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小學數學課堂注入“生活”之源

2020-12-14 16:30洪瑛
數學大世界·中旬刊 2020年11期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課堂教學

洪瑛

【摘 要】 數學是學生學習生活中的一門重要學科,然而傳統數學教學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學生分數,讓學生具有更強的應試能力,這并沒有達到培養學生數學能力的目的。小學時期是學生綜合能力養成的啟蒙期,根據新課改的要求,每一位教學參與者都在追尋高效的數學教學方法,其中,將“生活”融入數學課堂就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式,能夠為小學數學課堂增添活力,同時可以培養學生將數學能力融入生活的習慣。

【關鍵詞】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融入生活

在小學新課程改革的教學要求中指出,小學數學教學要與實際生活經驗相結合,在已有的數學知識背景下,更多地向學生展示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增強學生的參與感,讓學生在生活中探索真理并掌握數學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注入“生活”之源能夠有效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也是提高學生數學能力的一種好方法。本文就小學數學課堂中注入“生活”之源展開具體論述。

一、數學生活化教學的意義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教育工作者也意識到了教學生活化的意義,知識是用來實踐的、使用的,并不是單單為了應試,在社會不斷發展進步的今天,將生活實踐與學科知識相結合非常必要,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融入生活實例具有重要意義。

1.增強學生學習興趣

隨著小學階段學生的個性特點決定其認知能力不夠健全,理解問題的能力比較直接。因此,在數學教學中,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顯得非常重要。但是數學是所有基礎學科中相對較難的,理論邏輯性比較強,數學知識模塊也相對抽象,學生在學習數學過程中經常會遇到難理解、難實踐的現狀。對于目前普遍存在的問題,通過將“生活”注入課堂能有效改善,同時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夠提高學生數學能力的實踐性,對數學教學具有重要意義。

2.提高學生的探索意識

根據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教師在教學工作中要不斷學習創新,給學生帶來新穎的教學方式。將生活實踐帶入數學課堂是一種具有創造性的教學模式,可以有效活躍課堂氣氛,增加數學課堂的趣味性,可以引導學生探究和觀察生活中無處不在的數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并能夠運用數學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通過教學模式的改革增強學生的探索意識,提高學生發現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打破以往只能應對考試的狀況,真正將數學思維和能力運用到生活中去。

二、數學生活化教學的策略

1.聯系生活,探究規律

數學是一門思維性很強的學科,小學階段是學生養成創造性思維和獨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時期,只有不斷創新,才能夠推動學生發展。以往的數學課堂上教學模式比較固化,教師教學思想不夠創新,數學課堂難以提高教學效率,學生在課堂上參與感不強。因此,教師要重視在數學課堂上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學數學,可以在課堂上注入“生活”元素,運用生動的實際生活案例來進行數學課堂導入教學,這樣有利于調動課堂學習氣氛,也可以增強學生對課堂知識的興趣。例如,在學習“三角形的認識”時,教師可以通過創設情景進行課程導入。教師:同學們,我們的城市建設越來越完善,一座座高樓拔地而起,同學們愿意和老師一起看看繁忙的建筑工地嗎?教師將準備好的課件播放給學生看,課件上展示出建筑工地忙碌的景象,一個高聳的機器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有的學生自告奮勇地回答是塔吊。教師引導同學們觀察塔吊的形狀,發現上面有很多個三角形,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為什么塔吊要設計成三角形呢?學生開始猜想,發表自己的想法。教師在課堂上引入生活實例可以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把數學知識融入實際生活中,激發學生的興趣。有的學生回答三角形具有穩定性,教師可以通過圖形教具幫助學生驗證這個結論。矩形教具輕輕一拉就變形了,而三角形拉不動,教師又讓學生嘗試拉動五邊形、T字型,都會因拉力發生形狀的改變,唯有三角形沒有發生變化,從而引出“三角形具有穩定性”的結論。教師在布置課后作業時也要與課堂內容相互關聯,跟學生的生活實際相互關聯,這樣能夠有效幫助學生鞏固課堂上的基礎知識,同時提高學生在生活中運用數學的能力。例如,在學習“三角形的認識”課程后,可以布置拓展作業,讓學生觀察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利用了三角形的特性,進行舉例。最后,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思考、大膽提問,用學生的發散性思維來學習數學,讓數學知識貼近生活,拉近和生活的距離,這樣學生學習起來更有成就感,能激發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探究欲望。

2.作業模式生活化

課后作業能夠有效鞏固課堂上的知識,也能對課上遺漏的知識點進行補充,對學生的學習非常重要。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生實際需求來制訂課后作業生活化模式,注意作業的生活化和實用性,注意作業的難易程度。為此,教師要利用逆向思維制訂適合學生的作業,讓學生可以“跳一跳就摘到果子”,多方面思考,這樣會更有效地掌握數學知識。例如,在學習“長度單位”時,教師可以布置預習作業,讓學生在家長的幫助下量一量自己的身高,并做好記錄,再分別量取半米線段和一米線段作為下節課的教具。課上老師發現,有的同學的身高是用米為單位記錄的,還有的同學是用厘米記錄的,同學們還在課前討論在量取線段時發現半米就是50厘米,從而引出新課——長度單位的換算。

3.結合生活教學,提升動手能力

數學學科是一門邏輯思維較強的學科,為了幫助學生理解和思考數學知識點,數學教師在課堂上可以利用把知識融入生活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自己親手操作,發揮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拓展學生思維,讓學生觸碰到真實的數學知識。在課堂上學生的參與欲望比較強烈,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這一特點,采用生活中常見的教學用具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探究,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讓學生在動手過程中培養創新思維能力,啟迪智慧。例如,在學“長方形周長”這一課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利用生活中的工具,如剪刀、彩紙、直尺或吸管等制作大小不同的長方形,然后利用直尺測量長方形的周長,讓學生在參與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理解長方形周長的含義及計算方法,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就存在于生活中。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數學能力,提高教學效率,達到教學目標。

4.教師定期進行生活理論學習

教師要想更好地實施生活化教學,就要具備相關的理論知識。通過觀察發現,目前有很多數學理論支持生活化教學,比如新課改中就明確闡述了很多關于生活教學的觀點,又比如我國一些教育學家提出的“教育起源于生活”的理論等等。要想做一位合格的教師,就要做好知識儲備,才能有足夠的能力帶給學生新的思想,才能在素質教育下培養出全面發展的人才。教師自身要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要更多地參與理論學習,這樣才能為改變教學模式做好儲備。

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小學課堂教學也應該做到不斷創新。數學作為一門基礎學科,能夠有效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是學生了解科學真理的源頭。數學知識在生活中隨處可見,數學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有效利用生活知識融入課堂,希望這種新的教學模式能夠在課堂中得到實踐,讓“生活”之源注入課堂,發揮學生的創造力,從而促進學生全面、健康地發展。

【參考文獻】

[1]秦淑英.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生活化實施策略探討[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 2019(10):167.

[2]鄒偉.數學課堂注入生活氣息的探討[J].成才之路,2018(27):51.

【備注:本文系2019年度漳州市基礎教育教學研究課題《小學數學圖形與幾何實踐活動的研究》的研究成果,課題立項批準號:ZPKTY19134】

猜你喜歡
小學數學生活課堂教學
簡約化初中化學課堂教學實踐探索
自然拼讀法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有效融入
數學開放題在初中課堂教學的探索
漫生活?閱快樂
生活感悟
農村學校數學生活化教學探析
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體驗式學習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培養數學意識發展思維能力的研究
無厘頭生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