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應對高考,我們怎樣學語文?

2020-12-23 04:38章志輝
讀寫月報(高中版) 2020年11期
關鍵詞:考題命題文本

章志輝

相較于許多優秀生都可以獲得高分甚至滿分的數學、英語學科,語文高考的150分,常常令人心生“可望而不可即”之感。這是因為,語文學科的學習似乎更為開放,也更具有彈性和張力,它考查的不僅是知識和能力,更是語文素養。那么,應對高考,我們究竟應該怎樣來學習語文?或者,可以換一種提問方式:為了在語文高考中考出好成績,我們應該如何提升自我,做“更好的自己”?本文試以《讀寫月報》近三期連續刊載的2020年全國I卷、全國III卷和新高考I卷(因屬山東省使用,以下簡稱“山東卷”)試題為例,來加以說明。

其一,要做好的閱讀者。語文學科考試的根本,就是考查一個人的閱讀能力與閱讀水平。閱讀能力與水平不能憑空獲得,全要仰仗平時課內課外閱讀的日積月累。所以,許多權威、大師,總是苦口婆心地勸人要多讀書。不只是看似陌生的古代詩文,就是現代語體的論述類文本與實用類文本,如果平時很少接觸,讀起來總覺生澀難懂,閱讀的速度和理解的精準度也會大打折扣。以三份真題的論述類文本閱讀題(山東卷是論述類、實用類文本合二為一)為例,所選閱讀材料的作者分別是湯一介(著名哲學史家、代表著作為《中國儒學史》)、周振甫(原中華書局編審、資深編輯家)和葛劍雄(原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復旦大學圖書館館長)等,他們都是各自研究領域的大師。比如,全國III卷選文為周振甫先生的《談談〈古文觀止〉》,文章深入淺出,歷數先秦以來諸多古文名篇,以極精當的語言梳理、概括了《古文觀止》這一清代最著名的古文選本的特色,并與其他選本做了比較。即便拋開這道題目閱讀考查、訓練的功能不論,我們若能以此文為閱讀古代散文的入門之文,找來《古文觀止》,讀讀其中膾炙人口的篇章(其中有不少已選入初、高中語文教材),從而引發閱讀古文的興趣,也是功莫大焉、善莫大焉。如果一個人的閱讀經歷開始得早,在小學、初中就養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固然是一大幸事;即便以前讀得很少,從上高一、高二或高三的現在開始,從讀幾篇短文、一本小書(最好讀經典,如《論語》《老子》,唐詩宋詞選本或魯迅作品選本等等)開始,也絕不算晚,而且將使你終生獲益。

其二,要做視野開闊的“社會人”。我們本來就身處現代信息社會,做“社會人”,似乎是一句多余的廢話。但不妨想一想,我們有多少人是不僅忙于聽課、刷題,而且能做到如先賢所說的“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而如果閉目塞聽、視野不開闊,是絕對學不好也考不好今天的語文的。仍以我們所選定的三份語文試題為例,全國I卷的實用類文本為出自《人民日報》《參考消息》的以“新基建”為核心的文段,全國 III卷的材料為報告文學作品《鐘南山:蒼生在上》的作者熊育群與編輯鐘紅明的對談(選自2020年5月13日《文匯報》)。也有人說,今年全國Ⅰ卷的作文題以齊桓公、鮑叔和管仲三人的歷史故事為素材,是對前幾年直接關注、介入現實命題方式的一種改變;其實,這只不過是命題人嘗試同時安排了幾個彼此相互區別的具體命題方向、選用了幾段不同的命題素材而已。關注、介入現實的做法,并沒有改變。舉例來說,山東卷和全國Ⅱ卷的作文題,都是以抗擊、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為題材的,山東卷的作文主題是“疫情中的距離與聯系”,全國Ⅱ卷則以“攜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創未來”為主題。其他諸如三份試題的壓縮語段題的語料,主題分別是中國的首次火星探測、助力湖北疫后重振發展和第51屆世界經濟論壇年會主題“世界的復興”。所有這一切,都是從最為貼近現實的地方來取材的。因而很難想象,一個不關注世事、不了解現實的人,如何能順利地接受一份來自火熱生活的語文試題的考查。而且,一說到關注現實,一部分人就會以“沒有時間”來推托,還有些人則以為應該去背誦、記憶別人整理好的“作文素材”。其實,生活在今天的多媒體時代,接受資訊的方式很多,只是自己要做一個有心人罷了??梢杂米顬閭鹘y的方式讀書看報,也可以借助平板電腦、手機和電視機等電子設備來聽和看。自然,除了要有自制力,不沉迷于電子游戲等等,老師和家長也不必將電子設備視為洪水猛獸。畢竟,身為一個現代人,卻不能接近、享有最便捷的接受外界信息的方式,應該是甚為荒謬的事情。在我們剛剛迎來開學季的九月,國家就隆重召開了“抗擊疫情表彰大會”,授予鐘南山“共和國勛章”,授予張伯禮、張定宇、陳薇“人民英雄”稱號,并同時表彰了數以千百計的抗擊疫情中涌現的先進個人、先進單位、優秀共產黨員和優秀黨組織;在教師節前夕,中共中央宣傳部和國家教育部又推出了加以表彰的“2020最美教師”,其中有來自上海復旦大學的抗疫功臣張文宏,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宇航學院院長、著名航天專家戚發軔,抗疫志愿者代表、武漢青山區鋼花小學音樂教師華雨辰等,還有來自職教、特教、幼教等不同戰線和邊遠山區、少數民族地區的多名優秀教師代表。這些英雄模范人物的事跡分外感人,只要肯用心去了解,必能受到精神的洗禮,同時又能獲得珍貴的語文學習的第一手資料。

