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醫陰陽球理論講座(連載五)

2020-12-21 03:37包巨太
現代養生·下半月 2020年10期
關鍵詞:太極圖陰陽天體

包巨太

“陰陽球”理論的構建

在上篇中,我們探討了中醫學的哲學、數學、模型和經驗的特征,討論了其理論的基本內核陰陽理論的源流、發展、對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形成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陰陽學說是古人用以認識世界和解釋世界的一種世界觀和方法論,其理論引入中醫學后,用來系統說明人體的組織結構、生理功能、病理變化,并指導養生和臨床的診斷與治療,貫穿于中醫的各個領域。陰陽學說在中醫學中應用的實質,是古人在當時的生產力水平下,以陰陽為模型,對人體的生理、病理變化進行的系統的重組和編程。陰陽思維模型是平面的還是立體的?其陰陽思維內涵是什么?如何把握陰陽球理論的構建?我們將在下面展開討論。

1 對陰陽“球”模型的思考

古代哲學和自然科學促進了陰陽學說的形成和完善,尤其是古代圣賢在慧智雙觀的基礎上,古代天文學發展到很高的水平,對陰陽理論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陰陽的唯物辨證思維模式和“天人相應觀”對中國哲學和中醫學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我們通過對古籍資料的考證,分析古人的宇宙觀,認為古代先賢們對宇宙自然界的認識是以“天球”的模型展開的。

1.1 “陰陽球”假說的提出

1.1.1 古人認識宇宙的模型——“球”

1.1.1.1 古代的天體演化理論

《素問·天元紀大論》曰:“臣積考《太始天元文冊》文曰:太虛寥廓,肇基化元,萬物資始,布氣真靈,總統坤元,九星懸郎,七曜周懸,曰日曰月,日柔月剛,幽靈即位,寒暑弛張,生生化化,品物咸章?!边@段話的大意是,宇空浩渺無垠,充滿了具有生化能力的元氣,這就是世界的始基。一切有形之體皆仰借元氣的生化而生成。因此,元氣是萬物的開始。這是我國最早的天體演化理論之一。這里可以看到古人所構造宇宙模型中有“氣”的運動,可以認為它的前提是存在一個供“氣”運動的空間。那么,這個背景模型應是一個立體的。

1.1.1.2 古代的宇宙構造和運行理論

古代天文學主要有蓋天說,宣夜說和渾天說三種觀點。

(1)蓋天說是我國古代最早的對于天地關系的認識。認為“天圓如張蓋,地方如棋局”的說法。為天如一斗笠。大地則如倒扣盤子,太陽繞北極旋轉,并有一套說明天高地廣和日月運行的數據。詳載于《周髀算經》。

(2)宣夜說是古代測定恒星位置的學者所創立的,它以為天是沒有一定形狀的,日、月五星,即所謂七曜都是“自然浮生虛空之中”,并不綴附在天體上,這是它的獨到見解。宣夜說以元氣學說為理論基礎,認為宇空中敷布的是氣而不是水,星體運行各自有自己特殊的規律,不受什么天殼的統一約束。

(3)渾天說是在西漢中期新興的一種天文學說,渾天說產生以后,蓋天說就相形見絀了。渾天說可能始于戰國時期,戰國時的慎到(約公元前四世紀)就曾經說過:“天體如彈丸,其勢斜倚”(《慎子》)。這可能是現在能夠見到的古代文獻中最早的關于渾天思想的明確記載。慎到在這里提出了一個天是球形的概念,這個天球沿著傾斜的極軸在不停旋轉。這就是說,早在戰國時代,我國已經有了初步的天球概念。西漢末的揚雄提到了“渾天”這個詞,這是現今所知的最早的記載。他在《法言·重黎》篇里說:“或問渾天。曰:落下閎營之,鮮于妄人度之,耿中丞象之?!边@里的“渾天”是渾天儀,實即渾儀(見渾儀和渾象)的意思。渾天說的代表作是張衡《渾儀注》,它的基本思想是一個球形的大地位于渾圓的天球的中央。認為天空和大地都是渾圓的,象一個雞蛋。天空有外殼,內盛有水,地球浮在水面,在天之中而不是在天之下,猶如蛋黃。日月星辰綴附在天殼之上,隨天殼步調一致的旋轉??梢钥吹綕h代古人的宇宙觀,自然觀中的宇宙是立體的球形模型。

