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協同區域數字經濟產業發展的高職院校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探索

2020-12-23 04:28徐天杰
科技經濟市場 2020年10期
關鍵詞:專業設置優化路徑數字經濟

徐天杰

摘 要:本文針對目前張家港市聚焦數字經濟建設,打造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產業孵化培育的產業生態體系,提出高職院校電子商務專業如何進一步通過政策引領、服務對接,培育一批服務于地區企業市場前端的運營、營銷推廣以及綜合型高級管理人才,為產業互聯網與數字經濟發展提供有效的支持。

關鍵詞:數字經濟,高職院校,專業設置,優化路徑

0 引言

2017年,國務院頒布的《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提出:“構建教育和產業統籌融合發展格局”,“推動學科專業建設與產業轉型升級相適應,建立緊密對接產業鏈、創新鏈的學科專業體系”,“促進產教供需雙向對接”。2018年,國家發改委在《關于發展數字經濟穩定并擴大就業的指導意見》中指出,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要大力發展數字經濟穩定并擴大就業,促進經濟轉型升級和就業提質擴面互促共進。以數字經濟為主要特征的綜合能力競爭日趨激烈,積極推動數字經濟的發展是新常態下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和新動能。當前,張家港市通過不斷提高傳統產業數字化、智能化來重構產業經濟發展模式,從而實現高質量發展、新動能轉換的新型經濟形態。因此,對于本地區高職院校的電子商務專業來說,協同區域數字經濟產業發展以優化專業設置和人才培養模式成為當下亟需探索和研究的重要課題。

1 研究背景

張家港市在“賦能升級 智造港城”的智能制造、“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的方針政策引領下,產業兩化融合的道路不斷推進。地區傳統產業和互聯網技術在技術、產品、管理各個層面相互交融、協同共生的同時,也給本地區高職電子商務專業在專業設置和人才培養上提出了新的要求。

電子商務專業的人才培養,必須堅持“以人為本,與企業接軌,強化培養專業核心能力和綜合素質”的理念。沙洲職業工學院(以下簡稱“沙工”)電子商務專業是江蘇省“十二五”高等學校重點專業(群)組成專業,為首批阿里巴巴跨境電商人才培養基地、張家港市電子商務人才培養重要基地。但是作為高職院校電子商務專業,由于信息、技術以及師資能力的滯后,導致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固化,無法跟上產業升級、企業人才需求的步伐,人才培養過程中存在著理念與實踐脫節、技能與需求脫節等問題。因此,協同本地區數字經濟產業發展、工學結合、產教合一,是電子商務專業優化專業設置、提升教學質量的必由路徑。

2 張家港市兩化融合數字經濟背景下企業人才需求狀況調查

張家港市電子商務有著良好的區位優勢和產業基礎,政府與行業協會積極引導多種模式電子商務產業,形成了具有區域特色的電商產業群,推動了商貿新業態發展。筆者通過實地走訪張家港電子商務產業園、市工信局、本市實體及相關電商企業,以及針對沙洲職業工學院舉辦校園招聘會的到場招聘企業訪談,發放調查問卷280份,有效回收237份,有效回收率為84.6%。問卷調查主要圍繞企業的經營狀況、用人需求、電商人才的素質要求、人才培養建議幾個方面,最后通過對數據的統計處理分析得出以下結論。

2.1 電商崗位能力復合型要求高,人才缺口大

調查結果顯示,86.9%的企業有電子商務的人才需求。電商運營人才的缺口為85.6%,是企業目前需求量最大的崗位;其次為技術型人才(包括IT、美工、運營),缺口占65.8%;推廣營銷人才(客服、新媒體、電銷)的缺口占32.1%;供應鏈管理人才缺口達35.4%;產品策劃與研發人才缺口達38.8%;綜合性高級人才缺口為45.1%。其中,有62.4%的企業認為目前人才短缺的主要原因為招聘難度大,主要原因為傳統的電子商務專業課程設置已經難以滿足目前企業的復合型崗位能力要求,企業不得不放寬招聘要求,并在崗前培訓上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成本。

2.2 人才流動頻繁,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成本增加

針對目前的電商人才薪資水平,3000~5000元/月的占58.6%,5000~8000元/月的占32.1%,8000元/月以上的占9.7%。在調查問卷中,針對企業目前的人才狀況,有48.5%的企業選擇了人才流失率高這一因素。從應屆畢業的薪資收入調查來看,90.7%的企業選擇愿意開出的起薪為1500~2500元/月。在針對應屆畢業生的調查中,多數畢業生選擇的理想起薪為3000~4000元/月。由此可見,薪酬是企業人才選擇離職的、特別是應屆畢業生無法扎根企業的主要原因。然而,根據統計,參與調研的電商企業有21.9%為初創型企業,37.1%是傳統工貿企業的電商部,尚未步入運營正軌或者產生贏利點。對于人才薪酬和員工培訓的投入,這部分企業倍感壓力。

