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想,我們匯在一起

2020-12-14 07:50季昕郭寧麥慧婷
神州學人 2020年12期
關鍵詞:菁英廣州計劃

文|本刊記者 季昕 特約記者 郭寧 麥慧婷

圖| 圖蟲創意

2011 年12 月1 日,黃飛登上了去美國的飛機。這一年是菁英計劃實施的第一年,對黃飛來說,這個“新鮮”的計劃既讓他喜悅好奇,又讓他忑忑不安,但他內心深處隱隱感覺,這將是人生一次難得的機遇。那一年,共有38 位青年學子受菁英計劃資助奔向異國他鄉求學。

在攻讀碩士期間,馬旭有了出國讀博的想法,那時正是菁英計劃開始實施的第二年。在芬蘭坦佩雷理工大學做交換生的半年里,他開始詳細了解比較國家各類公派留學項目,最終,菁英計劃成為馬旭堅定的選擇。聯系學校、準備材料……充分的提前規劃讓馬旭順利獲得了菁英計劃資助,2013 年碩士畢業后,馬旭赴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攻讀博士學位。

2020 年9 月14 日-18 日,新一屆35 名菁英學員參加了為期5 天的行前培訓。如今,他們已陸續奔赴海外,就如同他們的前輩一樣,踏上了承載夢想的留學之路。

黃政源

才聚·乘風破浪

2020 年,菁英計劃走進了它第十個年頭。十年間,菁英計劃已資助352 名青年學子,他們中有廣州人,有外鄉人,他們因菁英計劃與廣州結緣,他們帶著這份與廣州的牽掛向世界出發,一路摸爬滾打、收獲成才。

許細薇來自湖北,2013 年,為了尋求專業上更好的發展,她來到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從事能源研發方面的研究。許細薇所在的課題組是該領域中拔尖的,短短幾個月的學習使她在學術上收獲頗豐,個人能力也獲得了增長。成長過程往往都是痛苦的,許細薇也不例外?!皠側r好多技術沒見過,他們用的那些設備我也不會用。一切只能自己去學,要先學習這些機器的原理、操作的流程,然后再學習參數怎么設定,等等?!睆呐c課題組成員交流,到向專門負責設備的老師求助,再到與學校層面的溝通,許細薇解決了一個又一個問題。

周欣是河南人,本碩均就讀于華南理工大學,研究方向是化工吸附分離。2013 年到美國芝加哥大學后,那里廣闊的學術視野和全新的科研環境讓他受益匪淺?!皣鈭F隊在做基于人工樹葉的太陽能轉化,也在研究從海水里提取核燃料的技術。人工樹葉利用太陽能將環境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燃料,同時平衡自然界的碳循環,可應對工業界面臨的能源和環境雙重挑戰;而海洋中的鈾儲量是陸地礦藏的700 倍,對保障核能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這些項目都是以化學為基礎,從資源環境可持續發展的瓶頸和關鍵問題切入,展開應用基礎研究。相關研究成果,也將深刻影響數十年之后的能源工業發展格局?!痹谳加⒂媱澲С窒?,周欣觸摸到學科發展的前沿。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廣州人,全宇暉起初并沒有出國留學的打算?!拔矣植皇菍懖涣宋恼?,也有渠道發表好的文章,為什么還要去國外呢?”2011 年,在導師苦口婆心地勸說下,全宇暉來到了新加坡國立大學,開始進行圖像復原與計算機視覺方面的研究。在新加坡,全新的教學模式讓已經習慣于“家長式”培養模式的他有點不適應?!皣獾膶煵粫苯踊卮饐栴},很多時候我問他一個問題,他會像蘇格拉底一樣反而再問我三個問題,用這樣的方式不斷引導我去思考解決自己之前提出的問題?!辈粌H是教學模式,留學所遇到的不同還有許多。全宇暉沒有想到,做研究原來也可以擁有大格局?!耙郧霸趪鴥葧r,我一做出研究成果就寫文章,之后再有就再寫,每個研究成果是相對獨立的。到了這里后,他們希望我的研究是有關聯、不斷向前發展的,所寫的文章之間都有‘故事線’,圍繞某個核心技術進行研究,最終把所有研究串連起來,建成一個‘王國’?!比顣熯€是很慶幸自己當初作出了出國留學的選擇。

