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集束化護理對小兒股骨干及脛腓骨骨折術前術后的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預防作用

2020-12-28 02:05王宇
健康必讀(上旬刊) 2020年11期
關鍵詞:集束化護理預防

王宇

【摘? 要】目的:集束化護理預防小兒股骨干及脛腓骨骨折術前術后的深靜脈血栓形成(DVT)的研究。方法:將148例骨科手術患者采用分層隨機的方法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干預組74人,對照組74人,采用對干預組的術前評估、體位護理、機械預防方法、運動指導、飲食與飲水計劃等進行集束化護理。對對照組不予處理。以比較兩種護理方法對患兒下肢DVT形成的預防作用有無差別。結果:嚴密的觀察、細致的護理及有效的功能鍛煉顯著降低了DVT的發生,使干預組下肢DVT的發生例數少于對照組9例,干預組的護理干預有效率提高了12%。 結論:集束化護理可以有效減低DVT的發生率。

【關鍵詞】小兒骨科;DVT;集束化護理;預防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20)11-0192-01

深靜脈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血液在深靜脈內異常凝結引起的疾病,多發生于下肢[1]。因血液回流受阻,患者出現下肢腫脹、疼痛、功能障礙,血栓脫落可引起肺動脈栓塞,導致氣體交換障礙、肺動脈高壓、右心功能不全,嚴重者出現呼吸困難、休克甚至死亡。所以,對于發生DVT的高風險患者,其術前及術后的集束化護理極為關鍵,后者對于已經確診的DVT患者的恢復也具有一定的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2018年7月-2018年12月,本研究共納入148例患兒,使用分層隨機分組的方法將其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每組74人。其中入院的病因有股骨干骨折(78例)、脛腓骨骨折(70例)。因已排查血液相關內科疾病,兩組對照的年齡、性別、體質指數都經過統計學處理,表示差異性不大,具有可比性。兩組的一般比較,見表一。

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接受骨科一般護理常規。(1)護士對患者進行入院宣教時著重講述DVT的危害性;(2)如采用留置套管針時,避免留置的時間>3天,保持通暢,選擇靜脈進行穿刺時盡量避開股靜脈,以免增加血栓形成的幾率。如若必需要對股靜脈進行穿刺,請使用較小號的注射針頭,在有把握的情況下,力求穿刺一次性成功。(3)患肢抬高:抬高患肢使其高于心臟20到30厘米,以達到促進靜脈回流,以及消腫的效果。

干預組:除了骨科一般護理外,干預組病人接受額外的預防下肢DVT的集束化護理,如術前的評估、體位護理、機械預防方法、運動教育和飲食指導等。

3 集束化護理及程序

3.1術前評估及基礎預防措施:先列舉高風險患兒,對其進行特殊護理:包括體重超標、糖尿病、高度緊張、長期臥床、不全癱瘓、腦梗死、惡性腫瘤、中心靜脈置管、血小板異常、大劑量服用雌激素、曾經發生過血栓等均應該被列為高風險患兒。那么針對此類患兒,術前預防下肢DVT的護理方法如下:(1)先對患兒及家屬進行宣教,為什么會發生DVT及其有哪些危害,使他們積極配合護理工作。(2)解釋術后康復鍛煉以促進血液循環的重要性,指導患兒家屬掌握合理的途徑。嚴禁在患肢行靜脈穿刺,以免造成靜脈血管內膜的損傷;術后充分引流,減少局部壓迫。

3.2體位護理:術后應該鼓勵并且幫助患兒翻身,尤其是針對一些肥胖患兒。術后抬高患肢高于心臟水平,遠端高于近端,以促進靜脈回流,減輕水腫;避免在膝下墊硬枕,過度屈髖,以免影響靜脈回流;指導患兒(>4歲)及患兒家屬予患兒勤翻身,翻身時應注意避免患肢受壓,以免影響靜脈血循環。臥床期間還應多做咳嗽及深呼吸等動作,以保證呼吸道通暢,防止墜積性肺炎等。

