研究,2014(06).

[2]楊軍.試論小學勞動與技術教學中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J].小學生(教學實踐),2017(11).

[3]楊玲.項目式教學在小學勞技教學中的運用[J].文理導航,2018(08).

猜你喜歡
工匠精神
用“工匠精神”打磨中國品牌
德日“工匠精神”,中國怎么學
政府官員也需要“工匠精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