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州龍舞的傳承與發展

2020-12-12 01:36
濮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0年1期
關鍵詞:龍舞金州舞龍

王 佳

(渤海大學 藝術學院,遼寧 錦州 121000)

龍是中華民族傳統的文化象征與精神信仰,中華文化歷經了數千年的演進, 形成了具有民族認同感的“龍的傳人”的文化符號。 自古以來人們就將龍的形象作為精神寄托,相信龍可以消災降福,龍的精神與龍文化逐漸滲透在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 中國的龍舞藝術是龍文化的表現形式之一, 全國各地的百姓通過龍舞表演的形式祈求五谷豐登、人壽年豐。中國的龍舞藝術歷史悠久、分布廣泛,大致分為兩大派系,一派以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為代表,另一派以黃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區為代表。 金州龍舞作為遼南地區特有的民間舞種, 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歷史文化價值。

一、金州龍舞的歷史淵源及文化內涵

(一)金州龍舞的歷史淵源

金州位于遼東半島南部,有著悠久的文化傳承。在這里前人創造了種類繁多、 獨具特色的傳統民間藝術包括音樂、武術、戲曲、民間文學等,金州龍舞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與文化底蘊從眾多藝術項目中脫穎而出?!敖鹬蔟埼鑼贊h族民間舞蹈擬獸類布龍的一種, 源自于江淮地區”[1](43), 距今已有130 多年的歷史。 在清光緒七年(1881 年)清朝毅軍駐防金州后,傳入金州的古城西門外村, 而后于每年正月十五元宵節士兵會在營房中舞龍, 官兵們列隊來到渤海海邊,點燃香和蠟燭,跪在那里迎接船上的一條巨大的紙龍。以往營中戒備森嚴,不允許百姓觀看。直到“光緒十一年(1885 年)至光緒十三年(1887 年),清銘軍接防進駐后”[2](9),百姓才可以與官兵共同觀賞,但如果想學習其制作方法實屬不易。 由于當地百姓對龍舞抱有極大的向往, 希望能有屬于自己的龍和龍舞藝術, 于是派當地兩名青年扎棚匠陳德員和紙匠李田英偷藝于城隍廟, 借月光將龍頭的大致輪廓和結構畫出來, 最后由當地百姓集思廣益扎成了屬于金州的第一條龍,自此龍舞藝術便在金州安家落戶。

(二)金州龍舞的文化內涵

“中國龍自古被賦予通天善變的神異、呼風喚雨的神威、征瑞兆禍的神韻,它與中華文明緊緊相隨,不僅見證了中華文明的發展, 而且在此過程中充當著不可或缺的角色,代表中華文化的精神方向。 ”[3](5)金州龍舞作為龍文化的載體, 在金州人民心目中一直占據著重要的地位, 它時刻影響著當地百姓的生活習慣和文化信仰。

