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滄海桑田

2020-12-23 09:38武艷永
記者觀察 2020年12期
關鍵詞:臨縣修路全縣

武艷永

高天寶

一條條新修的大小公路縱橫在臨州的大地上,好像無數條血管把這里的千溝萬壑連通起來,就像慢慢蘇醒的巨人正要有所作為。金色田野上,早先的羊腸小道已成為條條致富的康莊大道,一座座橋梁橫亙在兩山之巔,給山區人民生活帶來巨變的同時,也見證了臨縣幾十年的發展與變遷。從南來北往的主干道分支的成千上萬條公路,一直延伸到老百姓的家門口,延伸到鄉村的各個角落,縱橫交錯,四通八達。29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仿佛一幅巨大的古香古色的畫布,無數條縱橫交錯的柏油路、水泥路,用黑和白勾勒出黃土高原上特有的壯麗美景。一條條寬闊大道,讓出行既安全又迅速,山里農產品的運銷也暢通無阻,為改變城鄉面貌、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促進縣域經濟發展、打贏脫貧攻堅戰發揮出巨大作用。

翻開臨縣交通畫卷,毋庸置疑,“十三五”期間這一章節是全縣交通運輸事業發展史上投入力度最大、發展速度最快、建設質量最高、面貌變化最大、百姓得實惠最多的一個時期。

臨縣山高坡陡,溝壑縱橫,據不完全統計,全縣有大小山頭一千多個,一公里以上的溝道3200多條,五公里以上的溝道100多條。自然條件的局限造成了臨縣交通閉塞、運輸不暢、群眾生活貧困。

民國《臨縣志》載:“縣境萬山羅列,舟車不通”。到1940年年底,臨縣才修通縣城至離石界43公里簡易公路和縣城至白文鎮35公里牛馬車簡易公路。由于道路不通,人們很少走出家門,只能在本鄉范圍活動,長年累月爬山涉水,在羊腸小道上穿行,運輸方式主要是人背、肩挑,由毛驢、騾馬、駱駝馱運的很少。到1946年,臨縣只有馬車3輛,鐵足牛拉車8輛,年運貨量僅20多萬噸。

新中國成立后,百廢待興。在黨的英明領導下。傘國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交通運輸業蓬勃發展。臨縣人民在縣委、縣政府的帶領下,先后在1956年、1958年、1965年、1970年四次掀起了全民總動員義務修公路的熱潮。在上級部門的重視和鼓勵下,臨縣先后在孫家圪楞、三交至曲峪、安業至陽泉、臨縣至兔坂、后長樂等地掀起了義務修橋修路的熱潮。截止1978年年底,全縣簡易公路已達到244公里;當時全縣有載貨汽車189輛,轎客車5輛,縣運輸公司首次開通了縣城到克虎、叢羅峪、磧口、白文等地班車和縣外運輸;膠皮大車也增加到265輛;年運貨量達到50萬噸。交通運輸有了大發展,人民群眾迎來新生活,不少人開始走出大山,尋求新的謀生之道。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勝利召開,改革開放的春風吹來,臨縣把交通運輸業的發展放在了頭等重要的位置,提出了“若要富,先修路,公路通,百業興”的動員號召。1981年10月,國家交通部在山西省長治市召開了全國公路建設現場會,推廣晉東南地區依靠群眾、依靠地方義務修路的經驗。在會議精神的推動下,1981年至1984年臨縣掀起了一場群眾義務修路的高潮。臨克公路(臨縣至克虎)65公里,聯合國授助建設,三交至曲峪、城莊至程家塔、磧口至索達干等5條干線全部上馬修建。1992年,呂梁地區又召開了義務修路動員大會,臨縣成立了以縣委書記為首、縣交通局為主的義務修路總指揮部,提出一年打基礎、兩年大變樣、三年邁上新臺階的奮斗目標。工程設計要求能高級不低級、能取直不拐彎、能打洞不爬山、能架橋不過灘、過村不進村、利民不擾民,真正做到修一里成一里。1992年,黃河大橋開工修建。1994年,縣委發出大搞公路建設的號召,縣委書記、縣長親自帶領全縣人民在湫水河上掀起了修大橋的熱潮,先后有麻峪大橋、卜家巖、璀頭、萬安里、上西坡、安業、黃白塔、松峪等地修建湫河大橋,當年修建成等級公路729公里,其中油路74公里。

