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村高中生生涯規劃教育與學習動機現狀

2020-12-28 01:54龔士玉
神州·上旬刊 2020年12期
關鍵詞:生涯規劃學習動機現狀

龔士玉

摘要:高中階段也是一個人塑造完整人格,培養高尚品格,樹立正確價值觀的重要時期。高中生開展職業生涯規劃輔導,不只是為了幫助學生未來找到一份工作,更重要的是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引導學生了解和自我認識,激發潛能,能夠籌劃未來,為一生的發展奠定基礎??赏ㄟ^對農村高中生涯規劃教育和學生學習動機的問卷調查和座談發現,農村高中學校忽視生涯教育;教師對于生涯教育缺乏科學性和專業性;學生缺乏生涯規劃意識。同時,高中生學習沒有學習目標,缺乏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

關鍵詞:生涯規劃;學習動機;現狀

隨著素質教育的普及,學校教育越來越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高中階段學習非常關鍵,這個時期的學生記憶力、思維都達到頂峰,精力旺盛,求知欲強,是學習掌握技能的黃金時期,同時這個時期的學生思想還不夠成熟,生理快速發展導致學生擁有“成人感”,實際上他們還需要家長和教師的引導。高中階段也是一個人塑造完整人格,培養高尚品格,樹立正確價值觀的重要時期。高中生開展職業生涯規劃輔導,不只是為了幫助學生未來找到一份工作,更重要的是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引導學生了解和自我認識,激發潛能,能夠籌劃未來,為一生的發展奠定基礎??稍谵r村高中生涯規劃教育以及學生的學習動機不容樂觀。

一、農村高中生涯規劃教育實施現狀

(一)學校對生涯規劃教育的忽視

高考,只是高中學校教育教學工作中重要的一項,但并不是高中學校工作的全部。有些高中學校管理者將抓質量,重分數作為工作的重點,認為藝術課程、生涯課程等課程可有可無,甚至將這些課程取消。在新高考改革的形勢下,高中學校將更多地精力放在了對于新高考政策的解讀、如何走班,如何分配師資及教室等問題。而對于如何開展生涯規劃課程,如何開發符合校情和學情的生涯規劃課程這些問題置之不理。

我國大部分高中學校的生涯規劃教育起步較晚,仍處于摸索階段。生涯規劃教育的組織、管理、實施在不斷摸索中,不同學校對于生涯規劃課程的實施管理不同。例如:一些學校的生涯規劃課程由心理教研組負責實施;一些學校的生涯規劃課程由政教處負責,再分派給班主任實施;還有一些學校讓不參加高考科目的學科教師負責。不同的部分組織實施生涯規劃課程,這也反映了在學校層面對生涯規劃課程的重視程度不夠。沒有專業的、細化的生涯規劃課程管理和實施部門,那就很難發揮生涯規劃課程對學生學業促進的重要作用。

在我們許多高中學校開設了生涯規劃課程,但對于生涯規劃課程教材的選擇過于應付,沒有深入理解生涯規劃相關理論,結合自身學校發展,學生個人發展的實際需要,開發出符合校情、學情的生涯規劃校本課程。

(二)教師對生涯規劃教育缺乏認識,缺少專業性

《國家課程設計基礎綱要》明確指出,在國家規定的傳統國家課程中,每一門學科都有育人育才的功能,都具有前置的生涯規劃教育的功能。這就要求我們學科教師不但有過硬的學科基礎知識同時應在學科教學過程中滲透生涯教育。在進行問卷調查和座談的過程中,很多教師將大量時間用于教學常規、班級管理等,對于在學科教學中滲透生涯教育心有余,力不足。

一名稱職的生涯規劃課程教師,不僅僅需要掌握生涯規劃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同時還要能夠深入了解學生身心發展的特征,不同個體間的差異,關注到面向中學生的生涯規劃教育不僅僅是傾聽和心理輔導,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進行生涯規劃,明確努力的方向。從事生涯規劃教育的教師要在熱愛的基礎上,學習基礎理論,實踐研究,設計生涯規劃活動,讓學生真切感受到“為什么而來”,“未來在哪里”,“我要怎么做”這才是生涯規劃課程的價值,也是生涯規劃課程教師的努力方向。

(三)學生自身缺乏生涯規劃意識

農村高中學生中招錄取為鄭州市最低錄取分數線,學生基礎非常薄弱。在問卷調查的過程中,高一的學生不知道自己為什么要上高中,有的是因為家長、老師的逼迫;有的是跟著同學隨波逐流;高二的學生面對文理分科毫無想法,學文學理都可以;高三的學生面對高考填報志愿卻選擇了聽從家長。在座談過程中,談到生涯教育時,有的學生回答“學這有什么用,我的未來我說了不算”。沒有進行過系統,專業的生涯規劃教育,學生生涯規劃意識淡薄,不僅將影響到高中的學業成績,同時也將對他未來的發展起到了限制作用。