新中國成立前金州龍舞主要起到祭祀祈福的作用,是作為元宵節前的傳統儀式而舉行。龍舞藝術的前身是角抵百戲中的魚龍漫衍,在《漢書·西域傳贊》中記載:“設酒池肉林以饗四夷之客,作巴俞都盧、海中碭極、漫衍魚龍、魚抵之戲以觀視之。 ”[4](199)魚龍漫衍是漢代藝人扮演成怪物, 變化成魚最后變成黃龍的一種雜技兼舞蹈表演活動, 隨后逐漸演化成當今的龍舞藝術。早在南宋時期就有元宵節舞龍的習俗,據南宋吳自牧《夢粱錄》記載:“正月十五日元夕節……又以草縛成龍,用青幕遮草上,密置燈燭萬盞,望之蜿蜒如雙龍飛走之狀?!盵5](2-3)因此龍舞藝術又被稱為“舞龍燈”“龍燈會”“鬧龍燈”延續至今。 傳統的金州龍舞儀式包括請龍、出龍、舞龍和送龍。 金州城外有一座玉皇廟, 每年正月初九玉皇大帝生日當天開始舞龍, 在演出開始前會在玉皇大帝像前擺好供品、頂禮膜拜。 隨后舉行一場龍飲水的儀式,因為當地百姓第一次是在海上看到龍, 所以人們認為讓龍飲水,龍才可以大顯神威。龍在燈官的引領下走過各個街道,在這時家家戶戶都會亮起燈來,以表示對龍的尊重。舞龍活動從正月初九一直持續到二月初二,最后舞龍隊會再次回到海邊,點起煙火將龍燒掉,以此表示龍靈歸于海中, 以求新的一年國泰民安。 同時,金州龍舞的另一個目的是為了求雨,中國自古以來將農耕看作百姓安身立命的根本, 在科技水平尚未發達的古代, 求雨等祭祀活動便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人們相信龍是掌管雨事的神明,《左傳》恒公五年:“凡祀,啟蟄而郊,龍見而雩。 ”[6](55)雩是古代百姓為求雨而舉行的祭祀,《說文解字》:“雩, 夏祭,樂與赤帝,以祈甘雨也。 ”[7](485)當金州久旱無雨時,當地百姓就會通過龍舞儀式祈求神龍施云布雨。 儀式開始前人們在祭壇面前擺滿貢品、 點燃蠟燭并向玉皇大帝與龍神頂禮膜拜。 求雨隊伍在百姓的簇擁下出發, 龍舞隊伍的前方由四位德高望重的老人手持神位,神位的上聯是“油然為云”,下聯是“沛然為雨”,中間寫著“三江九河,五湖四海,龍王神位。 ”在鞭炮聲中人們將早已備好的水向求雨隊伍潑去, 求雨的隊伍走過各個街道, 最后求雨儀式在南山村的樹林中以一場精彩的龍舞表演終告結束。 金州百姓以龍舞表演的形式祈禱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風調雨順,同時也將龍的傳統文化通過這種神圣而又古老的祭祀、求雨等儀式延續了下來。

新中國成立后隨著社會的發展與變遷, 金州龍舞的功能發生了轉變,由祭祀祈福向娛樂觀賞過渡。例如金州政府于1983 建立金州百花會,將當地的民間藝術集中組織起來, 通過表演的形式展現金州地區特有的民俗風貌, 百花會的出現也為金州龍舞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展示平臺。除此以外,在歡送新兵入伍、 慶祝佳節及迎接外來賓客等盛大活動開幕前都會舉行一段龍舞表演。

二、金州龍舞的傳承與發展情況

(一)金州龍舞的傳承現狀

金州龍舞又稱“西門外龍舞”,發展至今歷經了十代傳承人,已逾130 年的歷史。 自1957 年以來先后四次進京演出, 受到國家領導人及國外友人的高度贊譽,隨后出訪了日本、澳大利亞、新西蘭、英國、意大利、西班牙等20 多個國家及地區。 金州龍舞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從金州走出遼寧, 走出中國走向世界,為更多的人所了解認識喜愛,這與其背后的扎龍手藝人和舞龍團隊的努力密不可分。