同樣是廣州人,黃政源自小便渴望探索未知、體驗不同。他的家鄉是廣州番禺,得益于廣州的蓬勃發展,番禺10 多年來的變化日新月異,在為家鄉高速發展感到自豪的同時,黃政源決定出國去看更大的世界。2018 年,黃政源來到距家鄉1 萬公里外的英國倫敦,開啟留學新生活。留學給黃政源帶來的收獲不只在學術方面?!爱斊筮^海的那一刻我才領悟到,其實我一直想要跨越的,不僅僅是地理上的距離,更是思想上的?!睆奶剿骺陀^世界到探索自己的內心世界,黃政源在跨越中不斷學習,不斷思考。

王丹讀碩士時在國際期刊上發表過文章,在投稿過程中她卻發現,相似的工作量和相近的研究,中國人被拒稿的概率總是比較大,她問導師原因,導師回答:“因為中國起步比國外晚,我們的學術研究中尚存在很多不足,導致國際上對中國學者的印象還停留在以前。但是他們越否定,我們越要證明;他們越拒絕,我們越要讓他們承認,中國的科學正在飛速前行?!睂煹脑捵屚醯Q定在畢業后出國留學,不僅學習國外的知識和理念,更要向他們展示新一代中國青年的嶄新風采。2019 年,王丹赴英國帝國理工學院攻讀臨床醫學博士學位,在這里,她不再被稱為某某學生,而被統稱為中國人?!拔业囊谎砸恍型蝗槐池撈鹆苏麄€中華民族的重量,我的面孔也化為國家的小小縮影。我開始明白了讀書這件事的真正意義——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p>

留學就像一場洗禮,每一位菁英學員在這場洗禮中,都完成了自己從0 到1 的跨越,他們乘風破浪,成長、成才。

廣聚·此心安處是吾鄉

何謂“菁英”?有人說,“菁英”是年少有為、有干勁有闖勁的一批年輕人的聚集;也有人說,“菁英”因年輕才有沖的動力,是可以創造無限可能、不斷突破自己的青年。

在馬旭看來,“菁英”二字還承載著期許與責任?!皠偵暾埖捷加⒂媱潟r,我覺得這是一種榮譽,出國后我也會非常自豪地告訴別人,我是廣州市公派留學項目菁英計劃資助的學生。再后來,我感到身上有了一份沉甸甸的責任,我要對得起‘菁英’這個稱呼,要不斷努力,成為真正的‘菁英’?!绷魧W期間,馬旭進行的是土木工程方面的基礎性研究,偏重基礎理論和機理分析,留學讓馬旭清楚看到國內外行業的發展現狀和未來方向,以及中國目前所主導產業的優勢和劣勢?!拔矣X得現在做科研的側重點已經和以往不一樣了,現在更需要做的是能落地的科研?!瘪R旭希望回國后能從事應用型研究,將過往所學與市場結合進而轉化推動產業發展。馬旭所在的實驗室與國內相關領域的諸多高校、科研院所都有合作關系,這些高校、科研院所每年也會去馬旭留學的國家宣講延攬人才。因為早已打算回廣州發展,馬旭最終選擇了廣東省建筑科學研究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如今,馬旭回國已近兩年,主要從事固廢資源化利用、裝配式建筑、綠色建材和建設工程耐久性相關的科研、產品研發及技術咨詢工作,取得高級工程師職稱,獲得廣東省土木建筑學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等獎項,參與編制多部行業協會標準和廣東省標準。近年來,隨著綠色環保理念的逐漸深入,國家在基建等方面也正向著綠色化、現代化、高性能化方向發展。荷蘭一直以來在固廢再利用等方面有良好基礎,馬旭也希望能以廣州為依托,在中荷科技交流合作等方面貢獻自己的力量。帶著以科研創新推動產業、服務社會發展的想法,馬旭沒有辜負菁英計劃對“菁英”的期許。

