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愛國主義融入思想政治課教學研究

2020-12-28 01:54張曾曾
神州·上旬刊 2020年12期
關鍵詞:愛國主義精神思想政治理論課新時代

摘要: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在厚植愛國主義情懷上下功夫,讓愛國主義精神在學生心中牢牢扎根”。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愛國主義教育的主要渠道,應該“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深刻把握新時代愛國主義的內涵,將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相統一,警惕和抵制歷史虛無主義,維護國家安全,推進祖國團結統一。關注社會動態,利用好自媒體平臺,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更好地將愛國主義全方位融入教學中。

關鍵詞:愛國主義精神;新時代;思想政治理論課;路徑

古往今來,愛國主義精神支撐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為了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愛國主義精神深深植根與中華民族心中,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基因?!彪S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肩負著歷史責任的大學生更要堅定信念、承擔使命,努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當代青年的愛國主義教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極為重要的環節,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愛國主義教育的主要渠道,在新時期應該“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不斷更新理念,適應社會發展需要,應對隨著時代變化接踵而來的挑戰。

一、新時代愛國主義的內容

中華民族在長期共同生活和實踐中形成的愛國主義精神體現著人們對家園以及民族和文化的歸屬感、認同感、尊嚴感以及榮譽感。作為中國人民,要熱愛祖國、維護國家利益、愛祖國的大好河山和燦爛文化以及骨肉同胞。在當代,愛國主義被時代賦予了新的內涵。

第一,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相統一

一部近代史,書寫了無數中國人救亡圖存、探尋國家富強之路的篇章。歷經風雨,只有中國共產黨帶領著中華民族建立了人民當家做主的政權、走上了符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了共同富裕,這是其他任何政黨都沒有完成的也無力做到的。經過幾十年的高速發展,中國躍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我們比以往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從受列強欺凌壓迫到如今繁榮富強,這翻天覆地的變化和中國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密不可分,更是黨正確領導的結果。

2020年新冠肺炎席卷全球,給各國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失。面對重大挑戰,中國共產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充分發揮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越性,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打贏了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各地逐步推進復工復產,中國人民的生活恢復正常。根據國務院發布的《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國行動》白皮書數據統計,截至5月底,全國確診住院患者總醫療費用13.5億元,這些治療費用全部由國家承擔。對比世界其他國家高昂的檢測和治療費用以及就醫難等問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顯而易見。據世界銀行的預測,全世界很多國家因抗擊疫情而陷入衰退,全球經濟整體將收縮5.2%,而中國的GDP將增長1.6%。正是黨的全面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使得“風景這邊獨好”。因此,在當代,愛國主義必然和愛黨和愛社會主義相統一,不可分割。

第二,警惕和抵制歷史虛無主義

對祖國的文化和歷史的理解和接受,是人們愛國主義情感培育和發展的重要條件。

在網絡高速發展的今天,5G時代的來臨給社會帶來諸多變革。大部分學生獲取信息的途徑來自微博、微信、抖音以及各類媒體APP等自媒體平臺。這些自媒體平臺傳播的信息來源不明、質量良莠不齊,各種意識形態混雜。尤其在推送涉及中國歷史和政治的一些文章和視頻中經常摻雜與客觀史實相違背的觀念,對讀者造成嚴重誤導。一些網絡大V或公眾號打著所謂“重評歷史”的幌子,為歷史罪人翻案、抹黑英雄、詆毀革命領袖、否定中國近現代史。部分視頻自媒體搬運外網惡意剪輯加工的視頻,以“揭示歷史真相”為噱頭,吸引點擊量和熱度,視頻被轉發傳播。大學生由于缺乏社會經驗,對離自己較為久遠的歷史了解不深,容易受到蒙蔽,嚴重的甚至動搖立場和信念。因此,在新時代更應銘記歷史,有辨別是非的能力,以愛國主義之火抵御文化和歷史虛無主義的侵襲。

第三,維護國家安全,推進祖國團結統一

雖然當前中國處于相對和平的環境中,但境外敵對勢力從未停止對中國國家安全的破壞和侵擾。我們要警惕間諜情報機關通過網絡和社交媒體進行滲透、拉攏、策反的行徑。隨著國家安全形勢的發展變化,我國出臺了一系列相關法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分裂國家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間諜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作為新時代的中國公民,要學習和遵守相關法律法規,樹立國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意識,自覺維護國家安全,防范、制止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

除了應對外部挑戰,完成祖國統一大業也是當前我們面臨的重大歷史任務。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反對民族分裂,維護祖國統一,是國家最高利益所在。解決臺灣問題、促進兩岸關系發展、推進國家統一符合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所有中華民族的利益。同時,香港和澳門特備行政區要要明確“兩制”是在“一國”的前提下實施的方針,堅決抵制外部勢力和亂港分子的陰謀,保障港澳的繁榮穩定。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國際競爭激烈,港澳同胞要同祖國人民與內地優勢互補、共同發展,全面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一道完成民族復興的歷史任務,共享繁榮成果。