2.3 企業發展方向決定人才培養方式的多樣化

調查顯示,有32.1%的企業主營跨境電商業務,39.6%的企業有意向發展跨境電商業務,體現了張家港市傳統外貿企業在當前的國際形勢中正在主動尋求業務的轉型,這也給人才培養提供了方向。對于崗位能力要求,電商平臺運營(94.1%)、跨文化溝通能力(77.2%)、商務數據分析(75.5%)分別排在前三位。對人才培養模式的選擇的調查結果顯示:校企合作育人,學徒半工半讀(83.1%),校企聯合招生,聯合培養(73.4);企業提供講師,深入課堂教學(37.5%),電商訂單班(1.3%)。由此可見,企業對產教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有著較強的嘗試愿望,希望能夠以多樣靈活、校企雙贏的方式參與高職院校在校學生人才培養計劃。

3 構建高職院校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的建議

3.1 以專業建設為導向,優化教學資源,構建人才培養方案

電子商務人才素質要求包括基礎核心能力、綜合應用能力和數據分析能力。在數字經濟時代,新技術、新概念、新趨勢在電商領域不斷涌現,所以在課程建設中要充分考慮到課程的實戰性和可操作性,將最前沿的知識理念融入到教學內容中。例如:移動電視、O2O社交電商、跨境電商的、云計算、VR、AR、AI等相關領域的內容資訊,都是電商業務開展的重要載體和發展方向。同時,在課程設置時要充分考慮學科間的關聯性和整體性,避免課程間內容的重復交叉。相對應的課程體系框架、教學內容的取舍以及學時、學分的分配必須兼顧學生專業知識的“通用性”和企業知識“專用性”,符合學生認知規律,同時對接電商專業標準、行業標準和企業需求。

對于專業實訓環節內容的教學安排,可以結合具體的電商平臺、崗位、業務模式來設計打造實訓內容。例如,沙工19級電商專業的認識實習過程中,引入了eBay“E青春”跨境電商人才培養項目,圍繞“E導師、E課堂、E工場、E職場”四個重要板塊,從行業發展方向、專業知識拓展、平臺運營實操三個方面入手,旨在培養學生的“外語能力+外交能力+專業技能+綜合素質”的跨境電商運營能力;此外,還邀請了專注本地農產品品牌策劃、包裝設計帶貨直播的杰夫電商,針對農產品直播的熱門領域,向學生介紹了視頻直播帶貨的電商模式,旨在培養學生的新媒體運用能力和本地化電商資源開發意識。

3.2 以產教融合為視角,創新校企合作模式

產教融合必須有明確而可行的方案、切實的財政計劃管理、完善的成果轉化和評價體系。鼓勵本地企業,特別是通過引企駐校的方式扶持初創型企業,通過學校的校內外實訓基地的開發和校內創業園的建設,給企業提供人才、資源和專家咨詢等服務。同時,企業基于實際業務的技術、管理、運營模式和發展思維也能引領學校專業發展的理念。圍繞校企合作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圍繞校企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目標,立足于讓學生獲取更多實踐機會,使企業獲得穩定的具有較強專業技能的人才。要努力解決校企合作質量不高、學生在生產技能環節的融入太淺、教師、企業和學生之間對校企合作的認識不一致等問題。在具體的落實過程中,將專業課程建設方案、教學改革措施、人才培養目標及時對接行業、企業的發展方向,為校企深度合作提供制度保障。

2016年起,在張家港市商務局的牽頭下,沙工經濟管理系與蘇州涵一科技網絡校企通過場地、資源、學校人力資源合作等方式,共建跨境電商實訓基地。合作以“實訓+聘任+就業”模式為基礎,基于“速賣通”、“Wish”平臺的跨境電商業務的主導項目,通過專題培訓、實戰孵化、以一帶多形式,致力提高在校大學生的“互聯網+”創新創業專業實戰技能,孵化創業團隊,為本地中小型企業定制打造跨境電商團隊。將近4年的合作,這一校企合作為基礎的初創型跨境電商企業走向了規模發展的道路,也為學生提供了實訓、實習和就業的機會。在此期間,有多位學生被“速賣通”平臺聘為官方講師,并且在官方授權下前往本地企業和學校展開跨境電商運營的講課培訓。此外依托校企合作和大學生實踐創新項目,沙工學生的創業團隊在張家港本地裂變了3家跨境電商初創企業。

4 結語

在數字經濟時代,電子商務的人才培養必須緊跟地方數字經濟產業和生態系統的主導方向。課程建設的構建要服務于企業業務模式的創新和產業智能化,緊跟平臺型企業跨界融合發展的態勢。專業發展要積極對接本土平臺企業,通過與張家港電子商務產業園、各類電商企業和實體轉型企業的深度合作,基于本地產業優勢和學校資源優勢實現重點突破,沿著數字經濟生態鏈深耕,互補發展,形成人才培養的良性發展模式。

參考文獻:

[1]鄔鵬翚,周秀英.數字經濟新時代高校應用型電子商務人才培養研究[J].人才培養,2019(06):76-77.

猜你喜歡
專業設置優化路徑數字經濟
OECD國家數字經濟戰略的經驗和啟示
從數字經濟視角解讀歐亞經濟聯盟與絲綢之路經濟帶對接
關于職校生就業與學校專業設置的思考
江海聯動開發與區域高職專業設置研究
運用激勵理論開展企業管理面臨的困境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