2016 年,周欣成為華南理工大學師資博士后,并入選“博士后創新人才支持計劃”;2017 年,憑借入職以來良好的學術業績和科研發展能力,破格晉升為副研究員。周欣的教育經歷具有很強的學科交叉背景,在國內從事的化工研究工作屬于工科,到美國后的化學研究工作屬于理科??茖W讓他探索自然掌握規律,技術讓他應用規律改變生活。圍繞化工分離領域的重大需求和關鍵問題開展工作,是周欣的研究理念。身為一名教師,周欣堅持教學與科研并重,希望探索發展更為有效的教學手段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借鑒國外的教學理念將其應用到日常教學中,進行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設計、以項目為基礎的問題驅動教學,讓學生在學會基礎知識外,還能把學到的知識用在研究探索中。同時,周欣也很注重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并以獨特的方式鼓勵學生保持批判性的學習態度?!暗谝还澱n,他們不認識我是誰,那就謊稱我是來替課的助教師兄,告訴他們這門課的學習其實很簡單,然后把高中教學的套路說給他們,讓他們聽上去覺得似乎挺有道理。等到上課鈴響時,我就再問一次,剛才我說的話有真有假,你們來告訴我哪些是假的并說出為什么。嚴格來講,‘有真有假’都是假的,畢竟很多細節相互矛盾,仔細聽可以分辨出來?!边@樣的教學方式使學生不再被動接受,并積極進行批判性思考,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都更加透徹。

“當你看過世界,再決定你降落的地點?!睆埲旱拇T士階段是在華南理工大學數學學院修讀應用數學專業,之后轉而攻讀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博士。2014年9 月,張群前往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進行金融復雜系統、資產泡沫探測、機器學習、計算金融、投資決策與風險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在“看過世界”之后,張群選擇“降落”在廣州,成為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金融學院的一名教師。正如那句——“你的氣質里藏著你讀過的書和你走過的路”,留學經歷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她、改變了她,培養了她運用多學科融合的方式進行思考,也不斷激勵她勇于求知求真。在教學過程中,張群也會結合自身的經歷向學生傳達“學貫中西”的理念,讓他們知道——在已知之外還有一個更大的未知世界等待他們去探索。

在華南農業大學讀研究生時,許細薇還信誓旦旦地說將來肯定會回武漢工作,然而在廣州讀完碩士后,她又繼續在這里讀了博士并出了國?!拔乙呀浟晳T了在廣州的生活,也適應了這里的觀念和思維方式?!弊詈?,許細薇選擇回到廣州。她先后入選廣東省“青年珠江學者”、“廣東特支計劃”科技創新青年拔尖人才、廣州市珠江科技新星;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際交流合作項目,參加國家基金面上項目、廣東省重大科技專項等多個項目。隨著學術成果的不斷累積,許細薇在參加學術交流活動中也經常會收到各地拋出的橄欖枝,但許細薇并未心動,她認為,一個城市是否能留住人才不一定取決于待遇,而是要看這個地方是否適合自己發展,包括這個城市整體的生活環境等多重因素。

持同樣觀點的還有2013 屆菁英學員謝登輝。用他的話說,自己的生活圈子早已與廣州相融,而他和家人也享受著現在的生活狀態和節奏?!敖疱X固然重要,但絕對不是衡量所有選擇的唯一標準?!敝x登輝覺得,留在廣州沒有選錯。

陳貞豐2011 年受菁英計劃資助留學,返穗后在廣東技術師范大學工作已有多年。2017 年底,為了適應新時代需求和探索新工科背景下自動化專業建設,學校自動控制系計劃對所在的自動化專業申請IEET 工程教育認證。由于是首次申請,大家都沒有工程教育認證申請的工作經驗且各自都有教學科研任務,申請工作一時難以展開,作為自動化教工黨支部書記的陳貞豐聯合系教研室召開動員大會,商討并制定出專業認證申請工作的時間節點安排及要求,并在此后逐一落實各環節。終于在多方努力下,自動化專業于2018 年通過了IEET 工程教育認證,也是憑借此次認證,學校自動化專業于2019 年順利入選廣東省一流專業。

如今,學成歸穗的菁英學員已逐步成長為各領域人才隊伍中的骨干,他們不僅為用人單位注入具有國際視野和國際水平的新鮮血液,更是為廣州創造了一批標志性的人才創新成果,將廣州的創新名片推向世界。截至目前,回穗服務的菁英學員獲得國家級項目資助或榮譽獎項76 個,獲得省級人才計劃資助或榮譽稱號42 個,獲得市級資助項目24 個。

正如揚帆遠航的帆船,青年學子們從廣州出發走向世界,當他們學成歸國亦如帆船回到港灣,一年又一年,他們傳承著菁英計劃的使命,這也正是菁英計劃標識設計的核心思路。設計者恰恰也是菁英計劃受益者、2016 屆菁英學員鄧廈?!皳P帆遠航代表著學子們負笈海外不畏艱險的魄力和決心,同時暗含著廣州作為海上絲綢之路起點的歷史印記。將菁英計劃的英文縮寫GEP 通過設計變形融入到風帆中,既代表菁英計劃是學子們揚帆遠航的依靠,也隱喻著另一個內涵——歸程。歸程,需要家的指引,高高聳立的廣州塔是廣州最具標志性的建筑,每到夜晚都絢爛無比,這是來自家的呼喚?!?/p>