1.1.1.3 古文獻中關于“天球”的記載

有關“天球”的記載曾見于《尚書·顧命》篇,該篇最早提出“天球”。記載周康王即位時,在東西兩邊廂房的陳設品中,西廂房有:赤刀、大訓、弘璧、琬琰;在東邊廂房有:大玉、夷玉、天球、河圖。天球與河圖究竟是什么,沒有說明白,但是后人提出的測日儀與天象圖標說,比較接近原物的實際情況。這些實物在當時可能還非常原始粗糙,但因為它們是測日觀天察地的儀器。在古人眼中帶有神圣和神秘的性質,因而方有可能和代表古代王權威嚴的古玉器陳列在一起。這說明戰國時古人的宇宙觀是以“球”為模型的。

1.1.2 《易經》中的宇宙觀與參考系統——“球”

《周易》將辨證思維作為認識自然和人的根本方法,將宇宙萬物概括為陰陽兩個范疇,陰陽交感成為萬物,世界變化的動力和根源在于陰陽的矛盾中。那么《易經》的作者是參考什么開展研究工作的呢?在《周髀算經》中,已經非常精確地記錄了古代先民們利用圭表確定方向、四季、二十四節氣和回歸年長度的方法:以日出日落確定東西,白天參照正午時最短的影子確定南方、夜晚以北極星確定北方,這樣就求得中央四方。他們首先確定的是冬至和夏至,冬至這一日日影最長,為一年的起算點,測定一個回歸年為365.25日,再參照日月交會等自然現象,最終確立了歷法。夏至與冬至平分黃道圈,就形成一分為二的陰陽之道,同時陰陽二氣也就有了形象。由于春分與秋分晝夜大致平均,以此二點為界,又將周天分為上下兩半。這樣二分連線與二至連線便將天球二分為四,形成四季。也就產生了太陽、太陰、少陽、少陰四個部分。陰與陽的本意是明與暗,在一年的晝夜變化中,二至二分點將黃道一分為四,從冬至到春分為少陽,從春分到夏至為太陽。從夏至到秋分為少陰,從秋分到冬至為太陰。

這是陰陽概念形成之初的古代天文學依據的宇宙參考系統,是一個立體的“球”模型。

1.1.3 《黃帝內經》中的宇宙觀與參考系統——“球”

《素問·五運行大論》:“曰:地之為下否乎?曰:地為人之下,太虛之中者也。曰:馮乎?曰:大氣舉之也?!边@表明《內經》既采納了宣夜說的理論認為地球和其他星體一樣,懸浮在太虛之中全靠氣的作用;又吸取了渾天說的思想,在當時科學所能達到的水平上,說明地與天的關系,斷定我們生活的大地并非在天之下,而是在太空之中,實際上是承認大地是一個立體的球形。觀測天象,首要的問題是決定采用什么樣的參考系統,來觀測天體如何隨時間而改變其位置?!秲冉洝凡捎霉沤裉煳膶W常采用的真地平坐標系、赤道坐標系、黃道坐標系來觀測天體的視運動。

1.1.3.1 真地平參考系

取真地平為基本圈,南點或北點為原點的天球坐標系,叫做真地平參考系?!秲冉洝返恼娴仄絽⒖枷?,通過天干地支與陰陽五行相配,來表達在天體相對運動中,天地空間特性的變化。如圖1所示。

天體的位置移動是掌握季節變化的準確尺度,根據天體恒星的位置進行天空區劃是掌握天體“簡單位移”的主要前提?!端貑枴の暹\行大論》:“始正天綱,臨觀八極”?!疤炀V”指天文大綱,如天球赤道,二十八宿等;“八極”指地理八方,明確提出天球區劃和地平圈方位的思想。

1.1.3.2 赤道坐標系

從渾天說的宇宙結構圖式出發,我國古代產生了“天球”的概念,建立了赤道坐標系(圖56)。天球北極(P)在《靈樞·九宮八風》篇稱“太乙”,是北斗回轉的中心,地平圈(ENWS)與天球赤道(QQ')相交于東(E)西(W),黃道圈(RR)與天球赤道相交(ω=23°26'),角、氏、房、心、尾、其、斗、牛、女、虛、危、室、壁、奎、婁、胃、昂、畢、觜、參、井、鬼、柳、星、張、翼、軫二十八宿在赤道圈和黃道圈之間繞天球北極運行,并以春天觀測為基礎,依據星群形象劃歸東宮蒼龍、南宮朱雀、西宮白虎、北宮玄武四象。如圖2所示。