公路、鐵路的飛速發展,帶來了運輸業的繁榮昌盛。從1955年臨縣有第一部汽車到1959年發展到6輛汽車,1978年發展到179輛。改革開放四十年后的今天,全縣大客車有250多輛、小轎車面包車55000多輛、大貨車1850多輛,人們去農田干活都開著三輪車,出門都騎摩托車,再無人背肩挑的現象。

臨縣境內山大溝深,自然條件惡劣。臨縣要加快轉型發展步伐,首先必須改寫交通不便的歷史。否則,實施大項目建設,全縣公路運營能力根本不能滿足大發展需求?;诖?,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新一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縣委、縣政府作出了舉全縣之力讓交通率先發展、實現公路四通八達、構建大交通格局的抉擇,堅持以交通引領發展、投資拉動經濟、項目引活資金為交通建設發展導向,牢牢把握“大交通帶來大區位、大產業、大開放、大旅游,助推大扶貧”的發展理念,緊抓發展機遇,實施交通建設“大會戰”。

在中央、省、市的關懷支持下,如今,三條鐵路兩條高速,貫穿臨縣東西南北。臨縣交通實現四通八達。上太佳高速2小時可達省會太原,1小時通達呂梁市區,距離呂梁機場僅有40分鐘車程,境內有5個高速出口。白文火車站已開通,出行十分便捷,形成多元化大交通格局,助力城鄉經濟飛速發展。

全縣境內建成的國道、省道全長達323.945公里,農村公路總里程達到2479.085公里,實現了鄉鄉鎮鎮通油路、631個行政村水泥(油)路和街巷硬化全覆蓋的目標。特別是“十三五”期間,全縣僅改造提升“四好農村路”就達1376公里。四通八達的農村公路網絡成為農民就業和增收的“助推器”,被群眾親切地稱為脫貧奔小康的“幸福路”。大交通大發展是臨縣人現在的共識。在大交通格局的帶動下,臨縣不僅加快了脫貧攻堅的步伐,而且帶動重點工程項目建設快速推進:呂梁北500千伏輸變電工程、中部引黃工程以及陜京三線、榆濟線、臨保線等一批輸氣管道落地臨縣,大路網、大水網、大電網、大氣網形成了新的區位優勢。呂臨能化千萬噸礦井、千萬噸洗煤廠、山西京能呂臨2x35萬千瓦低熱值煤發電廠等一批現代化能源項目的實施形成了新的發展優勢。

修一條公路,造福一方百姓,拉動一方發展?!笆濉逼陂g,縣委、縣政府團結帶領全縣人民,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為指引,堅決落實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自我加壓,感恩奮進,攻堅克難,譜寫了經濟社會發展新的篇章,脫貧攻堅取得了決定性勝利。全縣累計脫貧205636人,退出貧困村447個(退出率100%)。2020年2月27日,臨縣正式退出貧困縣序列,脫貧摘帽的千年夢想變為現實。

大路通百業興。經歷了幾十年滄桑巨變的臨縣交通正以飛速前進的態勢快速發展,成為助推臨縣決戰完勝脫貧攻堅、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動力、提升城市建設水平的基礎保障,助力臨縣向著更美好的明天大步邁進。

猜你喜歡
臨縣修路全縣
呂梁臨縣光伏扶貧實現“三個全覆蓋”
深度貧困地區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研究
臨縣野菜資源現狀調查與開發建議
《修路》教學設計
四十年巨變數字看發展
“要想富先修路”先富了誰
臨縣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影響因素及對策建議
南京一修路工人給他娘的信
金沙縣召開2014年全縣關工委工作推進會
秀逗原始人③修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