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借“問”思辨,引領深度語文學習

2020-12-21 03:22易仁玲
語文天地·小學版 2020年12期
關鍵詞:寫景辯論思維

易仁玲

思維發展與提升是語文核心素養之一,它與語言發展是相輔相成的。這就需要教師基于學生思維發展和提升的需要,巧妙地借“問”思辨,激發學生問學意識,以問促學,使學生在問題的驅動下積極地參與語文學習,讓深度學習真正發生。

一、以問引思,激活思維張力

借問思辨首先需要激活學生思辨張力,讓學生思維調動起來,這樣才能為課堂思辨活動提供支持。因此,教師要善于借“問”引發學生的思考,讓學生思維參與進來。如何以問引思,這就需要教師優化“問”的品質和“問”的呈現方式,設計出既讓學生感興趣又能夠承載語文核心知識的問題。

如《海上日出》一文,我先借助多媒體展示日常生活中的日出場景圖,學生一遍觀看,一遍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說說自己看日出的感受與體驗,再引出問題:同學們,我們平??慈粘龊秃I先粘龅膱鼍昂透惺苁遣皇且粯?,請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圈劃出描寫海上日出的句子和最能體現作者海上看日出感受的句子。

這個環節借助多媒體優勢,利用學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的日出場景圖創設情境,調動學生生活經驗,學生借助自身的切實經歷,思維開動起來。在學生思維得以激活的基礎上,自然地發問,問題的設計緊緊扣住文本題目,聚焦文本主要內容,引導學生從兩個層面進行思考,一是圈劃出寫景的句子,從整體上感知文章的主要內容;二是找出最能體現出作者情感的句子,完成從感悟寫景到體悟情感的深入。

不僅如此,問題設計還體現出思辨的思考,學生在閱讀《海上日出》時,需要調動自身看日出的經歷,將自己看日出的經歷和感受等與本文相比照,從而使學生帶著思維的張力進入文本,在比較中促進學生和文本深度互動。

二、以問促思,拓展思維廣度

學生閱讀思維激活后,需要教師一步步地激發,讓學生的思維不斷擴展開來。如何拓展學生思維的廣度,需要教師進一步優化問題設計,以問促思。目前,語文課堂問題設計的一個突出問題是提問過多、過散,抓不住要領,這就需要教師強化主問題意識,構建高效的問題串,引領學生思維不斷走向深入。

《海上日出》一課,圍繞“寫景”和“抒情”兩個核心語文知識,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找出寫景的句子和體現作者情感的句子,再扣住學生找出的“這不是很偉大的奇觀嗎?”引導學生進行思考:這個句子表達的意思是肯定還是不確定性?試著根據作者表達的意思將之改為陳述句,將兩個句子試著比較讀一讀體會反問句式的表達效果。

這個環節,抓住文本末尾反問句進行發問,設計了三重活動,第一重活動是對句子表達的意思進行明確,使學生初步感受到作者對海上日出的總觀感;第二重活動是句式比較活動,引導學生在陳述句和反問句之間進行句式轉換。這樣就將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入,并且促進閱讀和寫作的有機結合;第三重活動是引導學生進行比較閱讀,透過語言感悟活動促進學生進行思考,從而感受到反問句的獨特表現效果。

學生圍繞該句進行思辨性活動,感受到作者對海上日出景觀的熱愛和贊美之情。在把握情感的基礎上,再引導學生圍繞寫景進行二次建構:作者用“奇觀”一詞高度概括出自己的感受,讓我們再回到文章中的寫景句子感受海上日出之“奇”,試著用“我讀出了(? )之奇”句式表述。

“問”有效地促進了學生思考,也在思維活動過程中完成對本課核心知識的解讀,讓學生把握本文所寫之景、所抒之情,并在思辨活動中對陳述句和反問句的表達效果進行比較建構,實現學生言語能力和思維品質的協同發展。

三、以問激辨,提升思辨深度

學生思維品質的進階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也是一個由淺入深的過程。質疑與辨析無疑是提升思辨深度的一個有效路徑,教師不妨從文本中抓住一個思辨的支點,巧設問題引導學生進行辨析,從而推動課堂教學不斷走向深入。

例如,《海上日出》一課,第三段有這樣一句話“紅是真紅,卻沒有亮光?!睆男W生認知能力和生活閱歷分析,學生理解這一點是存在困難和障礙的。鑒于此,我設計了這樣一個辯論性話題:閱讀需要思考,對于這篇課文的閱讀,有的學生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例如圍繞“紅是真紅,卻沒有亮光”這一句,有的學生指出這句話是一個病句,既然是“真紅”,為什么又“沒有亮光”,你是否贊同這位同學的話。

學生圍繞提出的話題,形成了兩派,既有贊成的,也有提出質疑的。圍繞這兩種觀點,我組織學生進行辯論活動。為了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辯論,我進行了適當的提示:大家在辯論時注意結合我們自己看日出的經歷,再查查資料了解海上氣候環境。

這個環節借助設計辯論活動激發學生參與辯論的熱情,同時又為學生提供了必要的提示。學生在辯論的過程中,將調動自身生活經歷。由于學生觀看日出的環境不同,自然不會認同作者所寫之景,形成思維沖突,探究好奇心得到有效的激活。同時,由于又給學生提供了一個思考的方向:查閱海上氣候環境資料。學生通過查閱海上氣候環境資料,對于日出的環境形成了一定的認識,海洋由于大量的水蒸氣,發生光的折射,顯現出七色,在七色光中紅色的穿透力又很強,因此就形成了“真紅”的效果;“沒有光亮”又是因為日初出光亮不大,再經過光的反射和折射,消耗的能量多了,光線透不過來。

通過這個環節的辯論活動,學習深度得到有效的拓展,不僅涉及到物理知識,還涉及到地理知識。再歸結到語文層面,又緊扣寫作語言要素,讓學生意識到作者深厚的寫作技能,抓住了海上日出的特點。教師再順勢利導,提出寫景要抓住景物的特點,促進學生寫作思維發展。

四、以思生問,引發思辨創造

提問是引領學生思辨的重要路徑,也是促進學生思維品質提升的有效方法。然而,學生思維能力的進階不僅在于引導學生進行思考,還在于在思考的過程中融入學生的個性思考,并將個性化思考表達出來。這一過程就是以思生問的過程,改變教師一問到底的現象,賦予學生自主發問的機會,這樣才能引發學生思辨創造。

《海上日出》一課,在組織學生開展辯論活動的基礎上,我將質疑的機會教給學生:相信大家在閱讀過程中還有自己的問題或者困惑,提出來大家一起討論討論。學生紛紛提出自己的問題,并圍繞問題展開了討論,語文課堂也在學生討論中不斷走向深入。

以思生問,思是基礎,需要教師尋找生問的合適的時機,這樣才能引領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如果不注重生問的思維鋪墊,學生就很難提出有價值的問題,課堂思辨活動實效性就得不到保障,更談不上思辨創造。

總之,“問”是推動語文課堂深入的重要方法,也是培養學生思辨能力的重要方法。這就需要教師善于借“問”思辨,構建高效的問學課堂,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并選擇合適的“問”的時機,給學生創造“問”的機會,這樣才能引發真正意義的深度學習。

作者單位:湖南省漣源市橋頭河鎮歸盤園學校 (417114)

猜你喜歡
寫景辯論思維
Debate breaks the mindset 辯論打破思維定式
示范·情境·交流——以“寫景要抓住景物特征”為例談默會知識的作文教學啟示
不能為寫景而寫景
思維總動員(二十五)
思維總動員
寫景成語連線
善問讓思維走向深刻
同影子辯論
如何寫景(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