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豆不同儲藏倉型使用現狀與儲藏技術的應用

2020-12-14 03:59張彬
農業工程技術·綜合版 2020年9期
關鍵詞:大豆

張彬

摘要:該文從大豆的儲藏倉庫類型出發,綜述了目前大豆儲藏過程中不同倉型的使用及其對大豆儲藏品質的影響,同時對不同倉型內綠色儲糧技術的應用情況與進展進行了總結,為下一步糧食科技工作者加強糧倉設備的研究和推廣儲糧新技術提供了一定的理論支撐。

關鍵詞:大豆;綠色儲糧;倉型;儲糧技術;儲藏品質

張 彬. 大豆不同儲藏倉型使用現狀與儲藏技術的應用[J]. 農業工程技術,2020,40(26):91-92.

大豆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糖類及多種生物活性物質,作為優質蛋白質和油脂的重要來源,在日常生活和生產中占據重要地位。大豆籽粒蛋白質、脂肪含量較高,吸濕性很強,在儲藏期間容易出現吸濕發熱、生霉、浸油赤變、不耐高溫、發芽力喪失等問題,嚴重影響大豆的加工品質。尋求合適的儲藏倉庫和安全的儲藏技術一直是大豆乃至整個糧食儲藏領域研究的課題。

一、大豆儲藏倉庫的分類

目前用于大豆儲藏的倉庫形式和種類有很多種,通常根據倉庫的結構形式的不同分為房式倉、立筒倉、簡易倉及露天儲料場。根據堆裝形式的不同分為散裝倉和包裝倉,散裝倉的墻身堅固厚實,可兼做包裝儲藏用;包裝倉內堆垛與墻身不直接接觸,墻身不能承受過重壓力,因此不能用作散裝倉。根據倉內溫度所保持溫度的高低分為低溫倉(≤15℃)、準低溫倉(16-20℃)、準常溫倉(21-25℃)以及常溫倉(>25℃)。根據機械化程度分為非機械化倉庫、半機械化倉庫和機械化倉庫[1]。

二、不同儲藏倉型的使用現狀

隨著全國大豆儲藏技術的日漸成熟,目前常用的儲藏方式有簡易罩棚倉儲存、蘇式倉糧面密封儲存、平房倉儲存和筒倉儲存[2]。

1、不同倉型的特點

蘇式倉倉型舊、使用年代較長,條件簡陋,保溫性和氣密性都差,容易受外界氣溫干擾,常常要在秋冬季開窗與外界進行溫度交換以降低糧堆溫度。

房式倉是目前最常用的倉房,分為平房倉、拱形倉及樓房倉。高大平房倉氣密性和隔熱保溫措施較好,大多都運用了電子測溫、機械通風、環流熏蒸和谷物冷卻等“四合一”儲糧技術[3],能很好的控制糧情。

立筒倉屬于較新的倉型,節約用地,機械化程度高,結構材料多為鋼板、混凝土和磚混,氣密性好,防火性能好,但由于糧堆較高,儲糧性能不甚理想,自動分級現象較明顯[4]。

淺圓倉便屬于立筒倉的一種,儲存量大,造價低,施工期短,易于進行機械化操作,因此被越來越多的倉庫采用。

2、不同倉型對大豆儲藏品質的影響

影響大豆儲藏品質的因素有很多,儲藏倉型作為影響大豆儲藏品質的重要因素之一,結構不同儲藏效果也不同。宗光嶺等[5]比較了雙笆房式倉和普通平房倉發現,雙笆倉在遏制氣溫對糧食濕度的影響方面比平房倉效果好,調節控制糧溫更顯優勢。

李建雅[2]對山東地區改造的蘇式倉、平房倉、高大平房倉3種倉型條件下的黑龍江大豆和平房倉、高大平房倉和淺圓倉3種倉型中儲存的美國大豆儲藏期間的品質變化進行了研究,發現倉型對黑龍江大豆水分變化及熱損傷粒、完整粒率、蛋白質溶解比率、酸值變化的影響效果不同,影響程度依次為改造的蘇式倉>普通平房倉>高大平房倉;3種倉型對大豆雜質含量、粗蛋白及粗脂肪含量的影響不大。平房倉、高大平房倉和淺圓倉對美國大豆水分及熱損傷粒率、粗蛋白含量、粗脂肪含量影響不大,對雜質變化及完整粒率、蛋白質溶解比率的影響依次為淺圓倉>普通平房倉>高大平房倉,對大豆酸值的影響依次為平房倉>高大平房倉>淺圓倉。

顧晨斌等[6]對蘇式倉和樓房倉的散裝糧及包裝糧品質變化進行了跟蹤研究,結果顯示隨著儲存時間延長,儲存品質出現不同程度的劣變,儲存效果散裝糧優于包裝糧。

趙德華等[7]對高大平房倉、磚圓倉和立筒倉儲存國產大豆的儲存品質進行了跟蹤研究,結果顯示高大平房倉效果最佳,磚圓倉效果一般,立筒倉效果最差。

以上研究表明,現階段儲糧技術下,大豆品種不同、儲藏地區不同對大豆儲藏品質影響不同。對于倉型來說,目前高大平房倉儲藏品質保存效果最佳。

三、不同儲藏技術在儲藏倉內的應用

1、主要儲藏技術

對于油料作物,儲藏的基本方法有干燥儲藏、低溫儲藏以及通風儲藏。近年來隨著儲藏技術的不斷發展,出現了密閉儲藏和氣調儲藏,生產中往往多種儲藏手段綜合使用。目前全國大豆儲藏技術有準低溫密閉儲藏技術[8],輔以隔熱保溫密閉、環流熏蒸殺蟲、適度機械通風及適時散熱散濕等手段,有效維持準低溫環境;干燥技術則通過晾曬、通風干燥、機械烘干及倒倉風揚等方式,使大豆中的水分低于臨界水分,達到安全儲藏的目的。氣調儲藏技術的應用目前主要以人工氣調為主,利用一定的機械設備將儲藏環境中的氧氣燃燒掉或置換成氮、二氧化碳,或者直接充入氮氣、二氧化碳,使儲藏倉內的微生物活動及大豆籽粒的生理活動減緩,從而實現安全儲藏[9]。

