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疆少數民族預科成語教學的意義及策略

2020-12-21 03:50加爾汗·軍馬哈里
關鍵詞:教學策略

加爾汗·軍馬哈里

摘 要:成語是中國人民智慧的結晶,它的來源十分豐富,飽含著豐厚的文化寓意,更承載了華夏民族的文化精髓。在新疆少數民族預科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中,成語成為滲透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對新疆少數民族預科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中有著重要的意義,因此探討新疆少數民族預科教學中成語教學的策略。

關鍵詞:新疆少數民族預科教學;成語教學;教學策略

成語,是中國人民智慧的結晶,它的來源十分豐富,數目眾多,結構固定,意義凝練,言簡意賅,飽含著豐富的文化寓意,不僅見證了五千年中華文化的發展變化,更承載了華夏民族的文化精髓。很多成語的背后都有意義深遠的故事。它深具歷史性、知識性和藝術性而對于漢語為非母語者而言,學習和使用漢語成語是有一定難度,在預科教學中的成語教學更是棘手的問題,學習者不學習成語、不使用成語就難以成為合格的學習者。所以在對新疆少數民族預科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中,成語教學的作用與地位不容小覷。下面從少數民族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中加強成語教學的意義入手,分析并探討教學策略,希望對提高預科教學水平有所幫助。

一、在新疆少數民族預科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中加強成語教學的意義

學習成語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成語中蘊藏著豐富的知識與巨大的文化內涵,它們結構嚴謹、言簡意賅,內容豐富多彩,而且又充滿趣味,通常四個字就可以表達出完整的意思,這可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創造一個和諧溫情的氛圍,從而引發學生的巨大興趣,學生在這種情感的愉悅中接受知識,掌握技能,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學習成語對提高整體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水平有促進作用,成語為詞匯教學的關鍵組成部分,成語在語言表達中有生動簡潔、形象鮮明的作用,掌握成語對提升學生詞匯量有很大幫助,學生掌握一定數量的成語并準確地理解和運用,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和聽力理解能力,很多成語富具有詩意感,便于吟誦,易于記憶,容易脫口而出,恰如其分地將學到的成語運用到語言表達當中去,讓語言表達顯得更有檔次;

成語對我們來說具有“前人之鑒,后人之師”的教育作用,每一則成語的背后,都有一個富有哲理的故事,發人深省,耐人尋味。學生從中不僅能讀到生動的故事,更能得到許多前人總結的為人處世、治學謀事的人生大智慧。比如:“腳踏實地”這個成語源于司馬光的好友邵雍對他的評價:“君實(司馬光的字),腳踏實地人也?!币馑际钦f司馬光是一位勤奮刻苦,踏實認真的人。

可用于表彰某些認真做事與埋頭苦干的人。教育學生腳踏實地即認真刻苦是取得成功的必要條件之一;對成語的學習,不僅是對語言的學習,更是對文化的學習,從而能夠讓學生感受到中華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有助于增強學生對中國文化認同感。成語是濃縮的歷史,讀成語可以知古鑒今。學成語并不是脫離語言環境,而是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超越時空的語言環境,讓學生從中了解古代歷史,以及一些重大事件。往往一個成語就是一個寓言故事;一個成語就濃縮了一個重要的歷史事件。學習成語的過程也是一個學習傳統文化,豐富歷史知識的過程。熟知成語典故之人,一讀到成語,那些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就鮮活生動地再現眼前;對歷史不太熟悉之人,也會明白成語中引申的內涵。中華民族的文明歷史,給人的教育啟迪,通過成語這種方式,就把它的精神實質流傳下來。學生要更好地掌握成語,就必須深入了解中國文化,其成語學習過程也就變成文化學習的過程。所以加強成語教學能幫助少數民族預科生提高對中國文化的認識從而強化文化認同感。

二、在新疆少數民族預科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中加強成語教學的策略

(一)講好成語故事

成語教學并非只是語言詞匯的教學,更是文化的教學,成語不僅是詞匯的組成部分之一,還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課堂上遇到成語時教師應該把成語背后的歷史、來龍去脈、所包含的價值觀以故事的方式講出來。這種講故事的方式首先能夠活躍課堂氣氛,讓課堂更具吸引力,激發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從而提高學生的積極性達到更高的教學效果,其次這種方式易懂易記,刻骨銘心,能達到長效記憶的目的。

