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感覺挪移在智能小家電中的設計研究

2020-12-23 04:56周臻
神州·下旬刊 2020年11期
關鍵詞:通感味覺認知

周臻

摘要:目的 通過探究感覺挪移現有理論在產品設計中的運用,來尋找智能小家電在體驗設計上的創新實踐方式。方法 通過文獻研究、案例研究等方法,從感覺挪移的特征、產生基礎、應用路徑等維度,探析感覺挪移在產品設計中的應用。結論 通過對現有通感理論和感覺挪移文獻的梳理和閱讀,總結出味覺在視覺、聽覺、嗅覺中的轉換方式,分析其信息反饋和加工的方式與呈現方式,探究其中運用的認知層,為未來智能小家電的創新提供新的路徑。

關鍵詞:通感;智能小家電;味覺;認知

引言:

隨著整體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品也日益提高,這也導致了人們物質生活的極大豐富,普通單一感官通道的產品已經無法滿足他們的需求層,加之現如今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使得擴寬用戶的感官通道擁有更多的實現媒介。用戶在使用多感官通道的產品時不僅僅只是單純的在享受通感所帶來的功能上的便捷,他們的情感和記憶也同時得到了極大的滿足。因此當設計者在進行產品設計時合理的運用通感設計,可以突破單一感官體驗的表達形式,給予產品自身更多的情感價值,激發用戶對設計及產品的情感維系,提升用戶對世界的心靈感知。[1]

1 通感與通感設計

通感其實是人類自身感覺器官之間相互作用相互映射下所產生的,是一種心理現象,通常是由一種感覺引起另一種或者多種感覺之間的共鳴[2],是感覺之間相互刺激所產生的。通感這個詞最先由古希臘時期的柏拉圖創立,而我國諸多的文學作品中也多次涉及到通感的概念,但具體的相關理論還是由錢鐘書于1962年發表的《通感》一文中所確立與統一的,從此通感被大眾普遍認為是一種認知現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而通感設計則是以通感理論作為自身理論基礎的一種通過拓寬用戶感官通道來增強其自身多維度的用戶體驗的設計,它調動認知記憶中的其他感覺經驗來對主導感覺進行相應的補充,賦予它所不能直接反應的情感,構成了虛實結合的審美意象[3]。它通過調動用戶自身的認知經驗和感知覺體驗將用戶從單一的感知維度釋放,通過多感官的設計使產品在使用過程中可以充分調動其個人的認知與記憶,從而豐富其想象力和感知思維,并創建出全新的使用通道,使之獲得獨特的設計體驗。近年來科學技術的不斷涌現使得實現通感設計的渠道變得越發的豐富,這使得通感設計的應用范圍愈發廣泛,加之多學科之間的相互滲透與突破也為其創建了更加完善的理論基礎,而這些都為推動了通感設計領域的全面發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支撐。

2 通感設計下的感覺挪移

通感設計目前主要有“感覺挪移”、“多覺疊加”、“意向互通”三個層面[4]?!案杏X挪移”一般是以一種感覺來轉譯另一種感覺的形式來呈現,它是整個通感設計的基礎,目前主要出現在視覺平面設計和建筑設計,以視覺作為替換主體來轉譯聽覺、嗅覺、觸覺等其他感官感受,是感覺、知覺、聯想、思維、記憶、情感等多種生理、心理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5];“多覺疊加”則是在“感覺挪移”的基礎上將多種感覺進行融合,突破原有的單一感官束縛,從更多的維度來進行事物之間的聯系和詮釋,以獲得多層感官體驗,它不單是本能層上聯覺和移覺之間的相互轉換,同時也起到了記憶層的喚醒;“意向互通”則是兩者進一步的深入,它以“感覺挪移”和“多覺疊加”作為基礎,強調了情感層和反思層的建立,“傳神”、“抒情”、“言志”是其三個遞進的要求。

感覺挪移作為通感設計下的一個分支,主要實現了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嗅覺之間的相互轉譯和聯系,感覺挪移與另外兩個層面相比通常更加直觀、更為具象,它通過感官之間的相互聯系來豐富產品所傳遞出來的信息,從而實現增強用戶體驗和增加用戶獲取信息途徑的目的。且感覺挪移的普遍性使得其自身可以與產品之間有緊密聯系,用戶在使用具有感覺挪移的產品時會自然的調動自身的認知經驗和記憶,通過大腦對于此類感官信息的獲取與轉譯使得產品自身的價值和審美性得到極大的提升,用戶在使用這類產品時會自然的感覺它們更具有生動性,用戶在使用這類產品時不僅僅只是操作體驗得到了提高,他們的情感體驗也同時得到了升華,這也增強了用戶與產品之間的粘度。