2、現代儲藏技術的應用

江黨生[10]等以南方高大平方倉為試驗對象,得出對于水分12%、雜質2%的進口大豆,儲糧平均溫度20℃-24℃、糧堆氧氣濃度5%為儲藏工藝指標控制參數。采取春季密閉隔熱,夏季空調、內環流控溫與充氮氣相結合,秋冬季通風的儲藏工藝技術路線,控制大豆儲藏安全水分、雜質、溫度和害蟲等非生物因子和生物因子,達到既確保大豆儲存安全又實現節能降耗的目標。

史鋼強[11]等針對簡易平房倉隔熱保溫性差、熱量容易進入糧堆的缺陷,借鑒高大平房倉通風—環流一體化技術,對哈爾濱地區大豆進行低溫儲藏度夏試驗。試驗發現通過采用通風—環流一體化系統將熱量排出倉外,再通過地下冷源二次降溫,環流4天,糧倉內糧溫可降到20℃以下。

肖明亮[12]在夏季對淺圓倉儲存大豆進行環流均溫通風試驗后發現,環流均溫通風糧堆內部溫度梯度值減小,可有效解決淺圓倉儲存大豆入夏后“冷心熱皮”現象。

齊俊甫[13]等在平房倉采用冷氣囊動態隔熱技術對儲藏大豆進行夏季生產性試驗發現,在低溫季節采用機械通風技術降低糧堆溫度后,及時將糧面密閉使其維持在低溫狀態,高溫季節利用空調器制冷循環給糧面冷氣囊不斷補充冷氣,可將糧堆溫度控制在20℃以下,克服了簡易平房倉屋面和墻體隔熱保溫性能差及上層糧溫升高較高的弊端,大大減少了外界環境對糧堆的影響,使蟲霉危害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符合推廣綠色儲糧的技術要求,達到了使大豆安全過夏的目的。

四、結語

雖然近年來隨著“四合一”等現代儲糧技術手段的不斷進步,以及“淺圓倉”等現代倉儲的建設,全國的大豆儲藏品質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與綠色生態儲糧的目標還有一定的距離,實現糧情的時時監測,推動現代倉儲設備的不斷完善,進一步加快推廣綠色儲糧新技術,減少大豆營養品質的損耗,控制蟲害、霉變損傷,確保出庫大豆品質,成為糧食科技工作者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參考文獻

[1] 劉玉蘭. 油脂制取與加工工藝學[M]. 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

[2] 李建雅. 山東地區實倉儲藏美國和黑龍江大豆的品質變化研究[D]. 河南工業大學,2019.

[3] 穆俊偉,古爭艷,李 壘. “四合一”儲糧技術應用于淺圓倉儲藏大豆綜合效果分析[J]. 糧食儲藏,2015(6):27-32.

[4] 向 征,何莉莉. 華南地區立筒倉大豆儲藏試驗[J]. 糧油倉儲科技通訊,2011(4):22-23.

[5] 宗光嶺. 淺析大豆儲藏安全管理方法[J]. 黑龍江糧食,2019(9):44-45.

[6] 顧晨斌,吳 青. 大豆儲藏品質的研究與探討[J]. 糧食儲藏,2007,(6):36-39.

[7] 趙德華,徐經杰,趙 影,等. 不同倉型儲存國產大豆效果分析[J]. 糧食科技與經濟,2018,43(6):108-111.

[8] 朱京立,孫立莉,王光明,等. 準低溫條件下大豆安全儲藏模式探討[J]. 糧油倉儲科技通訊,2013,29(4):20-23.

[9] 韓 楓,夏利澤,孔志超. 大豆安全儲存技術研究進展[J]. 糧食與油脂,2017(12):14-16.

[10] 江黨生,陳基彬,莫代亮. 南方地區高大平房倉進口大豆安全儲藏技術研究[J]. 糧食儲藏,2019(6):11-15.

[11] 史鋼強,徐福連. 簡易平房倉利用通風、環流一體化系統儲藏大豆度夏試驗[J]. 糧食儲藏,2019(3):23-26.

[12] 肖明亮. 淺圓倉大豆儲藏夏季環流均溫通風試驗[J]. 糧油倉儲科技通訊,2017(5):26-28.

[13] 齊俊甫,張 勇,楊國寶,等. 平房倉糧面采用冷氣囊動態隔熱技術儲藏大豆安全過夏生產性試驗[J]. 糧食倉儲科技通訊,2010(4):10-14.

猜你喜歡
大豆
國之大者
大豆栽培增產新技術研究
解讀轉基因大豆對我國大豆產業的影響
大豆對氮肥的吸收與利用
加入不同濃度外源大豆黃素對大豆根瘤數量的影響
中國大豆供需平衡表
中國大豆供需平衡表
大豆農場
給小嘴安個開關
收大豆的勞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