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的歷史演變與生成機制*

2020-12-13 07:35武卉昕劉禹彤
北方工業大學學報 2020年4期
關鍵詞:倫理思想倫理學倫理

武卉昕 劉禹彤

(東北農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150030,哈爾濱)

世界意義的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體系的生成并非偶然任意,而是在尊重事物發展規律基礎上的理論創建,它具有內部的生成機制。 在馬克思主義土壤中生成的倫理思想體系是多樣和多義的:無論是“馬克思主義倫理學”,還是“馬克思主義的倫理學”,抑或“馬克思主義和倫理學”……其中總是存在著倫理思想變遷的總規律,這一規律能夠反映其歷史演變的生成機制。 了解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體系內部的生成機制,是深入研究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的學術前提。

1 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道德觀之生成

1.1 從道德情緒到道德創建

在馬克思早期作品中,道德動機和道德評價對馬克思倫理思想體系的形成意義重大。 從《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對人類解放的倫理情懷的表達、《博士論文》對人的自由維度的確認、《評普魯士最近的書報檢查令》對自我意識和自由理性的堅持,再到《關于林木盜竊法的辯論》和《摩塞爾記者的辯護》從人民大眾立場出發對現實的批判,直到《1844 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從無產階級立場出發對資本主義進行人道主義批判……從最初的道德情緒到高昂的道德意志再到逐漸清晰的道德觀念——道德歸根到底是“社會經濟關系的產物”的觀點表達了馬克思的道德本質觀。 馬克思道德本質觀的確立奠定了其后看待道德問題的總觀點。 恩格斯、列寧的認識以及整個蘇聯倫理學和中國馬克思主義倫理學都是以馬克思的道德觀為理論基準的。

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共產黨宣言》中,在對道德的階級本質進行判斷的基礎上,馬克思提出無產階級是改造社會道德的決定力量之觀點。 這樣,馬克思就將道德與無產階級的社會政治革命聯系在一起了。 在這一總的理論認識前提下,馬克思論證了無產階級革命的道德性:無產階級不但要自己擺脫壓迫、剝削,而且要建設一個“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1]此時,馬克思的道德理論實現了賦予無產階級革命以道德意義的任務,即反對私有制,反對剝削并建立自由平等的共產主義社會。在理論創建上,恩格斯堅持與馬克思一樣的方法論立場,并認為道德具有自身慣性并尊重歷史發展的邏輯,道德并非永恒的、終極的規律,沒有超越階級的道德。 比起馬克思,恩格斯更強調作為社會意識的道德的相對獨立性及其對經濟基礎的反作用。 看得出來,用完善的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架構起來的經典馬克思主義,在理論認識逐漸成熟的基礎上走向道德理論的創建。

1.2 從道德批判到道德實踐

馬克思恩格斯在對道德的認識和闡釋中,界定了道德的階級本質,力圖將無產階級作為道德改造和實踐的主體,賦予無產階級革命以道德性。 后來,作為批判和被批判對象的道德,被列寧引入階級斗爭的實踐當中。 總的來說,列寧以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為基本方法,闡釋了有關道德本質、道德起源,道德特征和道德功能以及道德教育等理論問題,區分了封建道德、資產階級道德與共產主義道德的本質差別;列寧注重倫理學研究方法的創新,現實地推進了對道德唯物史觀的理論認識,實際運用了歷史主義和階級分析方法,在社會道德實踐中切實貫徹了決定論思想。 列寧的這些道德實踐舉措拓展了倫理學理論研究的空間,有效地解決了社會道德問題,成為倫理學理論指導道德實踐的優良媒介。

列寧指出:“倫理學不僅是知識分子的分析工具,而且是社會活動和思想斗爭的工具?!盵2]他把道德和無產階級的階級斗爭的政治目的聯系在一起、把共產主義道德作為斗爭的倫理支持的想法在黨內貫徹下來,“為鞏固和完成共產主義事業而斗爭,這就是共產主義道德的基礎”[3]是列寧理論的核心道德價值。 “列寧主義”包括道德本質、共產主義道德產生和發展、對共產主義事業的忠誠和對社會義務的覺悟問題、個人與集體的關系、愛國主義、國際主義以及表現在勞動態度、勞動紀律中的自我約束問題。[4]可以說,列寧秉承了馬克思恩格斯有關道德問題的基本認識,從俄國工人運動的任務和特點出發,圍繞著階級斗爭倫理、社會主義革命倫理和共產主義建設倫理這三個主要議題,將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提升到體系建構的高度,改變了十月革命前后社會的道德風貌,為蘇聯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體系的建設做出了杰出貢獻。

