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積極心理學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

2020-12-14 04:17林惠玲
新智慧·下旬刊 2020年9期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初中歷史應用

林惠玲

【摘 要】青少年是國家未來的棟梁,國家非常重視對他們的教育。初中歷史教師應進一步挖掘并發展歷史教育的獨特之處,讓其與積極心理學相結合,幫助中學生樹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堅強的意志和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從而培養出適應形勢發展的有健全人格的接班人。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初中歷史;應用

中學生的心理狀態是其整個身心健康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成為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內容。

積極心理學是一門專門研究人的積極的品德、力量及情感體驗的學科。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精心挖掘歷史素材,用豐富的史實,眾多名人偉人的嘉言懿行來滋潤學生心田,可以使學生產生積極健康的心理。那么,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積極心理呢?下面是筆者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一些實踐。

一、在歷史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積極的心理認識

積極的心態是成功的必備條件,也是健全人格的重要部分。歷史課堂教學面對的是所有學生,教師要在自然或創設的情境中運用心理學專業的知識對所有學生施以積極的、正向的教育,并使學生對歷史學科產生學習興趣。

例如,在講到鴉片戰爭時,中國被迫與列強國家簽訂一系列喪權辱國的條約,很多時候都是李鴻章去簽的,于是有很多學生就指責李鴻章是賣國賊、劊子手。教師要指引學生,不應該用消極的心理去評價李鴻章。我們在評價一個歷史人物時應一分為二,從多個角度進行評析,防止籠統化、簡單化的主觀判斷。若要全面分析評價一個歷史人物,應把歷史人物置于特定歷史條件下做具體分析。教師要用辯證的思維,積極的心態,給學生做具體的分析。

李鴻章代表清政府與外國列強簽訂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條約,不可否認給中國帶來了巨大的民族災難。他“將中國生計一網打盡”,所以“吾人積憤于國恥,痛恨于和議,而以怨毒集于李之一人”的義憤是可以理解的,但義憤畢竟不能代替科學的歷史分析。如若對當時的實際情形做些具體的考察,就會得出“其責任并不專在李鴻章一人”的結論。甲午戰爭時恰逢西太后六旬大壽,這個抱定“寧亡外夷,不給家奴”的清廷主宰者就選擇從速和解了事,以免影響她的慶典。事實表明,這種“議和”的主謀者是西太后。同時,這次“議和”是在清政府全面戰敗的情況下進行的。新政府無論派誰為“議和”代表,都不可能改變戰敗受辱的事實。還有,經李鴻章之手簽訂的另一個賣國條約《辛丑條約》,也是由西太后一手造成的。所以說,這筆爛賬不能通通算在他個人的頭上,畢竟他也只是聽命于清政府行事。

由此可見,李鴻章對他的國家,即清政府,是十分忠心的。全面了解歷史后,學生也逐漸了解了歷史人物,并探索歷史人物積極、發光之處,以下是一些學生代表的發言。

學生A:他一生有30多年時間從事于對近代中國社會產生過重大影響的洋務運動,他是創始人,組織者和領導者。在運動期間,他創辦輪船招商局和江南制造總局等企業。

學生B:我國的紡織、開礦等工業,直到甲午戰爭前未被外國侵略者染指,李鴻章是有一份功勞的。

學生C:洋務運動時期,正是由于他的苦心經營,才把北洋艦隊建成當時最大的一支海軍。雖然后來這支海軍敗于日本之手,但它在對外反侵略戰爭中所起的積極作用是不可磨滅的。

學生D:李鴻章善于培養人才。人所共知,在洋務運動初期,國內掌握近代科學技術的人才寥若晨星,但李鴻章卻能“伯樂識馬”,為國家選拔人才。

……

最后,教師做了全面的歸納總結,糾正個別學生偏激的心理和行為。學生在總結歷史人物積極方面的成就時,也引起了其他同學思想上的共鳴,同時陶冶了學生的情操,更有助于開發學生積極心理潛能,健全學生人格。

我們深諳中學生肩負著新時代賦予的重任,不僅要參與彼此之間知識能力的較量,還要發展心理健康,因此,教師應進一步研究、發展歷史學科教育的“隱藏”功能,通過真實的歷史事件、人物,引導學生從消極中探索積極,直至延伸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來,讓學生懂得如何理性地將學習與生活中的消極進行轉化,幫助學生樹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將學生培養成為符合時代發展的、有健全人格的接班人。

二、運用多媒體技術激發學生的積極情懷

多媒體技術融計算、聲音、文字、圖像、動畫、視頻和通信等多種功能于一體,具有很強的真實感和表現力,能多角度調動學生的情緒、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和提高學習歷史的興趣。有了興趣,就相當于有了促進學生主動分析、積極思考、勇于探索的內在動力。

