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通創新對農產品價格波動影響路徑實證研究

2020-12-18 03:31包明齊副教授
商業經濟研究 2020年24期
關鍵詞:流通波動價格

包明齊 副教授

(河套學院經濟管理系 內蒙古巴彥淖爾 015000)

農產品價格關系民生福祉,在經濟發展 “新常態” 背景下,國務院發布《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提出打造全產業鏈整合運營、持續推進流通創新。而如何實現農產品價格穩定、促進農戶增收,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問題。近年來,我國農產品價格波動幅度較大,這不僅對居民生活水平造成影響,還可能影響農戶的生活決策,甚至引發社會問題。導致農產品價格上漲的因素很多,如供求關系、市場信息不對稱、居民消費指數、流通效率等。據農業農村部調研顯示,流通成本約占到農產品價格的50%-60%,流通效率低已成為制約農業發展的最大障礙。2016 年以來,多部委聯合提出推動農產品流通創新,旨在“降本增效”,切實穩定農產品價格,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由此,科學分解農產品全要素生產率,深入研究流通創新指標與農產品價格波動的關系,進而探索流通創新新路徑,對于優化農產品流通環境、緩解價格波動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流通創新對農產品價格波動影響的理論分析

流通組織創新對農產品價格的影響。流通組織即農產品生產環節與流通環節的對接方式。在市場經濟體制下,農產品流通呈現多元化、組織化態勢。流通組織將眾多分散的小農戶聯合,通過信息共享、互助自助方式聯合運行,如 “農戶+ 合作社(協會)”、農戶自建網絡聯盟、建立種植基地等,結合自身的運營定位對接批發、零售、加工、初級產品銷售市場。農產品價格構成中,流通費用占據著較大比重,通過組織創新能夠有效減少流通環節、降低交易成本,如 “農超對接”,種植大戶帶動,實現產供銷一體化,可緩解流通費用引發的價格波動。

流通技術創新對農產品價格的影響。流通技術即對流通工藝的改造與自主研發,在信息化時代下,農產品流通技術呈現快速發展的態勢,向B2B、B2C 等新興電子商務模式進軍,消除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的時間與空間限制,拓寬了農產品的供銷渠道。如中國惠農網為農產品搭建了信息共享平臺,動態掌握市場信息、實現消費者與生產者的雙向互動。根據產業組織理論(SCP)將流通技術創新分為三個維度:市場績效、市場行為、市場結構。三者相互促進、相互作用,將其引入到農產品流通體系可見:第一,市場主體的行為決定市場績效。第二,市場結構受市場主體行為的約束。第三,市場結構會影響市場主體行為的選擇。第四,政府政策會調整和改善市場結構,間接影響農產品價格,促進參與主體的技術創新。在SCP框架分析可見,通過推進流通技術創新能夠提升流通效率,解決農產品供應鏈過長的制約因素,進而緩解農產品價格波動。

流通效率對農產品價格的影響。農產品的價格形成主要分為三個部分,即生產成本、流通成本、經營利潤。其中,流通成本約占到農產品價格的50%-60%,可見降低流通成本對于緩解農產品價格波動具有重要作用。流通效率即流通時間價值,農產品流通時間越長,流通成本高、毀損率高,且農產品的生鮮程度會受到影響,進而提升單位農產品的價格。有序地控制流通時間價值,可提升流通效率,穩定農產品價格機制。從流通組織創新、技術創新的方向出發,能夠提高流通效率,推進農產品零售價格與生產價格之差的最小化,實現緩解農產品價格波動的目的。

流通創新對農產品價格波動影響路徑實證分析

(一)數據來源與關鍵指標選擇

本文選取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08-2017 年《中國農業年鑒》及31 省份發布的統計數據,為有效克服計量回歸導致的估計誤差,運用DEA-Malmquist 指數對農產品流通創新進行指標分解與實證研究。參考??∮ⅲ?015)的研究,從全要素生產率的視角,對農產品流通創新指標進行定義(見表1)。同時,農產品的價格波動受到多因素的影響,在研究中需要設定多個與之相關的控制變量(見表2)。

(二)模型設定

首先,運用Malmquist 指數對農產品流通全要素生產率及分解指標進行測算,其原理如下:

模型1:兩個不同時期全要素生產率(lttfe):

模型2:lttfe 分解為技術進步指數和技術效率指數:

M0(Xt+1,Yt+1,Xt,Yt)=ltte×effch

模型3:effch分解為規模效率指數和純技術效率指數:

M0(Xt+1,Yt+1,Xt,Yt)=ltte×ltme×pech

其次,引入影響農產品價格波動的控制變量,構建模型4:

POVit=αi+β1ltit+β0kzit+λt+εit

其中,i 代表省份,t 代表年份;POV 反映農產品價格變動幅度;lt 表示運用Malmquist 指數測算出的五個解釋變量指標;kz 表示控制變量集合;α 代表各省份固定效應;λ 代表各年份固定效應;ε 代表隨機干擾項。

(三)流通創新對農產品價格波動影響的基本估計

采用Hausman 檢驗進行模型選擇:模型I 的 Hausman(P)值為0.5638,不能拒絕 “H0∶ui與xit,zi不相關” 的原假設,可見,采用混合回歸模型并不理想。模型II-VI的Hausman(P)值在5% 臨界值下能夠拒絕原假設,可見,采用固定效應模型較為理想?;竟烙嫿Y果見表3 所示。

對基本估計結果進行分析,可見:

第一,農產品流通全要素生產率(lttfp)能夠緩解農產品價格波動,且具有顯著性。模型I采用混合回歸的方式,僅將lttfp 與POV 進行回歸,二者呈現負向相關關系,且在1%臨界值下顯著,但R2僅為0.037,回歸結果并不理想。由此,在模型II 中加入了控制變量ISov、CPI、CoV,lttfp與POV 呈現負向相關關系,在1% 臨界值下顯著,且R2為0.864,模型擬合度較好。

