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文本特征的科普童話教學探究

2020-12-21 03:22唐澄芳
語文天地·小學版 2020年12期
關鍵詞:蝸牛科普童話

唐澄芳

小學語文新課標中特別提出了讓低年級段學生通過閱讀一些淺顯易懂的童話來掌握簡單的自然科學知識等常識,并進一步增加學生通過擴大知識面對所遇到的事物進行理解和思考的能力。本文以《小蝸?!愤@篇科普童話類課文為例,對如何引導學生學好該類型課文進行了分析,希望能夠對小學語文教師的日常教學起到一定的啟發作用。

一、在“初讀”中感知科普童話內容

童話類的課文更容易被小學低年級段的學生所接受,因為童話式的表達方式更加能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并且對于學生而言,其更加活潑、更加具有趣味性。眾所周知,在小學低年級段的學生思維模式中,因此將一些在現實世界本不會發生的情況以童話的方式進行具象描寫,就能夠有效提升學生對于相關場景的想象。

例如,在《小蝸?!愤@篇童話課文中,將小蝸牛和身邊的動植物都進行了擬人化處理,描寫出了小蝸牛在爬上大樹的過程中發生的一些有趣的對話和情節,并且從中介紹了一些科學知識和道理,因此教師在對這篇課文開展教學時,可以先讓學生進行大概的閱讀,使學生在“初讀”的過程中體會童話類科普文章的特點。

之后,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先范讀,再引導學生對童話全文進行精讀,并對課文中所涉及到的生字和生詞進行學習。當學生打通所有閱讀障礙后,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帶著問題自己進行朗讀,問題主要包括讓學生弄清課文故事中的主要出場角色有哪些,小蝸牛跟媽媽進行了幾次對話,分別是什么內容,小蝸牛在爬樹過程中都看到了哪些季節的景色,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差異等。

學生們通過教師所提出問題作為指導,很快就讀通了這篇童話科普文,并且對其中所蘊含的科學知識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利用較短的時間就將課文中的非語文科目知識全部掌握和了解,為下一步講解語文科目知識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在“品讀”中學習科普童話語言

1.在品讀中把握童話的形象性表達

童話類的課文具有情節和詞語比較低齡化的特點,這一特點對于小學低年級段的學生而言會讓其感覺文字有親和力,進而可以讓學生更好的利用品讀探索文章的描寫手段。

例如,教師在對《小蝸?!愤@篇童話課文進行教學時,特別對學生強調了其中描寫小蝸牛爬的慢的語句“爬呀,爬呀……”兩次重復的爬呀更加凸顯了小蝸牛的“慢”。教師帶領學生進行品鑒能夠幫助學生快速理解這一描寫手法,并且能讓學生更加充分地想象和理解小蝸牛的慢,即連續讀了兩遍“爬呀,爬呀……”后,小蝸牛幾乎還在原地沒有動。之后教師可以提出問題讓學生對這一句式進行仿寫,學生們也能夠舉出“小樹的葉子長呀,長呀……”表現樹葉長得很慢等成功運用這一寫作手法的例子,最終切實理解并且對這一表達方式進行了有效實踐。

同樣,在《小蝸?!分羞€有一些通過疊詞來加重詞義表達的手法,教師可以提取出其中的一些詞匯帶領學生進行學習和深入理解。

師:大家都知道“碧綠”是形容一個事物非常綠,那么“碧綠碧綠”的用法又是為什么呢?

生:說明有很多的東西都是碧綠色的。

師:那如果說“一片樹葉碧綠碧綠的”又是為什么呢?

生:那就是說這片樹葉比別的樹葉都要更綠,顏色更深。

師:是的,疊詞的用法就是把原本詞匯所表達的意思加倍,原本“碧綠”的樹葉在用了“碧綠碧綠”的形容詞后,它的顏色就是原來的兩倍綠,也就更深了。那么同學們能夠舉出這樣的例子嗎?