感覺挪移在通感設計中的運用,主要是為了創建新的感知路徑,并由此來對產品的操作路勁進行全新的更迭,使得用戶在使用此類產品時可以更好的操作,提高使用效率,增添感官體驗,并且避免同類型產品的相似性過高導致的趨同化。適當的增強了產品在使用時的操作難度,合理的加強認知負荷,在迫使用戶花費相對多的精力后可以更好了解產品設計時的出眾與概念,對設計師的設計理念能有更加全面且深入的理解,同時也讓產品的整體操作得到更為全面的展現。

3 感覺挪移在智能小家電中的設計體現

一款好的智能小家電必然需要給用戶帶來完美操作體驗,通過創建新的認知方式合理增強認知負荷來為用戶帶來感知和精神的雙重體驗。在本次的設計研究中,將以智能小家電中的智能冰箱貼作為研究載體,通過它對于用戶生活的改善來探究感覺挪移中味覺在視覺、聽覺、嗅覺三個層面之間的轉譯與置換。

3.1視覺與味覺間的通感設計體現

視覺作為五感中的高級感官,具有極強的表達性和具象能力,我們在采用通感的表達方式理解事物時會運用較低級的感官概念去表達較高級感官的概念。而在整個視覺信息的表達方式中,通常采用的是形態和色彩的方式進行轉變。

新鮮腐敗的味覺感受和酸甜苦辣咸的味覺在色彩方面,多通過以往的生活經驗加以表現。[4]在表現酸味時,通常采用顏色相對明亮的檸黃色或青綠色,這會使用戶自然的聯想到檸檬以及未成熟的柑橘,同時這類的顏色可以給予人們一種新鮮和健康的味覺感受,體現出一種來自于自然的清爽感[5];在體現甜味時,則選擇橙色或者粉色,這使人會聯想到成熟的水果所具有的甘甜;苦味通常則是選取顏色相對暗沉的色調,比如咖啡色或者橄欖綠色,這類顏色會使得用戶自然而然的與咖啡或中藥匹配上,并產生苦澀感;而辣味自然會與紅色匹配上,飽和度和明度都很高的紅色帶給視覺上的沖擊與辣味帶給味覺上的刺激是相類似的,這可以輕易的喚起用戶的共鳴,同時由于人們已有的認知規律中紅色代表著危險,所以紅色也給予了人們一種食物即將變質的心理暗示;咸的味覺相對更為單調,白色與淡藍色可以與之對應,如同海水的顏色可以喚起人們的原有認知并加以匹配;而腐敗的味覺感受則是由藍色或者紫色構成,人們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行為認知會自認聯想到化學用劑,從而產生不安全的感受。

味覺感受中的新鮮與否在視覺形態上也有著相對因的關系當食物新鮮時,整體的線條造型都更加柔和,通常以具象的形態出現,例如瓜果植物和山川丘陵,給人以一種與圖示相對性的鮮爽感;當食物相對不太新鮮或者即將出現腐敗時,造型多以直線形態出現,相對尖銳,帶有一定的攻擊感,這會使得用戶聯想到針刺或者破碎物體的邊緣,并產生食物危險的心理暗示;當食物完全腐敗或者霉變時,圖式的造型則為不規律的抽象圖案,多使用曲線造型,人們根據自我的經驗認知會聯想到病菌和未知的不確定感,主觀判定其不安全、不健康。

因此智能冰箱貼通過檢測冰箱中的食物新鮮程度用視覺元素來進行轉譯,通過可視化的方式來進行信息的有效傳遞,更改用戶原有的行為模式,增加其自身的實際使用效率,創建自己的生活形態,并享受其中[6]。

