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高年級語文寫作能力的培養策略

2020-12-23 04:46郭春紅
小學時代·中旬刊 2020年9期
關鍵詞:作文能力小學高年級培養策略

郭春紅

【摘 ?要】 ?具備基本的寫作能力是小學生的語文素養之一,寫作也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難點,現在的小學語文寫作教學還存在一些問題,制約了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诖?,本文通過深入研究小學高年級學生語文寫作能力的培養策略,以期提升小學高年級學生語文寫作能力,為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參考。

【關鍵詞】 ?小學高年級;作文能力;培養策略

語文來源于生活,寫作更是對生活的記錄。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乃至后來流傳的唐詩、宋詞等,都是記錄作者的所見所聞所感,廣受文人學者的喜愛。寫作作為描述生活和表達情感的工具,在今天也不應該受到學生的排斥。但是當前寫作教育存在的一些問題,導致寫作成為許多學生頭疼的事情。本文,筆者就結合多年語文教學經驗,談談小學高年級學生語文寫作能力的培養策略。

一、小學高年級學生提高寫作能力的必要性

寫作就是在紙上敘事、抒情,是對表達能力的訓練。統編版課標對小學高年級寫作能力的要求是能寫簡單的紀實作文和想象作文,能表達真實感情,習作要做到語句通順、格式規范、書寫整潔,還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寫作速度。學生可以在學習寫作過程中,養成觀察周邊事物的習慣,發現生活中的美好,在記錄生活的過程中熱愛上生活。課標對學生寫作能力的要求都是為學生未來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除此以外,中華文明流傳千年,留下了許多燦爛的文學作品,當代小學生練習寫作可以為日后繼承中華文化發展事業做好鋪墊。

二、小學高年級作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閱讀量少影響寫作能力

寫作本身是語文教學中的難點,學生表達能力不強本身就容易讓學生對寫作避而遠之。加之現階段,小學語文教學注重學生應試技能培養,學生的課余時間都用在強化課內知識上,課外閱讀拓展訓練做得很少。這樣就會導致學生寫作語言生活化且直白,語句啰嗦,反復重復同一件事。寫作都是厚積薄發的,讀書破萬卷,而后下筆如有神,沒有好的文章做養分,學生寫作時自然覺得困難。

(二)寫作脫離實踐

當前教育體制下,學生學習任務繁重,精力往往都投注在課堂中,社會實踐經驗少得可憐。這導致學生寫作時無內容可寫,打消了學生自我練習寫作的積極性。練習命題作文時,學生沒有相關經歷,只能模仿范文編寫,導致表達感情不自然。沒有社會經驗做素材,寫作就猶做無米之炊,難上加難。

(三)寫作教學死板化

當前,小學語文寫作的教學模式通常是教師規定寫作題目,再提供范文參考,讓學生模仿優秀范文,學習寫作套路。這種形式的寫作沒有絲毫樂趣可言,學生在習作中學習的是寫作套路,而不是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并體會寫作的精妙所在。觀我國留下的優秀文學作品,無一不是作者情之所至,有感而發,讓人一讀便覺得其中所繪之景躍然紙上、作者所發之情充溢于心。而目前教學中存在的范式作文、套路習作嚴重影響了小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

三、提升小學高年級作文教學效果的策略

(一)增加閱讀,厚積薄發

閱讀是寫作的基礎,閱讀與寫作的關系,猶如房屋與建材的關系,閱讀為磚,寫作就是最終蓋好的大廈。學生只有閱讀做得多了,積累了足夠的素材,寫作時才能如有神助。古人曾講“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寫文章做到這種程度,必須以大量閱讀做基礎。還有詩曾言“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這句話雖是說書讀得多了,其中的含義自然就讀懂了,但也無意中講出了閱讀和寫作的關系,讀的文章多了,寫作能力自然也就提高了。所以,在小學高年級寫作教學中,教師需要讓學生拓展課外閱讀,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還要在引導閱讀過程中,指導學生將書中精妙之處摘抄下來,讓學生對好詞好句進行積累和背誦。

例如,五年級第二單元主題是民間故事,單元的語文園地中有個活動“快樂讀書吧”,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些語文活動,讓學生搜集并閱讀課外的民間故事,豐富學生的眼界,讓學生領悟故事的開端、發展、高潮、結局都以什么樣的寫法進行描述,讓學生體會這些民間故事表達的主旨以及寄托的樸素愿望。除此以外,課本中“語文園地”活動中有一個部分叫“詞句段運用”,這部分通過比較詞句段不同的方式,讓學生體會哪一種表達更形象生動,這也是對學生寫作和表達能力的一個訓練,教師在寫作教學中應該引導學生多做這樣的訓練,增加學生的閱讀量,厚積薄發。