生:雨后的天空湛藍湛藍的;雪后的大地雪白雪白的……

在上述教學片段中,教師帶領學生進行具象化的品讀,能夠有效提升學生對于童話語言表達特征的理解程度,還能夠讓學生很快地融會貫通進行使用,從而轉化為學生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

2.在品讀中把握童話的相似性表達

考慮到小學低年級段學生的學習特點,在部編版的教材中編入了許多具有高度重復性和相似度的課文,這一寫作方式能夠著重強調文字間所包含的信息量,并且讓學生更快的記憶和理解課文中的情節和內容,因此教師需要著重向學生推薦和介紹這一種寫作方式,并且引導學生在自己的作文中進行模仿,體會這一寫作手法的精髓。

課文中的角色小蝸牛同它的媽媽有三次談話,談話中所包含的信息推動了文章劇情的前進,雖然三次談話內容單獨拿出來看會覺得比較類似,然而正是這樣的重復性才能夠更加加深學生對相關內容的認知。因此,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單獨把三次談話內容進行組合朗讀,讓學生從中體驗每一次對話中細微變化所造成的信息改變,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分小組進行角色扮演朗讀等方式,加深其對這種重復表達手法的認知。

3.在品讀中把握童話的留白性表達

此外,課文中的童話具有一個開放式的文本留白結局,能夠給予學生充分的思考和想象空間,因此教師也要注重運用這一特點,有意組織和引導學生對課文的開放式結局進行推測和續寫,進而激發其對于語言文字的探索精神。

在課文《小蝸?!分?,通過簡單的情節和重復的描寫對小蝸牛一共三次爬行的經歷進行了交代,尤其是第三次爬行給了一個開放式結局,這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在班級中暢所欲言,“續寫”小蝸牛第三次爬行的經歷,而學生們在掌握了前兩次描寫的核心內容和技巧后,也能夠非常順利地按照原作者的思路和表達方式進行“續寫”。

教師不光要讓學生閱讀、理解課文,還要為學生創造機會去思考和表達從課文中所讀懂的道理,或是通過寫讀后感的形式來提升學生對于語言運用的熟練度。

三、在“拓讀”中理解科普童話內涵

雖然童話故事的寫作方法很簡單,所表現的情節也比較利于學生理解,然而其中所蘊含的思想大多都是積極向上,并且能夠對學生塑造正確的三觀提供較大幫助的。教師在進行授課時要引導學生通過對課文的閱讀來思考其中所包含的各種內涵思想,幫助學生們養成透過現象看本質的閱讀習慣。

例如,教師在對《小蝸?!愤@篇課文進行課后總結時,可以組織學生自由表達通過學習這篇課文所領悟到的人生哲理,因為學生的現實生活經驗比較有限,因此在總結其中所蘊藏哲理時或許只能比較淺顯地說出類似于“小蝸牛不斷努力,永不放棄”的道理。這時候教師就要結合學生們的學習實際,來闡述如何學習小蝸牛一步一個腳印,永遠都在前進的精神,也鼓勵學生們不怕苦、不怕慢,每天都堅持學習和思考,每天都有新的收獲,經過不斷地在學習上投入時間成本,成為一名具備較高知識素質的優秀人才。

在上述教學案例中,學生在完成課堂學習后,教師可以進行課外拓展,讓學生選擇《蝸牛和玫瑰花》《是蝸牛開始的!》《一百只蝸牛去旅行》等繪本進行閱讀。

綜上所述,對于小學低年級段學生而言,語文課本中的童話類課文可以有效提升他們的想象力和對于語言文字的感受能力,并且學生還可以通過童話故事學習到更多的知識和道理,提升其閱讀和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最終達到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目標。

作者單位:江蘇省鹽城市解放路實驗學校(224001)

猜你喜歡
蝸牛科普童話
科普俠:古代歷險 (八)
科普俠:古代歷險(七)
科普漫畫
科普漫畫
童話鎮
蝸牛說
午夜童話鎮
小蝸牛
蝸牛(共3則)
蝸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