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在對道德從情緒上升為觀念、從認識上升為創建、從批判到實踐的全部認識過程中,將道德的解釋功能拓展為改造功能,賦予道德以重大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2 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體系的建構

19 世紀末至1920 年代,馬克思主義倫理學在方法論、歷史觀和道德本質等基本問題上取得了一致認識,完成了最初的理論體系建構。

2.1 從道德決定論到經濟決定論

20 世紀初,在馬克思主義倫理學的流變中,新康德主義馬堡學派的代表科亨、那托爾普、沃爾倫德爾等人認為,無法在唯物主義框架內對作為理想應然社會的社會主義進行論證,只能將社會主義理解為與康德一致的東西,于是,社會主義被解釋為與康德目的王國相符的時代,這一思想就是后來的“倫理社會主義”的淵源。 倫理社會主義的主要追隨者和傳播者是伯恩斯坦。 伯恩斯坦以康德式的批判和懷疑看待歷史唯物主義:“未來發展的全部理論,縱然是十分唯物主義的,到底也必然帶有空論色彩?!盵5]總的來說,伯恩斯坦在方法論上是用道德唯心主義來修正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 他認為,道德雖存在于人的頭腦當中,但也是絕對實在的東西,能夠起決定并創造社會存在的作用,可見,伯恩斯坦所謂的歷史唯物主義具有明顯的道德決定論色彩,與18 世紀康德主義對道德的認識如出一轍,用康德的道德自律社會主義理論的論證,使經典馬克思主義對道德在歷史觀上的認識陷入逆流。 倫理社會主義迅速波及至英國、法國、意大利、奧地利和俄國。 20 世紀初,在俄羅斯社會思潮世俗化轉向、實證主義方法論和社會達爾文思潮等因素的綜合作用下,倫理唯心主義體系覆滅了。 俄國倫理唯心主義的覆滅拓展了唯物主義的話語空間,俄羅斯倫理學本身的唯物主義傾向也強化了倫理思想的馬克思主義走向。 在倫理思想流派紛爭的背景下,普列漢諾夫、布哈林、克魯普斯卡婭等人對倫理學的貢獻不能小覷,其時展開的有關“黨的倫理”、“道德的階級性和全人類性的關系”等討論,為列寧主義的形成夯實了基礎。

經濟決定論是列寧看待倫理學和社會道德問題的基本方法立場,在堅持“生產歸根結底還是決定性的東西”的基礎上,列寧得出每一種生產關系都會產生相應的道德的觀點,同時明確了道德對生產關系的依賴性。 在列寧對民粹主義、庸俗社會主義、資本主義等社會倫理觀進行的批判中,既能看出他對經濟基礎決定作用的強調,也能看到他對道德經濟基礎反作用的重視。 不難理解,“建立在進步經濟基礎之上的道德,能夠推動進步經濟基礎發展的道德,其價值為正、性質為善,反之,則價值為負、性質為惡”[6]之結論得出的認識立場。 看待道德問題的經濟決定論的立場是倫理唯物主義確立的證明,對未來科學的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體系的建構具有決定意義。

2.2 從歷史唯心主義到歷史唯物主義

在蘇聯馬克思主義倫理學建立之前,諸多倫理思潮交織雜糅在一起,在歷史觀上,它們統一取唯心主義的基調,無論是倫理社會主義,還是合法馬克思主義,甚至包括以唯物主義為名的考茨基主義。 應該說,考茨基主義為馬克思主義倫理學說和倫理思想史的研究拓展了唯物主義視閾:首次將馬克思主義、康德主義、達爾文主義糅合,首次從唯物主義視角對倫理學加以考察,雖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唯物主義視角,卻仍然擴大了唯物主義范圍。 考茨基將人的社會本能(無私、勇敢、忠誠等)視作道德產生的基礎,而道德準則和規范也由此產生。 但同時,考茨基又認為,作為內心信念的道德具有不可言說的神秘本性,這一本性不可能直接決定任何外部利益,還要依靠外部的社會現實條件來實現。 可見,考茨基的理論體系本身也處于雜糅狀態,比如對道德本質認識的矛盾性就可以說明,他在認可道德階級性的同時,又主張道德是具有普遍意義的、超階級的特殊現象。 在承認道德的生物性并用達爾文的生物進化理論來解釋它的同時,卻未能徹底否認道德神秘主義,這樣導致的局面是,考茨基的所謂道德唯物主義既面臨著將唯物主義歷史觀導向機械論和庸俗論的風險,也面臨著將道德認識拖入唯心史觀的鏡像之下的可能。