金州龍舞是集手工藝與表演技藝為一體的藝術,成功的龍舞藝術二者缺一不可,李成家是目前唯一一位扎龍手藝和舞龍技藝兼備的藝術家,2006 年被評為遼寧省優秀民間藝人,2012 年被評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 李成家能從眾多藝人中脫穎而出, 源于他對金州龍舞藝術的繼承與創新。李成家生于1957 年,是一位土生土長的金州人,從小他就對龍舞藝術情有獨鐘,1978 年生產隊抽調人來練習舞龍,他才對龍舞藝術有了初次接觸。起初李成家只學習了舞龍技藝,直到2010 年金州的一場大火把先前老一輩藝人扎的龍燒毀得所剩無幾,懂得扎龍技藝的藝人大多已經逝世, 尚存的也都是年逾古稀的老人,早已經無法完成扎龍工作。這時李成家自告奮勇站出來將金州的“龍脈”抗在肩上。 扎龍工作費時費力, 李成家第一次僅做龍頭就花費了半年多的時間,但他對于重達8 斤的龍頭并不滿意,后來他經過無數次的實驗與改進, 將制作時間縮短至2 個月且做出來的龍頭精巧細致。 至于制作龍身更是難上加難, 完整的一條金州長龍全長約25 到28米,從劈竹蔑到軋骨架、蒙外皮、畫圖案,全部是純手工制作,工藝程序十分復雜,李成家正是如此反反復復地修整改良,才有機會將金州龍舞發揚光大。金州龍舞這門古老的藝術能夠延續下來得益于一代代傳承人的共同努力, 他們所承襲的不僅僅是龍舞藝術本身,也將中華民族不畏艱辛的精神傳承了下去。

目前金州龍舞在傳承方式上打破了原有傳統的教條模式,轉變為集體的培訓形式,將傳統的民間龍舞藝術帶進了校園。 2007 年李成家先生與金州區第二幼兒園的園長徐凌霞協商, 決定將老祖宗留給后人的龍舞技藝帶到校園, 讓孩子們從小就對金州龍舞有所了解, 并培養他們對中國傳統民間藝術的興趣。傳承人先將舞龍技藝教給老師,再由老師教給孩子們,學校在教會孩子們技藝的同時,也將金州龍舞的文化內涵以及中華上下五千年“龍”的精神教給孩子,培養孩子的從小就熱愛自己的家鄉,建立對傳統龍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同時也為金州龍舞的傳承找到一條新的出路。

(二)金州龍舞的發展現狀

創新是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最好的傳承, 隨著時代的進步,金州龍舞在材料、伴奏音樂、舞龍花樣及舞臺效果上都有了新的突破。

1. 材料的發展創新。 金州龍舞在材料的選擇上將現代科技融入其中。 金州龍舞發展前期以紙龍為主,除了龍身回旋軟節使用繃布外,其他部位都是由紙制作而成, 且龍燈的最初照明形式是在硬節內點燃蠟燭。早期的金州龍舞材料單一、保存時間短且龍的體積較為龐大。新中國成立后,藝人邵振清經過設計改良,將金州龍舞發展為布龍,并以手電筒替代蠟燭,重量得到減輕。 而后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1979 年藝人們發明了長度可以變化的龍,龍身布滿鱗粉,顏色的繪制也采用了現代的丙烯顏料,顏色鮮艷且不褪色,附著力強耐候性好,便于長久保存,除此還融合了紫外線等先進技術, 為從前一成不變的龍塑造了全新的形象,使龍的造型更加彪悍俊美。

2. 伴奏音樂的發展創新。 金州龍舞在伴奏音樂上融入了東北的地域文化。 中國的龍舞分為南北兩大派系,南北方龍舞因地域、氣候、審美、風俗文化的不同, 在伴奏音樂的選擇上也呈現出不同的風格與特點。金州雖地處遼東半島,但因其龍舞藝術起初是由南方傳來的, 所以伴奏音樂在風格上具有南方的荊楚之韻。但在北方淳樸民風的孕育下,金州龍舞的伴奏音樂逐漸發生了轉變,并取得了一定的創新。在音樂的選擇上以東北的秧歌曲牌為主,如《備馬令》《百鳥朝鳳》《龍擺尾》《五匹馬》《大得勝》等,伴奏樂器主要由鼓、鑼、镲、嗩吶、笙、竹笛等組成,節奏上具有北方粗獷、豪邁的風格特點,充滿了濃郁的鄉土氣息。