(二)注重把握成語教學的實用性

語言學習應該是一個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長期過程,學生學習語言不能僅僅為了應付作業或考試,而應該是能夠做到現實實踐中運用,將其成為真本領,這樣才能稱得上有效的教學,所以,教師在對成語教學過程中,需要注重語言學習的實際性,無論在課堂上講課還是在課下交流,巧妙地運用課本上的成語,還可以叫學生在生活中活學活用所學的成語,以“熙熙攘攘”、“三三兩兩”、“成群結隊”這三個成語為例,教師可以將其融入到日常語言交際練習之中,在當下疫情防控常態化的背景下,告知學生保持安全距離,不要熙熙攘攘、三三兩兩、成群結隊。

(三)運用多媒體工具激發學生學成語的興趣

教師利用信息技術,先進的多媒體進行成語教學,幫助學生理解成語的寓意,為避免在教學的過程出現枯燥無味的現象,可以采用多媒體課件、視頻進行教育活動,通過這些視頻的觀看,依托故事情節為學生講解成語故事、讓學生有個直觀、生動的畫面,促使學生能清楚、明白并理解成語故事所含的意思。如此一來,學生在理解成語含義的同時還清楚知道其來龍去脈,潛移默化地得到文化的熏陶,達到雙贏的效果。

(四)在閱讀與作文教學中重視成語教學,增加成語積累

成語有很大一部分是從古代相承沿用下來的,一個成語往往代表一個故事或者典故。讓學生充分認識成語的來源、結構、意義及使用規則對提高學生學習成語的興趣有著積極的幫助。在具體的閱讀與寫作教學中可以用成語作為突破口,采用古今融會、課內外連接的學習方式,課前預習讓學生了解有關成語的意思,課堂練習和課后作業要設計有成語的訓練內容。有意識地讓成語貫穿整個課堂教學,成為前后照應的一個亮點。成語之所以有強大的生命力,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它們蘊含著中華深厚文化的底蘊,特別是傳統文化精華的代表一一成語沿用至今,成為古今融匯的橋梁和紐帶。比如成語“一鼓作氣”就來自《曹劌論戰》,今天我們依然使用。那么,在教學中能否把它作為一個突破口,讓它貫穿整個課堂教學,成為前后照應的一個亮點呢?于是大家決定嘗試一下。果然,學生表現出前所未有的求知欲望,都想了解“一鼓作氣”的來歷,并且對“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這種戰略戰術有了深刻的認識,爭先恐后地談它對我們學習和生活的啟發意義,起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在學習過程中,教師有意識地讓“一鼓作氣”這個成語貫穿全文,成為前后照應的一個亮點。課前預習讓學生知道“一鼓作氣”這個成語的意思,課堂上首先通過“一鼓作氣”這個成語典故導入新課,引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結束語

在新疆少數民族預科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中加強成語教學不僅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成語的熱情,還能幫助學生拓寬國語知識面,對全面提升少數民族預科生國語水平具有很好的幫助。在實踐中,教師應致力于成為一名成語研究者,利用三尺講臺教好成語故事,引導學生充分認識學習成語的重要意義,并探索更多行之有效的教學措施,提高學生學習成語的效率,使其更好地掌握成語知識。隨著國語教學的不斷改革與發展,成語教學措施也將越來越完善。

參考文獻:

[1]李政.成語中的100個人生哲理[M].北京:中國商業出版社,2008年5月.

[2]張茹新,閆妍.漢語中成語的獨特性及成語教學方法淺談[J].中國科技縱橫,2010年.

[3]張軍巖.新疆預科教育成語教學調查研究——伊犁師范學院[D].伊犁師范學院,2015年6月.

[4]孫玉婷.對外漢語成語教學現狀及策略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6年4月.

[5]李果.少數民族學生漢語成語教學探索[J].語言與翻譯,2008年11月.

[6]薛瑛.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成語教學探析[J].遼寧師專學報,2019年6月.

猜你喜歡
教學策略
高中化學反應原理學習難點及教學策略研究
淺析高中數學圓錐曲線微專題教學策略
淺談遞歸算法的教學策略
基于任務為導向的長文教學策略
關于高中數學大單元教學策略的相關探究
識字寫字結合教學策略探析
統編本初中文言文選文變化及教學策略
初中數學絕對值概念教學策略
培養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三項教學策略
基于語文綜合性學習的作文教學策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