歷史主義原則為列寧提供了看待問題的基本方法,在堅持這一總方法的原則基礎上,列寧習慣于將道德看成一個不斷上升的過程,“在共產主義者看來,全部道德就在于這種團結一致的紀律和反對剝削者的自覺的群眾斗爭。 ……道德是為人類社會上升到更高的水平,為人類社會擺脫對勞動的剝削而服務的”。[7]列寧確信隨著社會歷史的發展,與既定歷史階段相適應的道德必然會產生并發生作用。 在看待道德產生和發展的問題上,列寧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之矛盾特殊性原則,在什么樣的社會條件下實施什么樣的道德實踐,而不是逾越歷史和現實,更不會無根據地作道德判斷和道德預測。 在歷史主義方法和永恒發展的認識前提下,列寧闡釋道德現象,分析道德問題,實施道德實踐,嘗試建構與社會現實相契合的道德原則。 列寧對待道德問題的唯物主義立場在正統馬克思主義倫理學形成之時,將唯物主義貫徹到歷史領域,在方法論上實現了唯物主義的徹底性。

2.3 從普遍道德到階級道德

1920 年代以前,普遍道德規律是人類道德發展最重要的因素這一思想占據了主流,其核心觀念是用普遍道德原則來作為指導現實道德生活的絕對命令,證明它是社會現實道德關系的產物。 再進一步來講,邏輯上得出的結論就是:普遍的道德原則是適用于公共的、整體的道德原則,在道德本質上,它認可的是道德的非階級性。堅持普遍的道德原則就是在道德的本質問題上否認道德的階級性,以阿克雪里羅德為代表的“正統派”甚至以黑格爾“存在即合理,合理即存在”為托詞來論證道德理想和道德評價的規律性和客觀性,即用解釋性和理解性的方法來論述道德觀念的現實性,混淆了主觀與客觀、意識與存在的邏輯關系,從根本上還是堅持唯心主義的道德本質論。

1920 年代后期,在蘇聯進行的有關辯證唯物主義的哲學大討論中,上述以康德式的絕對命令來解釋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的普遍道德原則的認識被糾正,恢復并確認了道德的階級本質。 爭論的代表人物德波林認為,沒有歷史和現實基礎的普遍道德原則是不存在的,階級的道德才是真正的道德,界定道德的標準是實實在在的階級內容,而不是抽象的道德意識形式。 列寧所處時代的特點決定了階級斗爭倫理的誕生。 在《青年團的任務》《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們如何攻擊社會民主黨人》《土地歸勞動者》《寧肯少些,但要好些》《自由與必然》等短篇的標題中都清晰地反映出列寧倫理思想的階級指向。 在界定道德本質及其相關倫理學核心概念、解釋道德理論與實踐的關系、批判非馬克思主義倫理學說時,列寧均堅持了道德的階級本質論。

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的建立經歷了從道德決定論到經濟決定論,從歷史唯心主義到歷史唯物主義,及從普遍道德到階級道德論的全面轉變,實現了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體系建構在方法論、歷史觀和價值觀的徹底性。

3 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的多樣發展

3.1 從經典闡釋到批判重建

從1930 年代開始,在蘇聯建成社會主義制度的背景下,馬克思主義的發展經歷了深刻的變化,呈現出多樣化的格局。 對馬克思主義的多樣解讀是馬克思恩格斯的理論同當代哲學和社會學領域的很多理論成果交匯的結果,盡管新馬克思主義的這些流派之間常常存在著對立,但是在理論來源和終極目標上都具有很強的一致性,即都以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為理論源泉,都以人的自由和解放為最終理想目標。 以20 世紀新馬克思主義的倫理學理論為例,它們都是對人類困境直面抗爭的產物,即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為無產階級革命和全人類解放制定新的策略和方案,探索出來的實現人的自由解放的新途徑。 因此,新馬克思主義同經典馬克思主義一樣,在理論精神上體現的都是在現代性視域下通過各種方式展開的對社會現實問題的批判。 其中對于現代性背景下人的精神家園的失落和道德規范的失效的反思,以及對于道德虛無主義、道德相對主義橫行的批判成了理論家們關注的主題,尤以東歐新馬克思主義最為突出。 他們試圖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找到人如何行善而不是作惡的現實途徑,探索倫理道德對于和平年代人的生存方式變革的意義,即在現代人的生存困境下重建倫理道德。 隨著人類社會進入到“后工業社會”乃至信息化時代,新馬克思主義的批判范式也發生了變化,但是他們對于重建“人的境況”下的倫理道德的訴求并沒有中斷。