天球北極和四方二十八宿相配,便是五行學說產生的天文學背景,《內經》的宇宙觀也是一個以“球”為背景的模型。

1.1.4 陰陽學說的本源——球

如前所述,古人站在地球上觀察天體的運動變化,由于當時不具備現代的觀測手段和技術裝備。因此,對天體之間的距離的差異無法進行清楚的判斷,分不清遠近、層次,似乎它們都分布在同一個以觀測者為中心的球面上,這個球就是“天球“,古人用肉眼僅僅能分辨的是天體方向上的差異。與此類似,現代天文學雖然知道地球并不是宇宙的中心,但是具體觀測天象時還要假想一個“天球”,而地球居其中心,這樣才能用坐標表示出天體的方位及其視運動,這種方法稱為球面天文學,可見古代的“天球”理論與球面天文學的出發點是一致的。

在古天文學中,天體在天球上的位置叫做天體的視位置。在地面上的觀測者眼里,大地是靜止不動,而天球是轉動的,地球每天自轉一周,地面上的觀測者所能看到的是天體每天都繞自己運動一周。天球永遠處于周日旋轉之中,周日運動是天體最明顯的視運動。由于太陽的周日視運動,人們每天看到太陽早晨從東方升起來,傍晚從西方落下去,白晝得到陽光照射,氣溫較高,夜間得不到陽光照射,氣溫較低。太陽的周日運動是連續進行的,所以地面上明亮程度和氣溫在一晝夜內的變化形成一個波動循環。

古人根據陰陽的明暗、冷暖屬性,用陰陽消長概括太陽的周日視運動對地球產生的影響。由于太陽的周日視運動很明顯,很容易通過這個運動來理解陰陽的消長變化規律。反過來古人也從這一大家都容易理解的具體的自然現象中歸納、總結出抽象的概念——陰陽。由此可見,陰陽的原始模型是個“球”,是在球的基礎之上總結出來的。

陰陽球理論與古人宇宙觀中的“天球”思維模式是一脈相承的,都是古人用以說明整個宇宙、乃至世界上的萬事萬物發生發展變化規律的一種方法論。至于后世用以說明陰陽消長變化規律的太極圖,不過是立體的陰陽球變化在平面上的投影。

1.2 太極圖是“陰陽球”在平面上的投影

太極一詞最早見于《周易》:“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它把事物產生的起始狀態歸于太極?!兑住は缔o》:太,大也,極,無極,無限之謂。太極指天地混沌未開之先的原始狀態,太極即太始,是宇宙的最初本原、至高無上的本體,而太極圖則可視為象征宇宙演化的模式圖,標志著宇宙萬物的化生和演變,也象征著人體的生命曲線。人與自然是相順應的,太極圖既反映了宇宙日、地、月的陰陽消長規律,亦為人體陰陽盛衰消長的象征。

1.2.1 太極圖的淵源

1.2.1.1 關于“河出圖”的傳說

“河出圖,洛出書,圣人則之”(《系辭上傳》)。根據李晶偉先生考證,“河出圖”的這個“圖”并不是“朱熹《本義》首列的河圖……實乃太極圖也?!惫偶涊d:伏羲氏根據河圖而畫八卦,說明太極圖應當出現在伏羲氏(距今約五千年,生活在長江淮河流域)之前。又根據《三國志·魏書》:“易博士淳士俊曰:包犧因燧皇之圖而制八卦?!卑鼱藜捶耸?,燧皇即燧人氏,后者是北京周口店山頂洞人時代的中華民眾的領袖,距今約一萬八千多年。姑不論這種說法的精確程度,但至少說明了“河出圖”這個事件,發生于距今五千年至一萬年以前。

“河出圖”。這么一“出”,竟使得人類有文字可考的記載中,凡大德高人,仁人智士,無一不對太極圖各抒一番見解。無疑,太極圖是一件極古老的文獻資料,它形成于可供系統記述事物和思想的文字之先?!疤珮O圖”是古中國的圖化哲學和宇宙模式圖。近些年來,由于仰韶文化時期的出土文物日益增多,越來越多的學者把對《易》卦的起源問題集中到仰韶時期。如有的學者已把歷來爭論最多的太極圖和河圖洛書的最初原形上溯到半坡人那里,認為太極圖中黑白交互的“陰陽魚”的最初原形,就是西安半坡遺址出土的彩陶罐上的“雙魚紋”。