其三,要做善于思索的“思想者”。在做好前述兩方面的前提下,善于思索是提升自身語文素養的最為關鍵的一環——雖然,成為思想者的意義,并不僅僅在于提升語文素養。無論是從書本閱讀中還是從現實生活中獲得的豐富的學習資源,要使其成為自身思想與文化的養料,關鍵還在于“大腦加工廠”的加工??季硖峁┝藦墓沤裰型饩x而來的高質量、第一等的閱讀材料,本可引發強烈的閱讀興趣與思想共鳴;命題人設計了很好的作文試題,亦能激發強烈的寫作欲望。然而,為什么近年來各省市數以十萬計的考生中出現的上佳作文總是寥寥,反倒有大量的考生鎩羽而歸?相當重要的原因,就是“思”的功力不夠。舉例來說,山東卷考的是以防疫為題材的作文題,這可以說是直擊時事熱點,在考前,不少考生都寫過此類文章;但同時,考題又規定了“疫情中的距離與聯系”的寫作主題,泛泛地寫抗疫,就未必切合考題規定的任務要求。你必須緊緊扣住“距離”與“聯系”的辯證關系來寫作:一方面,是封城、封路、封閉小區,即便是面對面的相逢,也還是隔著口罩與防護服,疫情的確“拉開了人們的距離”;但是,這種隔離是為了貫徹“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最高原則,逆行奔往疫區的醫務工作者、新聞工作者,堅守崗位的社區干部、公安干警和志愿者,乃至每一位居家隔離的居民,大家都懷著同一個目標,那就是擊退病魔、贏得勝利。這種共同的目標,使人們團結一心、心心相印、天涯亦若比鄰,人與人之間的聯系真是前所未有的緊密。要準確揭示這種“遠”與“近”、分隔與聚合的辯證關系,就必須具有思想的穿透力,能透過現象,準確把握事物的本質。再如全國III卷的作文題,主題為高中學生(因為寫信人為高三考生,收信人為高一新生,所關涉的對象范圍就很自然地被圈定于此)“如何為自己畫好像”。這本來也是人人熟知的話題,并無多少新意可言。但是,考題卻在命題材料中引入了諸多帶有“對待關系”(亦即辯證統一關系)的事物:看他人、看世界與看自己,眼睛與“鏡子”,以及“自畫像”的比喻所包含的深層次意義——如何實現準確的自我認知,如何確定人生的目標,如何通過行動成為“更好的自己”等等。這些帶有哲學意味的概念與問題的引入,就大大拓展了命題的思想意義,也在一定程度上升高了討論的標桿,加大了寫作的難度。而破解難題、化難為易的秘訣,也只能是提升自己的辯證思維的水平。又如大家公認命題形式比較傳統也比較好寫的全國I卷作文題,雖然主要是從一個人們所熟知的歷史故事出發來展開寫作,但由于齊桓公、管仲和鮑叔之間存在復雜、糾結的敵友情仇關系,要找到恰當的角度來評價和肯定這幾個歷史人物,也非得高站一步,從“以天下為己任”的高度來議論評說不可(材料中,命題人反復提及這君臣三人“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終成一代霸業”)。

再來看現代文閱讀的例子。全國Ⅰ卷文學類文本閱讀選了海明威的《越野滑雪》,其中一道考題要求,用海明威自己的“冰山理論”來分析這篇小說的情節安排及其效果。解答考題,不僅要透徹理解“冰山理論”的含義,更要結合《越野滑雪》,分析小說中何為露在水面的“冰山”的八分之一,并依據文本推測出“冰山”的另外八分之七所指為何,以及說明這樣處理所產生的藝術效果。這樣的將創作理論與具體文本相結合的考題,就體現了相當高的思維難度。又如全國Ⅱ卷的實用類文本閱讀,選用“對談”(訪談)文本為命題材料,本身就是一種創新。對談的雙方是作家與編輯,所討論的是關于長篇非虛構作品(《鐘南山:蒼生在上》)的寫作這樣頗為專業的問題,其中不僅有對創作過程的介紹,更有關于寫作動機、寫作方式的理性思考,包括文學的現實性、主題的時代性以及文學想象在非虛構作品中的實現空間和意義等等,文本閱讀是有相當難度的。而在所設計的考題中,不僅有對命題材料的具體理解分析,而且提出了“鐘紅明(對談之一方,身份為編輯)是如何做到在對談中引發對話并將話題引向深入的?”這樣的問題,既涉及這一次“對談”的整個流程,還要從中歸納出帶有普遍性的“對談”的方法、技巧,難度同樣不小。解答這類考題,是對應試者閱讀經歷、文化文學素養,尤其是理解、概括、鑒賞能力的全方位考查??梢院敛豢鋸埖卣f,是讓應試者做了一套具有語文特點的“思維體操”,平時很少接觸和思考過同類、同一水平線問題的人,就會難以適應。