從致力于世界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歷史發展過程內部的一致性來講,英美的研究也屬于馬克思主義倫理學多樣發展的一部分。 1970 年代,在英國和美國等國發生了馬克思主義倫理學研究的地域和范式轉向:英美分析的馬克思主義引領了馬克思主義倫理學的研究熱潮。 分析的馬克思主義的興起與理性選擇理論的快速演進及制度分析理論的急速發展有關,背后是對蘇聯馬克思主義流于空泛和新馬克思主義實踐無力的否定,試圖重建一種既科學又革命的馬克思主義理論。 英美分析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從馬克思主義反道德問題入手,在對剝削與道德、革命與道德、正當與道德等核心問題的分析中重樹新的道德價值,并在新的價值指向下重建馬克思主義與倫理學的理論和方法論體系。

3.2 從道德意識形態到道德理論范疇

蘇聯展現了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最完整的發展軌跡。 蘇聯倫理學是蘇聯模式的馬克思主義倫理學,是蘇聯革命活動家、政論家和學者依據蘇聯建設社會主義國家的現實需要形成的馬克思主義倫理學理論,是馬克思主義倫理學的蘇聯化。 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在蘇聯存續了近80年,展現了作為完整學科和學術體系的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的真實存在,見證了蘇聯社會主義國家的歷史興衰,是世界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史發展軌道上的完整孤本。 蘇聯倫理學論證了道德和政治意識形態的依賴關系,指出道德在社會動機、評價、調節標準體系中的重要作用和意義,在道德內容中強調創建超越階級對抗和意識形態矛盾的全人類因素。 蘇聯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史研究的學術特色在于:試圖建立起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史與社會存在之間邏輯和歷史的統一,呈現馬克思恩格斯經典作家倫理思想與蘇聯的實際結合;實現道德意識形態和道德理論形態、道德價值體系和道德學術體系的統一,并在各個歷史階段中展示了倫理思想發展的內部話語統一。

蘇聯馬克思主義倫理學的研究仍具自己的內部特點:在正統馬克思主義的范式中,有康德思想(如О. Г. 德羅波尼茨基的《道德概念》和《價值問題與馬克思主義哲學》)、黑格爾學說(如Ю.В.索果莫諾夫的《道德選擇》和А.И.季塔連科的《道德進步的范疇》和《道德意識結構》)、個人主義(以Г. 班得杰拉德澤《馬克思主義倫理學體系論析》)、價值哲學(如Л. М. 阿爾漢格爾斯基的《倫理學和道德學》)、自然主義(如В.Т.葉菲莫夫的《社會決定論和道德》)、功利主義(以В.И.巴克史塔諾夫斯基的《個體道德原則:目的、手段和結果》)的隱蔽存在。 即便在當時正統的蘇聯馬克思主義倫理學研究中,在統一的價值場域中,仍存在著對同一問題的眾多理論分歧:“有關倫理學范疇、道德判斷和道德評價的真理標準、道德價值等重大理論,將蘇聯馬克思主義倫理學中最有價值的概念范疇、理論疑惑和現實主張聯系起來,構筑了蘇聯范式的馬克思主義倫理學研究的邏輯篇章,同時反映了社會道德變遷的過程,為倫理學研究和社會道德建設提供踐行倫理理論聯系道德實際的范本?!盵8]在蘇聯馬克思主義倫理學的發展歷史中,學術爭論猶如一條紅線,將馬克思主義倫理學中道德理論與道德實踐統一起來,構成完整統一的學術體系。

4 馬克思主義倫理學的繼承與創新

4.1 從蘇聯倫理學到俄羅斯倫理學的馬克思主義傳統

當代俄羅斯倫理學研究的路徑特點反映了后蘇聯時代俄羅斯社會道德理論和實踐形態的變化,它所呈現的理論空間見證了社會轉型之中,倫理學研究的整體裂變、社會適應和理性轉變。 當代俄羅斯倫理學研究注重理性批判馬克思主義倫理學理論、增加西方倫理學研究比重、系統回溯倫理學發展歷史、重新出版倫理學辭典等舉措說明了后蘇聯時期當代俄羅斯倫理學研究的理性轉變。 共時態視野中當代俄羅斯倫理學研究的內容特點是“多樣中的統一”:政治倫理學鋒芒獨秀、應用倫理學敘事宏大、生態倫理學開枝散葉、經濟倫理學如日中天、傳統倫理學厚積薄發、宗教倫理學輾轉傳承。