1.2.1.2 古人從日月運行變化中總結出太極圖

古天文學家認為黃道是日月運行的軌道,如東漢劉向著的《五記論》中說:“日月循黃道,南至牽牛,北至東井?!币渣S道為天球基圈的坐標系,叫做黃道坐標系,如圖3所示。

黃道是太陽在天球上周年視運動的軌道與天赤道呈23°27′交角,黃赤道交角是南北半球中緯度地帶四季氣候分明的成因。月亮繞地球運動的軌道叫白道,與黃道呈5°8′43″的交角。月亮在繞地球旋轉的同時,還伴隨地球沿黃道在天球上做周年視運動,反映在天球上,呈日月纏繞黃道做周年視運動,運動軌道為太極曲線,古人據此繪制了著名的“太極圖”,見圖4。

與此同期,在陰陽理論形成的過程中,也一定受到在當時是屬于先進的自然科學知識——天文學的影響。那時的哲學家受到這種影響所畫出的表示自然界運動規律的圖形,就是太極圖。

1.2.1.3 史料記載

從歷史上看,朱熹是太極圖的第一個發現者和第一個準確的破譯者。據史料記載,一說得之于蜀之隱者,或武夷君。宋未元初袁梅說:“朱熹囑其友蔡季通如荊州,復入峽,始得其三圖焉?!保ā吨x仲直易之圖序》)后為謝仲直所獲。此三圖傳自彭翁,彭翁傳自武夷君。明初趙撝謙《六書本義》最早記載飛陰陽魚太極圖,趙氏認為:“又天地自然之圖,……世傳蔡之定得于蜀之隱者,秘而不傳,雖朱子亦莫之見,今得之陳伯敷氏,當熟玩之?!倍f源于《周易參同契》。朱熹曾說;“先天圖傳之希夷,希夷又自有所傳。蓋方士技術用以修煉,《參同契》所言是也?!敝祆浒烟珮O圖破譯為一張描述道家內丹修煉的圖式。

據史書記載,陰陽魚太極圖的形成,跟五代時華山道士陳摶有很大關系?!端问贰ぶ煺饌鳌氛f:“陳摶以先天圖傳種放,放傳穆修,穆修傳李之才,之才傳邵雍。放以河圖、洛書傳李溉,溉傳許堅,許堅傳范諤昌,諤昌傳劉牧。穆修以太極圖傳周敦頤,敦頤傳程顥、程頤?!敝芏仡U所得陳摶的“太極圖”,原名無極圖,周敦頤將之改為太極圖,并作《太極圖說》,但周敦頤的太極圖并不是我們現在看到的陰陽魚太極圖。一種為大多數人所接受的說法是:陰陽魚太極圖跟邵雍所承繼的陳摶的先天圖有關。邵雍依先天圖衍繹出許多幅卦圖,具體為多少幅,眾說不一。南宋張行成認為有十四幅,他說:“先生(指邵雍)之書,盡寓乎十四圖?!保ā吨芤淄ㄗ冃颉罚┒祆溆凇兑讓W啟蒙》和《周易本義》中將之歸結為四種,即伏羲八卦次序圖、伏羲八卦方位圖、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圖、伏羲六十四方位圖。其中,跟陰陽魚太極圖有直接關系的是伏羲八卦方位圖、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圖。而后人所編的張行成《翼玄》卷首載的《易先天圖——渾天象》中已經出現有陽陽魚太極圖,但這是否是陳摶、邵雍的原圖?抑或是張行成《翼玄》中原載之圖?學術界尚有疑問。

1.2.2 太極圖表示陰陽變化規律

太極圖是陰陽變化運動規律的抽象概括。古人通過直觀的感受同一環境下光的或明或暗、物候的變化、溫度的變化,而這樣變化是有規律性的。以日、月和年的形式反復地出現。雖然當時沒有現代天文學技術可以測知太陽、地球、月亮的準確的運動方式,但是經過人們多年的艱苦努力,基本上掌握我們賴以生存的太陽系內和我們有密切關系的行星的運動規律。如圖5所示。