鄧廈和他設計的菁英計劃標識

陳日(右)與加拿大皇家科學院原院長M. Jamal Deen 的合影

情聚·“匯”在一起

相信每一位菁英學員都難以忘記自己這一路上的跌跌撞撞,但更讓他們難以忘懷的,是菁英計劃大家庭給予他們的溫暖和柔情。

“世間一切總是冥冥中注定,就像當有同學詢問我是否要去北京大學的留學獎學金宣講會時,我也未曾料到這將是我與菁英計劃緣分的開始?!痹谛v會上,王超第一次結識了菁英計劃。2016 年7 月,王超于清華大學材料系畢業,畢業答辯、手續辦理及出國留學材料準備等事宜一時間蜂擁而至,更因為出國留學的原因,王超在反復折騰了半個月后,各種手續的辦理依然無果。在聽聞王超的情況后,廣州留服中心的工作人員專門打電話給王超,為其講解如何辦理相關手續。同年9 月,王超獲得了菁英計劃資助赴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攻讀博士學位。

2015 年,陳日入選菁英計劃,赴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攻讀機械工程博士學位,師從加拿大工程院院士伊什瓦·普里(Ishwar K. Puri)。在2016 年和2017 年的海交會多倫多推介會上,陳日感受到來自祖國的關懷,特別是廣州市有關領導對當地菁英學員致以節日慰問并十分關注他們在外求學的情況?!霸谶^去兩年多時間里,從行前培訓到學生在外管理,廣州留服中心的老師們都提供了周到貼心的服務,還為學員建立了交流平臺,當我們在學習和生活上遇到問題時可以通過平臺求助,還可以在課余組織一些活動?!?/p>

上圖: 2018 年8 月12 日-16日,菁英計劃舉辦為期5 天的行前培訓,內容涵蓋危機處理與管理、西方文化禮儀、國外生活保健、往屆菁英學員經驗分享交流會等內容

左下:“協作機器人的智能技術—前沿與挑戰”學術研討會

右下: 2019 年4 月24 日,“海歸博士進校園“活動走進北京師范大學廣州實驗中學,菁英學員為該校學生開展科普講座

不僅在選拔、評審、公示及學生在國內外的服務管理方面開展工作,廣州留服中心為回到廣州的菁英學員們搭起更多平臺,從學術交流到經驗分享,從公益科普到智力幫扶,菁英學員間的聯系愈加密切,“菁英力量”也在這一過程中逐漸凝聚。

2016 年8 月,由2012 屆菁英學員郭靖發起的“協作機器人的智能技術—前沿與挑戰”學術研討會在廣州舉行,活動邀請來自日本、德國、新加坡等國家的青年科學家及行業頂尖科研人員圍繞機器人智能技術等熱點話題開展為期兩天的研討交流,研討會受到廣州當地企業的關注,廣州視源電子科技有限公司邀請與會青年學者到企業參觀并對公司技術人員進行培訓和技術交流指導;同年底,菁英計劃首次亮相海交會,2014 屆菁英學員趙光宇邀請導師——瑞典兩院院士、諾貝爾獎評委蘇尼·斯文貝格(Sune Svanberg)參會并為菁英計劃站臺助威,會上菁英計劃五周年成果展也吸引了全國各地人才工作者的目光;2017 年6 月,首個菁英學員學術交流日活動舉行,近20 名來自不同專業領域的菁英學員參與,活動促進了菁英學員間不同專業領域的學術合作;2018 年1 月,來自科研、醫療、教育、生態環境等多領域的40 位菁英學員赴清遠開展智力幫扶活動;2019 年,菁英計劃品牌活動“海歸博士進校園“分別在北京師范大學廣州實驗學校、龍口西小學、英東中學舉辦,海歸博士將家國情懷、核心價值教育、科普知識教育融為一體,希望以此使學生們樹立“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的責任和使命;在新中國成立70 周年之際,數百名菁英學員前往廣州國際媒體港參加獻禮活動,在廣州塔下高舉國旗,共憶新中國70 年來的風雨兼程,齊聲共唱《我和我的祖國》為祖國母親獻禮。

