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普類課文教學支點的角度確定

2020-12-21 03:22劉艷梅
語文天地·小學版 2020年12期
關鍵詞:琥珀支點文體

劉艷梅

科普類課文都屬于說明文的范疇,教師在閱讀教學設計時,需要從文體特點角度展開具體規劃,為學生選擇不同的閱讀關注點,自然形成閱讀教學的支點??破战嵌?、語用角度、生活角度、文體角度,都能夠形成閱讀支點,教師需要做出精確的分析和判斷,以確定閱讀教學原點,在整合性設計和組織中,成功調動學生閱讀思維進場,并在不斷地閱讀感知體驗中形成閱讀認知基礎。

一、從科普角度確定教學支點

從科普角度展開教學設計,教師要關注學生科普認知基礎,從學生學習興趣基礎進行相關調動,利用科學知識和原理展開教學引導,能夠順利啟動學生學習思維。教師要抓住學生學習心理展開教學啟動,將學生帶入科學普及學習環節,在科普知識研究中成長學科認知基礎。

案例一:學生對科學知識有主動探索的興趣,特別是帶有審美色彩的東西,更能夠吸引學生的學習目光,教師需要做出精準判斷,為學生提供適合的學習內容,讓學生在科普知識積累過程中形成學科能力。在教學四年級語文下冊《琥珀》時,教師先利用多媒體展示一組琥珀的圖片,并做閱讀引導:這些圖片中的琥珀都是價值連城的精品,你知道琥珀的形成過程嗎?開始閱讀課文,可以對琥珀形成過程有更清晰的了解。學生帶著好奇心展開對應閱讀,課堂學習氣氛濃烈起來。教師深入到課堂之中,對學生閱讀情況進行時時監控,解決學生閱讀中遇到的個性問題。為激活學生閱讀興趣,教師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話講述琥珀形成的過程,給學生閱讀學習提出更高要求。學生順利進入到展示環節,對文本相關內容進行對應閱讀內化,形成系統性閱讀認知。

教師為學生展示琥珀圖片信息,其目的是引導學生展開文本閱讀學習。學生對琥珀是比較陌生的,因為在我們生活中,琥珀是難得一見的,自然能夠引起學生的閱讀熱情。教師針對性布設,要求學生講述琥珀形成過程,也增加了學生閱讀感知力。學生需要深入閱讀,對相關內容進行整合處理,才能建立系統性科普認知。

二、從語用角度搭建教學支點

從語用角度搭建教學支點,教師要對學生語用基礎有充分了解,語文學科教學需要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統一,學生語用能力的成長是關鍵因素。識字、釋詞、句式、語段、修辭、構思、表達等,都屬于語用范疇,教師要從學生學習實際出發,為學生做出精準設計,讓學生在具體運用中形成學科能力。

案例二:科普類課文不僅介紹科學知識,其語用特征也是值得關注的內容,教師在引導學生展開閱讀構建時,不妨從語言運用角度進行設計,組織學生進行對應的訓練和實踐,以便建立更多教學支點。如教學《飛向藍天的恐龍》這篇課文時,教師先引導學生觀看多媒體動畫片段,對恐龍進行初步認識,然后要求學生結合文本閱讀,對恐龍演變過程進行梳理,最后是為學生布設了語用性訓練任務:動植物都有一個演變的過程,課外利用多種信息渠道搜集相關信息素材,并選擇最為典型的案例進行細致歸結,用讀書筆記形式參與課堂展示活動。學生接受任務后,都能夠主動進行信息搜集,利用多重渠道展開素材整合,最后選擇介紹對象,將主要演變過程介紹出來。

語用訓練是培養學生學科認知能力的基本手段和方法,教師要從學生學習實際出發,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展開教學設計和組織,幫助學生順利構建語用基礎。小學生對網絡應用有主動意識,在信息搜集中獲得豐富素材支持,為學生展開語用訓練創造良好條件。

