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國學經典誦讀培養學生表達能力

2020-12-09 05:39鈕青
小學時代·上旬刊 2020年8期
關鍵詞:國學經典孩子

鈕青

【摘? 要】? 現階段的小學生,生活條件優越,生活在一個信息爆炸的社會,大量的外來文化、網絡文化對孩子影響越來越大,不少小學生不但在文化素養方面表現出“營養不良”,甚至不同程度地出現無表達欲望、表達能力欠缺等問題。國學經典作為中華文明的主要載體,傳遞著五千年的中華文化。經典積淀著民族的思想智慧,閃耀著先賢的理性光輝,蘊含著豐富的人文內涵。通過經典誦讀,培養孩子的綜合表達能力,很有必要。

【關鍵詞】? 國學經典;孩子;綜合表達能力

根據韋氏兒童智力量表中對于中國學生表達能力的測量結果顯示:我國中小學生普遍存在無表達欲望、表達能力欠缺等嚴峻問題。在全球一體化的大環境下,對我國的中小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以國學經典為行之有效的教育渠道來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很有必要。

而根據相關資料顯示,許多國家對經典誦讀也作出了明確的規定。美國教育部為中小學推薦必讀經典著作21部;法國專門為高中學生列出本國經典作品閱讀清單;英國在第三、四學段規定學生閱讀的作品有莎士比亞等主要劇作家的戲劇、主要作家的小說及享有盛譽的詩人的高質量的作品。

回首國內,“經典誦讀”也得到了廣泛的重視。比如,“親近母語”團隊開發的兒童文學閱讀課程,分為主題演講、閱讀課堂、開發課程等板塊開展研究,推出了兒童哲學啟蒙課、童謠誦讀課、英文誦讀課,建立了經典誦讀課程的整體框架,包括兒童詩、古代散文、現代詩歌、中外兒童文學作品;上海陳文君老師開發的“小古文”課程,選編經典的國學文言作品,培養孩子閱讀文言的興趣,提高鑒賞文言的能力,感受中國文化的浸潤,喚起對本民族文化的認同感。

上述案例,給我們以啟示和借鑒,但經典誦讀的課程化仍需要更深入的研究,特別自教育部提出“核心素養”這一觀念,并將之作為課程改革的出發點和歸宿,“核心素養既是課程目標,又是一種新的課程觀”(張華教授語)。在此理論框架下如何進行經典誦讀課程的開發與研究,以此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這一方向的探索目前尚不多見。楊潔曾在《小學生誦讀國學經典提升語文素養》一文中提出:小學生誦讀國學經典可以夯實語文基礎,增加識字量,積累語言,提高閱讀寫作能力,提升道德修養,進而提升小學生的語文素養。作為語文學科的教育者,我們應當發掘其中豐富的語言礦藏,為增強學生表達能力做好力所能及的工作。

國內外無論是國家戰略層面還是民間教育團體,都不約而同地將經典誦讀作為重要的教育方略。這已經為我們指明了前進的方向,而從教育主體學生本身而言,國學經典誦讀也是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精神成長的客觀需要:現階段的小學生,生活條件優越,他們生活在一個信息爆炸的社會,大量的外來文化、網絡文化對孩子影響越來越大,不少小學生在文化素養方面表現出“營養不良”癥狀,具體表現為缺乏底蘊、人云亦云、怯于表達等。因此,讓小學生在國學經典的滋養中成長,培養健全人格,培育民族精神,很有必要性。

可是對于什么是國學,眾多專家學者的認識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至今也沒有定論。這些爭議的結果導致了小學國學經典更是至今還沒有具體的范圍,更沒有明確的內涵與外延,當然也就不可能有系統性。這使得小學國學經典教學中,從事教育者大都只能是“管中窺豹,略見一斑”,亦或是霧里看花,不知從何處著手。多數時候處于“東一榔頭西一棒”的自由散漫狀態。而真正面向培養學生表達力的正規國學教育,應當具有種子的力量;朱自清先生在其著作《經典常談》提到:“經典訓練的價值不在實用,而在文化?!庇纱丝芍?,朱自清先生認為國學經典訓練的價值,不在于實用,而在于文化的傳承。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語言表達、滋養精神成長的關鍵時期,也是文化意識的萌芽期。在這一時期嘗試指導學生誦讀國學經典對于提升語言質量,提高綜合表達運用能力,傳承中華文化,鑄造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義。