3. 舞龍花樣的發展創新。 金州龍舞的舞龍花樣在經過漫長演變的同時保留了當地特有的風土人情。 解放前的龍因體積龐大,舞法上仍以跑龍為主,樣式單一。解放后經過藝人們的設計與編排,金州龍舞不僅能舞龍且花樣層出不窮。 金州的長龍本身就是值得觀賞的藝術品,再加上舞龍人員的集體配合,將不同舞姿下的金州長龍展現得活靈活現。 金州龍舞在發展的過程中逐漸融合了當地的海洋文化,其變化無窮的姿態,將龍的形象表現得栩栩如生。金州龍舞在不斷地繼承與創新下已有40 多個舞龍花樣,如蛟龍鬧海、蛟龍出海、龍絞水、翻江倒海等,其變幻莫測的舞姿, 日趨成熟的技藝, 將北方龍舞粗獷豪放、古樸剛勁的藝術特點展現得淋漓盡致。

4. 舞臺效果的發展創新。 金州龍舞將現代科技與民間藝術結合起來打造出令人震撼的舞臺效果。早期的金州龍舞主要以露天表演為主, 后期經過發展逐漸轉向了舞臺表演, 并由最初的一條龍增加為一公一雌及一條雛龍同臺演出。 舞臺上的龍舞表演與露天環境下的截然不同,臺口前掛著紗幕,全場一片漆黑,仿佛將觀眾帶入另一番天地,伴隨著悠揚的嗩吶聲金龍緩緩登上舞臺,舞龍演員著一身黑衣,在紫外線的作用下觀眾只能看見長龍在臺上翩翩起舞, 在演出的同時臺下使用噴霧燈和鐵板劇烈搖晃營造出云和打雷的視聽效果。隨著音樂的變化,金龍騰云駕霧使觀眾恍然若處仙境, 為其帶來一場精彩的視聽盛宴。

在當代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 金州龍舞這一傳統民間藝術在原有的形態基礎上將現代科技與當地文化巧妙地融合起來, 使其在不失去本真的基礎上逐漸地符合大眾的審美需求。 在演出的過程中將科技、繪畫、舞蹈、音樂、服飾等多方元素融為一體,使金州龍舞通過短短十幾分鐘的表演, 展現其獨特的審美風格和藝術特色, 同時也體現出了中國傳統文化的藝術底蘊和精神內涵。

(三)金州龍舞在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中國經濟的日益增長,科技水平的飛速提高,對日后金州龍舞的發展既是機遇又是挑戰, 一方面科學技術的進步為龍舞的創新提供了新的途徑, 但另一方面多種新興藝術的出現, 也為傳統藝術帶來極大沖擊。據調研分析,金州龍舞目前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1. 由娛神向娛人過渡,龍舞藝術的功能有所缺失。 金州的龍舞藝術起初是作為祭祀與祈福的儀式而存在,隨著社會的轉型及西方競技運動、傳統民間藝術的逐漸融合, 金州龍舞的功能逐漸由娛神向娛人過渡。舞臺上的龍舞表演雖吸引了無數觀眾,但同時這種變化也令由龍舞活動所承載的祭祀與祈福等龍文化日漸式微。生活方式的改變,打破了人們與土地賴以生存的關系,生態環境的變化,也逐漸弱化了龍舞文化的傳播與發展。 歷史見證了金州龍舞發展的玉皇廟被拆毀,金州傳統的求雨祭祀、百花會、龍燈舞等活動逐漸淡出了人們的生活, 傳統儀式逐漸演化成世俗性的競賽活動與舞臺表演?!皞鹘y舞龍運動及其龍文化如今深受‘市民社會’和西方體育文化沖擊,傳達出了明顯的‘神圣到世俗’和‘儀式到記錄’的特點”[8](69)。 龍舞藝術與其所承載的龍文化發生了斷裂,民眾對于傳統民間龍舞所傳播的文化、發揮的功能意識淡薄,金州龍舞未來的文化傳承岌岌可危。