(二)觀察生活,尋找素材

實踐是寫作的源頭活水,學生只有對生活進行細致的觀察,才有素材進行創作。提高小學生的寫作水平,必須要讓小學生體驗豐富多彩的社會活動,感受大自然的色彩斑斕。五年級教材中有一個寫作題目為《“漫畫”老師》,面對這樣的題目,學生需要根據生活中對老師的觀察,找到各位老師的特點,并進行描述。如果學生不會觀察生活,搜尋不到老師在衣著、外貌、性格方面的特點,就寫不好這種習作。每個人的眼光和思維都是獨特的,對事物觀察后會形成不同的感受,所謂“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小學高年級學生寫作就是要求學生在觀察事物后描述自己的獨特感受,表達自己的感情。教師在寫作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拓展實踐、觀察生活。周末去登山,觀察山上的風景,站在山頂俯瞰大地,感受山川的壯闊雄偉;走進樹林觀察樹林中陽光投下的斑駁光影,感受樹葉飄落旋轉時的美妙;傍晚欣賞天空壯闊的晚霞,觀察天邊云彩豐富變幻,感受夕陽的美好。學生在擁抱大自然的過程中,去感悟,去聯想,為寫作積累素材。要引導學生觀察生活,教師可以采用讓學生寫日記的方法。為了保證自己寫日記時有內容可寫,學生就會主動關注生活中的細微小事并進行思考。

(三)勤于動手,記錄靈感

小學生是對生活充滿好奇的,教師應該調動學生細膩豐富的情感,讓他們感受生活的變幻和美好,鼓勵他們將內心所感記在紙上。對生活中每一件事情,學生只要心中對它有感想,都可以寫下來,看電影后寫自己的觀后感,讀一本書后寫讀后感,在月高風清的夜晚寫一篇日記等等。勤于動筆才能鍛煉寫作能力。教師在鼓勵學生勤動筆練習寫作時,要引導學生在寫作中表達真實情感,寫作應該是情感詩意棲居的地方,拒絕假大空套的寫作,讓學生在寫作中肆意揮灑心中感受。沒有感情做基礎,再美的筆調也不能打動人,提高小學生寫作能力,就是要引導學生多表達內心所感,多記錄情感浪花。學生練習多了,下筆創作時自然輕松流暢。

例如,教師在教完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民間故事后,充分利用語文園地提供的思路,讓學生將比較長的民間故事進行縮寫,用簡短的話描述一個故事,例如將《獵人海力布》這篇文章縮寫,縮寫完以后對照原文,看看故事情節是否完整,同學之間將縮寫相互交換,看對方表述是否清晰。如果學生覺得縮寫枯燥,教師可以讓學生對故事進行續編,發揮想象,對海力布變成石頭以后的故事進行編寫等等,讓學生多動筆練習寫作,理順學生的寫作思路。

寫作是學生情感棲息的地方,是讓學生表達自我的地方,教師要讓學生在寫作時闡述自己的真情實感,推動學生自我意識的覺醒,拓展學生課外閱讀量,讓學生厚積薄發。寫作練習不拘泥形式體裁,日記、讀后感、生活隨筆等都可以去寫,教師讓寫作練習做到“百花齊放”。如此,小學高年級學生的寫作水平肯定能有所提高。

【參考文獻】

[1]王曼芳.淺談小學中高年級語文閱讀寫作一體化培養策略分析[J].學周刊,2019(17):108.

[2]紀璐.小學高年級學生語文實踐能力培養的現狀及改善策略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9.

[3]吳磊.淺談小學高年級語文寫作能力培養與提升[J].課程教育研究,2018(46):83-84.

猜你喜歡
作文能力小學高年級培養策略
如何提高學生作文能力
對數學思維在小學數學高年級教學中滲透的思考
淺談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小學高年級音樂課堂中的應用
英語趣配音對小學高年級學習英語的影響
小學高年級數學應用題教學及有效策略
高中政治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策略初探
高中體育教學中創新意識的培養
如何提高小學生的作文能力
巧設任務,發展數學思維能力
歷史教學中學生證據意識的培養策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