既然以培養中小學生綜合表達能力為最終目標,我們不妨嘗試以國學經典誦讀為基礎,搭建一座多學科整合、多方面抓手的多維閱讀體系。該體系以自主選編的國學經典教材為基準,以學校、家庭、社區相互作用為渠道,直通“培養中小學生綜合表達能力”這一最終目標。建構該體系,不僅讓小學生在表達能力和語文素養提高上有所收獲,更關注孩子完美的人格、完善的人生,通過國學經典誦讀的滋養,孩子們受益終生。

在具體的誦讀課程實施過程中,師生們應當更新傳統誦讀中“眼見口即誦,耳識潛自聞”的陳舊觀念,把經典誦讀整合為一套有計劃、有保障的合理教育體系:精選經典誦讀教材,使誦讀內容有規劃;兼顧課內課外,使學校與家庭、社會聯系更緊密;整合各學科教學,讓經典誦讀落地全科課堂;融合校園文化和主題活動,使誦讀實踐豐富。由此形成小學生國學經典立體化誦讀實踐體系。

各學科可以根據自身課程的特色,采取不同措施,促進國學經典誦讀實踐。

語文學科:可以編選國學經典誦讀內容,教給學生常用的誦讀方法,學習朗讀、吟誦,嘗試將誦讀與寫作改編、繪本表演、經典配畫等結合,提倡游戲誦讀,鼓勵親子誦讀、師生共讀,促進家校配合,進而多方位提升學生表達能力。

音樂學科:嘗試將國學經典誦讀與日常教學的音樂、舞蹈形式進行整合。音樂本就是最流暢的表達方式之一。古人常將表達自己情感的詩詞配上合律的音樂進行傳唱。在宋朝時,就有“凡有井水處皆能歌柳詞”的說法,可見音樂與傳統詩歌進行合理搭配后,具有更強大的表達力與傳播力。師生們在平時的課堂中選擇經典古詩詞,配上適當的背景音樂,在賦予詩詞音樂旋律的基礎上,再融入編排好的優美舞蹈動作,配上恰當的布景,再現國學經典詩詞的場景,從而打破時間與空間的障壁,讓這些古詩詞在學生心中更加活靈活現。所謂“境由心生”,孩子們在體驗了這樣一道道兼具美文美景的文化大餐后,心中可能會產生表達的欲望,愿意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這是表達力走向多元化的關鍵一步。

美術學科:嘗試利用傳統美術課或校本課程中的書法課進行國學經典誦讀的整合教學,美術作品是最直白的表達方式之一,也是表達力創意物化的主要載體。在整合課中,教師先組織師生集體誦讀事先選編的經典詩文,然后結合學生不同的臨場體驗書寫經典,最后嘗試利用習得的美術技能描摹詩詞意境。將臨場的種種體驗及時進行表達,進而推陳出新,在傳統作品的高度上進行屬于學生自己的再創作、再表達。同時,在中國的傳統節日,例如:端午、中秋、元旦等節日,組織師生共同誦讀相關節日的國學經典,臨摹詩詞字帖,并配以繪畫表現經典詩文,在此類創作中,促進師生間的文化交流、情感交流,進一步展現師生的綜合表達能力。

主題活動:定期開展班級誦讀比賽和校園主題活動和社區實踐活動,搭建誦讀與表達的展示平臺,結合相應文化主題舉行書寫經典、歌唱經典、表演經典、改編經典等活動,讓孩子們的表達方式不再單一。

以上述國學經典誦讀的多樣化手段來培養學生表達能力,嘗試建構多樣化、立體化的國學經典誦讀方法體系,使學生能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個性特長、誦讀基礎、閱讀目的等元素,選擇運用適合的誦讀方式,理解傳承傳統文化,陶冶情操,端正品行,積累語言,培養語感,最終達到學習、運用、促進表達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金春峰.國學現代化與中國哲學史[J].孔子研究,2007(02).

[2]袁行霈.國學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

[3]林明進.培養自然而然的表達力——創意篇[M].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2016.

猜你喜歡
國學經典孩子
孩子的畫
吟誦國學經典,提升語文素養
國學經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方式的研究
淺談國學經典教育在幼兒園教育中的整合
根植經典固本培元
傳承中華文明 誦讀國學經典
孩子的畫
國學經典當代普及現狀的調查報告
孩子的畫
孩子的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