對于自然界這種陰陽的運動規律與人的生命運動規律是相吻合的?!端貑?生氣通天論》:“故陽氣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氣生,日中而陽氣隆,日西而陽氣已虛”。因此,每天早晨人醒來,陽氣初起;到中午,陽氣最盛,精力最旺;午后陽氣漸少,陰氣來復;傍晚,陽氣衰少,陰氣漸盛,人入寐;夜間陰氣最盛,至清晨陽氣來復。這樣,人的一天的陰與陽的運動變化。如果以“一日”為一個整體,畫作一個圓來表示,以時間為橫坐標,那么我們就可以在圓內的一個這樣的正玄曲線,即“太極圖”。見圖6

以“年”為一個單位看陰陽的消長變化,我們在這個大圓內作12個同心圓,同時作24條過圓心的線將圓等分,用來表示季節。那么按照《素問·脈要精微論》“冬至四十五日,陽氣微上,陰氣微下;夏至四十五日,陰氣微上,陽氣微下?!钡拿枋?,用黑白色塊代替陰交陽交,一年的陰陽變化分為十二月,仍然是粗略的分法,因而所畫之圖也是很粗糙的。如果再詳細一些,則如《素問·六節藏象論》所言:“五日謂之候,三候謂之氣,六氣謂之時,四時謂之歲?!币簿褪钦f一年有四時,八節,十二月,二十四氣,七十二候,三百六十日。用二十四等份來畫圖便會比十二等份所畫之圖細致得多,用七十二等份來畫則會更加細致。要是用三百六十等份來畫,則細而又細,將三百六十個點連起來,便是一個反映一年陰陽消長軌跡曲線的《陰陽圖》。由此可見,陰陽消長的變化,是一個漸變的過程,因此,其變化的軌跡當是一條圓滑的曲線,而并非臺階式的折線。我們可以得到這樣一幅陰陽太極圖。見圖7。

1.2.3 太極圖是“陰陽球”的平面投影圖

從天球的記載到現代宇宙觀闡述,由古至今人們均以“球”作為模型,用陰陽理論來研究宇宙自然界和人體,古人的宇宙觀是哲學和天文學的混合產物,太極圖是遠古時代古人立竿測日影以辨四方、冷熱的產物,是一種原始的天文圖。大圓圈表示太陽黃道視運動軌跡(實質是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跡)。黃赤交角即陰陽魚尾(23度26'21"),由此造成太陽直射點在地球上相應地南北往返移動,稱為回歸運動,使地球表面出現四時季節,以生萬物,所以太極曲線是生命線。從某種意義上說太極圖是宇宙天體在水平面上的平面投影。

由于古人心目中的宇宙陰陽模型是一個“球”即“天球”。陰陽學說是它的運動規律。因此,這個模型只有是球體,才能準確地反映出古人的宇宙觀。著名易學家楊力也認為:“太極圖是宇宙和人體生物鐘的模式圖,是空間與時間相結合的模式圖。太極圖的陰陽環抱成螺旋式的旋轉著,其陰陽運動并非封閉,太極圖是一個立體的陰陽運動圖,而不是平面圖”。

“模型”一詞,在西文中源于拉丁文的Moduius,意思是尺度、樣本、標準。所謂模型法就是研究模型來揭示原形(即被模擬的對象)的形態、特征和本質的方法。隨著模型法的發展,模型以超越了作為客體的模寫,樣本這個范圍,它是對客觀事物的特征和變化規律的一種科學抽象。秦漢時期我國的自然科學技術的水平也是相當高的。古代哲學家從當時的自然科學中汲取養料,借助當時人們公認的一些理論來充實和表達自己的觀點,當用圖形來表示陰陽的內容時,雖然大家都彼此明白,知道是在研究和描述“球”的運動和變化,但是,由于當時的科技水平畫出來我們只能是看到一個平面上的“圓”,并且流傳至今。

從古人的自然觀和宇宙觀可以看出他們在利用陰陽學說研究自然界和人體時,心目中是有一個立體的模型,但是畫在紙上的是平面的太極圖,即太極圖模型。這個模型的來源應該是古人心目中的“陰陽球”模型,太極圖實際上是立體的“陰陽球”在平面上的投影。

(未完待續)

猜你喜歡
太極圖陰陽天體
早春
太極三部曲Ⅱ·太極圖
測量遙遠天體的秘籍
太陽系邊緣懸浮著神秘天體
陰陽合同(雙語加油站)
法于陰陽
陰陽泛函
八卦圖
“萬有引力和天體運動”測試題
淺論守陰陽在養生中的重要作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