2. 龍舞制作花銷昂貴,藝人入不敷出。 資金不足是當下金州龍舞發展所面臨的重要問題。 一場龍舞表演從開始扎龍、培訓舞龍人員,到外出表演,各個方面都需要大量資金。從扎龍的成本來看,制作一條龍除去基本的材料工本費外, 大量的資金花費在人工費上, 當今會扎龍技藝的手藝人已經越來越少了,所以制作一條龍少則兩三個月,多則半年甚至更長時間, 而這些資金的來源成為金州龍舞傳承與發展的主要問題。 從舞龍人員來看,由于資金的匱乏,金州龍舞沒有固定的團隊, 其成員的工作分布在大連地區的各行各業,有從事個體經營的,有國營企業的職員,還有私營企業的工作人員等。一旦有演出會提前幾天通知,舞龍成員要暫時拋下手上的工作,甚至有時候要面臨舞龍成員難以聚齊的情況。 目前十分重要的一點是建立屬于金州龍舞固定的團隊,但是資金不足的問題為金州龍舞的發展設置了一道難以逾越的鴻溝。

3. 龍舞制作復雜枯燥,傳承創新舉步維艱。 隨著老一輩扎龍手藝人及舞龍藝人的相繼離世, 金州龍舞與傳統藝術同樣面臨著失傳的危機。 金州龍舞在傳承上由傳統的教學方式轉變為集體的培訓形式,此方法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面對兒童學業壓力的不斷增大、升學擇校后龍舞團隊解散等問題,讓兒童學習舞龍雖然可以從小培養其認同感與歸屬感,但難以以這種形式永久傳承下去,因此金州龍舞的傳承仍需以成年人為主力軍。 但現如今新一代的年輕人生活在信息時代中, 在當代藝術與外來藝術的沖擊下, 年輕人對于龍舞這種傳統民間藝術興趣低,再加上龍舞制作過程復雜枯燥,不適合初學者在閑暇的時間去體驗,且難以一次性制作成功,最終年輕人很難將對龍舞的制作興趣長久地保持下去。 就創新而言,龍舞傳承人的文化底蘊、審美水平及與時俱進的創新思維都是影響其發展的關鍵因素, 因此單靠個人力量很難使金州龍舞有較大突破, 由此可見培養傳承人的道路任重而道遠。

4.對外宣傳模式滯后,群眾關注度逐漸下降。 金州龍舞作為金州這座城市的文化符號, 本應是提高其地區文化軟實力的關鍵點, 但就目前情況看金州龍舞的宣傳主要體現在對外表演的單一層次上。 在現如今的信息時代下, 計算機與智能手機已經成為人們生活的標配,各類社交軟件層出不窮,宣傳方式可謂日新月異, 但反觀政府對金州龍舞宣傳仍停留在新聞報導、地方電視臺采訪等傳統模式中,并沒有做到與時俱進, 因此難以打造出屬于大連市乃至遼寧省的文化品牌,長此以往勢必會造成創新不足、群眾關注度低、資本回報不成正比等一系列問題,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會阻礙金州龍舞的未來發展。

三、金州龍舞的保護傳承與發展措施

金州龍舞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其自身的藝術價值與文化價值無可置疑, 但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 金州龍舞在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一些問題。因此面對以上困境,金州龍舞若想謀求發展,勢必要從當地政府、高校及傳承人自身采取相應的保護措施。

(一)處理好傳統文化與改革創新之間的矛盾,對現存資料進行收集整理與保護

在繼承與創新金州龍舞的同時對其原始的龍文化做好保護工作。 金州龍舞具有自身的民間性與獨立性, 其原有的民俗內涵很難依靠競技比賽與舞臺表演表現出來, 所以當地政府在繼承與創新金州龍舞的同時應該恢復其原有生態環境, 為金州龍舞提供良好的傳承與發展空間, 同時對現存資料進行收集整理與保護, 對年事已高的老人進行關于龍舞傳統習俗的采訪與調查,并積極與當地高等院校合作,以田野調查等方法挖掘其深層的文化內涵。

