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脊髓損傷患者獲得性皮膚損傷的現狀調查

2020-12-14 04:16廖娟
特別健康·下半月 2020年12期
關鍵詞:高危因素脊髓損傷現狀調查

廖娟

【摘 要】目的:探討脊髓損傷患者獲得性皮膚損傷的原因,為預防脊髓損傷患者皮膚損傷提供臨床實踐依據。方法:選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廣東省工傷康復醫院脊髓損傷科所有入科住院患者進行調查,統計所有患者住院期間發生獲得性皮膚損傷的情況并分析其發生皮膚損傷的原因。結果:脊髓損傷科患者獲得性皮膚損傷的共發生88例,發生率為13.13%,其中發生最多的是摩擦所致,其發生率為57.15%,其次是不明原因的,共28例(31.82%)。 膏藥撕傷共5例,發生率為5.68%,受壓所致3例,發生率為3.4%,皮疹抓傷最少,僅為1例。結論:脊髓損傷患者獲得性皮膚損傷摩擦所致的最高,其次是不明原因所致最多,所以臨床醫護人員在治療患者的同時,還應提高對脊髓損傷患者獲得性皮損損傷的重視。

【關鍵詞】脊髓損傷;獲得性皮膚損傷;高危因素;現狀調查

【中圖分類號】R68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20)12--01

脊髓損傷(Spinal cord injury,SCI)是指由外傷、炎癥、腫瘤等不同原因引起,具有相同臨床轉歸的一種高致殘率、高病死率并且至今尚無有效方法可治愈的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可造成脊髓橫斷性損傷,致損害平面以下的運動、感覺、括約肌及自主神經功能障礙[1]。是一種公認的嚴重的破壞性病癥,嚴重影響患者的愈后、生存和生活質量[2]。脊髓損傷患者一般都需長期臥床,加上需行內外固定、牽引等治療,往往會伴有神經營養障礙,皮膚出現缺血壞死,發生醫院獲得性皮膚損傷,若處理不當,不但可加重患者原有疾病,還會影響患者康復,增加患者痛苦和醫療負擔,嚴重者繼發感染導致死亡[3]。本研究旨在探討脊髓損傷患者獲得性皮膚損傷的原因,為預防脊髓損傷患者皮膚損傷提供臨床實踐依據。

1 資料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采用收集登記皮膚破損患者人數的方法,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選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廣東省工傷康復醫院脊髓損傷科所有入科住院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年齡18歲以上;入院前未發生皮膚損傷。

1.2 方法

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廣東省工傷康復醫院脊髓損傷患者皮膚破損的病人人數,使用統計學方法,分析三年中發生皮膚破損的人數進行統計歸類,針對發生原因采取對應措施,降低脊髓損傷患者皮膚破損的發生率。

1.3 統計學分析

采用Excel雙人錄入數據,采用中文版SPSS25.0 統計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計量資料以()表達,統計皮膚破損發生率或百分比描述。

2 結果

2.1 研究對象的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共納入670例患者,男488例,女182例;年齡18~78歲,平均年齡(48.21±19.07)歲;頸段脊髓損傷222例,胸腰段脊髓損傷448例。

2.2 脊髓損傷患者獲得性皮膚損傷的發生現狀

本研究患者獲得性皮膚損傷88例,發生率為13.13%。其中發生最多的是摩擦所致,共51例,發生率為57.15%,其次是不明原因的,共28例發生率為31.82%,膏藥撕傷共5例,發生率為5.68%,受壓所致3例,發生率為3.4%,皮疹抓傷最少,僅為1例,發生率1.1%。2017年皮膚破損發生率為22.2%,2018年皮膚破損發生率為13.3%,2019年皮膚破損發生率為7.6%,經行相應預防措施后,每年脊髓損傷患者獲得性皮膚損傷呈下降趨勢。見表1。