三、從生活角度矯正教學支點

從生活角度矯正教學支點,教師需要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度研究,找到文本生本思維對接點,以便形成嶄新教學啟迪力量。學生結合生活認知學習科普文本,能夠快速形成融入狀態,這對全面提升學生學科能力有重要幫助。

案例三:教師在文本解讀時,需要對學生生活認知基礎有一定了解,以便建立教學支點。在教學《納米技術就在我們身邊》這篇課文時,教師先鼓勵學生通過閱讀文本內容,對身邊的納米技術應用進行信息搜集整合,然后組織學生進行課堂交流和展示,結合文本具體內容進行認知梳理。在課堂互動階段,教師參與學生交流活動,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綜合把握,為學生解決一些疑難問題。學生利用多種信息渠道搜集一些信息,讓課堂交流充滿科技味道。如學生列舉污水處理技術中,運用到納米技術,能夠提煉出一些金屬,變廢為寶,還能夠成功過濾水中雜質。還有學生列舉汽車生產領域中納米技術的廣泛應用,都給大家帶來更多科技知識。學生生活認知存在差異性,教師針對學生學習實際做出具體安排,能夠獲得豐富學習認知。

教師組織學生對生活中的納米技術應用進行集中展示和介紹,給學生提供更多生活認知體驗的機會,學生利用信息技術渠道搜集相關信息,在課堂上進行重點展示,不僅豐富了自身學習認知,還給其他同學帶來學習機會。

四、從文體角度探索教學支點

從文體角度展開教學設計,教師要運用學生聽得懂的語言進行調度,科普文本大多屬于說明文范疇,教師不妨從說明順序和說明方法等角度進行引導,而關涉說明語言、說明作用等內容,學生接受有一定難度,教師要做出理性安排。文體有個性特點需要關注,教師針對性作出教學設計和發動,能夠給學生帶來更豐富學習感知體驗,這對全面提升學科閱讀品質有重要現實幫助。

案例四:科普文本大多帶有說明文特點,教師在教學指導中,不妨借助說明文相關知識進行閱讀操作,也能夠給學生帶來全新的學習體驗。如教學《千年夢圓在今朝》,教師從說明順序和說明方法角度展開引導:仔細閱讀文本內容,說說文本采用了什么樣順序展開構思的,找出文本中使用的說明方法,列舉出例句來。學生開始閱讀文本,順利找到時間說明順序,文本從古代到現代,梳理出中國人民追求飛天夢的過程,以及取得的成果。在說明方法應用時,采用了列數字、舉例子、做比較、作引用等多種說明方法,對千年圓夢經歷過程進行說明。有學生結合文本案例進行具體解讀,將說明文體常識進行系統性歸結,為文本閱讀提供更多啟迪。教師對學生閱讀理解和展示情況進行歸結評價,并對常見說明方法運用情況進行梳理,給學生傳授更多文體方面的知識。

教師從文體角度展開閱讀設計和引導,成功激活學生閱讀思維。學生對文體缺少明晰認識,教師要針對學生學力基礎展開相關設計和調度,不能有太多涉及,一旦超出學生認知范圍,其作用可能是反向的。說明文體帶有鮮明特征,學生對說明順序和說明方法有比較清晰的認知,教師從這個角度進行引導有一定契合性,能夠給學生帶來更多學習體驗和認知。

學習科普文章時,學生最關注的是科普知識,教師在具體施教時,要從更多角度展開調度,為學生提供更多學習啟迪。小學生閱讀興趣有特定取向,教師對此需要有精準把握,以提升教學設計的適配性。

作者單位:江蘇省徐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實驗學校(221000)

猜你喜歡
琥珀支點文體
假如給你一個支點
能浮在水上的琥珀是天然琥珀嗎
讓“預習單”成為撬動教與學的支點
夏日玩蟲三部曲:昆蟲“琥珀”DIY
另類文體巧謀篇
教你如何識別真假琥珀
真假琥珀如何分辨
考場作文的文體規范
話題作文全功略(三) 符合文體要求
難在尋找那個支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