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語用原則下高校教學語言規范化建設研究

2020-12-21 03:50李春燕

李春燕

摘 要:教師的授課中,有一個關鍵點常常被忽視,即教學語言。人們普遍將視角放在了教學設計等方面,認為教學質量和這些方面息息相關。但其實教學語言也會極大地影響教學質量。教學語言作為教師和學生進行溝通的一個重要工具,教師要依靠語言來給學生傳遞知識。其不同于一般的交際語言,所以更需要對其進行分析,探究語言規范化建設的策略。本文即在語用原則下探討這一問題,立足高校,探究其教學語言的規范化建設。首先簡述了語用原則,其次分析了語言規范化建設對于教學的影響,最后詳述了建設策略。

關鍵詞:高校教學語言;語用原則;規范化建設策略

教學語言規范化建設并不是一個新提出來的要求,其一直在被重視著。但是從現狀來看,很多人所認為的教學語言規范就是要求用詞準確,音量以及速度等適中,這顯然并沒有完全理解。這樣的觀念比較落伍,若長久下去,只會模糊教學語言的重要價值,導致教育效果下降。故繼續重視這一問題,下文將進行具體分析。

一、語用原則概述

(一)語用原則概述

語用學的概念最早是在上世紀三十年代提出的,對相關概念的研究則開始于上世紀八十年代。自此之后隨著對語用學的研究越來越深入,很多教育學者也認識到了其價值并且在培養學生語用能力的重要意義,隨后對一些語用原則進行了總結,將其用在了語言教學領域。在這些語用原則中合作原則和禮貌原則對于語言教學的幫助是最有效的,這兩種原則可以促進兩者之間對話的順利進行。合作原則最早的提出者是美國的哲學家,他認為在實際的對話中兩者需要遵循一些原則來保障對話的順利進行,并且通過對話達到某種目的或者是轉變對話的方向。但是合作原則還是有一些缺陷的,于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另外的一個語言學家提出了禮貌原則,所謂的禮貌原則就是指在合作原則的基礎上對表達的含義進行一部分的隱藏,使得表達的意思并沒有那么直接,但是卻可以讓對方明白所說話語的意思。

(二)語用原則研究

語用原則在我國從八十年代開始研究,到現在越來越多地在認知語言學和心理學中得到實際應用。用印原則的內涵一般可以認為是,在進行交談的過程中可以準確地將對方語境中的含義進行理解,然后做出得體并且正確的應對。我國的研究人員認為,語用能力包括了語用語言能力以及社交語用能力兩個方面,其中語用語言能力就是在相互交談的語境中可以正確使用詞匯、語法以及情緒詞;而社交語用能力則是在相互的交談中可以尊重相互的文化習慣,使用正確的語言規則。因此從本質來講,語用能力的使用是進行肢體交際的重要基礎,而這個基礎需要從語言表達以及語言理解的兩個層面去進行判斷;在進行交談的過程中,語言的使用者需要將所處環境的文化以及社會各方面的因素進行詳細的了解,靈活對語言進行使用,這樣才可以在交談中規避一些問題,避免談話出現尷尬因素情況。

二、語言規范化建設的必要性

雖然在社會不斷發展的過程中,我國的大學數量有了極大的增長,但是在可喜之余也要認識到存在的一些問題。有部分高校只顧擴大規模,提升建設速度,但是卻沒有關注教育質量。存在師資隊伍水平不一的問題。對于廣大教育工作者來說,非常重視教學語言,也為此在不斷努力著,因為這是教師們的立身之本。但也應該看到,部分教師在此方面還是存在一些問題,基礎的如普通話水平考試等都沒有進行,就已經站上講臺開始授課,這就極容易出現教學語言不規范的情況,導致學生在課上聽不懂某些內容,這樣教學質量自然不好。故應該引起重視,強化對于高校教學語言規范化的建設。分析常見的語言不規范的情況,可知,主要有語音不規范、詞匯使用不規范以及語法使用不規范這幾種。而無論哪一種,都會給教學帶來極大的影響,故需要加強重視。

三、建設策略研究

(一)重視基礎

這部分主要指語言的基本運用方面的內容。有以下三點:1.普通話要標準。高校學生來自五湖四海,如果使用方言或者普通話不夠標準,就可能導致學生聽不懂教師講的內容,降低學生的聽課效率。2.對于教師而言,開展教學活動主要依靠口頭語言,但是這種口頭表達有自身的特點,其面對的是所有學生,即使時時刻刻都有人在看,師生之間還需要必要的情感交流,故教師還需要做好將有聲以及無聲語言相結合,提升知識傳播效果。3.口頭語和書面語相結合。前者靈活,自由松散,聽者在聽完之后,思維能得到緩沖,理解消化更容易;后者精密規范,信息容量大,但對于聽者的理解力有著較高的要求。這兩者各有千秋,在教學中綜合使用能提升教學效率。