但是,在馬克思主義土壤中生長起來的當代俄羅斯倫理學依然保留了清晰的馬克思主義傳統。 當代俄羅斯倫理學在研究范疇、理論結構、研究基礎、團體構成等方面與蘇聯馬克思主義倫理學保持著繼承關系。 蘇聯時代和后蘇聯時代倫理學研究的內部竟清晰地呈現了倫理話語內部的統一性“馬克思最根本的、最富有理論成果的倫理學思想不僅在正統的馬克思主義傳統中而且在它的范圍之外也有所發展”。[9]“連續而平穩”是這一時期倫理學研究的動態特征,而“回溯和反思”是倫理學研究的總旨歸,也是新時期倫理學發展繞不過的橋梁。 2003 年由А. А. 古謝伊諾夫主編的《倫理學說史》從倫理學說體系化視角出發介紹了世界范圍內的倫理學說的歷史全貌。 這本書對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史的反思雖站在后蘇聯的立場上,但從其內部的結構性上看,尤其是在后蘇聯時代多樣的文化圖景中對先前倫理學說共性特征的捕捉,對龐雜的倫理學體系完整性的建構等措施使那些屬于文化價值空間的同質性被凸顯出來,“聚合性”“團結一致”俄羅斯精神、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等傳統倫理價值引起俄當代學者的重新重視。 在思想意識領域,系列意識形態回潮也成為當代俄羅斯傳統倫理思想研究的新內容,這些變化表明了俄羅斯在接納西方倫理思想的同時,對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研究傳統范式的保持。 當代俄羅斯對蘇聯時代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的價值批判多于理論認同。

4.2 從蘇聯倫理學到新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倫理學

客觀地說,在宏觀意識形態和理論體系的引導下,中國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體系最初的構成、方法、研究內容均學習了蘇聯模式;在學科體系形成之初,中國倫理學人翻譯了眾多蘇聯馬克思主義倫理學的著作和教材。 在此基礎上,新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更實現了自己的理論創造,在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的理論范疇、價值原則、觀點方法上,形成了屬于自己的、完整統一的理論體系。 尤其是對倫理學基礎理論、研究內容、道德功能等核心問題的探討,走在了蘇聯前面;對于集體主義、愛國主義、道德價值等問題的研究堅持了正確的研究路徑,避免了蘇聯式的偏移。

理論建構任務完成后,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體系展現出自己的特色,即在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下的道德哲學包含三方面的內容:第一部分是關于倫理學基本理論,第二部分是關于道德規范問題,第三部分是修養和道德教育問題,相應地形成了馬克思主義倫理學的倫理理論、倫理規范和倫理美德的有機統一體。 這一統一體成為中國馬克思主義倫理學實現自己在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中獨創性的基本前提。 中國馬克思主義倫理學堅持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研究道德現象中帶有普遍性和本質性的問題,揭示道德的本質和規律。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指導下的馬克思主義倫理學展現出與時代相契合的特點:與社會道德生活緊密相連的道德現象,包括道德問題的解決性嘗試。

5 結語

就世界范圍內的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的發展歷程而言,無論是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倫理思想,還是蘇聯式的傳統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抑或是具有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甚或是西方的“馬克思主義和倫理思想”等諸范式,都是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體系包納的主要內容。在從馬克思早期作品開始直到今天170 多年的倫理思想流變的歷程中,在全世界范圍內幾代學者參與的研究經歷中,存在著倫理思想發展的內部話語統一性,即在始終伴隨著理論多樣的、甚至是理論分歧的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研究中找到其變遷的共同特征。 在結構形態上,我們稱之為生成機制的規律,表現為理論構成時的從解釋到改造、從理論到現實、從元敘事到多樣性、從繼承到創新。

猜你喜歡
倫理思想倫理學倫理
《心之死》的趣味與倫理焦慮
實踐音樂教育哲學中的倫理學意蘊探析
“紀念中國倫理學會成立40周年暨2020中國倫理學大會”在無錫召開
《白噪音》中后現代聲景的死亡倫理思考
論馬克思倫理學革命的三重意蘊
倫理批評與文學倫理學
中國夢視角下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研究
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與當代中國道德建設
華語科幻電影中的“倫理性”想象
歐茨小說《大瀑布》中的生態倫理思想探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