上圖: 新中國成立70 周年之際,百名留學博士相約羊城唱響愛國樂章。掃描右側二維碼查看視頻

越來越豐富的活動也推動了廣州市“菁英計劃”留學人員回國服務聯誼會(以下簡稱“菁英聯誼會”)的誕生。2017 年12 月21 日,菁英聯誼會成立,聯誼會由菁英學員自發組建,旨在搭建“資源共享、發展共進、優勢互補、協作共贏”的高層次人才交流平臺,促進城市發展與人才培養的良性互動。2020 年9 月17 日,菁英聯誼會正式落戶廣州歸谷科技園。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初期,國內口罩供應十分緊張,1 月25日,在廣州留服中心組織下,菁英聯誼會理事郭靖在“廣州市菁英計劃聯誼會理事群”發起倡議,希望能集結菁英學員之力,開展募捐行動馳援武漢。倡議發出后,身在德國、法國、美國、英國、瑞士等國的菁英學員紛紛響應,在國外購買相應物資寄回國內,協助聯系航空公司及物流公司將物資盡快運輸到對接的醫院……當疫情開始在全球蔓延后,尚在海外的菁英學員也成為廣州留服中心和菁英聯誼會的牽掛。于是,菁英聯誼會又將在國內采購的口罩分別寄給十幾個國家和地區的菁英學員。在這場相互馳援的戰斗中,菁英學員們守望相助。

曾經是菁英計劃的受益者,如今,返穗的菁英學員也成為菁英計劃發展的助推者。他們現身說法將菁英計劃推薦給身邊更多的人;他們發起并組織行業國際專家學術交流活動,邀請國外研究團隊及優秀導師來穗參觀交流,在助力廣州發展上發揮示范效應;他們為菁英計劃建言獻策,希望菁英計劃可以在未來成為廣州一張亮麗的名片。2020 年菁英計劃的項目評審工作首次嘗試引入“以老評新”的審核模式,往日的學員成為今日的評審,看到現如今的申報材料,郭靖感慨道:“現在學生整體水平都提高了很多,從申報情況就可以看出菁英計劃知名度的發展,吸引了很多不錯的學生?!痹诋斕斓脑u審中,不少老學員都希望可以通過進一步優化菁英計劃推動項目持續發展,如在國外院校選取上不唯排名論?!霸趪?,有不少知名實驗室所掛靠的大學排名并不一定很高,可以讓老學員推薦一些在研究領域中受認可的機構,再由專門的評審專家評定?!惫刚f。

菁英學員在交流中激起思維的火花,在活動中增進彼此的情誼,在生活中匯聚成共同的大家庭。2020 年7 月,國內仍處于疫情防控階段,高鐵和航班的交通防疫管制措施使長途出行受到限制。而就在這個熾熱的夏天,在驕陽勝火的湖南益陽,兩位菁英學員正在舉辦他們的婚禮,新郎周欣和新娘陳睿(2014 屆菁英學員,留學美國康奈爾大學)在婚禮現場驚喜地發現兩張熟悉的面孔——韓超(2014 屆菁英學員,留學法國巴黎六大)和楊超男(2016 屆菁英學員,留學德國柏林自由大學)。他們都是陳睿的好友,因菁英計劃而相識,因學術上的交往和切磋而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所以,即使千里,即使障礙重重,他們也驅車從廣州趕來送上真摯的祝福。此次見面,也是疫情后菁英聯誼會的第一次線下聚會,楊超男和周欣分別是菁英聯誼會的會長和秘書長,他們總結了疫情期間國內外菁英學員相互馳援聯手防疫的工作,也為下階段的健康公益宣講進行籌備工作。

一群優秀的青年人因菁英計劃而匯聚,不僅組成小家庭,也匯聚成大家庭。在這個大家庭中,每一位成員都在自己的崗位上,以自己的努力回報著廣州。畢竟,相似的人總是“匯”在一起。

韓超(左一)和楊超男(左二)參加陳睿(左三)和周欣(右一)的婚禮

就像有一條無形的紐帶,將人才、廣州、世界緊緊相連。

猜你喜歡
菁英廣州計劃
Game Theory in Climate Change Economics
The Foundations of Physics
沒有叫停!廣州舊改,還在穩步推進……
117平、4房、7飄窗,光大來驚艷廣州了!
9000萬平!超20家房企廝殺! 2020年上半年,廣州“舊改王”花落誰家?
多彩廣州
菁英匯聚 思想碰撞
菁英鎊
暑假計劃
學做假期計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