二、農村高中生學習動機現狀

從心理學角度來講,學習動機是指學生個體內應促使學生愿意從事學習活動的內在驅動力,并在此基礎上能夠形成學生個體強烈的求知欲,并最終能夠形成一定學業目標的動力。

(一)農村高中生學習動機的現狀

在學習過程中,因為動機指向的明確性,形成認真積極的良好學習態度。根據學習動機形成的不同特點,學習動機可以分為直接學習動機和間接學習動機。根據學習動機形成的外部特征,又可以分為指向性學習動機和學習過程中產生的隨機性學習動機。

課題調查對象為一所農村薄弱高中,學生入校的成績參差不齊,還有相當一部分同學成績非常差,上高中更多的是家長的意愿。每一位老師都很清楚學生現在的學習狀態。在日常學習中,很多學生學習狀態很差,上課不認真聽講、打瞌睡,對老師布置的作業應付了事,甚至采取不寫的極端做法;在電子產品充斥的今天,學生在自行課或者晚上就寢后用手機上網、打游戲、聊天、看小說等等,有時候甚至到凌晨兩三點的都有,可以想象第二天會是什么樣的學習狀態;有些學生到校后,就開始談戀愛;如此種種行為,都讓學生失去對求學的動力,對升入高等學府的求學欲望越來越弱。直到高三到了,才會認識到時間的急迫性,重拾課本去學習,但是高一高二知識拉下的太多,真正想學習的時候,為時已晚,結果也于大學擦肩而過。我們在做高一高二學生學習動機調查的過程中,通過調查結果可以發現,學生對自己的學習動機有明確指向性的很少。比如在高一的調查問卷中設置的“我比較喜歡有人替我設定清楚地目標”一項中,調查群體210名高一同學,選擇“不符合”同學為98人,占比46.67%,選擇“符合”的同學108人,占比53.73%。在同樣的調查中,高二參與調查的同學為243人,選擇“不符合”同學為113人,占比46.50%,選擇“符合”的同學130人,占比53.50%。這項數據這一數據表明,我們的學生升入高中基本不明確他們的學習動機是什么。在談話的過程中,學生呈現出的答案“父母希望我上高中”“家人覺得自己年齡太小應該再上三年”“大家都選擇上高中,所以我也上普通高中了”,如此等等。

(二)學校、教師層面對學生學習動機的關注度現狀

在高中教育階段,社會、家庭、學校、老師對學生的期望值往往都是學生的學業成績的期望。在很多情況下,社會評價一個學校的好壞局限在考上多少名牌大學,有沒有升到清華、北大的學子;家庭的期待在于自己孩子能否在學校很好的完成學業,能否考入家長期待的大學;而老師關注的是學生在學習中是否能夠根據老師的教學意圖完成學業,在教育教學中能否服從管理。但是正是這樣的關注,讓大家把期待都放在成績上,很少關注學生良好學習動機的培養上。作為農村高中,特別是薄弱的高中,和省級示范高中相對比,無論學生的學習習慣、入學分數、自律能力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異,在學生面對學習困難的時候,往往選擇回避和退縮。比如在2017年3月分遇到一學生,開學沒多久就要退學。該生在班級的成績屬于中等靠上的,而且該生平時表現很優秀,樂于助人,尊敬老師,也愿意學習,雖然效果不好,但一直沒有停下。沒有想到他會退學,他的決定家長也很無奈,甚至一度自己離校去一個飯店打工。當時我們三個老師一起到學生打工的餐廳找到這個學生,問其退學原因。該生說“我在學校上學覺得升學無望,既是再努力也就是考個一般本科,而且在學習上感覺自己遇到的問題太多;爸媽對我的期望也太高,故而學習壓力太大,越來越不想學,還不如出來打個工體現自已一點價值,同時為家里分擔?!边@樣的論調讓我們三位老師很無奈。我們就從人生價值體現方面告訴學生,知識雖然不能徹底改變命運,但是可以讓一個人在今后的生活中更要內涵,待人接物更能體現一個人涵養,而涵養需要讀書才會由內及外呈現。給他舉很多我們學生成績逆襲的真實例子;幫助學生分析他的優點和學習中的缺點,讓學生明確求學機會來之不易,求學的道路上不會一蹴而就,更需要老師的幫助和學生的自我檢查;我從學生學習動機方面給他做心理輔導,比如家長的期待沒有錯,應為每位家長對自己孩子的期待也是為了孩子終生幸??紤],而且投入不計成本。自我價值的體現不是簡單的為家里分擔,分擔沒有錯,但是在這個年齡階段順利完成學業何嘗不是一種擔當和分擔呢?……通過兩個小時的努力,學生也認識到了自己這個決定的莽撞,也決定跟隨我們返回學校,在欣慰的同時,我們也在反思自己,關注學生不是只有成績,走進學生的內心才是更好的促進學生學業進步的教育手段。