3 討論

近年來,脊髓損傷是全球各國公認的高發病患之一,其發生率、致殘率呈逐漸上升趨勢。SCI不僅影響患者病變部位的感覺和運動信號的傳導,還會影響機體的自主神經系統功能[4,5]。此外,SCI還具有較高的致殘率,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重大影響[6,7]。因皮膚破損導致一系列的并發癥,而降低患者的康復效果,預防SCI所致的獲得性皮膚損傷尤其重要。

3.1 導致獲得性皮膚破損的因素

3.1.1 患者及照顧者轉移技能及照顧技巧不熟練,摩擦所致。

3.1.2 對皮膚護理知識缺乏,長期臥床,大小便失禁導致皮膚長期潮濕。

3.1.3 患者對疾病及自我防護意識不強。

3.2 防范措施

3.2.1 提高患者及照顧者的轉移技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住院期間施行專業陪護小組人員來執行各項轉移,減少轉移時發生推、拖、拽等摩擦導致的皮膚破損。

3.2.2 保持皮膚的干燥潔凈,及時清理大小便,皮屑,使用賽膚潤或造口粉涂抹易潮濕部位,定時翻身減壓,使用減壓產品緩解皮膚受壓。

3.2.3 脊髓損傷患者感覺功能障礙,做好藥物使用及防燙傷宣教,行運動治療時穿好鞋襪,防碰撞及摩擦而導致皮膚破損。

本研究結果顯示,患者獲得性皮膚損傷發生率為13.13%,其中發生最多的是摩擦所致,共51例,發生率為57.15%,分析原因與SCI患者感覺運動功能障礙,在轉移的過程中容易產生摩擦力。此外,摩擦原因導致的獲得性皮膚損傷呈下降趨勢,說明近幾年科室采取的干預措施,如護理人員培訓、患者移動訓練等措施有所成效。其次是不明原因的,發生率為31.82%,這說明SCI患者獲得性皮膚損傷是多種原因共同導致,需要引起醫護人員的重視。除此之外就是膏藥撕傷共5例,發生率為5.68%,說明隨著中醫藥的廣發使用,醫護人員在藥物的使用、健康教育、皮膚觀察等方面欠佳,仍需進一步改進[8]。

參考文獻

段科科,劉時璋. S100β蛋白與脊髓損傷相關性研究進展[J]. 陜西醫學雜志,2020,06:766-769.

Mothe AJ,Tator CH.Advances in stem cell therapy for spinal cord injury[J].J Clin Invest,2012,122:3824-3834.

楊平.老年病人壓瘡發生的相關因素研究進展[J].全科護理,2017, 15(13):1576-1578.

于寧, 李忠海, 楊婧雅,等.品管圈活動在降低脊柱脊髓損傷患者轉移過程中皮膚損傷發生率中的應用[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5,19(4):134-135.

關驊.脊柱損傷的診斷治療現狀[J].中級醫刊,1992(08):11-13.

Committee M,Burns S,Biering -Sorensen F,et al.Interna- tional standards for neurological classification of spinal cord injury,revised 2011[J].Top Spinal Cord Inj Rehabil 2012,18:85-99.

施春娟. 綜合護理對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損傷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的影響研究[J]. 當代護士(學術版), 2018, 025(012):39-40.

Piatt JA,Nagata S,Zahl M,et al.Problematic secondary health conditions among adults with spinal cord injury and its impact on social participation and daily life[J].The journal of spinal cord medicine,2015:1-6.

猜你喜歡
高危因素脊髓損傷現狀調查
早產兒喂養不耐受的高危因素探討與措施
新生兒院內感染的風險因子及其護理對策分析
溴吡斯的明聯合巴氯酚對T6以上脊髓損傷神經源性膀胱的臨床觀察
云南省民族地區農村小學體育教師現狀調查研究
綜合護理與康復訓練對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損傷患者的應用觀察
足月兒發生呼吸窘迫綜合征的高危因素分析
影響社區腦卒中復發的高危因素分析
行動學習法在脊髓損傷患者實施自助間歇導尿中的應用效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