3.2聽覺與味覺間的通感設計體現

味覺感受如果轉譯為聽覺,那通常會根據食物的口味與新鮮程度而組成與之對應的不同音律,作為較低于視覺的高級感覺層,聽覺也在無形中傳遞著各式各樣的味覺感受,當聲音圓潤并具備明顯的韻律感時,人們會感覺到強烈的節奏感并產生出喜悅的心情,從而聯想到清爽和新鮮的感覺,譬如雨水滴落的聲音會使人產生清爽的愉悅感,從而聯想到食物的新鮮;當聲音沉悶時會呈現出澀口厚重的味覺感,悠長的韻律也可以表現出相同的結果,例如大提琴的低音會使人感覺到心情的壓抑,并自然聯想到食物新鮮度相對較低;當聲音尖銳且不具有規律性時則會產生詭異不新鮮的味覺感,不具備規律性的音律會使人煩躁并產生不安全感,比如急促躁亂的鋼琴會使人們聯想到食物的變質??梢?,味覺的五味雜陳可以與聲音的抑揚頓挫相互對應。

智能冰箱貼通過將聽覺與味覺進行轉譯,把聽覺延展到了味覺領域,拓寬了相關產品的設計渠道,強化了味覺對于人們的感官刺激,提高了人們的情感體驗,創新了整個操作流程,使得用戶的感官交互得以提升,豐富了認知。

3.3嗅覺與味覺間的通感設計體現

一般來說由于嗅覺與味覺屬于較低層的感官,所以獲取信息的能力相較于另外兩感是較弱的,但也正因為如此,它與味覺之間的共鳴感會更高。它們都依賴于用戶的認知經驗來對信息進行判斷,這是兩種感官之間強烈的轉譯,人們往往會因為一個味道而記住一種事物,也會因為一種氣味喚醒一段記憶,這就涉及到了感覺挪移設計中的記憶層的喚醒,人們所有的記憶實則都是由人們自己的認知經驗所組成的,通過這些認知經驗人們可以憑借自我的大腦來對氣味做出判斷,并形成相關的情緒轉譯到味覺系統上。

不同的氣味會轉譯成不同的味覺感官體驗,例如黃檸檬的氣味清新上揚,輕快干凈的香味既顯得新鮮又帶來活力,可以給人以一種充斥著生命力的新鮮感,在味覺上也可以喚起人們對新鮮食物的固有認知;而當食物不新鮮時,人們會自然的產生厭惡和抵制的情緒,在氣味上的選擇就可以偏向壓抑和厚重的感覺,譬如中藥類的氣味如當歸或者是巖蘭草和苦橙葉這種帶有苦調的氣味。冰箱貼在使用過程中通過自動感應裝置噴灑這類氣味來提示用戶冰箱中食物的新鮮程度,通過嗅覺與味覺之間的轉譯創建用戶全新的認知方式,在適當的提高認知負荷的情況下增加他們的體驗樂趣。

4 結語

未來隨著科學技術的繼續發展,大量的智能化產品將被研發并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感覺挪移設計通過使用感官之間的相互轉譯來創建全新的使用路徑,增強產品自身的趣味性,擴展用戶的信息獲取維度,適當的優化原有的認知路徑,從而加強用戶的感官體驗。

參考文獻:

[1]孫寧娜,樊尚冰.通感在體驗設計中的應用[J].文藝爭鳴,2016(6):191-193.Sun Ningna,Fan Shangbing.Application of Synaesthesia in Experience Design[J].Literature and Art Competition,2016(6):191-193.

[2]黃希庭.心理學導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HUANG Xi-ting.Introduction to Psychology[M].Beijing:People's Education Press,2007.)

[3]陳育德.靈心妙語:藝術通感論[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5.Chen Yude.Eloquence:Art Synaesthesia[M].Hefei:Anhui Education Publishing House,2005

[4]潘紅蓮,李杰.論知覺通感在色彩設計中的應用[J].藝術研究,2016(4).Pan Honglian,Li Jie.On the Application of Perception Synaesthesia in Color Design[J].Art Research,2016(4).

[5]Tijssen I O J M,Zandstra E H,Den Boer A,et al.Taste matters most:Effects of package design on the dynamics of implicit and explicit product evaluations over repeated in-home consumption[J].Food Quality and Preference,2018.

[6]BOUWHUIS D G.Parts of Life:Configuring Equipment to Individual Lifestyle[J].Ergonomics,2000,43(7):908—919.

猜你喜歡
通感味覺認知
引領意大利菜味覺的美酒力量
花園洋房里的味覺新趣
說通感
通感修辭很美妙
例談“通感”修辭手法
VR新技能:虛擬味覺技術
《紅樓夢》隱喻認知研究綜述
從社會認同淺談蕭峰之死
關注生成,激活學生認知
中醫保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