(二)用語準確

教學語言不同于交際語言,它的要求更高。只保證用詞正確以及語法無誤,這只是教學語言準確性的起點。在教學活動中,師生雙方共同借助教材完成一系列活動,所以在探討準確性時要從兩個方面進行。第一,教學對象準確。面對不同的學生教師要使用不同的語言,考慮學生的年齡段、學習層次以及個性特點。此外不同的科目,教師所使用的語言也會有不同。第二,教學內容準確。即抓住教學中的關鍵點,根據這一重要基礎來組織教學語言,對此教師需要做到:1.明確課程定位。既然在教學中使用語用原則,那么教師在教學之前就需要給學生灌輸一種實際應用的理念,對整個教學的目的進行明確,讓學生們對課程的定位有一個了解,只有這樣學生在進行學習的時候才會更具目的性。教師在選擇教學語言時也有了依據。

(二)用語深刻

教師要對教材做好深入探究,獲得深刻見解,并將其表達出來。例如在語言類教學中,利用語用原則,那么在教材的原則上需要遵循三個特征:首先素材要真實生動,真實生動的素材使得語用原則的使用更加地貼合實際,學生在進行學習的過程中會有一個對照的實例,提高他們語言學習的效率。其次需要語言文化并行,針對所學語言背后的文化進行學習,這對學生形成語言使用習慣是非常有效的,而語言使用習慣是語用原則的基礎。最后教材的內容要突出實踐性,高校的教學就是實踐為目的的,因此在教材的選擇上也需要以實踐為基礎,這樣學生學到的語言才會更貼合實用性。此外要提升語言表達能力,教學語言最本質的特點應該是激活學生思維,對他們有極大的啟發,同樣以語言類科目的教學為例,使用語用原則在語言教學中的策略其實很簡單,那就是將語言教學的內容和語用原則緊緊融合在一起,在教學中對學生的語用能力進行培養,提高學生對于語言文化背景相關知識的學習,讓學生們可以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識以及相應的語言應用背景,進而增進學生們的交際能力。另外,教師不僅僅需要讓學生們掌握語言的知識,而且還需要學生得到語言運用的能力。比如說組織學生們進行相互的交流,在課堂中使用情景教學法構建語言環境等等,讓學生們在相互的交流中對語言進行實踐,進而對語用原則的內涵進行準確的定位,得到實際的應用能力。從而提高學生們對語用能力的使用效果,進而提高學生們使用語言的交際能力,減少一些因為語言文化環境不同而造成的失誤。這樣既能讓教學效果更好,也能讓教師的教學語言發揮更大的作用。

(三)用語明了

教學語言是否取得良好的效果,要看傳播對象是否理解了,教師是傳播者,學生是傳播對象,所以無論使用何種語言,如何會用,最終都是作用在學生身上,重點要讓他們能理解。若一味地使用深刻的語言,而學生完全沒有理解,那么這種深刻也只是一種“玄妙”。所以在規范教學語言中還要提出一點,即教學語言需明了。但是用語明了并不等于少說或者不說,而是如何讓所說的話起到更好的傳播效果,更容易讓學生理解。例如在講商務英語中的“合作原則”,依據合作原則,兩者在進行交流的過程中所產生語句一般都會被認為是朝著某一個特定目標的,所以談話的雙方都會認為對方說的每一句話都是真實并且具有相應含義的。這些概念性的內容一般都比較抽象,但是高校的學生正是思維靈活的時期,所以可以轉變教學語言,加入一些活動。要幫助學生提高語用能力中合作原則的應用效果,就需要讓學生們對語言的文化環境以及交際過程中需要的注意事項有一個明確的了解,只有這樣才可以避免其中的一些重要問題,在交談的過程中將達成合作的目的作為主要的談話方向。而且在一些語言的應用中,合作原則需要直來直去,不能有隱藏的含義,如果出現隱藏的含義會被對方認為這是不尊重人的表現。以此為基礎,開展情境對話活動,這樣既和客人保持一定的距離,但是卻不顯得疏遠,并且為以后的合作也留下了一個契機。

這樣的活動能讓教學效果更好,而相比于教師來逐層分析概念,用具體的活動其實更能起到明了的效果,而且可以讓知識性和趣味性相統一,這是教學語言規范建設中的一個重要要求。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語言規范建設應該成為一項常態化的要求,尤其是在高校中,更要關注這一點。因為高校是給社會輸送人才的主要場所。重視教學語言的規范化建設,能夠很好地彰顯教學語言的獨特性,促使教師不斷提升自身的素養,提升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李俊. 語用學視域下高校輔導員語言藝術研究[J].信陽農業高等??茖W校學報, 2018, 028(003):153-156.

[2]謝曉敏.語用學原則在大學英語聽力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文存閱刊, 2018,000(0z2):127.

[3]彭寧.語用規則視角下跨文化語言言語行為語用失誤研究[J].當代旅游,2019(8).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