其四,要做語感敏銳的“語文人”?!罢Z文人”,原來只是涉及語文教師和其他語言文字工作者的相對“小眾”的稱呼;這里,我想將它的外延拓展為所有的語言文字的學習者。因為,語言文字,不僅是語文課要學習運用的工具,更可以說是每個語文學習者的另一副面孔。區別于非語言學科,語文課不僅關注“說的是什么”,更關注“怎么說”和“為什么這樣說”。對于所有的閱讀材料,語文試題要求能作最為精準、透徹的理解;對于語言閱讀客觀題的許多選項來說,其正誤的差別往往只在是否信、達、雅的毫厘之間;對于閱讀與表達的主觀題的解答,答案的要求常常不只是要答得對,更要求答得簡潔、準確、流暢。舉例來說,不光是“但醫沈約重瞳健”①(“重瞳”究竟是天賦異形,還是罹犯眼疾?)、“駢頭脫襁白玉嬰”②(“駢頭”何解?“脫襁”何義?“白玉嬰”比喻什么?)、“把君詩過日”③(“把”字已注為“握,執”,整句連起來是什么意思?)這樣的古詩句子需要逐字揣摩而后連接起來作融會貫通的理解,就連“北京塞車最嚴重的道路”為什么“永遠像一條黏稠的河”④,也是頗費思量的。至于“我把餅和粥都一掃而光,又心滿,又意足”這句話,用在文章的結尾,為什么比改寫成“我心滿意足地把餅和粥都一掃而光”更好⑤,要說出其中的道理,也同樣是需要很強的語感和對句式變化的細致體悟的。而在這些最需要花心思小心辨析的地方,我們的同學卻常常過于粗枝大葉。關于寫文章為什么要修飾語言,著名作家孫犁先生當年在評點晉察冀抗日根據地軍民的“冀中一日”征文時,曾經有過一個妙趣橫生的比喻。孫犁說,寫文章給別人看,本來應該像嫁閨女一樣用花轎的,可是,許多人卻是用牛車就把自己的姑娘送出去了。今天,我們已進入2020年代,用轎車娶親嫁女可以說已經是一種常態;但在寫高考作文的時候,有多少人還是在“趕著牛車送姑娘”?大家不妨反躬自省一番。值得一提的是,現在有不少人注重卷面書寫,開始練習硬筆書法,這固然不錯;但僅僅這樣做還是遠遠不夠的:你還應該讓你的文章思路清晰、內容飽滿、語言富有文采,這也許比寫好字難得多,但重要得多!

以上所說,可謂卑之無甚高論。但如果做到前述四條,語文肯定是能學好、考好的。語文課上沒有精細的計算,也未必需要浩繁的記憶和大運動量的刷題,卻最需要對語言文字的熱愛與敬畏,需要持之以恒的積累與揣摩玩味。當年,毛澤東主席就意味深長地說過:“語言這個東西,不是輕易可以學好的?!痹赣懈嗟耐瑢W在母語學習上能明方向、辨路徑、下功夫,盡早攻占這塊學習的高地!

(作者單位:江西師范大學文學院)

注:①但醫沈約重瞳?。宏扆斆伞斗詈鸵u美抱疾杜門見寄次韻》詩句,見2020年全國高考語文I卷。

②駢頭脫襁白玉嬰:陸游《苦筍》詩句,見2020年全國高考語文III卷。

③把君詩過日:杜甫《贈別鄭煉赴襄陽》詩句,見2020年全國高考語文山東卷。

④、⑤:見2020年全國高考語文山東卷第19題、第20題。

猜你喜歡
考題命題文本
文本聯讀學概括 細致觀察促寫作
挖掘文本資源 有效落實語言實踐
搭文本之橋 鋪生活之路 引習作之流
文本與電影的照應閱讀——以《〈草房子〉文本與影片的對比閱讀》教學為例
對一道研考題的思考
追蹤考題,曬曬考點
圓錐曲線的兩個孿生命題
一道考題的多解
淺談“命題的否定”與“否命題”
聚焦絕對值不等式熱點考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