第二,農產品流通技術進步(ltte)能夠緩解農產品價格波動,但顯著性不強。模型III 主要檢驗ltte 與POV 的相關性,引入了影響農產品價格波動的三個控制變量,回歸結果顯示ltte 與POV 呈現負向相關關系,即流通技術進步1個百分點,能夠緩解農產品價格波動1.2 個百分點,但未通過10% 臨界值檢驗。進一步分析:長期以來,我國流通業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進入新世紀以來,隨著國民經濟快速發展、居民對流通業需求加劇,流通業逐步引入自動分揀、輸送等現代設備。然而,我國流通企業中大多為中小型企業,自動化技術并不普及,勞動效率不高,因而導致技術進步的作用并不顯著。整體而言,我國流通業自動化技術運用率不高,甚至還存在沿用傳統人工分揀、裝卸的企業,由此弱化了技術進步對農產品價格波動緩解的作用。

第三,農產品流通組織創新(ltme)能夠緩解農產品價格波動,但顯著性不強。模型IV 主要檢驗ltme 與POV 的相關性,回歸結果顯示ltme 與POV 呈現負向相關關系,即流通組織創新1 個百分點,能夠緩解農產品價格波動0.3 個百分點,但未通過10% 臨界值檢驗。進一步分析:目前我國大型農產品流通企業較少,尤其是冷鏈物流的供應鏈主體協作創新并不成熟,“十三五”期間在政府層面的引導與鼓勵下,流通組織創新對緩解農產品價格波動的作用將逐步顯著。

第四,農產品流通技術效率(effch)、流通純技術效率(pech)能夠緩解農產品價格波動。模型V 回歸結果顯示effch 與POV 呈現負向相關關系,即流通技術效率提升1 個百分點,能夠緩解農產品價格波動3.9 個百分點,通過了10% 臨界值檢驗。模型VI 回歸結果顯示pech 與POV 呈現負向相關關系,即流通純技術效率提升1 個百分點,能夠緩解農產品價格波動0.3 個百分點,但未通過10% 臨界值檢驗。說明目前我國農產品流通中引入EOS、POS、EDI、RF 等現代技術的比例較低,對流通產業溢出效應并不明顯。

表1 農產品流通創新指標定義

表2 農產品價格影響指標定義

表3 流通創新對農產品價格波動影響的基本估計結果

表4 內生性和穩健性檢驗

(四)內生性和穩健性檢驗

運用2SLS、GMM、DWH 模型對表3 各變量的內生性與穩定性進行分析(見表4),可得:一是2SLS、GMM模型都驗證了農產品流通效率、流通技術進步能夠緩解農產品價格波動,且存在內生影響。二是受大型農產品流通企業市場壟斷的影響,流通技術效率、純技術效率、組織創新弱化了緩解農產品價格波動的作用,且屬于外生解決變量。

對策建議

第一,加強農產品流通技術創新,著力推進現代信息技術應用。在提升農產品品質的同時,加強流通端的技術創新,提高流通全鏈條的技術支撐,逐步建立完善的冷鏈物流網絡,積極幫助中小流通企業普及和推廣現代技術,如自動分揀、裝卸等,降低流通成本與流通損耗、提升流通時間價值。政府部門與行業協會要引導和鼓勵農產品流通企業展開流通關鍵技術的研發,如全程恒溫運輸、產品來源追溯等,給予適當的資金扶持、稅收優惠、技術指導等,營造全領域流通技術創新氛圍。加強電子商務、物聯網等推廣,如搭建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構建農產品市場信息平臺、農產品追溯體系、統一農產品品質分類標準,行業協會積極組織開展技術培訓,多渠道、多途徑推進農產品流通技術創新,切實降低流通成本、穩定農產品價格。

第二,加強農產品流通組織創新,提升農產品流通水平。創新農產品流通組織,建立產供銷一體化經營模式,鼓勵專業合作社聯合經營,引導農戶與流通終端建立穩定供應關系,從而確立農戶的市場主體地位。加大對農產品生產合作社、農產品龍頭企業的扶持,提升農產品流通組織的市場化與組織化,提高農超對接比例,實現生產端與消費端銜接,縮短農產品供應鏈環節,減少流通因素對價格波動的影響。以市場運作為前提,整合農產品生產合作社,鼓勵農產品龍頭企業的發展,積極引導農戶參與合作社、“農戶+ 基地”“農戶+ 企業” 等模式中,逐步擺脫“小規模對接大市場” 的流通矛盾,構建農產品短鏈流通模式,提升農產品流通水平。

第三,加強農產品流通網點布局創新,營造良好的流通基礎環境。加快農產品流通領域新興業態的發展,如“新零售”、同城生鮮配送等,通過創新流通布局,實現就近配送產品,加速農產品的流通速度,解決將過高零售成本轉嫁給消費端的問題。政府部門與行業協會引導當地農產品龍頭企業、生產合作社等加強資源整合與協作,逐步構建城鄉一體化的流通體系,為農產品流通效率的提升創造條件。統籌協調流通基礎設施建設,尤其是多渠道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其中,如建設全程冷鏈物流、農產品冷藏冷庫等,提高農產品流通的效率性與便捷性,為穩定農產品價格服務。

猜你喜歡
流通波動價格
圣物的流通——蕃尼古道上的尼泊爾鎏金銅佛流通考察
羊肉價回穩 后期不會大幅波動
微風里優美地波動
2019年國內外油價或將波動加劇
干濕法SO2排放波動對比及分析
“流通空間”的中西方比較
價格
價格
價格
價格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