例如,在講到《中國工農紅軍長征》這課時,筆者用多媒體播放了“飛奪瀘定橋”的短視頻。在視頻里,紅四團官兵在漆黑的夜里,冒著雨,踩著泥水,在崎嶇陡峭的山路上跑步前進,一晝夜奔襲竟達120公里,終于在5月29日凌晨到達瀘定橋西岸,創造了人類行軍史上的奇跡。瀘定橋離水面好幾丈高,現在橋上的木板已被敵人抽掉,只剩下鐵鏈橫空高懸。向橋下望去,會叫人心驚膽寒,急湍的河水,咆哮向前,掉下去將尸骨無存。但22名突擊隊員拿著短槍,背著馬刀,拿著手榴彈,冒著槍林彈雨和火墻密布的鐵索奪下橋頭,并與左岸部隊合圍占領了瀘定橋。

學生專注地看著視頻,聽著伴曲《征服天堂》,仿佛身臨其境地感受到了戰斗的激烈與驚心動魄。在畫、影、音的多重感官刺激下,偉大的紅軍戰士堅定不移、迎難而上的身影,舍生忘死的精神震撼著學生的內心。

長征雖已離我們遠去,但那用數十萬紅軍生命和鮮血書寫的英雄史詩里,每一個字都閃爍震撼靈魂的光輝,每一行詩里都有一股力量沉淀在我們的民族血液中。有學生在發表感想時說到:“先輩在用鮮血教導我們,在面對困難、挫折時應該積極地勇往直前。我更明白了生在和平中國的我們要積極勤奮學習,刻苦努力,堅持不懈地完成每一件事,為祖國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梢?,多媒體技術作為媒介為學生的情感品質發展產生了積極作用。

多媒體技術綜合運用形、聲、色、光的效果,優化了學習情境和教學情境,讓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擴大眼界,也優化了教學內容,使教學內容變得可見,可聽,易感知,易理解,從而大大提高了學生對歷史的學習興趣。

三、課外活動實踐課更能增進學生的積極體驗

積極心理學認為,增進個體的積極體驗是發展積極人格和積極力量的一條基本途徑。因此,教師要讓學生親身參與課外活動實踐課,去感知中國悠久歷史和燦爛的文明,去感受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民在反帝反封建的斗爭中所體現出的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和革命英雄主義氣概,從而讓學生更好地獲得積極的精神力量。

例如,筆者曾帶學生參觀鄧發烈士故居。在走出校門前,筆者先讓學生參觀我校鄧發紀念中學的文化宣傳欄。30米的文化宣傳欄以各種圖片、文字的形式給我們大體介紹了鄧發個人英雄事跡。之后,我們來到了鄧發烈士故居。筆者讓第三小組的學生做解說員。解說員A給我們介紹了這座文物的來源。解說員B帶領我們進屋,一邊參觀鄧發烈士生平的相片及遺物,一邊解說鄧發的英雄事跡:“鄧發是我國工人運動的著名領袖之一。1926年夏,他帶領香港海員大罷工,然后追隨北伐軍出征中原,并為隊伍提供了有力的后勤保障。1927年12月,鄧發又參加了著名的廣州起義,任第五區副指揮,指揮油業工人作戰。1934年,鄧發參加長征,他既負責指揮部隊行軍打仗,又要嚴防敵人的破襲”。解說員B指著墻上的一張相片——鄧發雙手交叉,威武地站在一個房子前。他說:“這時,鄧發工作在新疆。他組織出版《新疆日報》。報紙的宣傳工作使新疆各族人民受到了無產階級革命思想的教育,增強了其政治覺悟和抗日愛國熱情……”

這次活動課讓學生親眼目睹歷史人物遺留下來的物品,有非常重要的價值。隨著解說員的解說,我們仿佛穿越時空,見證了鄧發所在時期的歷史面貌和故事。它是一盞盞輝煌燦爛的文明之燈,指引學生尋求真理和光明。教師要指引學生充分肯定一個人的積極思想,借助無窮的信仰力量,為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并借此激勵學生樹立遠大理想。一個有遠大理想抱負的學生,一個思想上高風亮節的孩子,終能成大器,能沿著偉人的足跡一直走下去,造福國家,造福人類。所以說,積極心理學和歷史學科社會實踐課的完美結合,對青少年來說至關重要。

歷史學科要與積極心理學結合,以達到育人的目的,讓學生從中認識到許多人生哲理,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培養出堅強的意志,提高個人的綜合素質和能力,激發其愛國情懷。

參考文獻:

[1]張亞玲.積極心理學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1(15).

[2]俞晟昱.讓學生在歷史中感受“幸?!薄e極心理學在中學歷史教學中的應用[J].科普童話,2017(36).

[3]高祿.積極心理學在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成才之路,2016(7).

[4]丘雪雯.用積極心理學構建初中歷史課堂[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4(25).

猜你喜歡
積極心理學初中歷史應用
積極心理學理論在突發事件應急處置中的應用研究
淺析積極心理學在大學生活中的運用
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職校生積極心理導向的體驗式活動班會創設研究
探析初中歷史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
初中歷史反思性教學思考
GM(1,1)白化微分優化方程預測模型建模過程應用分析
煤礦井下坑道鉆機人機工程學應用分析
氣體分離提純應用變壓吸附技術的分析
會計與統計的比較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