(三)激發學生學習動機良性發展

為了激發學生學習動機不強烈的學生,我們團隊依據校情在不同的班級展開了不同的主題班會、學生座談、心理輔導等形式不同的生涯規劃活動,在很大程度上激發學生良性的學習動機。

巴班斯基曾說“教學的過程不但要依靠認識興趣的動機,而且要依靠一系列其他的動機,其中啟發把學習看成自己的義務和責任的動機是特別起作用的。這些動機使學生克服學習上不可避免的困難,體驗由于克服困難而產生的愉快心情。在這種情況下義務感和責任心迫使學習努力去掌握知識、技能和技藝,以便盡管對該作業沒有興趣,但仍然堅持獲得必要的結果”。所以只有讓學生自己明白自己現在的的求學直接影響到人生未來的精彩。為此我們設置不同的班級主題系列班會,如《圓夢的道路上我們需要堅持什么?》《師哥師姐的大學生活!》《學業成績意味著什么?》《讀書真的無用嗎?》等等。比如我們在實驗班級開展了《圓夢的道路上我們需要堅持什么?》主題班。在班會課件中,我們設置了一個場景:一群前行的人每人扛著一塊兒長長的木板奔向同一個目的地,大家艱難負重前行。其中一個人走的路上支撐不住,于是他拿出隨身帶的斧頭砍掉了一部分,瞬間輕松了許多,得到甜頭的他,在奔向目的地的路上滿心歡喜,于是就覺得木板是設置的障礙,也沒有規定木板送到目的地的大小,而后就分三次砍掉木板的長度和寬度輕松前行。很快他距離目的地越來越近了,也和后面的那群人越拉越遠……但是在目的地的前面有一道很大的溝壑,他剩下的木板夠不到對岸,于是他有想辦法找到了一段木材綁在一起架在溝壑上,但是發現木板不足以承受他的體重……后面的人慢慢趕上,用他們負重帶的木板家長溝壑上順利到達終點。

我們讓學生討論這樣的場景,引導學生明白,在成果的道路上沒有輕松的,及時腦子再靈活,但是求知的道路上就像那塊木板一樣,只有厚重的知識才可以承載人的一生到達自己要去的地方。

我們也明白,教育教學的主體是學生,但是教學的主要參與者還有我們的課任老師,我們也和實驗班級的課任老師進行了溝通,讓我們的老師明了這個階段的學生思想基本穩固,雖然有相對明晰的辨別能力,但是與成年人對比還是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易于情緒化,希望得到認可,希望成果但是不愿意付出太多,想提升學業成績,但是在學習中的自信心因為成績差距太大進而確實學習信心。為此我們跟課任老師溝通,讓老師們在設置作業的時候分層設置,讓成績差的學生也有完成作業的機會,這就給學生提供了成功的機會,也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自信心。我們也提出讓老師在教育教學中能夠做到適度表揚與批評,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的引導。因為 恰當的表揚與批評也同樣可以激發學生良性的學習動機。實踐證明,單一的表揚不會產生最優的效果,雖然表揚可以向學生產生成功后的喜悅感,但是如果太多或者使用方式不當的話,也會對學習動機有一定的消極作用。相反,批評固然讓學生會有挫敗感甚至自尊心受損,但是適當的批評、責備乃至適度的懲戒對學習能力、自我調控能力強的同學也會產生好的效果,在提升學生抗壓能力的同時,對學生個體性格全面發展也有很大的幫助。

在激發學生動機方面,很多教育者采取了不同的方式,但最終大家的努力是一致,就是依據學生所處階段的心理狀態以及不同學生群體的情況,用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去影響學生對學習的認可,讓學生有自內而外的求知欲,并在不斷成功中獲取最后成功。

本文系2018年度河南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一般課題《生涯輔導課程影響農村高中生學習動機的研究》(課題編號[2018]-JKGHYB-0712)研究成果。

猜你喜歡
生涯規劃學習動機現狀
如何激發初中學生英語學習動機
中職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現狀與策略探究
大學生學習動機與學習成績的相關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