第四,樹立大國公民意識,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

新一代的青少年成長在祖國經濟飛速發展、社會日新月異的時代,與80、90后有著不一樣的精神面貌和心理。中國的國家影響力在世界范圍內不斷提升,其公民素質也應與時俱進,以更加開放、包容、自信的心態去看待國家之間的交往。如在中日兩國關系問題上,銘記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這段歷史的同時,應該理性看待日本,而非被狹隘的民族主義包圍,仇視日本普通民眾,盲目抵制日本商品和文化,甚至打砸中國人民的日系車輛和物品……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愛國主義應當繼承中華文化熱愛和平的優秀傳統,維護國家利益的同時以更加寬廣的胸懷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而努力。

二、思想政治理論課和愛國主義的聯系

為了更好地將愛國主義融入到思政課中,在此簡要闡述二者之間的關系。

厚植愛國主義情懷是思政課的教學目標之一。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傳播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以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要渠道,同時也是愛國主義教育的主陣地。培養對黨和國家忠誠、胸懷愛國主義之情的時代新人是思政課的使命。

愛國主義融入在思政課的教學內容里?!端枷氲赖滦摒B與法律基礎》課程第三章第二節“愛國主義及其時代要求”系統講授了相關知識,愛國主義本身作為思政課的授課內容存在。同時它也是一條貫穿《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的線索,近代志士仁人探求救國之路、反抗外來侵略的歷史無不體現著他們濃濃的愛國之情。

愛國主義精神為思政課教學提供豐富的現實內容。無論是長征精神還是紅船精神,女排精神還是工匠精神,民族精神或是改革創新精神,都是中國精神,它們體現著中國人民的愛國主義情感,這些具體的內容為思政課教學注入了巨大的力量。

三、愛國主義精神融入思政課的路徑

思政課教師應當根據所教學課程的實際情況,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入思考,更新教學理念,利用新媒體平臺創新教學方式,將愛國主義貫穿教學過程的始終。

第一,充分利用自媒體平臺,突出案例教學

以《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為例,這門課程“實踐性”特點突出,其教學內容與社會現實結合十分緊密,教學目的也是將所學內容運用到生活中,正確處理現實中出現的相關問題。僅依靠課本內容無法滿足教學要求,也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自媒體可以捕捉社會最新鮮的資訊,為教學提供豐富素材以及相關的圖片、視頻。比如微博,其流量巨大,用戶人群廣泛,大學生是主要受眾之一?!拔⒉崴选笔腔ヂ摼W最新時事的風向標,某些涉及了愛國主義相關內容的熱點問題經常出現在“熱搜”上。它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某些事件對大學生愛國主義情緒的價值評價。微博上有大量符合教學內容的高質量視頻可作為教學素材,同時教師還可對學生困惑的熱點問題進行釋疑,有助于增進他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文化自信、制度自信、理論自信。而自媒體平臺的一些暗含歷史虛無主義、違背客觀事實的錯誤言論則可以作為反面案例,通過明確指出其漏洞和謬誤,使其無法立足,從而實現愛國主義教育的要求。

第二、發揮學生主體性作用,豐富教學形式

學生是教學活動中最積極的因素,無論是提升學生對思政課的興趣還是增強對所學知識的實際運用能力或是實現愛國主義教育的良好效果,都必須發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要改變以往學生心目中思政課教師照本宣科、沉悶的灌輸式教學的印象,以平等的態度開展教學活動,和學生共同思考,增進他們對思政課的認同感、提升教學效果。

愛國主義是貼近生活實際并隨著社會發展不斷被豐富內涵的范疇。以“基礎課”為例,對于一些學生關注熱點問題進行討論,增加和學生的互動,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還能夠觀察他們的實踐能力并及時了解學生思想的動態,發現和解決問題,從而潛移默化地加深他們的愛國主義情懷。比如在講到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這一知識點時,可以采用主題演講的方式,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師生共同討論“什么是愛國主義”、“當代大學生應該如何愛國”等問題……在講授《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時,可借助《建黨偉業》、《建國大業》等貼合教學內容優秀影視作品作為輔助,調動學生的興趣加深對相關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記憶。影片中的一些情節,如巴黎和會失敗、五四運動學生游行等片段,容易引起學生共鳴、激發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榮譽感。

第三、提升教師素質,做好愛國主義相關知識科普

思想政治理論課之間的內容有重疊,作為思政課教師,應當不斷擴展自己的知識面,增進對不同課程領域的學習,將其精神融會貫通,從而更好地提高教學效果。

思政課教師應在第一時間學習黨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學習國家領導人重要講話和會議精神并及時向學生傳達。在講授相關知識點時及時增補最新內容,比如在“基礎課”第三章“維護和推進祖國統一”這部分內容時,可以結合2020年剛出臺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法》講解涉港問題;講授“增強國家安全意識”的內容時,向學生普及相關案例,如最近國家安全機關開展的“迅雷-2020”專項行動,破獲的百起“臺灣間諜竊密案”,讓大學生提高防范意識,警惕來自互聯網的間諜人員。通過科普使大學生清楚什么是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以及危害國家安全要承擔何種責任。達到師生共同增加國家安全意識、維護國家利益的結果。

參考文獻:

[1]辛向陽.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必須堅持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N].光明日報,2016-03-23(13)

[2]辛向陽.習近平愛國主義思想探析[J].中共杭州市委黨校學報,2016(01):4.

[3]宋爭輝.加強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N].人民日報,2020-01-15(09)

作者簡介:張曾曾,廣東理工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哲學碩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歡
愛國主義精神思想政治理論課新時代
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路徑與策略
新時代下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研究
新時代特點下的大學生安全管理工作淺析
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研究述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