(二)政府加大資金扶持力度,引導傳承人開發金州龍舞衍生產品

金州龍舞若想發展勢必要將政府扶持與市場運作合二為一。 地方政府在保護金州龍舞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到資金不足的問題, 從而提高對其傳承保護工作的資金扶持力度, 當地政府應逐步提高扎龍手藝人與舞龍表演藝人的平均收入并及時提供相關經費, 提高扎龍手藝人及舞龍藝人的創作及表演積極性。 同時相關部門應當引導傳承人實現對金州龍舞衍生產品的開發, 在遵循金州龍舞原有文化的同時賦予其衍生產品的地域內涵及生活元素, 并與當地的旅游文化相結合, 打造出屬于金州龍舞自己的銷售市場,刺激其產業消費,做到以自身謀發展。

(三)地方高校為金州龍舞儲備人才,以高等教育為載體發展金州龍舞

地方高校的教師與學生大多來自于本省市,并都接受過系統的文化教育, 對當地金州龍舞藝術比較了解, 同時對學習與研究金州龍舞有一定的地理優勢, 因此地方高??梢詫⒔鹬蔟埼璧南嚓P內容引進課堂,讓大學生對當地的非遺文化有所認知,同時也可以成立龍舞社團, 為金州龍舞未來的傳承做好人才儲備,注入新鮮血液。傳承人自身也要不斷學習與創新,金州龍舞的發展勢必要緊隨社會潮流,適應新的社會環境。 金州龍舞的保護與創新發展不能單靠傳承人自身及地方政府的扶持, 還要充分利用地方高校的學術資源與人才資源, 使文化的傳承與理論的研究相結合。 通過學習與研究使金州龍舞在保留原有靈魂與精髓的前提下,“擺脫單一民俗表演性質和廣場舞蹈的演出模式, 向高雅文化和舞臺演出的形式發展邁進。 ”[9](57)

(四)拓寬宣傳模式,提高金州龍舞知名度

建立完備的金州龍舞品牌,將其推向社會。為了擴大其知名度, 可以以金州龍舞為原型設計打造各式手工藝產品, 并積極參加手工藝藝術活動及各類表演宣傳活動,在刺激消費的同時增加其知名度。建立影像館、龍舞商場、龍舞展覽館,由傳承人介紹擁有百年歷史的龍舞藝術, 讓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愛金州龍舞。建立官方公眾的網絡平臺宣傳龍舞文化,將金州龍舞的歷史淵源、制作材料、制作步驟、表演形式、表演活動、傳承人情況等對外公開展示,提高其知名度與信譽度,真正做到在線宣傳與線下表演、銷售雙管齊下。

金州龍舞作為遼南地區特有的民間藝術,在130 多年的傳承與發展中逐漸將地域文化、 宗教信仰、現代科技融入其中。 金州龍舞歷經十代傳承,延續下來的不僅僅是龍舞的審美與觀賞價值, 更多的是體現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奮發向上的民族精神。但是目前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金州龍舞正面臨多方的挑戰。 因此政府應處理好金州龍舞原始文化與改革創新之間的矛盾, 并對目前現有資料進行收集與整理,加大資金扶持力度,擴展宣傳模式,傳承人自身也需要不斷學習與創新, 同時與地方高校合作為金州龍舞做好人才儲備工作, 唯有這樣才能將金州龍舞的“火種”傳向世界。

猜你喜歡
龍舞金州舞龍
金州大黑山文獻錄
科學導報(2019年76期)2019-12-26
斷龍舞
東海人龍舞喜獲廣東省魯迅文學藝術獎
中秋舞龍
金州勇士
舞龍舞獅進校園
黃金時代 金州勇士 GOLDEN STATE WARRIORS
西部冠軍,金州勇士!
湛江與佛山兩地人龍舞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