3.3機械預防方法:(1)間歇性下肢氣囊壓迫:即通過間歇性的充氣,由肢體遠端向近端的順序擠壓下肢,它安全,無創,對預防下肢DVT有很好的效果。 首先是增加下肢靜脈血液的流動;其次,盡可能使血液回流,維持瓣膜的完整。有研究發現,該方法能夠增加下肢的纖容活性,從而防止DVT的發生 。(2)足底靜脈泵裝置:足底靜脈泵是由一個專用的腳套及一個可以膨脹的緩沖器組成,充氣壓力通過軟管相連。它的原理是模仿人們的正常行走及負重,進而增加腿和腳的血液循環。當腳底的緩沖器通過充氣膨脹,壓迫到足底靜脈,促使血流向足背流動,增加了靜脈回流的速度,從而減低DVT的發生率。

3.4運動指導:功能鍛煉不僅是骨科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促進肢體活動,功能恢復、預防DVT的重要保證。張燕華等認為除幫助、監督患者及時改變體位外,還應提醒患兒進行康復鍛煉。方法如下:(1)腓腸肌擠壓練習:術后24h內不間斷人力擠壓腓腸肌。擠壓時操作者手掌貼附于小腿表面后外側,有節律地從下往上、由輕到重、反復擠壓腓腸肌,頻率為40次/分鐘,以患者感覺舒適、不引起疼痛為宜。[2]24h后每隔4小時做一次。(2)足踝的被動運動:固定踝部,做踝關節屈伸運動、足內外翻運動,30-35次/分鐘,環轉運動10-15次/分鐘,做10分/次,每4小時一次。如患者有意識,可同時鼓勵患者配合呼吸運動,促進血液循環。(3)股四頭肌靜力收縮練習:術后一天即可開始進行?;颊咝醒雠P位,下肢伸直平放在床上,膝關節下墊軟枕,主動下壓膝關節,使用盡可能大的力度繃緊肌肉,保持大腿肌肉收縮狀態10秒后放松,重復20次/組,每天3-4組。因此種方法不移動下肢,不必活動關節,所以是一種非常安全的練習。

3.5飲食與飲水計劃:飲食應高蛋白、高鈣、少鹽、纖維素含量高如各種應季果蔬。對于手術后的患兒,建議術后第一餐以流質食物為主,如雞湯,排骨山藥湯等都可以。多飲水,飲水量為2000-3000ml/d,建議晨空應喝一杯溫開水,防止血液濃縮,使之水化,降低血黏稠度,還可防止便秘發生。

統計學處理:使用X?檢驗方法。

4 結果

經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發現干預組發生DVT者6例(8%),對照組15例(20%),干預組的平均住院時間相對對照組的平均住院時間減少1.5周。兩對照組進行比較,P<0.05兩組護理效果具有統計學差異,如表二所示。干預組的物質生活,軀體功能,心理護理等生活質量方面的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

5 結論

通過集束化護理對小兒股骨干及脛腓骨骨折患兒DVT預防作用的過程中,結果顯示了干預組的有效率達到了91%,對比對照組的79%來說,是有效的減少了DVT的形成。而針對已經形成了下肢DVT的患兒來說,在溶栓治療的同時,采用以上護理方法,患兒的DVT預后良好,沒有發生肺栓塞的患兒,說明以上的集束化護理是切實有效的。

參考文獻

[1]??? 邵華.骨科大手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預防和護理觀察[J].中國實用醫藥,2011,06(3):212-213.

[2]??? 蔣美琴,徐國紅,金巧玲.人力擠壓腓腸肌在預防骨科大手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中的應用. [B].中華骨科雜志,2009,26(12):823-826.

猜你喜歡
集束化護理預防
集束化護理減少靜脈留置針患兒并發癥的作用
集束化護理在卒中相關性肺炎預防中的應用
淺談跑步運動中膝關節的損傷和預防
腦卒中合并腦栓塞癥的預防及護理觀察
構建高校大學生網絡成癮“五重”預防體系
新形勢下預防校園暴力的策略研究
集束化護理干預對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便秘的影響
集束化護理在重癥肺炎患者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